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思维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心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a) [1]长期以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给予充分的重视[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思维素养日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在外语教学中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了解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思维素养的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CiteSpace对1997~2025年间知网刊发的我国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文献为对象,勾画出研究趋势、研究主体、研究热点、研究演进、研究前沿的图谱,以呈现这一主题的研究发端、演进与焦点,并从研究主体、研究动力、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提出建议,为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工具
采用CiteSpace 6.3.R1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构建分析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对反映某领域知识演进的时间脉络、研究群体、典型特征、知识结构、交叉关联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相互关系[3]进行画像,为研究者提供较为全面深入的视角,作出演化判断,提出合理对策。本研究主要分析发文量趋势图,主要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文献的数量分布;Citespace生成的作者与机构合作图谱以分析研究者的合作情况,探索是否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主要发现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时区图谱,主要追溯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关键词突现图谱,主要分析在某一时期内关键词爆发现象反映研究的关注热度。
2.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知网(CNKI)数据库,具体为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采用高级检索模式,以“小学英语”为主题,并含“思维”为篇名(精确),检索时间范围不限。剔除两份重复的图书,共检索到1997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17日共5076篇有效样本文献。
3. 结果分析
3.1. 研究趋势
Cnki网站站内统计各年度发文量并导出发文量趋势分布图。结合发文时间和文献数量,小学英语思维素养的教学研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chart of the number of domestic (in China)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ocuments, 1997~2025
图1. 1997~2025年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文献量年度分布图
第一阶段为起步期(1997~2009),年发文量3.41篇,其中有四年每年只有一篇。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并于同年8月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提出要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4],然而只有少部分重点城市有条件在小学开设英语课。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的要求,直至2011年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这一阶段,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的城市和地区普遍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并存在较多非英语专业的“转岗教师”,由其他学科兼教英语课的“兼职教师”,有些甚至是在多所学校同时上英语课的“跨校教师”[5],专业化的教学研究也相对欠缺。
第二阶段为上升期(2010~2015),年发文量从2010年的12篇逐年上升至2015年的80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完成了实验阶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界定了课程的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6]。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策略和情感发展[7]。
第三阶段为飞速发展期(2016~2020),发文量从2016年的159篇每年以平均1.5178倍的速度迅速上升至2020年844篇(取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按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四位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1.78% (
)。这一时期对于思维素养的关注有两点原因值得注意:一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为开展专业化的教学研究准备了人才条件。一项针对某经济欠发达县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该县小学英语教师本科学历127人,占比83%;专科学历26人,占比17%,专科以上比例达100%。其中英语专业教师比例为62.1% [8]。一项对海南省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该省小学英语教师学历构成专科比例为24.9%,本科比例为72.1%,本科以上比例为2.95%,英语专业教师比例为92.4% [9]。较之于第一阶段,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二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相较于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中的思维品质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强调学生把学习语言和获取、梳理、概括、整合、比较、分析、批判、评价等体现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2]。虽然这是面向高中的课程标准,但在众多专家学者和各地教研员的推动下,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
第四阶段为快速回落期(2021~2025),发文量从2021年的714篇迅速跌落至2025年(7月)的148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脉相承,广大一线教师已较为熟知。近两年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于文化意识方面,特别是文化自信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受到一线教师的重点探讨。然而,思维素养一直是英语教育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虽然从数据来看发文量下降,但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认为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弱化,很可能是对思维素养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如从深度学习的角度、从学习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从元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问题。
从这四个阶段关于思维素养教学研究的文献发表趋势和课程改革的契合程度中可以看出,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政策导向,尤其是课程标准更是风向标,同时受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
3.2. 研究主体
研究主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人员,二是研究机构。
在研究人员方面,结果显示,共有238个节点和13对合作关系,Density = 0.0005 (见图2) (N = 238,E = 13,Density = 0.0005计算公式:Density =
,Density < 0.001表示网络关联极为稀疏),表明研究者之间高度分散,合作关系极为稀薄。从结果来看,虽然有大量研究者关注思维素养的研究,但没有形成核心研究群体。
Figure 2. Domestic (in China) author collaboration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2.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Figure 3. Domestic (in China)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3.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在研究机构方面,结果显示,共有239个节点和7对合作关系,Density = 0.0002 (见图3)表明研究机构之间高度分散,合作关系极为薄弱,没有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在研究机构的构成中,有25所高等院校(含教师进修学校、研究中心),1个出版社,其余均为小学,表明研究的层次总体不高,主要是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为主。发文最高的是西南大学共22篇,采用主题关键词为“小学英语”并篇名为“思维”(精确)并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精确),进一步检索发现有11篇硕士论文(均为专业型硕士),发文时间为2020~2024年,表明这一时期该高校重点关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素养的问题,在指导专业型硕士时有意识地聚焦于思维素养这一主题。
3.3.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从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主要在于考查研究的热点。研究采用CiteSpace处理文献数据(见图4),生成包含298个关键词节点,331对,网络密度Density = 0.0075的关键词共现图谱(N = 298, E = 331, Density = 0.0075)。关键词节点大小表明其出现的频次,图谱显示,前5个关键词节点从大到小分别是“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思维品质”“阅读教学”“思维能力”,表明研究关注点在于这几个方面,但网络密度0.0075,较为稀薄,从图中也可以观察到,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较为稀少,表明这些研究热点虽然形成组团,但整体离散程度较高。
Figure 4. Domestic (in China)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4.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更全面地呈现研究热点的面貌,整理出前50位高频关键词(见表1),数据显示前50个关键词中频率最低的都超过25次,表明这些关键词的提及率较高。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表明其连接不同研究主题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性 ≥ 0.1通常被认为具有显著中介作用,中介中心性 ≥ 0.3被认为具有非常核心的枢纽意义,关键词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其连接的中介性越强。一个关键词频次高,但中心性低表明其只在一个小领域内被反复提及。在前50个关键词中,有21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均低于0.1,表明这些关键词虽然被提及的频次高,但属于在其领域内被反复提及,而没有延伸至其他领域,也意味着讨论的话题小范围内高度重复。其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高阶思维”“思维可视化”等高频词,且被认为是思维素养的关键要素,其中介中心性均低于0.1,表明已有研究可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小学英语教学全过程全领域去探讨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关系,而是在小主题内就事论事。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Top 50)
表1. 高频关键词(前50位)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中介中心性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中介中心性 |
1 |
小学英语 |
2291 |
0.81 |
26 |
英语阅读 |
64 |
0.05 |
2 |
思维导图 |
1605 |
0.29 |
27 |
数学 |
61 |
0.23 |
3 |
思维品质 |
895 |
0.09 |
28 |
对话教学 |
60 |
0.10 |
4 |
阅读教学 |
493 |
0.15 |
29 |
绘本阅读 |
60 |
0.26 |
5 |
思维能力 |
318 |
0.11 |
30 |
小学高年级 |
58 |
0.08 |
6 |
英语教学 |
199 |
0.18 |
31 |
故事教学 |
54 |
0.15 |
7 |
小学英语教学 |
196 |
0.42 |
32 |
应用策略 |
51 |
0.20 |
8 |
核心素养 |
176 |
0.04 |
33 |
思维可视化 |
46 |
0.01 |
9 |
小学 |
148 |
0.01 |
34 |
英语思维 |
42 |
0.10 |
10 |
课堂教学 |
134 |
0.04 |
35 |
运用 |
42 |
0.05 |
11 |
批判性思维 |
125 |
0.25 |
36 |
深度学习 |
41 |
0.00 |
12 |
语篇教学 |
124 |
0.26 |
37 |
课堂提问 |
41 |
0.10 |
13 |
词汇教学 |
123 |
0.15 |
38 |
复习课 |
38 |
0.02 |
14 |
应用 |
120 |
0.20 |
39 |
英语课堂 |
38 |
0.05 |
15 |
教学策略 |
115 |
0.17 |
40 |
写作 |
37 |
0.02 |
16 |
高阶思维 |
108 |
0.05 |
41 |
高阶思维能力 |
37 |
0.15 |
17 |
培养 |
98 |
0.44 |
42 |
创造性思维 |
35 |
0.29 |
18 |
英语 |
89 |
0.28 |
43 |
阅读 |
33 |
0.01 |
19 |
培养策略 |
87 |
0.10 |
44 |
单元整体教学 |
33 |
0.09 |
20 |
策略 |
84 |
0.05 |
45 |
写作 |
31 |
0.16 |
21 |
绘本教学 |
82 |
0.39 |
46 |
英语绘本 |
31 |
0.01 |
22 |
小学生 |
74 |
0.11 |
47 |
教学应用 |
29 |
0.01 |
23 |
写作教学 |
72 |
0.13 |
48 |
思维发展 |
28 |
0.01 |
24 |
思维 |
71 |
0.37 |
49 |
问题设计 |
27 |
0.00 |
25 |
创新思维 |
66 |
0.48 |
50 |
小学英语阅读 |
25 |
0.05 |
CiteSpace导出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见图5),Q = 0.8465 (>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 = 0.9647 (>0.7),说明聚类结果可信。结合聚类图谱,对关键词和高频词进行归类整理,归纳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类型主要是应用研究;二是研究课型主要是阅读教学(含绘本阅读)、词汇教学;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有思维导图、高阶思维、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创新思维、思维品质;四是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年级。
Figure 5. Domestic (in China)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5.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3.4. 研究演进
运用CiteSpace软件的时间线图(timeline view),绘制出研究热点的演进时区图谱。(见图6)图谱所示,该领域研究热点演变过程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阶段:基础聚焦期(2001~2010)。这一时期基本明确了研究的主题聚焦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所受到的关注时间也最长,为后期研究奠定了主要研究方向。突现关键词“小学生”“小学高年级”“英语课程”“词汇教学”“阅读教学”等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群体,研究的教学内容有词汇、阅读等核心板块。这一阶段是整个研究的起点,为后续深化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期(2010~2020)。这一阶段着重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思维素养的问题,关键词“教学策略”“应用策略”“案例研究”“教学设计”“任务设计”“高年级板书设计”“活动设计”,强调注重思维素养教学方法的实操性。关键词“词汇教学”“绘本阅读”“写作”“读写教学”等强调思维素养应用的课型。关键词“可视化”“多元思维”“思维导图”“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能力”等强调具体思维方法的应用,如优化词汇教学、提升阅读课堂效率等。
第三阶段:素养深化期(2020~2025)。这一阶段对思维素养的关注不再仅仅聚焦于某种课型或某个方法、工具的运用,从知识方法技能转向素养目标。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教材”“教学模式”“命题”“信息化教学”“英语综合素养”“学科素养”“思维课堂”“思维品质”等表明此阶段是研究的进阶,不再局限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表层探索,而是深入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本质,从更为广泛的层面探讨思维与核心素养、思维与英语教育、思维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深层关系,标志着思维素养教学研究从“教书”向“育人”的深化。
三个阶段呈现递进关系:从确立基础要素(对象、内容),到探索实践方法(策略案例、方法设计),再到升华教学目标(素养、能力),反映了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从“实践表层”到“本质内核”的演进逻辑,也契合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导向”的发展趋势。
Figure 6. Domestic (in China) time zone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6.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时区图谱
3.5. 研究前沿
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突现词探测(burst detection)算法获得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22个突现词图谱(见图7)。突现词有两个主要判断方式,一是强度值越高表明越受关注,二是时间跨度越长表明持续受到关注时间越长。结合这两点判断,创新思维符合强度值高(18.26),受到关注的时间长(2002~2017年)的特征,表明其处于思维素养领域研究的核心地位。总体而言,在强度值方面,值得关注的热点词有高阶思维(强度值18.01)、思维可视化(8.35)、单元整体教学(7.6)、英语思维(6.98)、问题链(6.19)、作业设计(5.82)、应用策略(5.22);在时间跨度方面,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有思维(2005~2017)、思维能力(2013~2018)等。另外还可以从最近时间维度参考研究热点走向,如高阶思维、思维可视化、单元整体教学、问题链、作业设计等都是2025年的热点关键词。
Figure 7. Domestic (in China) keyword burst map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inking literacy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图7. 国内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4. 研究建议
4.1. 研究主体——中间连接、两头并进组建有影响的核心研究团队
思维素养的教学研究主体主要是小学一线教师,相互之间关系稀疏,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核心研究群体,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低水平的重复,导致较大程度的研究资源浪费,研究效果也相对欠佳,研究成果的应用难以得到有效推广。为较好地提升研究效益,建议采取中间连接,两头并进的路径。中间连接是各地区的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等中坚人员起到桥梁作用,两头并进是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协同开展研究。其中关键节点是中间连接,中间连接者不仅要连接专家学者与当地一线教师,更重要的是连接者之间要相互连接,构建跨地区的核心研究群体。
4.2. 研究动力——规范科研、掌握方法提升教师研究的内驱力
从研究文献趋势图分析可知,研究主要由政策驱动,研究者的主体性较弱,研究动力不足。要提升教师研究的内驱力,不仅要在政策层面做好保障,而且要对教师进行可操作的研究方法训练,让他们能学会规范做研究,能把做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真正体验到教学与研究的效果与价值,实现研以致用,用以致研,研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4.3. 研究对象——全员覆盖、全面推进囊括各年级各课型及研究主体本身
一是研究对象囊括整个小学阶段。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高年级的阅读(语篇)、词汇教学,由于语言和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建议从一年级开始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二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写作、词汇等课型中,其中阅读是主要的研究课型。未来可在各课型中开展思维素养的研究。三是研究对象涵盖教师群体。对教师自身的思维素养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主体深入理解思维过程,领悟思维方法与工具的本质内涵,也更有助于在实践中合乎逻辑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4.4. 研究内容——课程视域、深入本质着眼于英语课程和语言思维本质
在历经2020年的研究高峰后,对思维素养的研究热度快速下降,但研究深度不断发展。未来研究一是着眼于英语课程。现有研究重点关注的是思维方法的课堂应用,近期开始关注在命题、教材和单元教学方面如何体现思维因素,总体上研究还停留在课程实施层面。建议将思维素养的研究扩大到英语课程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全过程。二是着眼于对思维本质的研究。现有研究中对思维的描述词主要来源于课程标准关于思维技能的描述动词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描述动词。对思维与语言的认知机制少有涉及,如一项利用UA M CorpusTool3.2对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语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记忆”的“低阶”认知过程[10]。这使得对思维素养的理解主要还是停留在外部现象的描述上,难于深刻地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思维与语言的产生与运行原理。开展一些诸如阅读的眼动实验、工作记忆在词汇学习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语音的解码与编码研究等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二语习得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4.5. 研究方法——多元实证、量质结合运用的研究方法
从所检索的文献来看,大部分研究以经验总结与思辨为主。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路径、模式,但少有对这些方法模式的验证。建议多举办实证研究的经验交流和培训活动,让教师掌握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工具,能学会规范地使用某种方法开展完整的研究过程。
5. 结语
在选取文献的时候以主题“小学英语”并篇名“思维”(精确)作为检索设置,检索范围较精准的同时也遗漏了诸多有价值的文献,如有些文献并未在篇名体现“思维”一词,有些讨论“中小学英语”或“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等文献未能入选。虽然如此,仍可从中较好地呈现我国小学英语思维素养教学研究的发端、演进和热点展望图景,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一项研究发现,在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中,绘本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载体[11]。这与本研究的发现不一致。其原因在于该研究选择样本的范围涵盖中小学并且取样刊物限定于《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基础外语教育》的原因导致。本研究的取样范围较为聚焦,画像也更符合实际。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复杂深刻。处理好语言习得与发展思维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过度进行语言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固不足取,但一味追求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各种方法与工具训练学习的思维能力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发展亦不足取。未来的研究宜将二者统一起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二语习得的规律,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