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25-660.
|
[2]
|
李晓辰, 时孝晴, 邢润麟, 等.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Meta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4): 421-425.
|
[3]
|
戚桂波, 朱贺, 刘江峰, 等. 基于经络学说探析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 22(3): 863-868.
|
[4]
|
黄琨, 吴赟, 王成港, 等. 经络腧穴给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概况[J]. 药物评价研究, 2011, 34(6): 465-468.
|
[5]
|
郑俊侨, 张俏菊, 吴欣颖, 等. 穴位给药作用评价及应用情况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24, 49(14): 3706-3713.
|
[6]
|
陈致远, 韩旭, 竺晓鸣.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 2025, 18(3): 642-648.
|
[7]
|
邹海东, 邱元权. 穴位贴敷疗法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25, 49(4): 592-594.
|
[8]
|
姚叶红. 中药穴位贴敷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 31(4): 680-682.
|
[9]
|
刘洋. 背俞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8(17): 109-111.
|
[10]
|
柯清月, 熊祥芬, 涂淑芳, 等. 中药复方穴位贴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27): 130-133.
|
[11]
|
欧晓红, 雷金义, 夏裕, 等.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1(6): 1409-1415.
|
[12]
|
李莉, 华英, 王燕. 养心通络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 29(6): 1130-1131, 1141.
|
[13]
|
汪远军, 祝德伟, 李秋媛, 等. 穴位贴敷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4, 19(21): 159-162.
|
[14]
|
黄薇, 柯于鹤, 徐欢, 等. 葱白穴位贴敷对心衰患者NT-proBNP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 2018, 40(12): 40-42.
|
[15]
|
陈伟, 龚碧娇, 陈晓英, 等. 小青龙汤加减方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3): 31-33.
|
[16]
|
张超, 魏元位. 实脾饮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24): 64-66, 69.
|
[17]
|
张鑫荣, 王振源, 李运伦. 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肾阴不足型原发性高血压[J]. 光明中医, 2024, 39(24): 4984-4987.
|
[18]
|
张鑫荣, 王振源, 王世钦, 等.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24, 43(12): 1399-1406, 1413.
|
[19]
|
赵洪霞, 刘迎, 刘金凤.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泡足治疗高血压眩晕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22, 35(1): 138-141.
|
[20]
|
何兴晶, 侯平. 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2, 25(5): 425-428.
|
[21]
|
王雲, 马子霖, 沈琳, 等. 宁心贴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 56(7): 63-67.
|
[22]
|
祝芸芸. 内关穴位贴敷对房性早搏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84):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