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摘要: 在全球经济VUCA特征凸显、企业面临高频外部冲击的背景下,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而营商环境作为外部制度环境的关键载体,其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尚未被系统揭示。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制度经济理论,实证探究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内在路径,并分析产权性质的异质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一,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显著提升企业组织韧性,具体表现为降低企业财务波动、提高长期绩效,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二,融资约束与资源配置效率在营商环境影响组织韧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即营商环境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增强组织韧性,其三,异质性分析显示,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因资源获取优势,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敏感性较低。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与组织韧性影响因素的理论边界,也为政策制定者精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提供了实证参考。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prominent VUCA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mbigu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enterprises facing high-frequency external shocks,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has become a core capabilit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as a key carrier of the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 of how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ffects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revealed. Taking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from 2012 to 2022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and its internal path based 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heterogeneous role of property rights nat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First, a sound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of enterprises, which is specifically reflected in reducing corporate financial volatility and improving long-term performance. This conclusion remains valid after robustness tests and endogeneity treatment. Seco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that i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indirectly enhanc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by alleviating corporat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impro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Third, 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lower sensitivit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in resource acquisit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not only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boundaries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but also provides empirical references for policymakers to accurately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help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文章引用:朱昱锦, 邢文杰. 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0): 487-49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03170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的背景下,商业环境的“VUCA特征”(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愈发凸显,企业面临的外部冲击呈现高频化、多元化趋势——从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问题,到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压力,再到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竞争格局重构,均对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1]。在此情境下,组织韧性作为企业抵御外部风险、适配环境变化的核心能力,逐渐成为学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焦点。组织韧性被定义为企业在危机中维持运营稳定、降低损失,并在危机后快速恢复甚至实现绩效突破的能力[2],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外部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是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表明,组织韧性的提高不仅能够让企业在动荡的、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还能使企业转危为机,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新的发展机会[3]。因此,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对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维持竞争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并非仅依赖内部能力,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撑同样关键[4]。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我国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核心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2020年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调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5]。作为企业外部环境中政策、法治与市场要素的综合性系统,营商环境会通过影响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经营、创新创业及投融资活动,间接作用于组织韧性[6]-[8]。具体而言,营商环境对企业的作用路径可归纳为两点:一是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9];二是通过改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的资源约束[6]。但现有研究鲜有研究系统性分析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内在机制,这使得企业难以借助营商环境优化来精准提升组织韧性,也限制了制度政策对企业韧性建设的支撑效果。

鉴于此,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探究企业的营商环境如何影响组织韧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融资约束及资源配置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本文可能的贡献如下:一是厘清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影响的内在逻辑,基于制度经济理论,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了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拓展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及组织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二是揭示融资约束与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路径,打开营商环境如何提升组织韧性的理论黑箱,为理解外部制度环境作用于企业能力的内在逻辑提供新视角;三是深入分析了营商环境对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并从产权性质视角,细化了营商环境对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差异,助力政策精准落地以提升企业整体韧性水平。

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2.1. 营商环境与组织韧性

企业组织治理结构与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其经营活动、资源配置和创新投入等行为都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10]。根据制度经济理论的观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其他制度安排的影响[6],制度环境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对组织韧性产生影响。营商环境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接触的政治、法治、市场等外部制度环境的总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资源基础。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服务[11],营商环境的改善意味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政府干预更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且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改善受剽窃的现象,能够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使企业能更好地维持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具有更强的韧性。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各种信息不对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企业的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增强企业软、硬实力[7],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快速识别外部环境中的潜在危机事件,在事件发生后积极化解冲击带来的影响,能从危机中及时恢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组织韧性。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组织韧性。

2.2. 营商环境提高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

2.2.1. 营商环境、融资约束与组织韧性

营商环境本质是由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制度环境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制度生态[12]。在硬件层面,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空间成本与协作摩擦,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波动提供基础支撑;在软件层面,市场化、法治化的制度设计可直接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非生产性成本,而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则能打破传统融资壁垒,公平的金融环境可降低银行对企业的风险溢价,从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6]。同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银行的协同配合,能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资金供给,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当企业融资约束得到缓解时,不仅能在日常经营中储备更多流动性资金以应对突发风险,更能在危机时期通过资金注入维持核心业务运转,进而提升组织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组织韧性。

2.2.2. 营商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与组织韧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与规范市场竞争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强化组织韧性。一方面,营商环境优化能推动政府、金融机构、市场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差[13]。这既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也让企业能更精准地识别市场需求与风险信号,从而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可消除非市场干扰问题,让企业无需耗费资源应对混乱的市场秩序,转而将精力投入资源配置能力的优化中,通过资源聚焦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能快速调整资源投向,在危机后可借助高效资源整合实现绩效反弹,从而提升组织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组织韧性。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研究选择2012年~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以下步骤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1、剔除ST和ST*等状态异常企业;2、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3、剔除研究设计主要变量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4、对数据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最终共得到24,979个观测值。本文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历年《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等。

3.2. 变量定义

3.2.1. 解释变量

营商环境(BE)。本文参考已有研究[11] [14],采用省级层面营商环境作为代理变量。省级层面营商环境用“经营环境指数”来衡量,该指数从政策公开、公平、公正,行政干预和政府廉洁效率等多方面综合度量各省的企业经营环境情况,数据来自《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

3.2.2. 被解释变量

组织韧性。根据现有研究,将组织韧性视为一个具有高绩效增长和低财务波动的二维结构[15],衡量企业长期绩效采用的指标是三年内累计销售收入增长额(单位:百亿元),因累计增长比逐年增长更能体现长期性,以Growth表示;而财务波动则以股票收益的波动来衡量,以一年内各月股票收益的标准差测算,以Vol表示。

3.2.3. 控制变量

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上市公司成立年限(Firmage)、是否国有企业(SOE)、资产负债率(Lev)、现金流比率(Cashflow)、净资产收益率(ROE)及独立董事比例(Indep)作为控制变量,进一步提升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还控制了模型的时间和行业的固定效应。

3.3. 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H1,本文构建下列回归模型

Res i,t = β 0 + β 1 BE i,t + Controls i,t + Year+ Industry+ε i,t

其中:Resi,t表示长期绩效增长性和股票波动性两个指标;BEi,t表示营商环境;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ε表示随机扰动项。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在全样本24,979个观测值中,营商环境(BE)的均值为3.611,标准差为0.239,最小值为2.8,最大值为3.92,表明样本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整体存在一定差异。组织韧性的两个维度中,企业股票波动率(Vol)的均值为0.127,标准差为0.058,反映出不同企业的市场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企业长期绩效(Growth)的均值为15.663,标准差达35.671,最小值为−27.357,最大值为132.261。此外,研究核心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值为1.09,证明各变量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 描述性统计

Variable

Obs

Mean

Std.

Min

Max

BE

24,979

3.611

0.239

2.8

3.92

Vol

24,979

0.127

0.058

0.043

0.362

Growth

24,979

15.663

35.671

−27.357

132.261

KZ

24,979

1.305

2.004

−4.58

5.919

RA

24,979

0.649

0.432

0.086

2.62

FirmAge

24,979

2.955

0.316

1.099

4.025

SOE

24,979

0.229

0.42

0

1

Lev

24,979

0.426

0.201

0.008

1.957

Cashflow

24,979

0.05

0.071

−0.744

0.876

ROE

24,979

0.059

0.203

−14.706

2.379

Indep

24,979

0.377

0.057

0

0.8

4.2. 基准回归

表2报告了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回归结果。为了尽量避免控制变量可能会对回归系数与标准误差的估计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分别采取不同的回归方式。列(1)和列(2)为未加入控制变量、未固定时间和行业的基准模型,结果显示:营商环境(BE)对企业股票波动率(Vol)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营商环境(BE)对企业长期绩效(Growth)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营商环境优化显著促进企业长期成长。列(3)和列(4)加入控制变量后,营商环境(BE)对Vol的系数为−0.005 (p < 0.01),对Growth的系数为4.542 (p < 0.01),仍保持显著的预期方向,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营商环境优化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依然存在。列(5)和列(6)进一步加入时间和行业固定效应,结果显示营商环境(BE)对Vol的系数为−0.006 (p < 0.05),对Growth的系数为5.716 (p < 0.01),多次结果均表明,营商环境(BE)优化能够降低企业财务波动,提高企业长期绩效。综上,主效应回归结果支持假设H1,即营商环境优化显著提升企业组织韧性。

Table 2. Regression result of main effect

2. 主效应回归结果

(1)

(2)

(3)

(4)

(5)

(6)

Vol

Growth

Vol

Growth

Vol

Growth

BE

−0.011***

13.425***

−0.005***

4.542***

−0.006**

5.716***

(−6.928)

(17.194)

(−2.994)

(4.439)

(−2.059)

(3.396)

FirmAge

−0.014***

12.188***

−0.006***

−0.960

(−9.135)

(10.788)

(−4.765)

(−1.274)

SOE

0.009***

−1.572***

−0.003***

0.486

(9.805)

(−3.863)

(−3.200)

(0.811)

Lev

−0.006***

43.959***

−0.001

57.692***

(−2.727)

(30.766)

(−0.770)

(50.270)

Cashflow

−0.011**

31.093***

−0.021***

48.852***

(−1.981)

(11.630)

(−4.396)

(16.122)

ROE

−0.003*

25.738***

−0.001

35.742***

(−1.649)

(29.484)

(−0.488)

(34.589)

Indep

0.019***

5.861

0.010*

19.230***

(2.676)

(1.425)

(1.686)

(5.369)

_cons

0.167***

−34.075***

0.181***

−61.298***

0.162***

−38.681***

(28.830)

(−11.851)

(27.696)

(−18.922)

(15.231)

(−5.814)

控制变量

NO

NO

YES

YES

YES

YES

时间/行业

NO

NO

NO

NO

YES

YES

N

24,979

24,979

24,979

24,979

24,979

24,979

R2

0.001

0.001

0.009

0.142

0.250

0.224

4.3. 稳健性检验

上述回归结果,验证了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地降低企业的财务波动性以及提高企业长期绩效,基于此,本文对回归结果展开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4.3.1. 替换被解释变量

参考陈胜利(2023) [16],将组织韧性重构为,采用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这一对代表性的指标来刻画企业发展水平,并用单个企业的发展与所有企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当企业发展水平优于所有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时,说明其韧性较高;反之,当企业发展水平劣于所有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时,则说明其韧性较低。回归结果显示(表3列(1)),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在1%水平下显著,且结论与基准模型一致,验证结论稳健性。

4.3.2. 替换解释变量

参考刘戎(2025) [7],考虑到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可能在整体样本区间存在一定的离散度问题,本文选择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进行对数化处理,并作为替代变量进行回归,以降低解释变量的离散度。回归结果显示(表3列(2) (3)),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对数对企业财务波动以及长期绩效的影响至少在10%水平下显著,且方向与基准模型一致,验证结论稳健性。

4.3.3. 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参考刘新智(2024) [17],将营商环境滞后一期参与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表3列(4) (5)),显著性水平以及系数方向与基准模型一致。

Table 3.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3. 稳健性检验结果

(1)

(2)

(3)

(4)

(5)

更换被解释变量

更换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OR

Vol

Growth

Vol

Growth

BE

1.734***

(5.813)

ln_BE

−0.018*

21.134***

(−1.906)

(3.517)

L.BE

−0.007**

5.372***

(−2.409)

(2.848)

_cons

8.249***

0.166***

−45.130***

0.168***

−30.172***

(11.154)

(12.668)

(−5.524)

(14.211)

(−4.063)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YES

时间/行业

YES

YES

YES

YES

YES

N

24,974

24,979

24,979

21,578

21,578

R2

0.169

0.250

0.224

0.247

0.220

4.4. 内生性分析

考虑到营商环境与组织韧性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借鉴刘柳青(2025) [18],本文采用地形起伏度(DX)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回归,各地的地形坡度会影响交通、物流、资源分布等情况以及人才流动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因而区域的地形坡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营商环境的作用类似。结果如表4所示。一阶段回归中,地形起伏度(DX)对营商环境(BE)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地形坡度与营商环境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与现有文献结果一致。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显示,Kleibergen-Paaprk LM统计量拒绝“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远大于临界值,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

二阶段回归中,营商环境(BE)对Vol的系数为−0.012 (p < 0.05),对Growth的系数为9.075 (p < 0.05),符号和显著性均与主效应一致,且系数绝对值有所增大,说明控制内生性后,营商环境优化对组织韧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内生性检验结果进一步巩固了核心结论的有效性。

4.5. 机制检验

现有研究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均会影响组织韧性:莫亚琳(2024) [19]、李心茹(2024) [20]指出,融资约束降低能通过提供稳定资金、改善投资不足、降低财务风险增强韧性;张蔼容等[21] (2023)则认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可通过减少资源错配、摆脱资源约束提升韧性。本文参考江艇

Table 4. Endogeneity analysis

4. 内生性分析

(1)

(2)

(3)

一阶段

二阶段

BE

Vol_w

Growth_w

DX

−0.085***

(−78.863)

BE

−0.012**

9.075**

(−2.068)

(2.411)

_cons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时间/行业

YES

YES

YES

Kleibergen-PaaprkLM统计量

4994.423***

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

6219.36***

N

24,979

24,979

24,979

R2

0.804

0.002

0.127

(2022) [2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在主效应中确定营商环境会对企业韧性有影响,那么如果营商环境对融资约束有缓解作用,以及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提高作用,就可以从侧面证明,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是营商环境影响企业韧性的重要中介变量。因此,本文借鉴莫亚琳(2024) [19]、宋冬林(2025) [13]的研究,选择KZ指数测度融资约束,KZ值越大,企业融资约束越大;选择总资产周转率(ATO)作为公司资源配置(RA)度量的指标。机制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在融资约束路径中,营商环境(BE)对KZ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313 (p < 0.01),表明营商环境优化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资源配置效率路径中,营商环境(BE)对RA的系数为0.295 (p < 0.01),说明营商环境优化显著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结合主效应中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作用于组织韧性。

Table 5. Mechanism verification

5. 机制检验

(1)

(2)

KZ

RA

BE

−0.313***

0.295***

(−5.673)

(15.850)

_cons

0.042

−0.606***

(0.194)

(−8.252)

控制变量

YES

YES

时间/行业

YES

YES

N

24979

24979

R2

0.735

0.353

4.6. 异质性分析

考虑到产权性质可能导致营商环境影响的差异,本文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营商环境(BE)对Vol的系数显著为负,对Growth的系数显著为正,并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营商环境(BE)对Vol和Growth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可能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资源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3],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敏感性较低,而非国有企业对外部制度环境更为依赖,营商环境优化的边际效应更显著。

Table 6. Heterogeneity analysis

6. 异质性分析

(1)

(2)

(3)

(4)

非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

Vol

Growth

Vol

Growth

BE

−0.013***

5.803***

−0.010

2.932

(−6.824)

(3.088)

(−1.577)

(0.784)

_cons

0.195***

−36.319***

0.167***

−33.891**

(27.834)

(−4.930)

(6.490)

(−2.211)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时间/行业

YES

YES

YES

YES

N

19257

19257

5720

5720

R2

0.045

0.240

0.142

0.217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营商环境如何影响组织韧性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企业在危机中维持财务稳定,并推动长期绩效增长,最终实现组织韧性的提升。同时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均验证了该结论的可靠性。第二,融资约束与资源配置效率在营商环境影响组织韧性中起到中介作用。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储备流动性资金以应对突发风险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其通过推动信息共享、规范市场竞争,减少资源错配,帮助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并快速调整资源投向。第三,营商环境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异质性。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有企业中,营商环境对财务波动及长期绩效影响均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营商环境对财务波动及长期绩效影响均不显著。这一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资源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对外部营商环境改善的依赖度较低;而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更易受外部制度环境约束,因此营商环境优化对其组织韧性的边际提升效应更明显。

5.2. 研究启示

第一,聚焦非国有企业需求,制定差异化营商环境优化政策。鉴于非国有企业对营商环境更敏感,政策需重点解决其痛点问题:一方面,进一步简化非国有企业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干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降低其经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如鼓励银行开发针对性信贷产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缓解其融资约束。

第二,通过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企业能将资源聚焦于核心能力建设,而非应对非市场干扰,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组织韧性的支撑效果。

第三,重视区域营商环境均衡发展。营商环境作为企业成长的软制度环境,在我国各地区差异显著。政策需通过转移支付、跨区域合作等方式,推动中西部地区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市场化制度,缩小区域营商环境差距,避免企业间韧性鸿沟的扩大。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Queiroz, M.M., Ivanov, D., Dolgui, A. and Fosso Wamba, S. (2020) Impacts of Epidemic Outbreaks on Supply Chains: Mapping a Research Agenda Amid the COVID-19 Pandemic through a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319, 1159-119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2] Ishak, A.W. and Williams, E.A. (2018) A Dynamic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Adaptive and Anchored Approaches.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3, 180-19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3] 陆可晶, 罗仲伟. 环境突变下中小制造企业的组织韧性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4): 20-27.
[4] 张强, 戈福利, 张璐, 等. 国内外企业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6): 37-48.
[5] 陈梦溪. 营商环境对城市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来自外商投资增长的证据[J]. 商业经济研究, 2025(14): 117-120.
[6] 牛志伟, 许晨曦, 武瑛. 营商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J]. 管理世界, 2023, 39(2): 83-100.
[7] 刘戎, 彭芷靖, 陶颜. 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组织韧性[J]. 财会月刊, 2025, 46(10): 106-113.
[8] 黄庆华, 周志波, 周密.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3): 56-68, 201-202.
[9] 余明桂, 潘红波.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 管理世界, 2008(8): 9-21, 39, 187.
[10] Williamson, O.E. (2000)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aking Stock, Looking Ahead.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8, 595-61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1] 李君锐, 刘磊, 买生. 优化营商环境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吗[J]. 财会月刊, 2023, 44(9): 27-34.
[12] 许志端, 阮舟一龙. 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J]. 珞珈管理评论, 2023(3): 22-35.
[13] 宋冬林, 曾昭懿. 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7): 91-102.
[14] 李言, 张智. 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质量——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 2021, 9(4): 48-63.
[15] 吴晓波, 冯潇雅. VUCA情境下运营冗余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J]. 系统管理学报, 2022, 31(6): 1150-1161.
[16] 陈胜利, 王东.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 效应与机制[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6(4): 65-77.
[17] 刘新智, 黎佩雨, 周韩梅. 营商环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基于281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宏观质量研究, 2024, 12(3): 32-46.
[18] 刘柳青, 杨白冰, 杨青龙. 营商环境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OL]. 管理学刊: 1-16.
https://link.cnki.net/urlid/41.1408.F.20250723.1335.010, 2025-08-28.
[19] 莫亚琳, 倪好. 企业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24, 43(12): 92-102.
[20] 李心茹, 田增瑞, 常焙筌. 新质生产力、资源利用与企业组织韧性[J]. 西部论坛, 2024, 34(4): 35-49.
[21] 张蔼容, 胡珑瑛. 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韧性提升吗?——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5): 1-15.
[22]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5): 100-120.
[23] 邵传林. 地区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 42(9): 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