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Student Party Members
DOI: 10.12677/ae.2025.1591768,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胡雯斐:杭州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浙江 杭州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路径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edical Student Party Member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al Path
摘要: 当前,社会对医疗工作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培养内容不够丰富、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传统的价值观当中关爱患者、诚实守信等教育内容可以用来提高医学生党员的职业素养。本文利用走访调研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去探究传统文化与医学生党员教育相结合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实践方法。可从规范改进教学、增加实践途径、加强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去不断完善融合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具体包括:在医学伦理课上增加古代名医治病救人的故事,通过专家讲授及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结合实习过程中设置“医者仁心”的实践环节,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统一;还可以建立奖励办法和考核指标,使教育工作得以更好开展教育管理。本研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既能有效提升医学生党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使命,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又可以起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Abstract: Now,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medical worker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the medical school. At present,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chool student party members where the cultural content is not rich enough and the form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concepts such as caring for patients and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in the traditional value system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medical students. By reviewing materials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arty member education, and organizes effective practi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response to these phenomena,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can be improved from three direction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rrangements, increase of practical channels, and strengthening of teacher’s training. Specifically, the stories of ancient doctors treating diseases and saving lives are added in medical ethics class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is deepened through expert sharing and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the practical link of “medical benevolence” is set up during the internship to help unif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reward methods and assessment indicators to enable the teacher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better.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mission of medical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provide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but also promote the effec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heritance.
文章引用:胡雯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9): 1003-100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91768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随着国家对医疗健康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对医护人员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升,医学生党员作为未来医疗队伍的骨干力量,其价值观念和职业素养日益受到关注。据有关调查显示:某些医学院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后,学生党员在医患交流测试中的好评率增加了近四分之一[2],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医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价值。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常被割裂为孤立模块,一些高校只是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分散或碎片化知识点穿插形式开展教学,还不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医学教育是一个有着鲜明专业属性的学科,它既要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另外,部分医学院校在党员教育中过度侧重政策文件的学习,将组织生活简化为固定文件学习流程,导致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根据某省医学院校的调查,超过六成的医学生党员认为现有教育方法不够生动,其中传统文化内容较少是主要原因[3]。故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当代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已不相适应,特别是在现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时代里,学生们会受到网络媒体中多元文化的影响。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纳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医书《大医精诚》里提到的“医生治病时要专注认真,不追求个人利益”的理念,与现代医学强调的关怀精神完全一致[4]。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例如某医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通过增加中医经典朗读部分,使党员参加积极性提高了四成[5],这证明改进教育教学的形式很有必要。目前国内对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实践方案,在课程安排、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还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本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的具体路径,在文献分析研究和调查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文化内容挖掘不足、教学方式创意少、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对部分学校的现有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由前期调研可知,在活动方式上,某些学校尝试将传统医学中的“诊断四法”与党内交流制度结合,创造出具有医学特点的组织活动方式[6],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从传统文化与医德教育互融点的契合之处出发,探索构建符合医学生党员认知规律的教育框架,以期为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案例。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敬业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仁爱思想是传统医学伦理的核心,如《大医精诚》提出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强调医生需以患者为中心,这种关怀精神与当代医学人文教育要求高度契合[4]。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党员的调查可知,约8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理念可以增强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但仅有34%的学生系统学习过相关典籍[2]。这为我们未来医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提供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既是医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古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讲到:“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规范了医生的职业操守和言行举止,强调了行医者要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如今,患者对于医患沟通透明度的期待越来越高[7],这对我们医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某医学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运用中医典籍案例教学,学生职业诚信意识测评分数提升21%,说明传统诚信教育对职业素养培养具有促进作用[8],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医学教育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忠诚品性和政治素质。

敬业精神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为“悬壶济世”的职业追求,与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求的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明朝医者李时珍耗时27年编纂《本草纲目》,体现出传统医者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某高校党组织在“名医成长史”专题学习活动中,有89%的学生表示会向先辈致敬,效仿其敬业精神[5]。这种教育方式将历史传承与现实要求相结合,既强化了专业认同,也深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

职业素养培育方面,传统医学教育的“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路径与高校党员教育实践育人要求相契合。某大学把跟师学习纳入到了党员日常培养教育的环节,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临床技能考核时,展现出了更全面的应急处置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既传承了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同时也强化了党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医德教育方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古代医案中的伦理冲突案例分析,更好地培养和践行医学生党员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其思想觉悟。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在传统文化和党员教育结合方面,主要通过课程安排和主题党日活动两种方式进行尝试。有些学校把《论语》《黄帝内经》里的医学伦理内容列为必须学习的课本内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效果差异较大的现象。校园活动中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项目逐渐形成固定模式,例如清明节组织祭拜古代名医、端午节集体制作中药香包等活动,参与学生反馈这类形式的活动虽能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但缺少深入交流的机会。某医学院持续三年举办的“历代名医故事分享”活动,参加人数保持在72%左右,但通过个别谈话发现学生对这些故事包含的文化意义理解比较浅显[3]

部分高校党员教育内容缺乏整体安排,使用的教材里传统文化内容大多零散出现。有些教师主要采取朗读经典文献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将历史内容与现代医疗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实习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当遇到医患矛盾时仅有12%的人会主动用传统医德理念进行思考[5]。不同学校在资源使用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院校比普通医学院校更注重传统文化应用,西部某高校教师表示教学材料里现代医学例子和传统文化能联系起来的还不到40% [4]。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构建完整的传统医德知识框架。

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从交流访谈的情况来看,多数医学专业教师没有学过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对《伤寒论》等古籍也甚少了解,更难说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去影响医学生。另外,教学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医学院校组织的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上可以看到,参赛学生的平均分数每年都在下降;部分学校传统文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内容陈旧,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因为没有教学要求,实习生很难在医院实习过程中接受传统医德指导;考核制度也不完善,很少有医学院校将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纳入党员考核要求,即便有考核,也无法真正体现评价学生的具体成果。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 改进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建设“基础 + 拓展”的课程体系,开设“中医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医学发展历史”等基础课,“以古喻今”,使用《黄帝内经》《伤寒论》中“精诚行医”“仁爱为本”的思想阐释现代医学道德要求;也可从案例中提取优秀传统医学人物故事,拓宽课程案例资源库,组织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活动,并将课后传统优秀人物所体现的医德范例推送给学生作为典型事迹学习;除了设置更多的“中医文化鉴赏”“中医理论入门”类课程外,在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的数字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场景,如在平台引入数字影像化数字虚拟的古代药堂场景,使医学生党员更形象直观地掌握一些中华优秀文化知识。学习评价可将历史医案报告和现代病例相结合,要求学生基于病情辨证地阐述其现实意义。

(二)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把深入开展文化体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可设置多维度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活动,定期邀请医院专家、老中医介绍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救治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故事,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医生应该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9]。开展医学技术比赛等专业性质较强的活动,实现党建与学业紧密结合;可在医师节等特殊时间举行“重温医学誓词”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张仲景济世救人的思想实现对医学生党员职业理想信念的教育熏陶;可与中医药博物馆、古代名医纪念馆等单位建立联系,组织医学生党员开展参观学习,或者在实践基地开设相关领域的党课,使医学生党员对于“仁心仁术”这个术语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 增加实践渠道,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培养模式。成立不同类别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地区进行科普宣传和义诊活动。例如:某医院的老年科开展的“传统音乐治疗”志愿服务项目利用五音调谐理论给病人做音乐放松,累计服务达2000多个小时[10]。支持医学生党员开展医学相关类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如,医学生党员拍摄制作医学类小视频、编写医学科普手册等;此外要制定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考评办法,志愿服务活动、临床见习、文化宣传活动全部纳入医学生党员考察范畴,建立常态长效的医学生党员培养机制。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医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全过程,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 教学规范是基础。应制定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性文件,明确医学生党员学习目标与效果评估标准。可推行思想教育导师与文化传承导师协同的“双导师制”,在医学伦理等课程中结合古代名医“精益求精”的行医准则分析现实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

(二)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医学专业教师接受过系统传统文化培训实属少数,高校可以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开设持续性教师研修项目,定期邀请传统医学专家解读典籍中的职业道德内涵;将文化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跨学科教学团队组建。

(三) 资源整合需多方协同。一些高校已建立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平台(如汇集数千部古代医书的在线数据库),应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场所开发;推动校企合作,引入医药卫生企业资源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 效果评估需动态调整。部分医学院校党员教育管理的课程设计包含传统经典文化学习、日常实践表现等模块的考核手册,以量化分值衡量学习效果。建议高校每年更新教学方案或大纲,在增加课时的同时引入更多实践案例,形成“教学–评估–优化”的教育教学闭环。

基金项目

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党建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23DJYJ058)。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联播+|传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 习近平这些话深中肯綮[EB/OL].
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9/20/c_1127884381.htm, 2021-09-20.
[2] 梁化南, 苏伟, 强景, 等. 医学专业新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情况及策略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518-1523.
[3] 万昭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7): 1017-1022.
[4] 林虎, 边培瑞, 杜春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1(5): 92-93, 98.
[5] Si, Y. (2022) On the Influence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3, 141-14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6] 雷祖军, 景祯. 跨文化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国际交流[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 38(5): 140-142+145.
[7] Jiang, Q., Horta, H. and Yuen, M. (2022)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Academic Success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 BMC Medical Education, 22, Article No. 57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8] 曹长雷, 魏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师德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 40(5): 97-106.
[9] 毛雪逸.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J]. 职业教育, 2024, 13(2): 307-316.
[10] 贾立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3):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