蝉蜕治疗小儿夜啼症的临床进展
Clinical Progress of Cicada Sloug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Nocturnal Crying in Children
DOI: 10.12677/tcm.2025.149576, PDF, HTML, XML,   
作者: 王炳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王 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蝉蜕夜啼睡眠障碍中医睡惊症Cicada Sloughing Nocturnal Crying Sleep Disorde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leep Shock Syndrome
摘要: 介绍中医古籍以及近现代部分医家对于小儿夜啼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夜啼的治疗提供参考。探究蝉蜕复方治疗小儿夜啼证的可行性探究,结合古代医家所著论述以及近代医家对于小儿夜啼的治疗经验证明蝉蜕对小儿夜啼证的治疗效果,提示了其潜在的可行性,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treat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ome doctors in modern times for children with nocturnal crying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nocturnal crying.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icada sloughing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syndrome, combined with the discussion written by ancient physicians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modern physicia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syndrom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icada sloughing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syndrome was prov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icada sloughing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syndrome was confirmed.
文章引用:王炳棋, 王海. 蝉蜕治疗小儿夜啼症的临床进展[J]. 中医学, 2025, 14(9): 3954-3960.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9576

1. 引言

小儿夜啼主要表现为夜间反复哭闹、易醒、入睡困难等症状,长期不愈可能影响婴幼儿身心发育。该疾病常见于3岁以下幼儿,新生儿以及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2. 蝉蜕的药理作用

2.1. 解热、抗炎作用

马涛团队[1] [2]通过实验探究了蝉蜕与连翘按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发热大鼠的解热及抗炎效果。研究显示,无论是单独使用蝉蜕或连翘,还是二者配伍,均能显著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升高,同时降低血清中IL-1β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当蝉蜕与连翘以1:1的比例配伍时,给药2小时后表现出最优的解热和抗炎协同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其退热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途径相关:一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1β的释放,间接调节体温;二是通过减少NO等自由基的生成,从而缓解发热导致的组织损伤。肖培根等人的研究表明解热作用以头部以及足部效果最为明显[3]

2.2. 抗惊厥

安磊[4]通过实验比较了蝉蜕醇提物与水提物的抗惊厥作用。该研究采用95%乙醇和纯水分别提取蝉蜕有效成分,并利用戊四唑(PTZ)诱导的小鼠惊厥模型评估其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提取物均能有效延缓惊厥发作时间、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并显著降低死亡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蝉蜕水提物的抗惊厥效果优于醇提物,惊厥抑制效果比醇提物效果更佳,推测这可能与水提物中含有更高浓度的水溶性抗惊厥活性成分有关。

何欣嘏[5]通过进行蝉蜕醇提物的药效学研究发现,蝉蜕醇提物通过降低Glu的含量,并且限制兴奋系统功能从而发挥其效应,表现为对最大电休克惊厥模型、戊四唑惊厥的发作以及青霉素点燃惊厥的发作均有拮抗作用。

2.3. 镇静

谢达莎等人的实验数据表明,蝉蜕的有效分离物具有镇静的作用,与戊巴比妥类的药物有协同作用[6]。肖培根等人的研究表明蝉蜕头、足、身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3]

2.4. 抑菌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从蝉蜕中分离得到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展现出显著的抗炎与抗氧化特性。实验证实,该昆虫蜕皮提取物中含有高效的抗菌成分,这为其消炎和抑菌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7]

王珏[8]研究发现,经不同溶剂提取的蝉蜕成分均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虽然提取方法各异,但抑菌效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表明蝉蜕含有稳定的抗菌物质,这可能是其发挥消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实验研究表明[9],采用标准二倍稀释法检测时,蝉蜕提取物在体外条件下对检测的33种乳腺炎病原菌均未显示抑菌效果(MIC > 1024 μg/mL)。推测蝉蜕提取物进入体内后产生的抑菌作用可能需要人体的二次代谢或与其他药物协同才可达到。

2.5. 镇咳、祛痰、平喘、解痉作用

张美玉[10]的实验研究表明,蝉蜕水提物能显著改善呼吸道功能,具体表现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升IL-2水平同时抑制IL-5过度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有效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这种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镇咳、祛痰及平喘方面表现出协同治疗效果。研究表明[11],蝉蜕可有效阻断神经节传导,显著降低横纹肌张力和抑制脊髓反射活动,这为其临床解痉和抗惊厥作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3. 小儿夜惊症的病因

夜惊症又称睡惊症或夜啼,临床表现为睡眠之中突然起身哭喊,尖叫,双目圆睁,同时可伴有自语,一段时间后继续入睡,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多见于新生儿或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四季均可发病。

啼哭是小儿表达诉求的方式,如果由于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被褥不当而引起的啼哭在满足需求后能正常入睡,不再啼哭,则此时不为病态,属正常现象。

《儿科要略》中指出婴幼儿夜间啼哭多因照护者作息调理不当,导致昼夜节律紊乱所致。若非此类情况,则多属病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寒、热、惊风及食积四种证型。

睡惊症最常见的年龄是1.5岁,约35%的儿童在该年龄段经历过。然而,睡惊症总体上很常见,因为约有56%的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并且发现在13岁之前都会发生[12]。也有学者认为夜惊是与父母分开睡觉的孩子对新环境的极端反应[13]。并且遗传在夜惊(啼)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14]

3.1. 脾寒气滞

母体素来体质虚寒,又喜食生冷之品,导致胎儿禀赋不足,脾寒内蕴,或因饮食护理不当,食冷乳,而致腹部中寒。久而久之体内积热,热上扰神,又因夜间属阴,且脾为至阴之脏,故夜间腹痛而啼。

《诸病源候论》[15]:“小儿夜啼者,藏冷也……故令小儿夜啼也”表明小儿脏腑寒气内盛,到夜间发病而导致夜啼。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6]:“脾寒者夜啼,脾属阴冷……治当温中。”表明夜啼的病机之一为脾脏虚寒。

《婴童百问》[17]:夜啼者,脏冷也……所以夜啼不歇也,钩藤散主之。说明脏冷会致躁,因而夜啼。

3.2. 心经积热

《幼科发挥·心所生病》[18]指出,心在五行属火,易受到热邪的干扰。当心火亢盛时,会导致烦躁不安、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啼哭。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提出,婴幼儿夜间持续哭闹,是由于病邪热毒扰乱心神所致。直接说明了心火是导致夜啼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宗金鉴》[19]指出将新生儿夜啼主要归因于两种病理因素:脾胃虚寒证和心经积热证,并指出这些体质特征多源于先天禀赋,通过望诊即可辨别。《幼幼集成·夜啼证治》[20]进一步将夜啼细分,除上述两种外,还包括心神失养和习惯性啼哭,强调临床需鉴别不同证候的寒热属性。《保婴撮要》[21]描述了一种特征性表现:患儿遇光啼哭加剧,此乃心火遇光而更炽,形成内外火相搏之象,故见仰身啼哭。

3.3. 惊恐过度

《景岳全书》[22]:“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血证论》[23]:“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表明小儿脏腑形气未充,易受外界条件影响,遭受惊吓,影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夜间小儿神不能守舍,引发夜啼。

3.4. 饮食积滞

婴儿期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婴儿脾胃运化力弱,容易造成饮食积滞,而防止婴儿夜间哭闹要求进食,父母夜前喂养一般较多以保证喂养的便捷性,但因此更易造成婴儿夜间饮食积滞而致胃热。

3.5. 其他因素

刘仁莲[24]的原因调查分析显示23例患儿中因家庭因素发生19例(82.61%);因生活、学习矛盾14例(60.87%);性格内向4例;受社会生活不良刺激4例;课外娱乐活动少3例。表明小儿的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夜啼的发生。

4. 小儿夜啼的治疗

4.1. 中医典籍中对于小儿夜啼治疗的论述

《小儿药证直诀》[25]云: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

《小儿药证直诀》[25]云:蝉花散治惊风,夜啼,切牙,咳嗽,及疗咽喉壅痛。蝉花散组成为:蝉花,僵蚕,炙甘草各一分,延胡索半分。

《儿科翠精》[26]云:夜啼之症有二,一因脾寒,二因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病情,但见儿只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古法主钩藤饮。若面赤唇红,手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古法主导赤散。

《儿科翠精》[26]云:因寒而啼者,脾气寒冷,阴盛于夜则腹中作痛,故面青手冷,腰曲而啼,治宜用炙黄、当归、甘草、赤木香等分为末,涂乳头上令儿吮之;因热而啼者,心火烦盛,面赤手暖,口中气热,仰身而啼,见灯火愈甚,治宜用钩藤、茯神、甘草、灯芯、辰砂、木通各一钱煎汤服;因滞而啼者,乳食停滞作痛,啼而不哭,直声来往,泪液殊少,治宜用生麦芽、山楂各一钱煎汤服。

《儿科要略》云:因惊而啼者,心气不足,神不安稳,哭而不啼,连声多泪,宜从惊治,或服天王补心丹以调之,单方蝉蜕用下半截,不拘多少,研末,薄荷汤送下,治一般夜啼,有效。

《婴童百问》[17]记载:若患儿因心经积热致夜间啼哭,临床常见面赤、舌淡、小便短赤等症。治疗宜选用加减钩藤饮(原方去当归、木香,加朱砂、木通),水煎后服用。

《保婴撮要》[21]云:“血热乘心也,当安心,安神丸主之。”“太乙丹,治睡惊夜啼,青粪。”“太乙丹,常服安神镇惊,止夜啼。”且系统阐述了小儿夜啼的辨证施治规律:灯光刺激后哭闹加剧,伴见面部潮红、腹部触诊松软、呼气灼热用属心经积热证,方用导赤散。面色苍白、瞳孔缩小,属肾阴亏虚证,方用六味地黄丸。如果兼见泄泻不乳,证属脾肾两虚,方用六神散。若兼呕吐腹泻、纳差,证属脾胃虚寒,用六君子汤加炮木香。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证属脾气虚弱,方用异功散。心血不足,方用秘旨安神丸。肝郁化火,方用柴胡栀子散。肝血亏虚,方用地黄丸。病因病机分析表明,本病主要涉及津液耗伤、先天不足以及母源因素。

4.2. 近现代医家的临床应用

4.2.1. 单味药的简单配伍应用

马仁智等[27]用蝉蜕、灯心草2~3剂治疗25例小儿夜啼。结果:23例痊愈,2例情况不详。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设置对照组,其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刘晓丽等[28]用蝉蜕5 g治小儿夜啼,半月后患儿哭闹明显减少。此研究同样存在样本量小、无对照组等方法学缺陷,临床证据力度较弱。

4.2.2. 复方应用

杨佳[29]的临床研究显示,导赤温胆汤加减方在改善症状和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显著。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导赤散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实验组采用导赤温胆汤加减配合小儿推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中医证候改善、睡眠质量提升以及睡眠时长延长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高于对照组的77.5%。该研究患儿数量相对更多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可靠性及证据可信度较高。

5. 蝉蜕药理作用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探讨

对于心经积热型夜啼,患儿多表现为心火亢盛、热扰心神,蝉蜕的镇静作用可安神定志,缓解心神不宁;其解热作用能针对热邪所致的体内燥热,通过降低IL-1β等促炎因子水平,减轻热邪对心神的扰动,与“清热安神”的治则相契合。

在惊恐过度证型中,小儿受惊吓后神不安舍,蝉蜕的抗惊厥作用可缓解肢体抽搐等异常反应,镇静作用则有助于稳定情绪、使神归舍,与“镇惊安神”的治疗思路一致。

针对脾寒气滞型夜啼,虽蝉蜕性寒,但在复方中可与温性药物配伍调和。其抗炎作用可能减轻寒邪凝滞导致的腹部炎症反应,缓解腹痛引发的夜啼,间接辅助“温中散寒”的治疗过程。

蝉蜕的抑菌作用目前尚难对应单一证型,可能在夜啼伴发肠道等部位感染时(如饮食积滞兼夹湿热),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发挥辅助治疗作用,但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使用。

6. 蝉蜕复方治疗小儿夜啼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蝉蜕制剂对小儿夜啼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李兰铮[30]运用蝉蜕清心汤治疗46例夜啼患儿,临床观察显示全部病例均获痊愈,随访未见复发,疗效确切。该研究虽为临床案例积累,但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证据强度有限。杨文庆团队[31]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将52例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n = 32)采用蝉蜕钩藤散治疗,对照组(n = 20)给予常规西药(颠茄合剂0.2 mL/kg,qn + 维生素B 110 mg,tid)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 (p < 0.05)。该研究为蝉蜕复方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证据,但样本量仍需扩大,且缺乏多中心重复验证。这些临床数据充分表明,以蝉蜕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在治疗小儿夜啼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徐辉甫[32]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感染外邪,外感邪气易入里化热,故临床上患儿表现以风热证为主,而如若感染风寒邪气,寒气又极易因正邪相争从阳化热或表寒未解而入里化热;又因小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一旦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卫阳受遏,肺气宣发失职,难以快速驱邪外出,表邪未解从而入里化热且同时兼有热扰肝经等夹惊的复杂证候,临床表现为高热、流涎、咽痛等。甚则可热极生风出现易惊、抽搐的临床表现。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药性论》[33]:“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蝉蜕的主要功效为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镇静安神,善于治疗外感疾病以及顽固性的失眠夜啼,故应用虫类药治疗小儿疾病。

7. 结语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疗,中西医各具特色。中医治疗体系具有多种干预手段,包括中药内服疗法、推拿按摩技术、穴位贴敷疗法、针灸治疗、中药灌肠等。而西医治疗则主要包括褪黑素补充疗法、维生素D补充、行为睡眠干预、五羟色氨酸补充、婴儿抚触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干预如褪黑素和五羟色氨酸疗法的家长接受度较低。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方婴儿抚触技术与中医小儿推拿在治疗原理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均通过特定手法刺激体表,从而调节机体功能。当前临床实践显示,相较于西医的关怀性治疗,中医综合疗法更易获得患儿家长的认可。

根据现有临床数据及多位医家的治疗经验证实,虽然含蝉蜕的复方制剂治疗小儿夜啼具有确切疗效。但此类论文中所应用的科研方法较为单一,并没有应用更具说服力的统计学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等,且存在样本量较小的共同缺点,这一点受限于前来就诊的患儿数量,以及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并不愿参与随机的治疗,导致如果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存在困难,但根据现有病例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该疗法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显著缓解家长的喂养困难及焦虑状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典型病例样本量不足等因素,目前夜啼治疗方案的标准化建设仍面临挑战。然而,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蝉蜕在夜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初步验证。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涛, 马成. 蝉蜕连翘配伍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含量的影响[J]. 新疆中医药, 2013, 31(1): 5-7.
[2] 马涛. 蝉蜕与连翘配伍退热机理的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13.
[3] 肖培根, 李大鹏, 刘勇, 等. 新编中药志[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63-364.
[4] 安磊. 蝉蜕的抗惊厥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15): 35-36.
[5] 何欣嘏. 五种中药醇提物抗惊厥作用的药效学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晋中: 山西医科大学, 2006.
[6] 谢达莎, 振兴, 陈秀芬, 等. 蝉枣汤解热抗炎及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7, 22(3): 25-26.
[7] 曹竹林. 芪银蝉蜕汤治疗肾炎3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1991(4): 45.
[8] 王珏, 田强强, 陶刚, 等. 蝉蜕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 昆虫知识, 2010, 47(6): 1109-1112.
[9] 代敏, 彭成, 万峰, 等. 19味解表药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 24(10): 1491-1495.
[10] 张美玉. 蝉蜕抗支气管哮喘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07.
[11] 陆树列. 自拟平肝调脂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6): 1-2.
[12] Moreno, M.A. (2015) Sleep Terrors and Sleepwalking: Common Parasomnias of Childhood. JAMA Pediatrics, 169, 70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3] Boyden, S.D., Pott, M. and Starks, P.T. (2018)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Night Terrors. Evolu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2018, 100-10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4] Petit, D., Pennestri, M., Paquet, J., Desautels, A., Zadra, A., Vitaro, F., et al. (2015) Childhood Sleepwalking and Sleep Terror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valence and Familial Aggregation. JAMA Pediatrics, 169, 653-65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5] 巢元方, 著. 诸病源候论[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16] 徐荣谦, 著.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1.
[17] 鲁伯嗣, 著. 婴童百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8] 万全, 著. 幼科发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19] 吴谦, 著. 医宗金鉴[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23.
[20] 陈复正, 著. 幼幼集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 薛铠, 薛己, 著. 保婴撮要[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22] 张介宾, 著. 景岳全书[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21.
[23] 唐宗海, 著. 血证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4] 刘仁莲, 俞世英, 李玉华. 23例患儿睡惊症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04(11): 17-18.
[25] 钱乙, 著. 阎孝忠, 编集. 小儿药证直诀[M]. 郭君双, 整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6] 陈守真, 著. 儿科翠精[M]. 武汉: 汉口汉康印书局, 1930.
[27] 马仁智, 马志华. 蝉灯饮治疗婴儿夜啼症25例[J]. 江苏中医, 1995(11): 18.
[28] 刘晓丽, 王应秋. 蝉蜕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举隅[J]. 湖北中医杂志, 2001(10): 41.
[29] 杨佳, 范亚丽. 导赤温胆汤加减治疗心经积热型小儿夜啼的效果及对睡眠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33): 78-82.
[30] 李兰铮. 蝉蜕清心汤治疗小儿夜啼46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1): 75.
[31] 杨文庆, 殷萍. 蝉蜕钩藤散治疗小儿夜啼32例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 2002, 33(1): 18.
[32] 明阳灿, 王娜, 聂颖, 等. 徐辉甫应用虫类药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举隅[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 42(12): 25-27.
[33] 甄权, 尚志钧, 著. 药性论——药性趋向分类论[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