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习成果导向,培养学生具备符合社会和职业需求的能力与素养。这一理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在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感方面,OBE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最终学习成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医学作为一门关乎生命与健康的学科,其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免疫系统的科学原理,更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具备全面素质的医学人才[1]。
2. OBE理念概述
(一) OBE理念的核心要素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明确预期学习成果来驱动教学设计与实施。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OBE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即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而不光是传授内容。这种理念强调“产出”而非“过程”,注重学习成果的可评估性和实践性。
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学术知识的掌握,还涵盖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实现这些目标,OBE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达到预定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应自身学习节奏的情况下实现学习目标[2]。
(二) OB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学科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实践技能,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服务社会、拯救生命,这要求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OBE理念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路径。设定明确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学生要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还需要理解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面对公共卫生挑战时做出科学、伦理兼顾的决策。OBE明确这些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学从业者,承担着极高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职业素养体现在专业技能上,还包括伦理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关怀。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课程中,特别是在医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OBE的成果导向,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目标具体化,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医学职业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使命感与人道主义精神。
3.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当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中对思政元素的有意忽视或表面化处理上,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未能充分建立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以知识传授为核心,重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思想、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这种倾向尤为明显,许多教师专注于免疫系统的科学原理讲解,未能通过课程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契机[3]。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虽然主要关注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疾病的防治等科学问题,但其背后潜藏着许多与医学伦理、社会责任相关的议题。比如,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免疫治疗的伦理挑战、公众健康政策中的免疫学应用等,都是思政教育的良好切入点。目前,许多课程并未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未能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形成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二) 现有思政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一些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尝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医学职业道德与责任感。这些尝试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潜力。免疫学研究关系到个体的健康,还涉及到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在教学中分析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医患关系、公众健康、伦理决策等议题的思考。
部分教师对于怎样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的思路不够清晰,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教学工具,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化、表面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较少被引导去思考医学伦理与职业责任问题,导致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未能形成全面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虽然课程中涉及的许多主题与伦理道德紧密相关,如疫苗的使用、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但这些内容往往仅被当作科学知识讲解,缺乏对其背后社会伦理、道德责任等方面的深入讨论。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关注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应用,而对于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医德、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为薄弱。这种现状迫切需要采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改进。
4.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 思政教育目标的确定
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深厚的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思政教育的目标必须紧密围绕这些素养进行设定。例如,学生在学习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疾病时,需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医学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学会怎样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应对未来医疗环境中的多样化挑战。设定与医学免疫学课程学习成果相符的思政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一步。
(二)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将医学伦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与免疫学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这并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插入思政内容,而是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有机地嵌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比如,在讲授免疫系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时,引入现实中的医学案例,如疫苗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伦理挑战,或者是新型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4]。
(三)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在面对现实中复杂的医患关系和公共卫生问题时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在课堂中,学生分析医患关系中的冲突、探讨疫苗接种政策的伦理问题、研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等方式,逐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些讨论和分析活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够采取实际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化为日常实践的一部分。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必要手段。问题导向学习(PBL)、情景模拟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在OBE理念下尤其有效。通过PBL,教师设计与免疫学相关的复杂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设置一个关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免疫学作用的情境,学生需要模拟医疗团队的角色,平衡临床治疗效果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医学伦理和职业责任的理解。
在模拟实际的医疗场景中,学生面对现实中的伦理困境,如紧急情况下的医疗资源分配、医患沟通中的职业责任等。通过这些模拟,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职业伦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合作学习也有助于思政教育,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分享观点、互相支持,这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促进了思政元素的潜移默化融入。合作解决医学难题,学生在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四) 评价机制的建立
传统的评价方式经常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进步。基于OBE理念,评价机制应当多维度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的掌握、思政素养的提升、以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应关注他们在道德抉择、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评价机制还应当注重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在思政素养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不断反思和提升。这种过程性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5]。
5. 研究与实践的成效分析
(一) 教学成果展示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经常局限于对免疫系统功能、疾病机制等理论的记忆与理解,引入思政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更关注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法,学生被鼓励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如疫苗接种的伦理挑战、免疫治疗中的风险管理等。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在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应对能力。
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思政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一系列的专题讨论和小组合作项目,学生逐渐认识到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关乎生命与道德的职业。在讨论疫苗研发的伦理问题时,学生要权衡科学进步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提高了他们的伦理判断能力,也让他们深刻反思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集体讨论共同达成解决方案,这种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除了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成长外,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医学伦理和社会问题,促使他们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而是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就复杂的医学议题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和讨论。
(二) 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
许多学生反映,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逐渐意识到医学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医学不光是一个技术性职业,它同样是需要兼具人文关怀与伦理责任的高尚事业。一些学生表示,思政教育帮助他们在学习免疫学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大多数教师认为,思政教育的融入丰富了课程内容,还促进了课堂氛围的改善。讨论和案例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也远超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们也在实践中认识到,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课程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需要精心设计,保障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一些教师提出了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的建议,例如,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设置更具挑战性的讨论议题,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思政教育的效果。
教师们意识到,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应当是灵活而有针对性的,不能只依赖于既有的思政材料,而是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例如,针对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设置更具深度的伦理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欲望。教师也建议加强评价体系的多样化,引入学生自我反思、同伴评价等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思政素养方面的进步。
6. 结论
对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医学免疫学课程在这一改革中的成效。思政教育目标设定,将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与免疫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得到了提升,更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全面的进步。
基金项目
课题项目:2022年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cgkjg-202238)“基于OBE理念‘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