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浪潮中,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全人教育。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不仅承担着培育学生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更是开展思政教育、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教学评价作为保障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下教师在平衡语言知识传授、思政价值引导与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时,面临着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挑战。
从已有研究来看,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而教学评价素养自1991年斯蒂金斯(Stiggins, R. J.)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围绕其构成要素展开深入探讨,涵盖评价理念、方法、内容与反馈等多维度。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教学评价素养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聚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仍存在显著空白。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探讨,缺乏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的实证分析与实践案例支撑,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现实需求。因此,系统探究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既是完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的学术诉求,也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需要。
2.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反馈。
评价理念是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它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方向和目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应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将评价视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改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终结性评价[2]。
评价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技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3]。
评价内容是教学评价所关注的核心要素。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通过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习态度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创新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评价反馈是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向学生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应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建议,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3.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现状与挑战
经过近十几年的深入探索,教师评价素养领域已累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教师评价素养的总体概述或一般性特征,针对特定学科教师的评价素养发展仍困难重重。首先,评价理念滞后,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过于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滞后的评价理念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其次,评价方法单一,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主要依赖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次,评价反馈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困难。这种不足的评价反馈无法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其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 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的融合难度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效融合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然而,由于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存在差异,这种融合难度较大。
(二)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难度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这种体系的构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7]。
(三)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难度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国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有全面的储备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思维,对社会和生活有积极丰富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能力[8]。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理念、方法、内容及反馈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升他们的教学评价素养难度较大。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还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这种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4. 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策略
(一) 加强培训与学习
1. 组织专业培训
要想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需要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吴一安[9] (2005)指出,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参加教学评价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评价素养。例如,可以邀请教学评价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新方法;或者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评价工作坊,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增强自主意识,实现自主发展。在英语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发展评价素养的意识。教师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评价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素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夏季梅[10]在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时提到,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教学评价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或者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 完善评价体系
1.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校英语评价要变革传统的测试文化,确立“促进学习的评价”这一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师应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例如,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和思政素养等方面;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以结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动态的评价。研究发现,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或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在线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区参与度等,作为评价的依据之一。
加强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三)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
1. 建立教师合作机制
《纲要》(教育部,2020)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需加强教师的团队合作[11]。大学英语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建议成立跨校、跨区域的云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教师可以共同研究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为提升教学评价素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学评价中的难题,提升整体的教学评价素养。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校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了解其他高校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自己的教学评价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校际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校际间的教学评价研讨会或工作坊,分享各自的教学评价经验和做法;或者建立校际间的教学评价联盟或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活动。
通过校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素养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5. 结论
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现状与挑战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评价理念、方法、内容及反馈等方面存在不足且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通过加强培训与学习、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等策略的实施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参与实践评价是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评价素养的自主发展。
基金项目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年度教研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WYJY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