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等特征,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带来严峻挑战[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其涵盖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城乡居民养老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劳动者年老退休后基本生活经济来源,而且对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义重大[2]。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基金收支失衡、累计结余增速放缓等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养老基金的投资模式需要进行调整,而对于养老基金的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为其投资优化提供依据。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多聚焦于历史数据的静态解读,难以揭示养老基金运行背后的战略动因等深层次因素[3]。哈佛分析框架(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这一具有战略导向特质的理论工具,为化解该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4]。该框架将战略分析融入财务报表分析,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统一。它从战略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视,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评估企业当前业绩的可持续性,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效弥补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长期存在的缺陷[5]。目前,已有研究将哈佛分析框架引入政府财务报告分析与公立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与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分析的需求高度契合[6],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推动了公共部门的高质量发展[7]。这表明,将哈佛分析框架应用于同样具备公共属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析是切实可行的。
将哈佛分析框架应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析时,需针对其公共属性进行多维调整。在战略维度上,需超越单纯财务收益目标,纳入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在会计维度上,要通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去分析各项会计指标的变动,明确某些负向变化可能是政策调整。在财务维度方面,需要着眼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长期性。在前景维度上,则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在保证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
本文将这一起源于企业财务分析的经典模型创造性应用于公共养老金领域,通过分析2017~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报表,综合考量内外部因素对基金财务状况的影响,既丰富了养老保险领域的研究范式,也有助于优化养老基金的投资规模与结构,从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战略分析
1) PEST分析
从政治角度来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确保每个社会成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需为促进我国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必须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202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缓解养老保险降费政策对基金充足性带来的挑战。然而,目前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细则仍在逐步明确中,配套措施也在逐步完善,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推动宏观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地。
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能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受到经济波动的显著影响。虽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持力度,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需考虑如何增强其在经济衰退期的盈利能力。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养老基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对养老基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养老观念仍然影响着部分老年人,导致他们对养老服务的接受度较低。此外,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加强养老金融理念,提升我国人口的金融素养,合理配置养老资产,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9]。
从技术角度来看,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提升基金的管理效能与投资收益。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快速更新换代,凭借其创新性的算法及交互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掀起了创新探索的热潮[10]。然而,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2) SWOT分析
从优势上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为基金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和保障。其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截至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规模已接近6万亿元[11]。这一庞大的资金规模不仅为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坚实基础,还增强了其在金融市场中的议价能力。
从劣势上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现存法律法规不健全、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时与不透明、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问题[12]。其次,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债和银行存款等低风险、低收益的领域,投资方向的狭窄限制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此外,各地基金结余情况差异较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结余水平较高,而部分人口净流出省市已经出现了当期负结余。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状况对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也影响了全国统筹的效果。
从机会上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保险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面对着来自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严峻挑战,但依然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使用,具有不断深化改革的空间和时间窗口[13]。若抓住机遇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就会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也促使基金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从威胁上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养老待遇领取人员比例不断增大,这可能导致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增大。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报告2019~2050》[14]推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达到顶点,2028年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50年资金缺口将达到11.28万亿元。未来的养老基金可持续性依然需要政府财政支持,这将对中国的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冲击。
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分析
1) 资产负债表分析
Table 1. Balance sheet analysis
表1. 资产负债表分析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总资产 |
315,519,242,730 |
703,281,714,597 |
1,076,780,144,784 |
1,395,084,638,030 |
1,689,851,562,522 |
1,845,373,346,919 |
2,232,347,747,168 |
总资产增长率 |
|
122.90% |
53.11% |
29.56% |
21.13% |
9.20% |
20.97% |
总负债 |
33,618,696,505 |
79,340,487,358 |
83,218,500,010 |
150,626,913,230 |
229,378,336,514 |
225,558,583,561 |
376,845,170,769 |
总负债增长率 |
|
136.00% |
4.89% |
81.00% |
52.28% |
−1.67% |
67.07% |
所有者权益 |
281,900,546,225 |
623,941,227,239 |
993,561,644,774 |
1,244,457,724,800 |
1,460,473,226,008 |
1,619,814,763,358 |
1,855,502,576,399 |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
|
121.33% |
59.24% |
25.25% |
17.36% |
10.91% |
14.55% |
由表1可知,从2017年至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资产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17年,基金总资产为3155.19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22323.48亿元,增长了约7.07倍。这是由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9月底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为基金的资产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负债在2017年至2023年间也有所增长,但相对于资产的增长速度,负债的增长较为缓慢,负债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017年,基金总负债为336.19亿元,到2023年增加至3768.45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形成的短期负债,以及待返还的委托省份到期结算本息资金。这些短期负债是基金投资运营的正常需要,不会对基金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者权益从2017年的2819.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555.03亿元,增长幅度显著。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基金在投资运营方面的良好表现,以及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支持,社保基金会通过健全完善全覆盖的风险合规管控体系,确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调整大类资产布局,在市场估值相对较高时,保持适度的境内股票比例,确保风险敞口可控,进一步保障了基金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5]。
2) 利润表分析
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7~2023年利润表数据(见表2),其收入端呈现显著波动性与政策依赖特征。收入规模从2017年的95.39亿元跃升至2020年1187.12亿元的峰值后急剧回落,2022年降至118.20亿元,2023年反弹至488.78亿元。其中2019年收入增长率高达466.45%,而2022年跌幅达82.99%,这种超常规波动表明收入结构高度依赖财政补贴拨付节奏、国有资本划转等非经常性政策调整,同时反映出宏观经济周期与政策调控的双重影响。
费用端则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与持续成本压力。费用总额从2017年的7.57亿元逐年攀升至2023年的91.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4%,显著高于同期通胀水平。尽管费用增长率从2018年峰值234.93%逐步回落,但2023年仍反弹至36.16%,结合费用绝对值的持续扩张,这清晰体现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待遇支付面临着逐渐增大的压力。
Table 2. Income statement analysis
表2. 利润表分析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收入 |
9,539,413,931 |
12,398,131,138 |
70,229,014,703 |
118,712,449,348 |
69,501,280,980 |
11,819,572,568 |
48,877,740,085 |
收入增长率 |
|
29.97% |
466.45% |
69.04% |
−41.45% |
−82.99% |
313.53% |
费用 |
756,550,691 |
2,533,897,220 |
3,842,920,132 |
5,135,393,001 |
6,320,830,006 |
6,714,094,597 |
9,141,683,371 |
费用增长率 |
|
234.93% |
51.66% |
33.63% |
23.08% |
6.22% |
36.16% |
净收益 |
8,782,863,241 |
9,864,233,918 |
66,386,094,570 |
113,577,056,347 |
63,180,450,973 |
5,105,477,971 |
39,736,056,714 |
净收益增长率 |
|
12.31% |
573.00% |
71.09% |
−44.37% |
−91.92% |
678.30% |
净收益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暴露了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净收益变动幅度远超收入波动,如2023年净收益增长率较收入增长放大一倍以上,显示运营杠杆效应同时放大财务风险。在2020年达到1135.77亿元峰值后,2022年骤降91.92%至51.05亿元,2023年虽回升至397.36亿元,但仅为峰值水平的3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费用占收入比重从2017年的7.9%升至2023年的18.7%,2022年更达56.8%,凸显基金运营需要进行整体性、结构性的优化,以增强其可持续性。
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分析
1) 盈利能力分析
Table 3. Profitability analysis
表3. 盈利能力分析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净利润率 |
92.07% |
79.56% |
94.53% |
95.67% |
90.91% |
43.20% |
81.30% |
总资产利润率 |
2.78% |
3.13% |
21.04% |
36.00% |
20.02% |
1.62% |
12.59% |
从表3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净利润率在2017~2023年呈现波动特征。指标长期维持高位运行,2017~2021年间维持在79.56%~95.67%区间,显示其收支环节具有较强的盈余能力。但2022年断崖式下跌至43.20%,次年虽反弹至81.30%,仍揭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盈利结构比较脆弱。这种震荡可能源于制度参数调整、给付压力剧增或短期投资亏损,反映出了基金收支平衡对政策环境与经济周期的较高敏感性。
总资产利润率的波动幅度也较为剧烈。该指标在2019~2020年实现增长,从21.04%跃升至36.00%,表明期间资产配置效率获得实质性提升,可能与资本市场收益增长相关。但2022年骤降至1.62%的低位,暴露资产运用效能存在一定系统性风险。尽管2023年回升至12.59%,仍显著低于前期高位,体现了基金面临资产规模扩张与收益能力弱化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大起大落既反映了养老金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也凸显保值增值机制亟待优化。
2) 偿债能力分析
表4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动比率在2017~2023年间呈现波动特征,暗示其短期偿债能力存在结构性风险。该指标在2020年可能因财政待遇支付延迟等特定因素飙升至13.88的异常高位,显著偏离近年均值,但随后三年连续下滑至2023年的2.59,反映基金流动性储备的快速消耗。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3年流动比率下降幅度达32.5%,结合同期养老金待遇常态化调整机制,表明基金可能面临短期支付压力升级的风险,需要去警惕流动性管理不足可能引发的问题。
Table 4. Debt solvency analysis
表4. 偿债能力分析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流动比率 |
4.15 |
3.94 |
5.69 |
13.88 |
5.13 |
3.97 |
2.59 |
资产负债率 |
10.66% |
11.28% |
7.73% |
10.80% |
13.57% |
12.43% |
16.88% |
相较之下,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稳健,体现长期债务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但该指标在2023年达到16.88%的七年峰值,较2021年上升3.31个百分点,负债扩张速度显著高于资产积累速度。这种结构性转变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的给付义务增加直接相关,尤其2019年最低值与2023年最高值之间的9.15个百分点落差,实质揭示了制度赡养率恶化问题对财务杠杆的深层影响。虽然当前负债率仍处于安全区间,但持续上升趋势与短期流动性压力的叠加效应,凸显制度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此外,尽管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可能表明基金利用负债进行投资的能力增强,但过高的负债率也可能增加财务风险[16]。因此,基金需要平衡负债和资产的关系,以确保财务稳定性。
3) 营运能力分析
Table 5. Operational capacity analysis
表5. 营运能力分析
年份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2.01 |
1.34 |
4.82 |
3.25 |
3.35 |
0.47 |
1.12 |
资产周转率 |
3.02% |
3.93% |
22.26% |
37.62% |
22.03% |
3.75% |
15.49% |
见表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7~2023年间呈现震荡特征,表明其债权管理效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该指标于2019年达峰值,较前一年提升259.7%,反映出清收效率的阶段性优化;但2022年骤降至0.47的低位,同比降幅达86.0%,暴露出应收保费的归集机制存在一定问题。这种断崖式下跌可能与经济周期下行导致的缴费能力弱化、政策性减免或征管效能不足直接相关。尽管2023年回升至1.12,仍远低于长期均值2.34,暗示基金核心收入流的可持续性仍受制度环境与外部冲击的较大约束。
资产周转率的波动幅度更为剧烈,体现了资产配置策略与规模管理的结构性矛盾。2020年该指标飙升至37.62%的异常高位,较2017年增长11.5倍,表明当期投资组合的短期变现能力显著增强;但2022年断崖式回落至3.75%,较峰值缩水90%,创七年新低,反映出资产流动性生成机制出现系统性阻滞。这种过山车式的震荡与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形成了强关联,但也暴露基金管理缺乏有效的周期平滑机制。2023年虽回升至15.49%,但较2021年仍下降29.6%,说明在基金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运营效率的恢复滞后性已成为制约整体效能的一大瓶颈。
5.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前景分析
1) 发展预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更大的支付压力。预计到203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这将对基金的收支平衡构成严峻挑战[17]。然而,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仍将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有望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优化基金的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从而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协同发展也会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带来新的机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不断完善,将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形成互补,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养老保障。这不仅可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还能拓展其发展空间。此外,随着人们对养老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风险预测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诸多风险。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抚养比下降,使得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对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基金的收支平衡,可能导致基金缺口进一步扩大[18]。人口流动的加剧也可能使部分地区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养老待遇领取人员比例不断增大,这可能导致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波动也将继续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低利率环境可能加大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波动可能导致基金资产减值。此外,通货膨胀也可能侵蚀基金的实际购买力,影响其长期收益。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基金的投资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对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结语
通过哈佛分析框架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本文全面剖析了养老基金在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方面的现状、成果与问题。整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为养老基金的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维度的完善。第一,要优化投资结构,突破传统路径,在严控风险下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比重,同时进一步推进养老基金ESG投资。第二,要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动态流动性储备应对支付压力,完善监管与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第三,要科学控费增收,优化待遇调整机制,严控费用刚性增长,并提升保费征缴效能。第四,要把握协同机遇,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协同发展,分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第五,要深化科技赋能,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基金运营的安全与效率。
未来改革中,应在养老金融的视域下,坚持在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收益性,构建更具公平性与韧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