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喜福会》为例的研究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A Study Based on The Joy Luck Club
DOI: 10.12677/ml.2025.13101038,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婷: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收稿日期:2025年9月3日;录用日期:2025年9月22日;发布日期:2025年9月30日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喜福会》跨文化交流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The Joy Luck Club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艾米·谭(Amy Tan)作品《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重点分析跨文化翻译中的挑战与策略。文化负载词深植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实践中,由于其语境特定性,在翻译中具有独特难度。本研究基于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理论框架,分析了这些策略在张菁中文译本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归化策略通过调整术语(如“饺子”)以增强目标读者的文化熟悉感,而异化策略则保留了“风水”等概念的文化真实性。归化与异化的平衡确保了可读性与文化忠实性的统一,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支持。本研究强调了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为处理文化丰富的文本翻译提供了见解。未来研究可将这些发现扩展至其他文学作品,或探讨机器翻译在文化细节处理中的作用。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with a focus on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Culture-loaded words, deeply rooted in traditions, values, and social practices, present unique difficulties due to their context-specific nature. Drawing on Lawrence Venut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se strategies are applied in Zhang Jing’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omestic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adapting terms like “dumpling”, enhance the cultural familiarity of the target readers, while f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preserve the cultural authenticity of concepts such as feng shui. A balance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ensures both readability and cultural fidelity, thereby facilitat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ranslating culturally rich texts. Future research may extend these findings to other literary works or explore the handling of cultural nuances in machine translation.
文章引用:王婷.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喜福会》为例的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0): 147-15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01038

1. 引言

文化负载词是深深植根于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词汇,它们承载着社会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精髓。这些词汇通常在字面上无法直接翻译,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翻译这些词汇要求翻译者在语言忠实性与文化敏感性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共鸣得以保留。在文学作品中,这一任务尤为艰巨,因为文化负载词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还对氛围、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起着重要作用。《喜福会》为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部小说深刻探讨了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代际关系和文化冲突。它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和表达方式,如对中国习俗、食物、家庭价值观和传统信仰的提及。这些元素突显了人物深厚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美国化现实的碰撞。将这些文化复杂的文本翻译成中文,需要仔细处理文化和语言上的细微差别。

文化负载词不仅仅是语言构建的产物,它们承载着文化的世界观。翻译这些词汇并不仅仅是找到它们的语言等价物,而是架起两种文化范式之间的桥梁。例如,“feng shui”一词在英文中保持了其原有的中文形式,使英语读者能够体验到地道的中国文化。然而,这种外化的术语通常需要补充说明,以确保读者的理解,突显了文化保留与可接近性之间的张力。

在《喜福会》中,文化负载词常常作为身份的标志。例如,“dumplings”(饺子)、“jade pendant”(玉坠)和“red candle”(红烛)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物,还承载着人物个人和集体的经历。成功的翻译必须捕捉这些词语的表面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研究问题的问题如下:

1) 什么是文化负载词?它们在翻译中为何如此重要?

2) 有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地翻译文化负载词?

3) 在《喜福会》的中文翻译中,这些翻译策略是如何运用的?

本研究基于Lawrence Venuti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策略展开。归化策略旨在将文本调整为目标文化,使其更加易于读者理解;而异化策略则着重保留源文化的独特特征,向读者提供一种异国的体验。这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尤其是在翻译像《喜福会》这样富有文化内涵的文本时。例如,将“mahjong”(麻将)翻译为中文而不进一步阐述,可能会使不熟悉该游戏文化意义的读者感到疏离,而过多的解释又可能会干扰叙事的流畅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复杂性,并评估归化和异化策略在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同时,确保可读性的有效性。以张菁版《喜福会》的中文翻译为案例,研究旨在:

  • 分析特定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呈现方式。

  • 评估翻译者在选择归化或异化策略时的决策过程。

  • 为翻译文化丰富的文学文本提供最佳的实践见解。

本研究集中探讨《喜福会》中文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并未旨在对文本中所有文化负载词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选取了不同类别(如:食物、社会习俗、家庭价值观和历史参考)的代表性示例,以展示广泛的模式和翻译挑战。此外,本研究限于张菁的中文翻译,这可能会反映她独特的风格和文化视角。本论文分为三个主要章节。第一章定义文化负载词并将其分类为语言、社会和历史三个领域。第二章讨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说明这些策略的应用。第三章详细分析张菁版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评估不同语境下所选策略的有效性。最后,结论总结研究发现,强调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2.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

2.1. 定义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承载特定社会独特文化特征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包括该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习俗。这些词语深深嵌入其文化背景中,这使得将它们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变得具有挑战性。正如Newmark所建议的,文化负载词与其源文化紧密相连,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语言和文化的等效性[1]。《喜福会》中的例子包括像“double happiness”(双喜)这样的成语、“mahjong”(麻将)这样的社会习俗,以及“jade pendant”(玉坠)这样的象征物。Mona Baker进一步阐述了这类词语的复杂性,认为其翻译必须平衡字面意义与文化共鸣[2]。Eugene Nida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强调了动态对等的重要性,旨在传达原始词语在目标语言中的文化和情感影响[3]

2.2. 分类

根据胡名利和许名武[4]以及Venuti [5]的框架,文化负载词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 生态文化(Ecology):植物、动物、⽓候等地域特有的词汇。例⼦:⻛⽔(feng shui)、⻰(dragon)。2) 物质⽂化(Material Culture):饮⾷、服饰、⼯具、建筑等。例⼦:饺⼦(dumplings)、红烛(red candle)。3) 社会⽂化(Social Culture):礼节、娱乐、教育、习俗等。例⼦:⿇将(mahjong)、⺟⼥关系中的尊卑观念。4) 宗教⽂化(Religious Culture):宗教信仰、仪式等。例⼦:观⾳(Guan Yin)。5) 语⾔与表达(Language and Expressions):成语、俗语、隐喻等。例⼦:“双喜”(double happiness)。

2.3. 翻译中的挑战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面临着独特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 语义空缺:许多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直接的对等词,导致语义空缺。Baker强调这一点是跨文化翻译中的主要障碍之一[2]。2) 文化差异:目标读者可能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充分理解词语的含义。例如,没有适当的上下文,《喜福会》中“jade pendant”(玉坠)的象征意义可能会丧失。3) 保留与适应的平衡:翻译者必须决定是保留词语的文化真实性(异化),还是将其适应到目标文化的理解中(归化)。Venuti认为,这一决策往往取决于文本的目的和读者群体[5]

总结: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及其翻译挑战,为探讨有效的翻译策略提供了基础。接下来的章节将更详细地探讨这些策略,重点关注它们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3.1. 理论框架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通常涉及调和两种对立的策略: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种策略由Lawrence Venuti提出,强调翻译者在适应源文本使其易于理解或保留其文化独特性之间的角色[5]。Mona Baker补充道,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目标读者的文化熟悉度以及翻译者保持文本整体影响力的目标[2]。Eugene Nida的动态对等理论进一步强调,翻译应侧重于再现原文的情感和文化效果[3]

3.2. 归化

归化策略是将文化元素调整以适应目标文化,使文本对读者更具可理解性和亲和力。这一策略通常包括将不熟悉的词汇替换为目标文化中的等效词汇,或提供上下文的适应性修改。

示例:将“dumplings”翻译为“饺子”(jiaozi),并附上简短的注释,解释其在中国春节聚会中的重要性。该方法确保了文本的可读性,同时传递了文化的意义。优点:便于目标读者理解。减轻了处理不熟悉文化词汇时的认知负担。缺点:可能会简化或消除文化的独特性。可能导致原意或上下文的丧失。

3.3. 异化

异化策略保留源文本的原始文化特征,让读者体验到“异国”的感受。它通常保留文化术语的原始形式,偶尔提供简要的解释注释。

示例:将“feng shui”保持原样不翻译,并附上简短的描述,解释其哲学根源。这样可以保持术语的文化真实性,同时确保读者理解其重要性。优点: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鼓励读者接触并理解源文化。缺点:可能会使不熟悉源文化的读者感到疏远。可能打断文本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3.4. 策略应用

在《喜福会》中,张菁的翻译展示了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平衡使用,具体取决于语境和词语的重要性:

3.4.1. 归化

像“moon cakes”(月饼)这样的词汇被翻译为“月饼”(yuè bǐng),并附有关于其与中秋节的关系的注释。这保证了文化的熟悉性,同时保留了关于传统的关键信息。

“Crab”(螃蟹),象征繁荣,被翻译为“螃蟹”(páng xiè),并附上额外的注释,以突出其在文本中的隐喻性使用。

3.4.2. 异化

“Mahjong”保持原样未翻译,保留其文化独特性,让读者真实地感受中国社交习俗。

“Feng shui”保持其中文音译,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该术语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3.5. 策略有效性讨论

归化和异化的有效性取决于目标读者群体和翻译者的目标。例如,归化在处理像食物或物品这样的具体词汇时非常有效,因为这些词汇在调整时不会造成显著的文化损失。而异化更适用于抽象或哲学性的术语,确保源文化的深度得以保留。通过结合使用这两种策略,翻译者可以找到一种平衡,既尊重源文化,又能够吸引目标读者的兴趣。张菁的《喜福会》翻译展示了这一微妙的策略应用,通过调整术语以保持读者的可读性,同时不牺牲文化的真实性。

4. 《喜福会》中文化负载词的案例分析

本章分析了李军和张力的《喜福会》中文翻译,重点探讨了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如何通过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呈现[6]。本分析结合了胡名利和许名武的社会符号学方法以及源文本中的例子,突出了具体的翻译决策及其影响。

4.1. 食物文化

1) Dumplings(饺子)

原文:饺子出现在家庭聚会的背景中,象征着团结和繁荣。在《喜福会》中,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个文化隐喻,强调了家庭纽带和集体价值。

翻译:在中文版本中,翻译为“饺子”(jiaozi),这一术语对中国读者来说非常熟悉,属于一个典型的归化例子。然而,翻译中附加了注释,解释了饺子的更深层文化意义,特别是它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的象征性联系。饺子的半圆形常被比作古代中国的金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这些解释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饺子在中国传统中的重要性。

分析:这一归化策略有效地弥合了文化差异,使得该术语对中国读者更具可接受性,同时保留了其文化象征性。附加的注释增强了非中国读者对这一文化背景的理解。通过结合字面翻译和文化解释,翻译确保了术语的语义和文化丰富性得以传达[7]

2) Crab(螃蟹)

原文:在小说中,螃蟹被隐喻地用来象征丰盈和财富。螃蟹的形象与其在中国庆祝宴会中的频繁出现密切相关,象征着繁荣和好运。这个术语还微妙地反映了等级制度和家庭期望的主题。

翻译:翻译为“螃蟹”(páng xiè),通过异化保留了其原始的文化真实性。为了增强理解,翻译中在脚注中添加了解释,阐明了螃蟹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意义。例如,螃蟹常常在重要的家庭场合上出现,它们多条腿和丰富的蟹黄象征着繁荣和生育力。

分析:该翻译采用了混合策略,将术语本身的异化与文化解释的归化结合起来,确保了文化的共鸣。脚注不仅提供了饮食文化的背景,还帮助读者理解丰盈和家庭期望的更深层象征意义。通过保留原始术语并补充注释,翻译在文化忠实性和可读性之间达到了平衡,为目标读者提供了真实的阅读体验。

3) “Moon Cakes”(月饼)

原文:月饼与中秋节密切相关,这是一个象征团聚与和谐的中国节日。在《喜福会》中,月饼被用来唤起家庭亲密和文化传统的主题,这些主题是小说描绘代际关系的核心。

翻译:在中文版本中,将“moon cakes”翻译为“月饼”(yuè bǐng),通过归化策略使其与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相契合。此外,翻译中还附有解释,说明月饼在中秋节时象征团聚和和谐的意义。这些注释帮助目标读者,尤其是来自非中国文化的读者,理解月饼的文化重要性。例如,月饼的圆形象征着满月,象征着团结与生命的循环。

分析:该翻译在文化可接近性和文化保留之间达到了平衡。归化使得这一术语对中国读者更易理解,而附加的注释确保了非中国读者能够掌握其文化内涵。通过强调月饼的象征意义,翻译丰富了文本,帮助读者与场景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产生共鸣[7]。这一方法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深度,也增强了其叙事效果。

4.2. 家庭价值观

1) Joy Luck Club(喜福会)

原文:该术语代表由中国移民女性组成的小组,旨在保持文化联系并提供情感支持。它体现了共享经历、喜悦和在异乡坚持的主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翻译:翻译为“喜福会”(“Xǐ Fú Huì”),成功传达了其字面和文化双重含义[8]。该翻译保留了术语的字面意义,同时突出了其文化含义。字词“喜”(joy)和“福”(blessing)传达了乐观和团结的本质,这正是该小组的核心特征[9]。这一归化策略与中国读者的文化理想相契合,如共同和谐和共享祝福的重要性。

分析:该翻译倾向于归化,确保术语对中国读者的可接受性。与此同时,它也保留了该术语的核心文化信息,使非中国读者能够理解该小组的情感和文化意图。“会”这个词强化了社区和支持的感觉,桥接了字面和象征意义之间的差距[9]。这一平衡策略使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术语的意义,同时保持其真实性。

2) Red Candle(红烛)

原文:红烛象征着中国文化中婚姻忠诚和对女性的传统期望。在小说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隐喻,代表着女性在婚姻制度中面临的限制和压力。

翻译:翻译为“红烛”(hóng zhú),保留原词形式,反映了异化策略。为了确保理解,翻译中附加了脚注,描述了它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使用。脚注进一步阐明了红烛如何在整夜燃烧,象征着不可破裂的婚姻纽带。

分析:异化策略保留了该术语的文化特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象征意义的深度。脚注确保即便是对中国婚礼习俗不熟悉的读者也能理解红烛的意义[10]。通过保留术语的文化完整性,翻译捕捉了原文本的情感和文化细腻之处,突显了传统期望和个人行动之间的张力[9]

3) Jade Pendant(玉坠)

原文:小说中的玉坠象征着保护、祝福和中国传统中的家庭纽带。它通常代表母爱的象征,以及传递价值观和遗传到下一代的桥梁。

翻译:翻译为“玉坠”(“yù zhuì”),采用异化策略保留了其文化真实性。注释提供了关于玉的象征意义的额外背景,包括它与纯洁、道德美德以及家族血脉传承的关联。

分析:该异化策略保留了术语的文化深度,同时通过解释性注释使其意义易于目标读者理解。玉坠的文化共鸣得以保留,使读者能够欣赏它作为世代之间的物理和情感纽带的作用。翻译成功地传达了玉坠作为实物和深刻象征之间的双重功能[7]

4.3. 历史与传统文化参考

1) Feng Shui(风水)

原文:“feng shui”(风水)这一术语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中,指通过空间安排和能量流动调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它体现了传统中国关于平衡、运气和福祉的信仰。

翻译:翻译为“风水”(fēng shuǐ)且未作进一步的改编,采用了异化策略,保留了其文化真实性。为了增强非中文读者的理解,翻译中附加了简短的注释,解释了风水作为一种空间组织系统,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运气和和谐。

分析:异化策略确保了该术语的文化完整性,让读者能够直接体验风水的文化本质。注释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弥合了不熟悉该概念的读者的文化差距。这种方法突显了真实性与可接近性之间的平衡,因为翻译捕捉了风水的哲学深度,同时避免简化其意义。通过这种方式,翻译既尊重了术语的文化独特性,又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2) Ancestor Worship(祖先崇拜)

原文:祖先崇拜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孝顺和尊重家族遗产的价值观。它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实践,象征着尊重、延续和对家族纽带的继承。

翻译:翻译为“祖先崇拜”( xiān chóng bài),采用了归化策略,使其符合中文的语言结构。然而,翻译中附加了脚注,提供了关于这一文化实践的背景信息,详细说明了如供奉香火和食物以祭祖等仪式[9]。注释还解释了这一做法如何加强儒家思想中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原则。

分析:这一归化策略确保了中文读者的清晰理解和文化共鸣,而解释性脚注则帮助非中文读者理解祖先崇拜的文化和哲学基础。这一双重策略有效传达了术语的象征性和情感意义,突出了它在中国家庭和社会价值中的重要作用[9]。这一翻译策略确保了文化真实性的保留,同时促进了跨文化的理解。

4.4. 社会习俗

1) Mahjong(麻将)

原文:麻将是中国传统的社交游戏,常用于社交聚会,象征着社会联系、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在小说中,它作为家庭互动的背景,揭示了人物的文化纽带。

翻译:翻译为“麻将”(má jiàng),保留原词形式,采用异化策略来保留该术语的文化独特性。翻译中附有简要注释,解释了麻将作为社交活动的角色及其在促进中国家庭和社区联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异化策略捕捉了麻将作为一种文化嵌入实践的真实性,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附加的注释为不熟悉该游戏的读者提供了背景信息,帮助他们理解麻将作为游戏和文化仪式的重要性。这一策略确保了麻将的社会和情感共鸣得以保留,同时仍然便于国际读者理解[9]

2) Tea Ceremony(茶礼)

原文:茶礼是一种象征着尊重、家庭和谐和文化修养的仪式。它通常在婚礼中进行,作为表达感恩之情并加强家庭纽带的方式。

翻译:翻译为“茶礼”(“chá ”),采用异化策略来保留这一仪式的精髓。翻译中附加了详细的脚注,阐述了其文化意义,解释了在婚礼上敬茶是年轻一代向长辈表示尊敬的举动。注释还强调了茶在中国文化中作为纯洁和真诚的象征的重要性。

分析:异化策略保留了术语的文化真实性,使读者能够接触到这一仪式的象征深度。附加的解释为不熟悉中国传统的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茶礼的情感和文化意义[7]。通过结合异化与详细注释,翻译有效传达了这一实践的文化丰富性,同时使全球读者能够理解。

5. 结论

本研究突显了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展示了在尊重文化真实性和读者可接近性之间找到平衡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本研究为跨文化翻译的更广泛理解做出了贡献,并强调了翻译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项精细的平衡工作,要求翻译者在语言、文化和读者期望之间找到合适的交汇点。通过分析《喜福会》中的文化负载词,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文学翻译的复杂性,还强调了翻译在促进跨文化理解中的广泛作用。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详细分析,本文旨在为翻译者和学者提供宝贵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
[2] Baker, M. (201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Routledge.
[3] Nida, E.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4] Hu, M. and Xu, M. (2000) Sociosemiotic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1, 12-15.
[5]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Routledge.
[6] Tan, A. (1989) The Joy Luck Club.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9)
[7] Rui, Z. (2019) A Study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2019 1st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s,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ISALLC 2019), Xi’an, 74-77.
[8] Xu, J. (2008)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A Case Study. 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53, 509-522.
[9] Xia, M. (2020)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Loaded Words in the Publicity Film of Pingyao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10, 1267-1272.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0] Li, H. (2023)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Take Joy Luck Club as an Example. Lecture Note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