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的现状调查研究
A Study on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 Needs
DOI: 10.12677/ae.2025.159176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江忠钰, 周 欣, 李丹阳*:昌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昌吉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Pre-Service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s Needs
摘要: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态势为师资培养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已成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和当务之急。本研究以昌吉学院具有实习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探究当前幼儿园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呈现方式上,幼儿园职前教师倾向于运用可视化、直观化的数字化资源;在数字化功能需求上,职前教师青睐于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与反馈功能;在数字化内容上,职前教师的需求具有重实践轻理论倾向。基于以上现状特点,对于幼儿园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加强幼儿职前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提升职前教师的数字素养,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Abstract: Under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initiative, the trend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driven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ng teacher training. Build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 system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undation and urgent priority for advanc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Changji University with practicum experience, employ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ir current needs regarding digital resource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1) In term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pre-service teachers prefer visualized and intuitive digital resources; (2) Regarding functional needs, they prioritiz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features in digital resources; (3) Concerning content, their demands exhibit a practice-oriented rather than theory-heavy tendency.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kindergarten digital resources. These recommendations aim to strengthen the digital capacit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enhance their digital literacy,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文章引用:江忠钰, 周欣, 李丹阳. 幼儿园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的现状调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9): 993-100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91767

1. 引言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已基本跨过了“起步”与“应用”两个阶段,迈向了“融合”与“创新”的新征程[2]。如何建设适用于职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资源,成为当前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职前教师在面临时代赋予的诸多挑战时,亟需紧密依托于数字化资源,进行在线教育、网络学习,从而进行专业成长[3]。随着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职前教师培养亟需构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新型学习模式,这对提升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系统调研幼儿园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现状,不仅关乎幼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路径,更是推进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素,其建设与共享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4]。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与高效利用[5]。在政策导向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战略部署与重点投入。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浪潮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正经历着深刻变化。虚拟现实、智能评测等前沿技术重构着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推动资源形态向沉浸式交互载体跃迁,催生出算法适配、即时更新的新型供给模式[6]。当Web2.0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场景,互联网已转变为教师获取优质教学素材的核心场域,构筑起开放协作、共生共荣的资源平台。长久以来,我国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策层面的深入剖析与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7]。然而,针对即将投身教育事业的职前教师(即未来教师群体)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际需求的研究相对欠缺。本研究通过了解幼儿园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需求的现状特点,进而为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引用高爱玉论文《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资源需求》[8]中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职前教师的基本信息,了解幼儿园职前教师的基本情况,共计13题。作答由职前教师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第1~9题为单选题,只能选择一个选项并不予计分;第10~13题为多选题,可进行多项选择。

第二部分是对数字化资源形式和功能需求,数字化资源形式分为呈现形式和学习方式2类,共计9题,数字化资源的功能共计4题。作答方式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分数越高,表示职前教师的需要程度越高,反之,分数越低,职前教师的需要程度越低。

第三部分是对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需求,数字化资源内容分为普通知能、专业知能、教学知能、班级经营及专业情感与态度,共计20题。作答方式及计分同第二部分。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昌吉学院大三及大四年级具有实习经验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于2025年2月8日至2025年2月28日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了23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共223份,回收率达96%。筛选9份无效问卷后,共获得21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基本信息统计结果性别分布:女性占大多数(约78%),男性占22%。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2岁(约41%)和23岁及以上(约56%),另有少数18~19岁及以下。在实习担任的职务:配班教师占比最高(约65%),其次是保育员(约11%)和主班教师(约12%)。实习教龄:以一年及以上(约44.39%)和四个月(约20%)为主。

3.2. 职前教师运用数字化资源的现状分析

职前教师使用的幼教网站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依序为中国学前教育网(43.93%)、中国幼教网(16.36%)、中国幼儿园教师网(22.9%)、中国学前教育学会(4.67%)、手艺活(4.21%)、亲亲园丁(7.94%)。

Figure 1. Websites frequently used by pre-service teacher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 职前教师经常使用的幼教网站

从研究结果可知,有近一半的幼儿园职前教师在使用中国学前教育网,其余的网站中国幼教网、中国幼儿园教师网、也有较多的职前教师在使用,手艺活,亲亲园丁小众公众号使用的人较少。

职前教师经常运用的期刊数据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依序为中国知网(82.24%)、万方学术期刊(52.3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7.66%)、幼儿教育(41.12%)、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36.92%)。

Figure 2. The databas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s used by pre-service teachers

2. 职前教师使用过的学前教育的期刊数据库

调查发现,职前教师在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文献检索偏好差异。结合实习期间非正式访谈和日常观察可知,职前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备课准备以及学术写作时,普遍倾向于直接引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文件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而对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利用率显著偏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知网在教师使用的数据库中以相对优势位居前列,但使用其他各类期刊数据库的职前教师比例均未超过53%,反映出该群体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文献检索习惯和学术研究意识。这种现象可能与其学习阶段特征、院校培养模式以及实践导向的课程要求密切相关。

Figure 3. Digital resources commonly used by pre-service teachers

3. 职前教师经常使用的数字化资源

职前教师运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依序为中国大学MOOC (57.94%)、华文慕课(57.01%)、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38.79%)、网易公开课(37.85%)、优课(UOOC)联盟(28.5%)、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19.63%)、MOOC学院(14.95%)、好大学在线(6.54%)。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第一年,到2025年,历时12个年头,建成大批优质的课程,但当前还有近半数职前教师对于慕课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Figure 4. The social software mainly used by pre-service teachers

4. 职前教师主要使用的社交软件

职前教师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如图4所示,依序为:微信(85.98%)、抖音(69.16%)、QQ (57.48%)、小红书(52.34%)、快手(35.51%)、微博(27.57%)、知乎(22.9%)、百度贴吧(12.15%),微信的使用率最高,其次QQ的使用率也达到了57.48%,网络社交平台在主要承载社交功能的同时,其兼具的功能越来越多元,诸如支付、购物等等,微信公众号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学习的基地。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也逐渐演变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调研数据显示,69.16%的职前教师群体通过抖音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表明这类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的数字平台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兴渠道。网络社交平台以其碎片化学习模式、互动性功能设计以及算法推荐机制在当下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为职前教师提供了灵活便捷的专业发展路径。因此,在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社交平台教育潜能的深度挖掘,但同时也需要考量如何控制其可能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等负性影响。

3.3. 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及功能需求分析

(1) 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需求分析

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需求如表1所示。从高到低依次为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文本(M = 3.89)视频资源(M = 3.83)、音频资源(M = 3.80)、纯文字的文本(M = 3.49)。

Table 1. The current demand situation for the presentation forms of digital resources

1. 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的需求现状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纯文字的文本

3.49

1.060

4

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文本

3.89

1.076

1

视频资源

3.83

1.098

2

音频资源

3.80

1.008

3

职前教师需求度最高的是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文本、其次是视频资源,职前教师对纯文字的文本的需求度较低。可视化、图像化和直观化的数字化资源,更符合幼儿园职前教师的需求。

(2) 数字化资源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

表2所示,幼儿园职前教师倾向于通过手机应用来进行学习,其次是电子教材和网页浏览。调研发现,职前教师对微信推送及二维码扫码学习的需求普遍不高。这一现象或归因于两方面因素:其一,当前部分网页虽采用二维码形式呈现学习资源,但未能结合扫码学习的碎片化、即时性特征,对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与结构化设计;其二,受传统学习模式影响,职前教师尚未形成扫码浏览的习惯,导致其对二维码学习方式缺乏足够关注与使用意愿,进而削弱了学习兴趣。

Table 2.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mand for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digital resources

2. 数字化资源的学习方式需求现状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微信推送

3.79

1.094

4

网页浏览

3.83

1.075

3

二维扫码

3.63

1.057

5

手机应用

3.91

1.053

1

电子教材

3.86

1.013

2

(3) 数字化资源的功能需求

在数字化资源的功能需求方面,主要是根据线上学习的特点,对数字化资源的部分功能进行了调研。具体而言,包括交流、分享和讨论的功能,如与课程辅导教师和有过实习经历的师范生交流与讨论;评价与反馈功能,如在线测试、教师评价、学员互评等;教学技能实训的功能,如教育活动组织技能,儿童观察技能等;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功能,如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模块或内容等[9],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职前教师对评价与反馈功能、教学技能实训功能需求程度最高,此功能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环节,因而在构建数字化资源时要充分考虑数字化资源的筛选、设计和评价能力的重要性。

Table 3.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resources

3. 数字化资源的功能需求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交流、分享和讨论功能

3.82

1.048

4

评价与反馈功能

3.91

1.039

1

教学技能实训功能

3.90

1.044

2

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3.89

1.063

3

3.4. 幼儿园教师对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需求分析

本研究将幼儿园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分为了五个大的门类:普通知能、专业知能、教学知能、班级经营管理、专业情感与态度。通过职前教师对各类数字化资源的需求的平均值进行排序,从而找出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需求。

Table 4. The demand for digital resources content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4. 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需求

类别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序

普通知能

人文素养(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等)

3.88

0.955

1

自然科学素养

3.83

1.031

2

数字素养

3.78

1.102

3

专业知能

幼儿教育理论

3.97

1.096

2

幼儿发展与学习理论

3.94

1.062

3

幼儿心理学

3.99

1.066

1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3.90

1.140

4

班级经营管理

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

4.03

0.949

1

幼儿生活与行为常规辅导

3.98

1.018

3

教室管理技巧

3.87

1.078

5

师幼沟通和互动技巧

4.00

1.046

2

危机处理与紧急训练

3.96

1.081

4

专业情感与态度

幼教人员专业伦理

3.88

1.079

3

个人修养与行为

3.91

1.051

2

职业理解与认同

3.97

1.039

1

教学知能

课程设计编排

3.89

1.091

3

教学法与教学技巧

3.95

1.074

2

教材或教具设计与运用

3.86

1.100

4

教学反思与评价

3.96

1.054

1

环境创设与规划

3.85

1.019

5

(1) 普通知能

在普通知能上职前教师的需求从高到低,如表4所示,依序为人文素养(M = 3.88)、其次是自然科学素养(M = 3.83)以及数字素养(M = 3.78)。基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职业特性分析得出,职前教师的人文素养通常要求更高,所以职前教师群体对人文素养的需求较高。而在普通素养中,职前教师对数字素养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与各高校对职前教师的数字化要求不明确,重视程度不高,指标比较模糊,引起职前教师对数字素养的重视有限。

(2) 专业知能

职前教师对专业知能的需求如表4所示,依序为幼儿心理学(M = 3.99)、幼儿教育理论(M = 3.97)、幼儿发展与学习理论(M = 3.94)、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M = 3.90)。

上述统计结果可知,职前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幼儿教育理论,在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园职前教师大多都秉持着儿童本位的理念,职前教师需要更多地了解幼儿,在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情况下,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职前教师对幼儿教育理论的强烈需求,也与学前教育对理论的高度关注相关。然而职前教师对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需求相对较低,如何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让职前教师更愿意透过实践理解理论、合理运用理论,也是诸多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教学知能

教学知能的需求从表4所示,职前教师教学知能需求排序中教学反思评价居首、教学法技巧次之、环境创设规划需求较弱。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核心,有助于职前教师观察幼儿发展评估教学效果调整策略适配个体;教学法技巧需求较高源于幼儿园活动操作、发现学习、情境教学等多元方法特性;环境创设规划能力可在实践中渐进培养。该需求分布比较契合以幼儿为中心、实践导向的幼儿教育的特征,揭示职前教师培养理论转化实践关键:优先发展反思能力、教学法应用与课程整合等高阶技能,以反思教学法培养为基础,通过实践强化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操作性技能,实现理论储备向实践智慧的跨越。

(4) 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

职前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的需求中,从表4显示,职前教师对班级管理与实践展现出较强的需求;此外,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安全教育体系正经历重要转型。随着师幼共同经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教师群体对危机处理能力的培养需求显著提升,特别是对数字化培训资源表现出迫切需求。幼儿园安全教育已从单一的疫情防控拓展为综合性的应急能力培养体系:一方面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卫生防护实操等专项训练;另一方面系统性地组织消防演练、地震避险等防灾减灾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普遍反映亟需获取以下数字化资源:实时更新的应急处理指南、情景模拟训练系统、在线应急演练课程等。这种需求变化预示着安全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

(5) 专业情感与态度

研究表明,职前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最强,表明职前教师对职业使命有较高共识,利于稳定性和积极性维持。伦理意识需强化,专业伦理得分最低,且标准差最大反映出两极分化,部分职前教师伦理意识薄弱,或对伦理标准理解存在分歧;实践挑战:可能面临伦理困境时缺乏应对策略(如儿童保护、家园沟通边界问题)。表明当前职前教师在职业认同上需求比较强烈,但专业伦理与行为修养存在提升空间。

4. 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1. 职前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的现状

4.1.1. 职前教师学术资源应用呈现“政策导向化”特征

职前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政策文件依赖倾向。数据显示,在备课和学术写作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为主要理论依据,这种现象反映出两个深层次问题:其一,职前教师可能尚未掌握系统的文献检索方法,倾向于选择易获取的权威政策文件;其二,院校培养方案可能更强调政策执行力而非学术研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学术思维的局限性,使研究停留在政策解读层面,难以开展创新性探索。

4.1.2. 专业平台使用呈现“头部集中化”

现状分析发现,资源使用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在幼教专业网站方面,中国学前教育网以43.93%的使用率占据绝对优势,而同类其他平台使用率均不足23%。这种集中化使用可能源于三个因素:头部平台的品牌效应、院校推荐偏好以及用户的使用惯性。在慕课资源方面,中国大学MOOC和华文慕课以约57%的使用率领先,而专业性更强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使用率不足20%,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资源推广力度与用户认知度之间的落差。

4.1.3. 社交平台的教育化转向:从娱乐工具到学习载体

传统社交软件正在向综合性学习平台演进。微信以85.98%的使用率成为最主要载体,其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被广泛用于专业学习。更值得关注的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69.16%的使用率成为第二大学习渠道,这表明:第一,学习场景正在向移动端转移;第二,碎片化、可视化的内容更受年轻教师青睐;第三,算法推荐机制正在重塑教师的学习路径。这种转变既带来了便利性,也可能导致知识获取的碎片化和系统性不足。

4.2. 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4.2.1. 职前教师倾向于运用可视化、直观化的数字化资源

职前教师对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需求上存在明显差别。图文结合资源最受欢迎,视频资源紧跟其后,纯文字内容偏好最低,这种倾向符合大学生认知习惯,也与幼儿教育实际需求相关。图文结合资源平均得分3.89排在第一,职前教师认为视觉画面与文字配合比较能贴合幼儿具象思维特点、提升幼儿注意力。纯文字资源以3.49分排在最后,反映出纯文字资源在职前教师中需求不高,这可能与职前教师认为幼儿阅读能力有限有关。

4.2.2. 职前教师青睐于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与反馈功能

职前教师对于数字化资源的功能需求,评价与反馈功能均值最高,表明职前教师对该功能的需求最大。这可能与评价与反馈功能直接关联到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关,他们需要通过数字化工具获得更精准的教学行为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技能实训功能次之,说明职前教师也非常重视该功能。教学技能实训功能通过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职前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稳站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至关重要。

4.2.3. 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呈现显著实践导向

在班级经营管理方面,职前教师对“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的需求最为迫切,这不仅体现在其最高的均值水平,更在于其最低的标准差,说明职前教师对该项目的需求高度一致。同时,“师幼沟通和互动技巧”也备受关注,职前教师希望通过数字化资源提升与幼儿的互动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总体而言,职前教师对于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需求相当丰富多元,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实训内容,职前教师在成长阶段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表现出显著的实践导向特征。他们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资源获得可迁移的专业职能、班级经营管理和真实问题情境的解决方案。

5. 教育建议

5.1. 合理优化数字化资源内容

鉴于职前教师对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文本需求最高,应优先投入资源开发高质量、设计精美的图文结合教材。考虑到图文质量对评价的影响,建议建立图文质量评估标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设计的吸引力,减少因设计问题导致的评价分歧。增加视频的互动性,如设计配套的问题或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从而降低评价分歧。比如建立“3分钟法则”,将完整视频拆解为聚焦知识点的微片段,并设计配套互动问答。此外,由于音频资源在故事讲述、音乐欣赏等特定场景下有着较好的效果,也可考虑作为辅助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5.2. 完善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功能建设

首先应强化评价与反馈功能,通过开发实时反馈系统和利用AI技术对教学行为进行精准分析,提供及时、具体的改进建议;其次要丰富教学技能实训功能,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教室环境和真实教学案例库,支持职前教师在模拟环境中实战演练,同时增加案例分析资源,开发多人协同实训功能,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再者还需优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功能,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分析等方式,收集职前教师的个人信息、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还应完善交流、分享和讨论功能,通过优化交流界面、打造专业主题社区以及强化交流成果的应用价值,鼓励职前教师将交流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从而形成一个全面支持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满足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的差异化需求。

5.3. 多维度构建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

可考虑从多个维度构建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丰富其可支配的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及形式。可以构建艺术与文学在线博物馆,整合经典绘本、儿童文学作品、名画赏析等资源,支持职前教师开展审美教育;开设跨学科素养课程包,融合科学小实验、数学思维游戏等内容,培养职前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制作教师成长纪录片,通过故事化叙事增强职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优化幼儿心理学数字化学习资源。

6.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字化资源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昌吉学院有实习经验的职前教师群体数字化资源需求的现状进行探究,得出职前教师群体倾向于运用可视化、直观化的数字化资源;青睐于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与反馈功能;在数字化资源内容需求方面具有显著的实践导向。提出以下建议:合理优化数字化资源内容;完善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功能建设;多维度构建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本研究受限于样本范围与研究方法,对职前教师数字化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与差异化特征尚未充分挖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纵向追踪与多主体协同视角,探索数字化资源需求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联机制,为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前瞻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基金项目

2024年度昌吉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发展资源理论视域下职前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202405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珠珠. 教育信息化2.0: 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J]. 中国远程教育, 2018(7): 5-8.
[2] 杨宗凯, 吴砥, 郑旭东. 教育信息化2.0: 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 教育研究, 2018, 39(4): 16-22.
[3] 李昊森. 基于KANO模型的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模型构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4] 王静贤, 罗江华. 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乡村教师教学资源使用意向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4): 116-1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 2010.
[6] 赵一婷, 钟绍春, 唐烨伟. 技术赋能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生态研究——内涵、要素与架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0): 126-133.
[7] 刘革平, 王星, 高楠, 等.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 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6): 12-22.
[8] 高爱玉.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资源需求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9] 衡若愚, 梁敏. 幼儿园教师的移动学习意愿、方式与资源需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17(10): 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