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地区少数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Students’ Oral English in Ethnic Minority Colleges in Wuling Area—A Case Study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
DOI: 10.12677/ae.2025.159177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雪莲, 陈 实*: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对策研究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Oral English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英语口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但受教师素质、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制约,许多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依托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总结和分析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以位于武陵地区的湖北民族大学为例,旨在探究目前影响其英语口语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oral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eacher qualification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an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e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of 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varies greatly. This study employs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oral English in ethnic mino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 focus on Hubei Minzu University in the Wuling area.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oral English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文章引用:朱雪莲, 陈实. 武陵地区少数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9): 1047-10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91774

1. 引言

当下,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多元化高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显著。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体的英语口语能力有所提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受教师素质、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资源分布不均等主观和客观因素制约,当前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仍存在诸多短板,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院校中更为突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国内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和国内少数民族院校学生口语现状两方面深入剖析,以位于武陵地区的湖北民族大学为例,探究影响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因素。针对现存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从而助力当代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有效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在撰写论文之前,项目组成员通过广泛查找、筛选和分析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的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

在本项目启动阶段,团队成员与项目指导老师共同参与问卷设计工作。通过多轮讨论、反复打磨题目表述并优化筛选,最终确定包含14个核心问题的正式问卷。问卷编制完成后,团队成员开始发放问卷,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数据回收工作。然后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统计分析,形成阶段性调研结论,为后续论文撰写提供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分析将以二语习得领域的经典理论为框架:其一,采用Horwitz等人(1986)提出的“外语课堂焦虑模型”,聚焦沟通恐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三个维度,解析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机制;其二,依托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从中介作用、最近发展区、内化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社会互动、文化工具与教育资源对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二者共同构成本研究“心理机制–社会环境”的双重视角,为现状解读、因素分析及对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3. 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相比在英语听、读、写等方面,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随着国际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交流不断增多,英语在商务、旅游、教育、贸易等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英语口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

从个人层面来讲,拥有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国内大部分跨国公司、外企等因需要对外进行沟通交流,对员工的英语口语要求较高,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也成为了学生能够去竞争工作岗位的有利条件之一。除此之外,学习、提高英语口语也不仅仅是与英语打交道,更是直接接触、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一种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增强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4.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

4.1. 国内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4.1.1. 英语口语学习热情有所增长

在全球化快速推进和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逐渐被广泛普及,国内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也在逐渐增长。从小学生到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各个年龄段都有群体开始积极地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此外,如今英语作为国内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早已成为升学过程中考核的重要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有机会通过不少媒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促使更多人去学习、锻炼提升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1.2. 英语学习发展不全面

虽然目前人们对于英语学习、口语学习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和交流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多过于重视学生的笔试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仍只是为了达到应试教育的要求,缺乏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许多学生虽在书面考试中拿到了高分,但面对实际的生活场景或工作场景的交流还是有些难以开口。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多数接触到的是书面对话和课堂语境,而这些大部分都是已经设计好的使用英语的场景。他们缺乏真实的英语场景和实际的语言交流机会,能够真正地去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较少。

4.1.3. 跨文化知识了解不足

当前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跨文化知识的缺乏。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交规则和思维模式了解不足,导致在口语交流中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地道的表达方式。此外,缺乏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的真实语境和文化体验机会,更加限制了口语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受家庭经济情况,父母重视程度、思想等影响,学生亲身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不等,许多学生了解并学习文化差异的场景和机会不多。

4.2. 少数民族院校英语口语现状

4.2.1. 学生对于英语口语不够重视

虽然目前国内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整体上呈现上涨的趋势,国内高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少数民族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更是如此。受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限制,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而也有一部分接受了系统化训练或语言环境较好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提高口语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其中学生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的占比高达65.25% (如图1)。可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侧重于书面考试,在用英语去表达时受到词汇量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限制,只能够进行简单交流,甚至只能听懂但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轻视甚至忽视,且受当地地区发展、经济能力以及教育资源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相关知识,无法进行英语口语日常交际活动。”[1]“以恩施州为例,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地势险要,大山环抱,民族地区人们很难外出到其他地区,民族地区以外的人们也很难进入到民族地区,因此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导致英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不仅缺少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而且还缺少英语口语互动平台,从而使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资源十分有限。”[2]

Figure 1.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oral English

1. 提高英语口语的目的

4.2.2. 学生整体口语水平低,自我满意度低

通过调查发现(如图2),仅有1.42%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进行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由此可见,学生的口语水平整体偏低。

此外,调查发现(如图3),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的满意度也普遍较低,仅有2.13%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非常满意,4.26%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比较满意,19.15%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比较满意,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持不满意的态度。学生对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焦虑情绪,根据Horwitz模型中“沟通恐惧”理论,当学生反复经历“想表达却无法流畅输出”的挫败感时,会强化“自我效能感低下”的认知,进一步降低学习动机。

Figure 2. The level of oral English expression

2. 英语口语表达的水平

Figure 3. Satisfaction with one’s own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3. 对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满意度

4.2.3. 学生锻炼英语口语途径多样

此外,学生锻炼英语口语的途径丰富多样,不仅仅限制于课堂时间。调查发现(如图4),有通过APP跟读、学唱英文歌、看英文原声电影、老师辅导、利用晨读、晚读等各种形式进行,其中通过APP跟读和看英文原声电影的占比达50%以上。

4.2.4. 学生课外自主练习英语口语时间偏少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依靠课堂进行练习,学生也需要自主在课外练习口语。但调查发现(如图5),学生在课外自主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仅4.26%的学生表明自己一周练习5次以上,也有21.99%的学生表明自己几乎不会在课外练习英语口语。

Figure 4. Ways to practice oral English

4. 锻炼英语口语的途径

Figure 5. The weekly practice time for oral English

5. 每周英语口语的练习时间

5.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因素

5.1. 主观因素

5.1.1. 学生面临主动开口的恐惧心理

在学习任何语言的道路上,若仅停留于“意会”而无法“言传”,对学习者来说,无疑会成为学习英语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其核心在于流畅、准确地表达。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追求“意会”与“言传”的并重是实现语言能力由“质变”到“量变”飞跃的关键。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共同的心理挑战——不敢主动开口说,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前期问卷数据(如图6)可以反映出超过80%的学生是因为害怕口语表达出错而不敢开口,结合Horwitz模型的“负评价恐惧”维度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因方言影响(发音偏差)、基础薄弱(词汇/语法不足),更易担忧他人负面反馈,形成“开口–恐惧–回避”的恶性循环,这正是语言焦虑对“输出环节”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而学生不敢开口说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发音不标准,语法、词汇使用不准确,害怕出错而遭到他人的嘲笑,这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敢主动开口说英语。面临这样的心理恐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止步不前,难以提高。

Figure 6.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6. 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5.1.2. 受限于语言环境和中式思维模式,学生缺乏跨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

Figure 7. Barriers to students’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7. 学生用英语交流时的障碍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7),可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在口语交流过程中,中式思维会阻碍口语表达。而国内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汉语语言环境下,形成了固有的中式思维,本国文化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部分拥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作为第三语言的文化影响,相比于其他学生要接受更多的文化冲突。中式思维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是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了解不够,跨文化知识储备不够,对于英语文化不了解而不敢随意开口,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接触一种文化。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于词汇量的扩充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更是对于文化背景的学习,对表达习惯、认知差异的理解。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如果对其文化不够了解,也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问题。

5.2. 客观因素

5.2.1. 深受地方方言的影响

方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鲜明标识,是传承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民族方言与地方方言丰富多样。近几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国家要求学生在校日常使用普通话,但由于学生在过去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这对普通话学习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产生阻碍。“方言对英语口语表达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为负迁移。英语共有48个音标,而这48个音标中有些音标与汉语读音相似甚至相同。因此,当学生受到日常说话习惯的影响,甚至难以更改某些方言时,就会出现某些发音的不准确甚至混淆不清,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及水平提高。”[3]

5.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受限制

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对于学生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相比发达地区的高校而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较差。

第一,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难吸引优质的英语口语教师,这影响着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我国目前高校极缺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言与英语兼通的三语的师资,这也是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大多数英语教师受限于各种条件,鲜有机会赴海外接受专业培训,这导致他们难以亲身体验到纯正的英语语言环境,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缺乏直观而深入的了解。”[4]因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梁青苗指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保守,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不能很好地利用英语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缺乏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实际语言场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相对较少。

6. 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可行性建议

6.1. 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自我认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要切实改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4)发现,调查对象中有68.79%的学生认为在进行口语交流时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口语交流学习动机,对口语重要性的自我认识不足。张博瑶等人曾指出:“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接受二语输入量的大小以及发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6]

同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Brunner在1966年就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5]可见,兴趣对语言学习很重要。调查发现,只有不到20% (如图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对他们提高英语口语的兴趣非常符合,这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提高英语口语的兴趣不高,也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活动中去,让其自身英语口语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Figure 8.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teacher’s teaching is consistent with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oral English

8. 老师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兴趣的符合程度

6.2. 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

Figure 9.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eachers give students to practice oral English in class

9.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频度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如图9)可见,在调查的对象中,只有大约8.5%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给予机会练习英语口语,这表明学生课堂口语练习机会很少。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强调——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需通过更有能力者(教师/同伴)的支架支持(如对话反馈、情境引导),但当前课堂缺乏此类互动,导致学生难以跨越“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的差距。因此,学校、老师、家长等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在不断练习中去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语言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中国人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自然环境,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农村山区,学生几乎接触不到外国人说英语或英文的报刊、杂志等,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在民族语或汉语的环境下学习[7]。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开辟更多口语练习途径,全方位营造沉浸式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浸润其中,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6.2.1. 学校定期开展英语口语活动

当问到学生希望通过哪些活动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时,许多学生都希望通过线下交流、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图10)来进行。因此,学校可定期地举办丰富多元的口语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例如,每周定时组织一次英语角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自由地用英语交流;每月精心策划一次英语节,如英语演讲、戏剧表演、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趣味项目,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口语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融入到英语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逐步克服表达障碍,实现从不敢开口到自信和流畅交流的转变,稳步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Figure 10.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10. 提高英语口语的各种活动形式

6.2.2. 学校需重视跨文化知识教学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师首要的应该是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理解的能力。”[8]因此,外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完成常规教学目标以外,应该增强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并充分利用自身储备知识和互联网等网络社交媒介为学生讲授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同时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在其文化背景下正确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正确流畅地运用英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9]

6.3. 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和技能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学生自身能动地去学习和实践,也需要教师教学的参与,只有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和配合,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身份,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地照本宣读,而是做一个综合型的教师。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7]。因此,为了提升高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技能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6.3.1. 发音教学技能

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教师在课堂上的单词发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发音,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原声电影、广播等渠道多听地道的英语发音。通过长期地坚持,学生在单词发音上会得到进步,进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6.3.2. 情景式教学技能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以往的课堂上主要通过师生问答和课堂展示的方式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如图11)。这些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切实地提高。老师应该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英语口语有“质”的提升。正如张小立说的:“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颇为有效。”[10]布鲁纳曾经也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准备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去进行表达和交流,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对开口说英语的胆怯,让他们从不敢说、不会说到乐于说的转变,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Figure 11. Specific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oral English in class

11.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英语口语的具体活动

郑迎香等人在其文章中曾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热情。”[11]通过对学生对英语课堂氛围描述的调查(如图12)发现,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英语课堂主要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表明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直接会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因此,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感知、发现和探索,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Figure 12. The way students practice oral English in class

12.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英语口语的方式

6.4. 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资源

在英语学习初步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因为资源有限、教师不重视口语训练等因素在英语语音及词汇方面的掌握程度不足。而语音和词汇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

如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学校应抓住时代的优势,充分借助各类多媒体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优质学习资源。像慕课平台、网易云课堂这类综合性学习平台,每日英语听力APP、扇贝听力APP等专注听力训练的应用,以及TED网站、VOA英语新闻网站、英文巴士公众号等。

通过这些渠道,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跟读与模仿练习。在跟读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在模仿实践中,又能不断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度与准确性,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7. 结束语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英语口语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应受到重视。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受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较多,且由于学生对英语交流的焦虑和恐惧,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同时当地教育资源、模式相对落后,对于英语作为第三语言的不重视等原因,英语口语仍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对此本文分别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也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提倡学生自身加强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把握锻炼口语的机会,教师也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整体水平。

基金项目

本文受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资助(项目编号:S202310517064)。

附 录

关于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是来自湖北民族大学关于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的调查小组,为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口语现状,特设计此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此问卷,万分感谢!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照真实情况填写。

1. 你是否为少数民族?

A. 是

B. 否

2. 你所在的学院__________

3. 你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处于以下哪种水平?

A. 几乎不会说英语

B. 简单说几句,几乎听不懂他人谈话

C. 进行日常生活简单交流

D. 清晰评述事物,表达流利地道并使交流持续

4. 对你的英语课堂氛围描述最接近的是?

A. 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呀

B. 经常会让同学之进行英语对话

C. 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赛等多彩形式

D. 主要通过多媒体听说或看欧美电影,模仿练习

E. 其他

5. 你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给你们很对机会练习口语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6. 你在课堂上经常进行以下哪几种活动进行练习口语?(多选)

A. 几乎没有练习口语的机会

B. 课本情景对话

C. 课堂展示

D. 演讲辩论

E. 角色扮演

F. 配音

G. 师生问答

H. 其他

7. 老师的教学帮助你提高了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吗?

A. 非常符合

B. 比较符合

C. 不符合

8. 你每周锻练几次口语?

A. 几乎不会

B. 没有固定时间

C. 一周1~2次

D. 一周3~5次

E. 一周五次以上

9. 你通过什么途径来锻炼口语?(多选)

A. 老师辅导

B. 通过APP跟读

C. 利用晨读、晚读等时间

D. 学唱英语歌

E. 看英文原声电影

F. 和外国人进行对话训练

G. 和家人、朋友和同学间进行口语交流

H. 课堂时间

I. 其他

10. 你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 喜欢英语,认为说英语很有趣

B. 通过各种考试(如专四、专八、雅思、托福等)

C. 日常交流应用

D. 提高求职优势

E. 了解外国文化

F. 出国留学

G. 其他

11. 你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 基本满意

C. 满意

D. 不太满意

E. 不满意

12. 请问你使用英语交流时的障碍主要在哪方面?(多选)

A. 信心不足

B. 缺乏口语交流动机

C. 受中式思维影响

D. 缺乏外国文化知识背景

E. 词汇量不够

F. 没有障碍

G. 其他

13. 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多选)

A. 对英语不感兴趣

B. 害怕口语表达出现问题

C. 传统老套的学习方法

D. 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

E. 其他

14. 如果我们举办相关活动来提高你的口语水平,你希望有哪些活动形式?(多选)

A. 线上学习群、打卡、分享和监督

B. 线下交流分享

C. 老师教学

D. 演讲、辩论活动

E. 角色扮演

F. 配音活动

G. 其他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书媛.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口语学习现状与改进策略[J]. 现代英语, 2021(9): 124-126.
[2] 黄媛媛, 王静. 民族地区语言环境下高中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探讨——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 高考, 2019(8): 30-32.
[3] 张希萌. 浅析高校方言对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J]. 高校学刊, 2018(5): 44-46.
[4] 马学伶.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J]. 甘肃高师学报, 2010, 15(4): 100-102.
[5] 王彬. 高校英语口语现状及解决措施[J]. 民营科技, 2016(11): 255.
[6] 张博瑶, 王笑菊. 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之调查与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 6(51): 243-245.
[7] 刘雪莲. 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160.
[8] 刘雪莲. 民族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8.
[9] 刘予希. 浅谈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海外英语, 2019(3): 89-93.
[10] 张小立.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0): 52-53.
[11] 郑迎香, 张慧, 等.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8):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