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武术短兵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具有深厚的体育文化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广州市武术短兵进高校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优化武术短兵进高校的发展路径和对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高校共20所。武术短兵进高校的具体形式有课程、运动队、社团和学生自主活动四种;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的各所高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广州市武术短兵进高校受到三个维度主要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武术短兵制度、武术短兵器物和武术短兵价值。结论得出: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的进校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具体是:武术短兵进高校的形式较为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器械护具场地不充裕,赛事交流平台缺乏,学术研究较少;缺乏良性政策引导、认知不足、缺乏短兵文化教育等。对策是:加强国家政策引领作用,推广多元化武术短兵进高校;完善短兵外在器物技术,确保短兵赛事学术师资力量;凸显短兵内在价值功能,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building a culturally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new era, short weapon sports in Wushu, as a form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possess profound spor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n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s of such phenomena, and figure out the development path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optimizing the introduction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mploy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or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total of 2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that carry out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There are four specific form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mely courses, sports teams, associations,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activities.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that carry out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The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ffected by the main factors in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the system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the equipment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and the value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Specifically, the form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latively singl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teaching staff,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relatively low, the equipment, protective gear, and venues are insufficient, there is a lack of competi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s, and there is less academic research; there is a lack of sound policy guidance, insufficient awareness, and a lack of short weapon cultural educ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introduction of Wushu short weapon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external equipment and techniques of short weapon sports to ensure the academic teaching staff for short weapon competitions; highlight the internal value and functions of short weapon sports to inherit and disseminat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也不断发布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文件,旨在引领我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武术短兵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器械对抗类项目,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同时拥有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在高校学生中逐渐受到青睐,武术短兵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还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传承。
广州市位于岭南地区,拥有独特且深厚的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飞速发展的排头兵。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侨缘特点,对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进行研究,有助于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 关于短兵的文献统计调查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三方引文索引作为文献计量数据的来源,对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基于21世纪后武术短兵运动的复兴,以及1994年第一篇中国知网关于短兵的文献的收录,将发表时间设置为“1994年~2025年”,主题词设置为“短兵”。剔除与主体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参考文献284篇。
2.2. 1994年~2025年关于短兵文献的研究动态
1994年~2025年,我国历史学界、体育学界把武术短兵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涌现出多篇著作。在各种期刊、专著中所能见到的关于武术短兵运动的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对武术短兵及武术短兵运动的研究;二是中国短兵与东西方剑道和击剑的差异化研究;三是对短兵技术体系和竞赛规则的研究;四是对武术短兵运动制约因素和对策的研究(图1)。
Figure 1. Statistical chart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short weapon literature from 1994 to 2025
图1. 1994年~2025年短兵文献研究视角统计图
进入21世纪以后,武术短兵运动迎来了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在多位民族传统体育学界前辈老师、学者大家的努力下,武术短兵运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9年后,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力支持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力推广下,武术短兵运动又得以复兴。同时此阶段我国短兵运动研究的视角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增加了“短兵赛事研究”“短兵传承与传播”“短兵进校园”等研究视角。经文献资料的查询,目前尚没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乃至广州市地区武术短兵运动的进校园研究。而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高校林立,开展广州市武术短兵运动进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有助于华南地区短兵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3.1.1. 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高校数量及形式分析
自2001年后,广州市各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短兵课程、短兵社团、短兵运动队、短兵竞赛等活动。截至2025年1月,广州市本科高校共40所,其中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本科院校有20所,分布在综合类、师范类、体育类、军警类等各类型高校,多是以运动队和社团的形式开展,开设短兵课程的学校较少(见表1)。
Table 1. Statistic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where short weapon sports enter campuses and the forms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表1. 广州市短兵进校园的高校及开展形式情况统计
学校 |
开展形式 |
中山大学 |
公体课、社团、运动队 |
华南理工大学 |
公体课、社团、运动队 |
暨南大学 |
公体课、社团、运动队 |
华南师范大学 |
公体课、专业课、社团、运动队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
公体课、社团、运动队 |
华南农业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东工业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州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广东药科大学 |
社团、运动队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社团、运动队 |
广州航海学院 |
社团、运动队 |
广州南方学院 |
社团、运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
社团、运动队 |
广东警官学院 |
社团、运动队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运动队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运动队 |
广东金融学院 |
运动队 |
3.1.2.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课程建设分析
短兵课程是高校武术短兵运动传承传播的主要路径。在广州市本科高校中,仅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这五所高校开设了短兵课程,占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高校总数的25%,其课程性质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如: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成规模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高校,建立起了学生俱乐部,开设了大学生的公选课[1]。近几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还将武术短兵纳入本科生专业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中。上述五所高校均无指定的课程教材,课程内容均是短兵运动历史渊源、价值功能步法、攻防技术、竞赛规则及实战对抗演练,可以使高校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对短兵运动的基本认识。
3.1.3.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运动队现状分析
在广州市开展短兵运动的本科高校中,所有的20所高校都组建了武术短兵运动队,占比100%。短兵运动队的主要目的在于代表学校参加各等级体育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但大部分学校的运动队是接到比赛时临时组建,赛后随即解散的形式。只有少数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警官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这些高校的运动队是常态化建设贯穿整个学年。
3.1.4.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社团开展现状分析
在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20所高等院校中,共有17所高校组建了社团,占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高校总数的85%。其余3所高校没有单独的短兵协会或社团,只是以武术协会的形式出现其中未涵盖武术短兵运动。广州市高校短兵社团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校内大型活动、社团内部活动与外联活动,校内大型活动是指社团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的活动,社团内部活动是指社团的日常训练,社团外联活动是指广州市各高校之间进行的短兵交流活动。
3.1.5.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师资场地器械分析
师资力量是决定一所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的开展和取得竞赛成绩的关键,可以推动学校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根据实地调研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市高校短兵师资的任教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体育学院专项选修出身,二是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身,三是拳击、散打等对抗竞技项目转型,四是退役军人或运动员转型。
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场地和器械。经调研发现,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高校其活动场地基本上都是在学校的田径场、体操房、武术馆、文化活动中心,或未开发的场地上进行习练,极少数学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
武术短兵运动需要短兵和护具。但在广州市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高校中,因为器械及护具的价格较为昂贵,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可以满足日常教学训练器械护具的数量要求,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基本上可以满足每人一套的需求,而大部分的院校是每学年采购少数器械进行循环使用。
3.1.6.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竞赛交流分析
1) 2015年以来广州市短兵赛事举办情况
自1979年起,短兵一直处于试验和调赛阶段,直至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确定短兵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2]。本文收集了自2015年~2025年以来广州市部分短兵赛事,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各校教师学生的交流得知:2022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首次将武术长短兵运动纳入到了正式比赛项目,吸引了全省25所高校参赛,其中广州市高校有13所。2025年在暨南大学举办的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延续了武术长短兵比赛项目,共32所高校参赛。自2022年开始,广东省大学生武术长短兵锦标赛被纳入广东省每年的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竞赛活动计划。以上各种举措均对武术短兵运动、对华南地区各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广作用(见表2)。
Table 2. Statistics on some short weapon competitions in Guangzhou from 2015 to 2025
表2. 2015年~2025年广州市部分短兵赛事统计表
时间 |
名称 |
地点 |
主办方 |
2016.05 |
粤港澳短兵交流赛 |
华南师范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2017.01 |
第一届健公国术邀请赛 |
健公书院 |
广州南塘体育有限公司 |
2017.12 |
健公国术大赛年度总决赛 |
健公书院 |
广州南塘体育有限公司 |
2018.07 |
第五届健公国术短兵比赛 |
健公书院 |
广州南塘体育有限公司 |
2019.06 |
健公国术夏季赛暨短兵竞赛 |
健公书院 |
广州南塘体育有限公司 |
2019.12 |
健公国术冬季赛暨短兵竞赛 |
健公书院 |
广州南塘体育有限公司 |
2021.11 |
广州市高校长短兵交流赛 |
华南师范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2022.06 |
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长短兵比赛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2023.11 |
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武术长短兵
锦标赛 |
佛山高明 |
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 |
2024.06 |
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武术长短兵
锦标赛 |
佛山高明 |
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 |
2025.05 |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
武术长短兵比赛 |
暨南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3.2. 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的发展对策分析
3.2.1. 加强国家政策引领作用,推广多元化武术短兵运动进高校
加强国家政策引领作用。国家政策的引导为武术短兵运动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当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应当落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工作;《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中提出应当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讲好武术文化故事,体现出中华武术精神。为进一步完成《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的战略任务,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大力推广发展武术兵道(短兵)运动,以《武术兵道(短兵)竞赛规则(2021试行版)》为基础,以兵道进校园、兵道(短兵)赛事为支撑,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3]。这对于武术短兵运动的推广发展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未来将会有更多人认识、参与和习练武术短兵运动,应当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标现代奥运竞赛规则,助力尽早实现“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的目标,使中华武术兵道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
推广多元化武术短兵运动进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走进校园,是落实武术“六进”方针与国家“非遗”传承、推广的要求[4]。要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保驾护航下,指明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高校是教育传承的主阵地,高校学生是文化传承传播的主力军,武术短兵运动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不光要开设短兵课程,同时也要组建武术短兵运动队、短兵社团,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进行武术短兵运动的学习。从武术短兵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5]。
3.2.2. 完善短兵外在器物技术,确保短兵赛事学术师资力量
搭建短兵赛事交流平台。除了需要国家政策的引领,也需要广东省、广州市教体局起引领作用,成立省学体联短兵分会或短兵技术委员会,搭建高校赛事交流平台,每年举办短兵竞技赛事,赛事延展到大、中、小学生不同层次,同时拓宽到不同级别的赛事。扩大短兵赛事的规格规模和影响力,只要有持续的比赛,运动队则会长久成立。赛事场次、数量有保证了,各高校也就会成立运动队参赛,长此以往武术短兵运动就会在高校中广泛开来。赛事交流平台的搭建对各高校和广州市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和推广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武术短兵运动在高校的教育文化传承也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拓展深挖短兵学术研究。当前高校短兵课程尚缺乏统一的教材教程和教学大纲,大多数教师是按照自身习练或短兵教练员培训班上的教学习惯和日程进行教学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广州市高校应借助自身在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方面的优势,牵头开展武术短兵运动教材、教学内容研讨工作,挖掘武术短兵运动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将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现有的相关文献、书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对相关技战术进行系统的描述,明确技术动作的要求,规范教学要求。
补充提高短兵师资力量。短兵师资队伍是高校短兵发展路径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短兵课程和训练队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其短兵理论实践能力、教学训练方法手段等都会直接影响该校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国家武术管理中心、省体育局、省学体联等官方职能部门应当加强与各高等体育院校、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大武术短兵运动教练员、裁判员等开课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广泛建立短兵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站点,持续性地为短兵师资队伍提供学习培训的途径。
完善器械护具规格质量。武术短兵运动和传统武术套路类项目、空手搏击类项目的区别在于短兵器对抗的使用。目前全国各级别短兵运动赛事的器械均不相同,这就会导致在不同比赛中所使用的器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影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其二,现在训练比赛用的护具都没有统一规格及制定标准,都是由厂家自由开发,有部分护具不符合人体运动原理,会较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故短兵器械制作方面应该与武术短兵运动的技战术相结合,并根据实战对抗和禁击部位等特点,统一器械的材质、长度、重量、外观,软硬程度等。同时,要加强护具的研发和量产,制作出更符合人体运动原理和人体生理结构的护具,最低程度上减小器械护具对竞赛水平发挥的影响。
统一短兵训练竞赛规则。目前调查走访得知,现广东省采用的竞赛规则可分为:中国武术协会兵道(短兵)规则,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短兵规则以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委员会审定规则,不同的规则其得分点不同,这将极大程度上影响平时训练的习惯。竞赛规章制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技术体系的发展,技术体系的完善则对竞赛规则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态势[6]。因此,制定全国赛事统一的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统一的规则,在日常训练及竞技比赛中也有所遵循,可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乃至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竞技水平。
增添扩充武术短兵运动场地。学校学院也要加大对武术短兵运动的支持力度,错峰排课,尽量使短兵习练场地固定在武术馆,会减小运动损伤的概率。同时,批准短兵可以和其他运动项目共用场地,如篮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充分合理利用场地资源,确保武术短兵运动场地固定化和常态化。
3.2.3. 凸显短兵内在价值功能,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短兵运动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短兵运动作为武术进校园的一个产物,对促进我国青少年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武术短兵运动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它更是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体育融合到了一起。使人们在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无形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并将短兵的教育价值在生活中体现。同时以武术短兵运动等传统体育运动为抓手,实现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与思想精神的传承与传播,彰显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知行合一、天下大同”的精神认同和价值取向,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凝聚国人力量,育化道德情怀,彰显民族精神[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短兵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一种现代竞技运动,近年来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是伴随着武术短兵运动在全国高校复兴的脚步而进行的。在广州市的84所高校中,仅有20所高校开展了武术短兵运动,仅占广州市高校总数的23%,说明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的进校园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 具体来看,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仅有课程、运动队、社团和学生自主活动等四种形式;2) 高校间存在差异性,其中一些高校武术短兵运动开展较为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器械护具场地不充裕,赛事交流平台缺乏,短兵学术研究成果较少;3) 影响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良性政策引导、学生对武术短兵运动认知不足、短兵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固定习练教学场地和缺乏短兵文化教育等问题。
(3) 为了优化广州市高校武术短兵运动进校园的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应该加强国家政策引领作用,推广多元化武术短兵运动进高校。其次,应该完善短兵外在器物技术,确保短兵赛事学术师资力量。最后,应该凸显短兵内在价值功能,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课堂教学或日常习练中融入短兵文化教育及课程思政,提高学生对武术短兵运动功能价值的学习。
4.2. 建议
(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高学生对武术短兵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广州市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制定鼓励高校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相关政策,以激发高校及师生开展武术短兵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赛事活动的组织。如举办短兵文化节、制作武术短兵运动宣传视频等,让广大学生了解武术短兵运动的历史、规则、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参与武术短兵运动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对武术短兵运动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2) 加强短兵器械护具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师资质量和教学水平。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规范的短兵器械护具标准,确保器材的质量和数量。加强短兵师资队伍的后备人才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同时可尝试采用“跨校聘用”“企业合作培养”等创新模式解决师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武术短兵运动教育。
加强武术短兵运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拓展高校间赛事合作与学术交流。将短兵文化融入到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短兵的认知和文化素养。通过举办短兵文化讲座、展览、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短兵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建立“高校短兵联盟”,通过积分制联赛来激励队伍的常态化建设,提高赛事质量和数量。加强学术研究,培养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学者,推动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和创新,为武术短兵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学术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