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某医院就诊人群粪便寄生虫检测分析
Analysis of Fecal Parasite Detection among Patients in a Hospital in Guangxi Region
DOI: 10.12677/hjbm.2025.155107, PDF, HTML, XML,   
作者: 马 慧, 陆 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肝吸虫粪类圆线虫钩虫人芽囊原虫Parasitic Infection Liver Fluke Fecal Roundworm Hookworm Blastocystis hominis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2024年我院35,936例粪便常规寄生虫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到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人群送检的所有进行粪便常规检测的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检测35,936例粪便,共检出各类寄生虫共计185例,其中检出肝吸虫卵131例、粪类圆线虫20例、钩虫卵17例、人芽囊原虫13例、滴虫滋养体2例、鞭虫卵2例,总感染率为0.51%,其中26岁及以上人群感染者更多且男性感染率明显大于女性。结论:本院就诊患者仍有多种人类肠道寄生虫感染,虽近年来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本地区寄生虫防治工作仍不容小觑,应进一步加强其监测和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5,936 cases of stool routine parasite detection data in our hospital in 2024,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rasitic diseases. Methods: all specimens for routine stool testing sub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group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4 to December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arasite infection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35,936 cases of feces were detected in this study, and a total of 185 cases of various parasite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131 cases of liver fluke eggs, 20 cases of Strongyloides faecalis, 17 cases of hookworm eggs, 13 cases of Blastocystis hominis, 2 cases of Trichomonas trophozoites, and 2 cases of flagellate eggs.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was 0.51%, of which more people aged 26 years and older were infected,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Conclus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still have a variety of human intestinal parasite infections. Althoug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rasitic diseases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rasites in this region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and its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文章引用:马慧, 陆梅. 广西地区某医院就诊人群粪便寄生虫检测分析[J]. 生物医学, 2025, 15(5): 1007-1011. https://doi.org/10.12677/hjbm.2025.155107

1. 前言

寄生虫病是人类传染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所引起的各类寄生虫病已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国内,基于人口基数大、地域跨度大的因素,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饮食习惯差异大,土源性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部分地区仍感染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2]。自1988年全国第一次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来,广西共发现人体寄生虫56种,其中食源性寄生虫47种,与其他省份相比,广西食源性寄生虫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均属于广西地区易感寄生虫病的范畴[3] [4]。基于上述前提,本研究对2024年我院36,917例粪便常规寄生虫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到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人群送检的所有进行粪便常规检测的35,936例标本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蚕豆粒大小粪便装入粪便样本采集盒内;将洁净普通玻片上加0.9%生理盐水1~2滴,挑取不同位置粪便直接涂片后通过采用OLYMPUS CX23光学显微镜检查;汇总所有寄生虫检出情况。随后采用EXCEL软件汇总统计检测数据、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寄生虫感染情况

本次研究共检测35,936例粪便,共检出各类寄生虫共计185例,总感染率为0.51%,其中检出肝吸虫卵131例,占总感染病例的70.8%;检出粪类圆线虫20例,占总感染病例的10.8%;检出钩虫卵17例,占总感染病例的9.2%;检出人芽囊原虫13例,占总感染病例的7.0%;检出滴虫滋养体2例,占总感染病例的1.1%;检出鞭虫卵2例,占总感染病例的1.1%。不同寄生虫检出情况见表1

3.2. 寄生虫感染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根据年龄性别不同,将待检者分为≤25岁、26~50岁、>50岁三组,其中≤25岁组共有7597例,

Table 1. Fecal parasitic infection status of patients in a hospital in Guangxi in 2024 [n]

1. 2024年广西地区某医院就诊人群粪便寄生虫感染情况[n]

性别

检测例数

肝吸虫卵

粪类圆线虫

钩虫卵

人芽囊原虫

滴虫滋养体

鞭虫卵

19,851

91

14

8

8

1

1

16,085

40

6

9

5

1

1

合计

35,936

131

20

17

13

2

2

感染者有2例,阳性率为0.026%;26~50岁组共有9113例,感染者有59例,阳性率为0.647%;>50岁组共有19,226例,感染者有124例,阳性率为0.645%,对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进行数据分析,≤25岁组与其他两个年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年龄 > 50岁组中,男性感染率明显大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2. Age and gender distribution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in a hospital in Guangxi in 2024 [n]

2. 2024年广西地区某医院寄生虫感染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n]

年龄

性别

感染寄生虫种类

合计

肝吸虫

粪类圆线虫

钩虫

人芽囊原虫

鞭虫

滴虫

0~25岁

2

\

\

\

2

\

\

0

\

\

\

\

\

\

26~50岁

32

28

\

1

2

1

\

27

21

\

2

3

\

1

>50岁

90

63

14

7

4

1

1

34

19

6

7

2

\

\

4. 讨论

寄生虫感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寄生虫病通常是与贫穷相关的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流行较为严重[5]。据研究表明,1990年至今,全球主要人体寄生虫病的负担显著下降,但空间分布仍存在不均衡,部分疾病负担仍有持续,面临的挑战也较大,全球主要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6]。我国曾经是世界上寄生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肝吸虫、血吸虫、钩虫等寄生虫病曾在全国不同地区广泛流行[7]。1956年至今,我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高度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并将其列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8]。经过长期有效的防控,我国大多数寄生虫病已经处于局部低度流行或散发状态,但由于寄生虫病防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危害依然严重[9]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是我国寄生虫病高发地区。广西地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布广且危害大,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广西地处华南沿海,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短夏长,湿度大,植物种类多,为寄生虫的繁殖及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3];二是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世居有汉、壮、瑶、苗等12个少数民族,民风习俗沿袭至今,全区仍有58.7%县区有生食、半生食的饮食习惯[10]。基于上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广西成为人体寄生虫感染较多的省份之一。近十几年来,广西贯彻落实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使得各项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寄生虫病在广西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1]

本次研究共检出寄生虫六类,其中食源性寄生虫肝吸虫感染率居于首位,其感染率远超其他寄生虫。人类常因为食用含有囊蚴的生鱼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肝吸虫病[12]。在我国,肝吸虫感染人数超过1500万,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3]。根据前期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4.47%,与2015年第三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该地区的感染率(6.68%)相比下降了2.21% [14] [15],本研究根据本院2024年肝吸虫感染情况分析,相较之前的两次调查均有显著下降。粪类圆线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的肠道寄生虫,其丝状蚴能降低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具有免疫逃避的能力。广西部分地区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且个人保护意识薄弱,常赤脚劳作,因而易感染粪类圆线虫[16]。目前国内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较少,但其对感染者的危害性仍不容忽视[17]。钩虫病在全球均有流行,广西地区是我国钩虫病高发地之一,据吴钦华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治区内瑶族居民钩虫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这与该民族多聚居于边远山区、人畜混居,粪便未经处理直接作为肥料使用等原因有关[18] [19]。人芽囊原虫感染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主要寄生在人与动物肠道的回盲部,人通常因摄入经虫体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人芽囊原虫[20]。前期研究发现,由于卫生条件以及生食海鲜、放养牲畜等习惯,广西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超26.35% [21],本研究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虽不及上述研究但仍不可忽视。

综上,2024年本院就诊患者仍有多种人类肠道寄生虫感染,其中肝吸虫为主要虫种,粪类圆线虫、钩虫及人芽囊原虫次之,虽近年来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本地区寄生虫防治工作仍不容小觑,应进一步加强其监测和预防。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Günbey, F. and Aşçı Toraman, Z. (2024) Distribution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University Hospital: Four 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Turkish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48, 27-31.
https://doi.org/10.4274/tpd.galenos.2024.03521
[2] 陈家旭, 蔡玉春, 艾琳, 等.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防控现状与挑战[J]. 检验医学, 2021, 36(10): 993-1000.
[3] 毛玮, 林康明, 黎军, 等. 广西食源性寄生虫种类及流行概况[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3, 25(4): 387-390.
[4] 吴阳洋, 廖林, 林发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5): 660-663.
[5] 李伊婷, 任光辉, 梁幼生, 等. 非洲主要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与防控挑战[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 30(2): 226⁃231.
[6] 屈磊, 焦泽瑞, 李红梅, 等. 全球人体主要寄生虫病疾病负担趋势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3): 409-415.
[7] 杨维中, 贾萌萌. 中国消除传染病的历史进程与展望[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2(11): 1907-191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233.htm, 2016-10-25.
[9] 吴忠道. 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与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3): 121-125.
[10] 黎学铭, 欧阳颐, 杨益超, 等. 广西居民饮食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2): 151-155.
[11] 万孝玲, 张伟尉, 蒋智华, 等. 广西2015年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9, 19(1): 19-22+30.
[12] 李盼鸽, 付京花, 徐民俊. 华支睾吸虫病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J/OL].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
https://link.cnki.net/urlid/31.1248.R.20250625.1541.012, 2025-07-13.
[13] Na, B., Pak, J.H. and Hong, S. (2020) Clonorchis Sinensis and Clonorchiasis. Acta Tropica, 203, Article ID: 105309.
https://doi.org/10.1016/j.actatropica.2019.105309
[14] 韦毅柳, 蔡日荣, 叶路红, 等. 2020年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22, 28(4): 374-376.
[15] 陈颖丹, 周长海, 朱慧慧, 等. 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5-16.
[16] 韦新艳, 陆燕, 韦凤妮, 等. 广西来宾市2017-2023年101例粪类圆线虫感染的诊断和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24, 24(10): 1238-1240.
[17] 郭艳梅, 张伟琴, 李艳琼, 等. 粪类圆线虫及粪类圆线虫病研究概况[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 30(12): 1257-1261+1266.
[18] 吴钦华, 杨益超, 区方奇, 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钩虫感染现状调查[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6(2): 142+147.
[19] 白财福, 杨亚明. 人体钩虫病流行现况与治疗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 15(7): 865-869.
[20] 钟悦, 叶金花, 谢富华, 等. 芽囊原虫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 41(4): 409-414.
[21] 杨彦, 刘晓泉, 唐莉莉, 等. 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2): 142-14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