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Taking the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Major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ve.2025.14943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昭阳:池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池州;郭甜甜: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关键词: “三全育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新能源材料与器件“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Reform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作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促进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emphasis on 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industry is booming as an emerging sector. Against this backdrop,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a strong sense of career planning has become a crucial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educating all personnel, educating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and educating in all aspect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Taking the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majo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issues and explores how to enh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bilities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ir future careers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文章引用:朱昭阳, 郭甜甜.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9): 244-248.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9436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人群,其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源于美国,在英国、瑞士、丹麦、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在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就业课程教学要求》之后,我国各高校逐渐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之中[2]。作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重要桥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今后的职业发展。然而,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国家对新能源产业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政策,如在《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等举措[3]。为了响应国家对新能源技术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2010年,教育部批准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试点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能源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理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4] [5]。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兴专业领域,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于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三全育人”理念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要求的有机融合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涵盖多个领域,如新型清洁能源、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是一门集材料、物理、化学、电子与机械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6],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要求。第一,毕业生应具备坚实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基础,熟练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及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第二,应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理性研判新能源领域中的复杂技术与工程挑战,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第三,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备持续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趋势,不断深化专业素养并拓展跨学科视野。第四,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工作环境,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与企业运营等多岗位实现全面发展,逐步成长为行业中的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

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导向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契合。

一是全员育人,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学校要群策群力,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主体育人责任,切实做到全体教职人员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同时,不断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化教学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二是全过程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各阶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终身学习与跨领域发展。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等三大平台、多个模块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大一、大二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认知能力以及专业基础能力,以便学生打好宽广扎实的基础。大三、大四主要进行专业专长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按各自的专业方向志趣及特长选择课程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三是全方位育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以提高育人效果。校内各部门之间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交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同时,学校还需加强与学生家庭、对口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合作沟通,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提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3.1. 课程定位偏差,与就业市场及应用型需求脱节

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当前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缺乏对人职匹配的科学认识,学校与企业不能实现充分有效对接,课程目标偏重理论灌输,忽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技术迭代快、学科交叉深、产业需求新的岗位特性,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度低,导致学生无法获取真实的职场信息。

3.2. 教学形式僵化,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不足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授课教师多为辅导员、学工人员担任,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其专业为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文科相关专业,导致授课教师对新工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发展背景了解甚少,从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无法做到专业化、规范化指导。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单向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设计不足,个性化教育欠缺,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价值观等。为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专业课成绩及实践活动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的评奖和推优,使得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应减少。此时教师如不转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3.3. 内容更新滞后,与职业发展趋势存在代差

随着国内就业政策不断更新和完善,劳动合同、五险一金、各地区人才政策等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少数学生对应届生身份就业是否具有优势存有误解。许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案例仍集中于传统行业,对新兴产业领域涉及较少,职业发展路径分析仍沿用老旧理论,没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建议。

3.4. 评价体系单一,结果导向忽视成长过程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多数仍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形式开展,学业评价标准和方法缺乏多元化,通常以考勤、课堂实际表现和结课论文作为期末成绩评判依据。考核标准低也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忽视,部分同学找工作时一味地“随大流”,缺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个人的职业兴趣和择业观,也无法切实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做到人职匹配。

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4.1. 对接产业需求,重构应用型课程目标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兼具综合性、跨学科、创新性、应用性和前瞻性等特点[7]。通过精准调研,充分了解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以专业链发展为基础,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双链驱动,靶向育人,制定双链融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体系,借助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模块。例如分析新能源领域代表性企业的招聘岗位信息,梳理岗位胜任力模型架构,将产业需求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课堂互动、模拟面试来进一步评估学生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设立“双导师制”,通过校内导师教授理论知识,邀请企业导师开设企业课堂课程学习,强化实践指导,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动力

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提前统计好学生的就业意向,动态梳理学生有意向的企业或岗位的基本信息,通过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生活环境及企业文化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利用实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情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面试技能。同时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来帮助学生制定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书,从而提升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4.3. 紧跟发展趋势,开展层次性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大一阶段,应注重职业启蒙和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基本流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前沿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

大二阶段,应注重职业探索和目标设定教育。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做行业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工作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书,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大三阶段,应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组织学生前往锂电池产业链及新能源材料企业开展专业见习,重点研习核心制造与回收工艺,如锂电池结构、卷绕技术参数及应用,电池回收工艺路线、关键设备及环保理念,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与品质控制,电极材料表面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关键生产技术。观察并熟悉企业生产设备的型号、运行参数及自动化水平,建立对产业全貌的系统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四阶段,应注重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的训练。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企业课堂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求职信息,训练面试技巧,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竞争力。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4. 优化评价体系,关注职业能力成长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课程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是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8]。高校应建立全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本课程的考核结合课程教学形式,从个人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分享、简历的制作、模拟面试中的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指标,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评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做好课程教学改革,还需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收集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增加前沿领域知识内容的学习,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变化,切实做到时刻关注学生成长。

5. 结论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围绕对接产业需求重构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参与动力、开展层次性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以及优化职业能力成长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助力其成长为能够在新能源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及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为相关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然而,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构建与路径设计,就其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与完善。后续将开展长期追踪与实证评估,以构建与验证一套更具适应性、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改革体系,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基金项目

池州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XJYXM30);池州学院党建一般项目(CZ2022DJ04);池州学院2025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校级培育项目(SZ2025xjpy002)。

参考文献

[1]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2025/issue_11946/202503/content_7015861.html, 2025-08-06.
[2] 李敏.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探索[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 24(3): 58-64.
[3] 苏丽.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双导师制的新能源材料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云南化工, 2025, 52(5): 150-152.
[4] 冯梓月.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构建[J]. 就业与保障, 2024(9): 25-27.
[5] 杨昆南.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 文教资料, 2024(11): 185-188.
[6] 迟伟光. 新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的问题、探索与成效[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5, 37(2): 53-60.
[7] 张东霞.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科技与创新, 2025(4): 202-205.
[8] 张肖.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能源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 2022, 25(6):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