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迎评达标到内涵发展: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与收获
From Mee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Paths and Achievements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eutics Course
DOI: 10.12677/ae.2025.1591778, PDF, HTML, XML,   
作者: 陈 佩, 鲁 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上海
关键词: 药剂学教学迎评达标内涵发展教学质量Pharmaceutics Teaching Mee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eaching Quality
摘要: 教学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对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乎药学人才培养水平。完成教学迎评达标后,如何从形式合规迈向内涵发展,成为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药剂学教学从迎评达标到内涵发展的质量提升路径与成果,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Abstract: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 key link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and promot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core course for pharmacy major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eutic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pharmacy talent training. After meeting the standards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how to move from formal compliance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eutic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s and achievements of pharmaceutics teaching from mee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teaching reforms.
文章引用:陈佩, 鲁莹. 从迎评达标到内涵发展: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与收获[J]. 教育进展, 2025, 15(9): 1086-10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91778

1. 引言

在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已然成为各大高校的核心任务。教学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凭借“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对高校教学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规范与推动作用。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学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进而关联到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1]-[3]

历经迎评达标阶段,药剂学教学在教学文件完善、教学过程规范等基础性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构筑了基本框架。然而,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学科自身的不断进步,仅仅满足于迎评达标的基本要求已无法契合时代的需求。实现从迎评达标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成为进一步提升药剂学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内涵发展聚焦于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不仅是应对学科发展挑战的需要,更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药学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

本文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剖析药剂学教学从迎评达标过渡到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在质量提升路径方面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期望能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2. 迎评达标的基础工作:筑牢教学质量底线

迎评达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起点,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的基本质量。在药剂学教学迎评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基础工作。

2.1. 完善教学文件体系

教学文件不仅是指导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教学评估的核心依据。针对药剂学课程,我们对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材等各类教学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确保其与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规范高度契合。比如,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完善,清晰界定了各章节涵盖的知识点、需掌握的技能点以及可融入的思政元素[4]-[7]。此外,还构建了教学文件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与实际教学反馈,对文件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优化,以此保障教学文件始终具备科学性与时效性。

2.2. 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要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是核心所在。为此,我们构建了详尽的教学流程与标准体系,对备课、授课、实验、考核等全环节实施严格管控[8] [9]。在备课阶段,推行教师集体备课模式,组织大家共同钻研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力求教学设计科学高效;授课时,积极倡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手段,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验环节则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强化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严格考核,确保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考核方面,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及报告、随堂测验等多样化形式,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凭借这些举措,教学过程得以有序推进,为顺利通过评估、达成标准筑牢了根基。

3. 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必要性:超越达标,追求卓越

迎评达标只是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药剂学教学必须从注重形式合规转向追求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10]-[13]

3.1. 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药剂学是一门处于持续发展中的学科,前沿理论、先进技术与创新方法正不断涌现[14]。倘若教学工作仅以通过评估、达到标准为目标,那么教学内容与方式势必会滞后于学科的发展步伐,进而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就拿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在药剂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来说,传统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5] [16]。基于此,我们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及时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助力他们培养创新思维。

3.2.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对药学人才的期许日益提升——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需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与过硬的实践能力。迎评达标时期所建立的教学体系,尽管能够培育出满足基础要求的人才,但其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仍有欠缺。以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等环节为例,这些场景中,药学人才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现有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力度尚显不足。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内涵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契合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17]

4. 药剂学教学内涵发展的路径探索

从迎评达标到内涵发展,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结合药剂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质量提升路径。

4.1.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为核心支柱,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在知识传授层面,除了系统讲解传统药剂学理论与技术,还会及时纳入学科前沿内容,像新型药物制剂、智能给药系统等,让学生紧跟学科发展步伐;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起“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以此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创新思维;价值引领维度,则深入挖掘药剂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18]

例如把“三位一体”内容体系应用在“药物制剂质量控制”模块的教学设计中。基础实验聚焦“片剂硬度测定”“胶囊崩解时限检查”等基础操作,配备数字化检测仪器,实时生成操作误差分析报告;综合实验设计“复方感冒药制剂全项质量检测”项目,涵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环节,要求学生参照《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检测方案;创新实验设置“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课题,提供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药物制剂,让学生自主设计对比检测项目(如溶出曲线对比);价值引领融入实验过程,通过分析某国产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降低患者用药成本的案例,凸显质量控制对保障用药安全、提升药品可及性的重要意义。基础操作层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评分平均提高18分(满分100分),仪器操作失误率从25%降至8%;综合能力层面,88%的学生能完整完成复方制剂全项检测,检测数据与标准值的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价值认知层面,93%的学生在反思报告中提及“质量控制关乎患者生命健康”,78%的学生表示“今后会更加重视实验数据的严谨性”。

4.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举措。要不断探索多元教学模式,像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都需要积极实践[19]。比如在“药物制剂设计”这一章节,我们采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份药物制剂设计方案,方案涵盖处方设计、工艺优化、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起药物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药物生产的全流程操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安全意识。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既是教学质量的坚实后盾,也是实现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要推行一系列举措: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支持他们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各类培训,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建立“传帮带”机制,由经验深厚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此外,要大力倡导教师投身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0]

4.4. 深化校企合作

要推动内涵发展,校企合作是颇为重要的路径,它能让教学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可与制药企业搭建长期合作桥梁,联合打造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合作平台。学生可前往企业实习,亲身参与药物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等实际工作,从而知晓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与此同时,企业专家也可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分享行业经验与技术成果。借助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5. 药剂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收获

通过从迎评达标到内涵发展的转型,药剂学教学质量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5.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的知识架构愈发合理,不仅筑牢了专业知识根基,还对学科前沿动态有了清晰的认知。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在持续锻炼中不断提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通过实施项目式学习,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评估量表上的得分平均提高了20%,其中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也逐步增强,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5.2. 教学团队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群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了系统性革新,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及科研论文。师资队伍结构更趋优化,已然构建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老中青梯队合理搭配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5.3. 教学质量评价持续优化

我们构建了科学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督导评估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考量。该评价结果被作为教师考核、评优及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激励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水准。与此同时,借助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能够及时察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

6. 结语

从迎评达标迈向内涵发展,是药剂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迎评达标为教学工作筑牢了根基,而内涵发展则是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攀升的核心动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契合药剂学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为医药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协作,携手助力药剂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殿文. 课程思政的语义透视与内涵研究[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9(1): 71-80.
[2] 冯健, 翁涛, 李红梅.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14): 14-16.
[3] 史艳萍, 陈宝泉, 丁玫, 等. 关于药剂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思考[J]. 广州化工, 2021, 49(16): 202-203+216.
[4] 蔡邦荣. 思政教育融入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2): 106-108.
[5] 佘振南. 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 药学教育, 2020, 36(3): 16-19.
[6] 贾永艳, 徐翠珊, 祝侠丽, 等. 融合思政元素中药药剂学丸剂章节教学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11): 5-7.
[7] 刘清飞, 范雪梅, 郝艳丽, 等. 课程思政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J]. 药学教育, 2024, 40(3): 21-26.
[8] 江永亨, 任艳频, 唐潇风. 高校实验能力图谱基础架构及关键问题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3, 40(12): 187-191.
[9] 周舒文, 崔朋飞, 邱琳, 等. 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 广州化工, 2019, 47(23): 199-201.
[10] 唐婷, 姚淑琼, 罗晓云. 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16): 58-59.
[11] 姚凌云, 冯涛, 孙敏. 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广东化工, 2021, 48(18): 219-220.
[12] 倪敏, 唐小峦. 高职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11): 32-33.
[13] 刘阳, 徐华娥, 张青, 等. 浅议药剂学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方法与路径[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3): 91-93.
[14] 秦邦辉, 扈芷晴, 陈立娜, 等.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4): 388-393.
[15] 陈云, 陆冷飞. 药学类高校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 药学教育, 2022, 38(6): 15-18+41.
[16] 吕凤娇, 谢晓兰, 高平章. 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剂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18): 123-125+129.
[17]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常占瑛, 郭伟, 等.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35): 165-170.
[18] 赵祥辉.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理念: 意义困境与出路[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20, 13(2): 54-65.
[19] 阮中繁, 姚岚, 李艳.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23): 53-55.
[20] 曹海艳, 孙跃东, 罗尧成, 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1): 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