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响应“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版”,解决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灌输式”模式导致的学生参与度低、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本研究将成果导向教育(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与ADDIE教学模式融合,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同时评估其教学效果及效应量大小。方法:选取本校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57名学生为对照组(传统教学),2023级60名学生为实验组(OBE-ADDIE模式)。通过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及匿名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成效,并计算组间效应量(Cohen’s d/Cramér’s V)。结果:理论成绩:实验组(77.52 ± 6.20分)高于对照组(74.55 ± 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Cohen’s d = 0.41 (中等效应)。技能操作成绩:实验组(82.66 ± 6.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6 ± 6.87分) (P < 0.001),Cohen’s d = 2.20 (大效应)。教学满意度:实验组86.7% (52/60)优于对照组68.4% (39/57) (P = 0.015),Cramér’s V = 0.23 (小–中等效应)。结论:OBE-ADDIE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且产生了中等至大效应的实践能力提升,具有较强的教育现实意义,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et the “Excellent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2.0” and to overcome low engagement and poor practical skills caused by traditional lecture-based pathology laboratory teaching, this study integrate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with the ADDIE instructional model, applied it to pathology laboratory courses, and evaluated bot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ffect sizes. Methods: Fifty-seven 2022-level clinical-medicine undergraduates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ixty 2023-level students form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BE-ADDIE model). Teaching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theoretical examinations, practical-skills tests, an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Cohen’s d and Cramér’s V were calculated for between-group comparisons. Results: Theoretical scores: experimental group 77.52 ± 6.20 vs control group 74.55 ± 7.93 (P = 0.028, Cohen’s d = 0.41, medium effect). Practical-skills scores: experimental group 82.66 ± 6.33 vs control group 67.86 ± 6.87 (P < 0.001, Cohen’s d = 2.20, large effect). Teaching satisfaction: experimental group 86.7 % (52/60) vs control group 68.4% (39/57) (P = 0.015, Cramér’s V = 0.23, small-to-medium effect). Conclusion: The OBE-ADDIE model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ut also produced medium-to-large effect sizes in practical-skills enhancement, demonstrating strong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warranting broader implementation.
1. 引言
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其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巩固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于病变组织和器官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以教师带教、学生被动观察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导致对病变特征的理解不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OBE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首次提出[2],OBE理念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强调逆向教学设计,符合医学人才培养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ADDIE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在美国陆军训练项目中提出[3],它由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e)这五个阶段构成,通过系统性流程实现教学目标[4]。OBE与ADDIE模式二者融合可形成“目标导向–过程优化–成果检验”的闭环教学体系[5]。本研究旨在探索该融合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2. 一般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57名学生为对照组,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带教典型病理标本和切片后,学生自行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无额外互动或拓展环节。
实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ADDIE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 A (Analysis):分析,临床专业学生学好病理学最终的目标成果是:1) 能够顺利通过学期期末的病理学考试;2) 能够理解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病理变化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后续课程(内、外、妇、儿等)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为顺利通过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加码;4) 毕业后在参加临床诊疗过程中,能够解读常见疾病的病理报告;5) 树立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耐心、细心、关心和同理心,诊断科学、应用严谨的求学和工作态度。(2) D (Design):设计,根据分析结果,为达到教学目标,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应用团队,对教学内容、过程、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设计。(3) D (Development):开发,在日常诊断工作中收集、积累典型病例,通过教师精心筛选,构建数字化大体标本库 + 切片库 + 病例库。(4) I (Implement):实施,基于前期分析、设计,结合开发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学习通等线上方式,增加学生自主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等,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此阶段需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随时调整教学规划。(5) E (Evaluation):评价,1) 学生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学习积极性等进行评价,根据反馈意见随时进行调整。2) 教师座谈会:在教师的角度,定期开展交流,分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别,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教学经验。3) 课程成绩分析:课程结束后分析病理学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2.3. 效果评价
1、学业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病理学理论成绩(满分100分)和技能操作成绩(满分100分)。
2、教学满意度:采用匿名问卷(满分100分)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效果的满意度,<60分为不满意,≥60分为满意。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统计结果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组间效应量(Cohen’s d/Cramér’s V)。
3. 结果
3.1. 学业成绩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s)
表1. 两组病理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 s)
组别 |
人数(n) |
理论成绩(
± s) |
对照组 |
57 |
74.55 ± 7.93 |
实验组 |
60 |
77.52 ± 6.20* |
*P = 0.028 < 0.05;效应量:Cohen’s d = 0.41 (中等效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practical skills performance (
± s)
表2. 两组技能操作成绩比较(
± s)
组别 |
人数(n) |
技能操作成绩(
± s) |
对照组 |
57 |
67.86 ± 6.87 |
实验组 |
60 |
82.66 ± 6.33* |
*P < 0.001;效应量:Cohen’s d = 2.20 (大效应)。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表2。
3.2. 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为86.7% (52/60),高于对照组的68.4% (3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对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
人数(n) |
满意度(%) |
对照组 |
57 |
68.4 (39/57) |
实验组 |
60 |
86.7 (52/60)* |
*P = 0.015 < 0.05;效应量:Cramér’s V = 0.226 (小–中等效应)。
4. 讨论
4.1. 基于OBE理念的ADDIE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现以肿瘤章节中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结直肠腺癌)大体标本及切片为例,具体讲解基于OBE理念的ADDIE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 A (Analysis):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最终的目标成果是:1) 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对肿瘤的数目、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准确描述;2) 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对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及结构异型性进行描述;3) 毕业后在参加临床诊疗过程中,能够解读结直肠肿瘤的病理报告;4) 通过以案例的形式上课,让学生提前接触内外科部分知识点,为后期学习内外科学打下一定基础;5) 树立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耐心、细心、关心和同理心,诊断科学、应用严谨的求学和工作态度。
(2) D (Design):根据分析结果,为达到最终的目标成果,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活动(确保在学习完本章节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1) 课前预习:课前利用“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提前发布预习(线上带教读片与大体标本观察视频)和复习(结直肠正常组织学结构、肿瘤章节理论课知识)通知,系统即时记录学生对在线“学习通”学习平台访问情况。2) 课中利用即时提问、分组病例讨论等形式:以病例的方式导入,通过给出的临床病史信息,学生写下初步诊断猜想;接着,将患者的乙状结肠活检标本组织切片发给学生先观察,分组讨论显微镜下的观察,利用“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选人/选组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通过对正常结肠和结肠癌的图片对比,引导学生使用肿瘤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的知识点进行推导,很容易辨认出哪块组织是癌组织。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正常肠黏膜腺体边缘光整、排列整齐,细胞核小、位于基底,结肠癌腺体不规则、成角、相互融合,部分成小巢状,腔内可见坏死,肿瘤细胞核增大、核形不规则,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等,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随后,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手术,分组讨论肉眼观察所见,利用“学习通”移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选人/选组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通过观察对比周围正常结肠黏膜和肿瘤,引导学生通过肿瘤的数目、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六个方面进行推导,学生发现正常肠黏膜皱壁存在、光滑,肠壁内见一溃疡型肿物,肿物面积5 cm * 3.5 cm,溃疡深1.2 cm,底覆白苔,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接下来,选取一张带有正常肠黏膜的肿瘤组织切片让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辨认肠壁正常组织结构,从而指出肿物并判断肿瘤侵犯的结构层次。最后给出一份完整病理报告,让同学进行解读,并根据病理报告判断肿瘤的TNM分期,最后教师采用绘制知识框架图进行教学总结。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内完成肉眼–镜下–报告的闭环训练,更提前体验临床诊疗流程,为后续内外科学习奠定可迁移的病理–临床整合基础。3) 课后进行教学效果测试,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小测试(根据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知识点进行出题),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3) D (Development):教师在日常诊断工作中收集、积累典型病例,将经典、有代表性的病例纳入数字化大体标本库 + 切片库 + 病例库。
(4) I (Implement):基于前期分析、设计,结合开发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工作,课堂中教师以“引导者”角色组织教学,通过“学习通”随机抽取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利用小组竞赛(如“最快识别病变特征”)提升参与度。
(5) E (Evaluation):学生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学习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对此次教学满意度都很高。
4.2. ADDIE模式与OBE理念融合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1) 目标导向明确:通过分析阶段确定的学习成果,使教学活动聚焦学生能力提升,如通过以病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切片及大体标本的观察,学生不仅识别了病变病理特征,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避免“教–学–用”脱节。2) 早期临床接触,平滑过渡[6]:通过同一份病例把病理与临床联系起来,学生在内、外科正式开课前已建立“病理–临床”思维,减少后期知识碎片化。3) 学生参与度提升:相比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实验组通过小组竞赛、学习通随机抽取等形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密切相关。4)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除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外,大效应量(技能操作d = 2.20)进一步支持ADDIE-OBE模式在提升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意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基于OBE理念的ADDIE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创建数字化大体标本库 + 切片库 + 病例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技术支持,资源开发成本高。
5. 结论
基于OBE理念的ADDIE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设计和多元化评价,能有效提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未来可通过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发移动端学习资源等方式优化模式,为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致 谢
感谢赣南医科大学对本课题研究的资助,感谢课题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
基金项目
2021年赣南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kt2021048;2022年度赣南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kt202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