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年以数字素养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则为青年提供成长发展新空间,二者在此过程中双向赋能、协同共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年可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维度,以数字化创新实践赋能乡村发展。但受限于自身参与意愿不强和数字能力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应用基础与服务支撑的欠缺,加之相关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青年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为切实释放青年运用数字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可着重从加强思想引导、优化实践环境、提升数字能力以及完善制度体系四个维度推进关键举措。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age, young people activate new momentum for rural development with their digital literacy, while rural areas provide a new spac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two empower each other and make progress in coordination in this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young people can empower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innovation practices around the five dimensions of industry, talent, culture, ecology, and organization. However, due to constraints such as their weak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insufficient digital capabilities, deficiencies in rural digital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support, as well as the imperfection of releva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s, the potential of young people in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xerted. To effectively unleash the momentum of young people in leveraging digital strength to facilit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measures can be promoted focusing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optimizing practical environment, improving digital capabilities, and per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各领域,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乡村数字化发展离不开技术,但关键在于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1]当代青年除了拥有年轻化优势,更因其成长于数字时代而具有显著的数字化特质,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探讨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实践方向、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对于青年成长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均有现实意义。
2. 数字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
数字化浪潮正持续且加快扩展到乡村地区。在此情况下,青年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二者相辅相成。
2.1. 青年数字素养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数字化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器。”[2]乡村若要实现振兴,必须抓住并善用数字技术。而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离不开具备数字技能、数字思维以及数字应用能力的人才支撑。青年作为人群中的生力军,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是乡村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当代青年更是在数字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力量,其所具备的数字素养、创新思维与乡村数字化发展的需求相契合。他们能够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乡村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正如在浙江省安吉县红庙村“深蓝计划”项目中,“青年人才作为特殊行动者,引导村集体、村民、政府、游客、网民和社交平台等异质行动者,在虚实网络空间中通过转译完成了村庄存量资源到‘现金流’资产的蜕变,展现出更好的内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3]。诸如此类过程,不仅能催生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文旅等新兴业态,也能革新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发展图景,为实现乡村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开辟崭新的路径。
2.2. 乡村数字化场景拓宽青年发展空间
广大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常常满怀激情与热忱,敢于探索未知,渴望能有更多机遇与平台成就自我,同时也普遍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热切盼望能有机会为国家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乡村振兴则是一个呼唤青年也能成就青年的舞台。数字技术正持续融入乡村发展,“通过深化农业生产环节、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分工,催生新环节、新产业和新业态,增加农村创业机会”[4]。这一趋势无疑为青年群体提供丰富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使他们得以在数字化浪潮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位置。一方面,青年值此机会,能够尽情施展数字才能,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深度融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青年在这种深度实践历练中,可以锤炼品格修养,积累经验,提升综合能力,不断突破自我与完善自我,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同步。
2.3. 数字纽带驱动青年与乡村协同共进
“青年和乡村振兴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参与乡村振兴是青年应该承担和肩负的历史使命。”[5]“乡村内生发展需要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有机融合。”[6]而数字技术正是促成这种融合的关键纽带。在其作用下,青年与乡村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双方的互动也更加深入与频繁。随着青年深入乡村开展数字实践活动,其认知与技能在当地会持续接受检验。通过反馈,他们可以不断优化自身数字能力,更好地满足乡村需求,既推动乡村发展,也实现自我成长。相应地,越来越多青年通过数字方式“投身乡村”,乡村展现出了新生机、新气象。同时,乡村也在不断地建设和优化基础设施,拓展“数字 + 乡村”的应用场景。这不仅有助于承接与汲取青年这座“数字智库”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能在满足青年成长需求的同时,对他们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积极性与创造力。简而言之,青年与乡村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双向奔赴,正让二者逐渐形成发展共同体,于数字时代协同提升,实现共赢。
3. 数字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向
时代呼唤青年,使命引领青年。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方面探新路、开新局,是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3.1. 引领乡村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领域应用深度与广度的持续拓展,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势在必行。青年群体凭借其良好的创新思维、数字素养以及行业动态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必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一是将数字技术与工具有针对性地应用到乡村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乡村产业注入创新动力。例如,他们借助物联网、遥感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乡村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利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设直播间、微商城等,将乡村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三是运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的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文旅体验。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既能为乡村孕育出新型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又能引领乡村产业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并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能。
3.2. 促进乡村数字化人才结构优化
乡村地区能否集聚和培养出一支数字化人才队伍,将直接影响其能否顺利迈向数字时代。推进乡村数字化发展,必然要求人才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青年是人才队伍中最富创新活力的群体。青年人才的加入,可与乡村传统人才相辅相成,实现代际更新,不断优化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且高质量的智力支撑。首先,当代青年具备独特的数字思维模式,并具有掌握和应用最新数字技术的潜能,他们可成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和核心力量。其次,青年可通过举办培训课程、技术指导等手段,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培养一批懂农业、通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数字化人才。此外,青年还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兼备农业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技能的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3.3. 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进程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开辟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全新可能,也对青年运用数字能力与创新思维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时代呼唤。为此,青年应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是借助3D扫描、全息投影等技术,对自然景观、传统技艺、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与呈现,让乡村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二是依托数字理念与技术,融合地方特色,打造沉浸式VR体验、互动式AR场景等新型文化产品,培育“数字 + 乡村文化”新业态,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品牌力。三是利用直播间、微商城等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乡村文化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多元消费场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四是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传播途径,以更鲜活、更贴近网民生活的形式,把乡村文化推送给广大网民,提升其传播力与社会影响力。
3.4. 塑造乡村生态文明数字化图景
在科技发展、政策引领与生态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青年正可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智能设备,积极投身其中,助力乡村实现绿色智慧发展。为此,青年应带头组建团队,以加快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建设专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化的生态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智能感知、精准预测、精细化管理,推动智慧数字生态发展”[7]。同时,青年可以带动村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影像、VR、AR等技术与工具,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绿色方向发展。更关键的是,一方面,青年应通过抖音、微信这类平台,以创作短视频、图文等鲜活有趣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并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青年要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生态治理数字化实践,共同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3.5. 提升乡村基层组织数字化效能
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提升基层组织的数字化能力至关重要,而青年正是其中的关键动能。青年可以立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愿景,以互联网思维、技术创新能力革新基层行政逻辑,着力推进“数字+”治理生态的培育,助力乡村治理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决策、管理、协调与服务高效化和科学化。同时,在数字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青年可以协助乡村基层组织完善计算机、智能终端、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与升级,确保数字化工作具备必要的基础条件。相应地,青年可以依托智能终端搭建简便实用的智慧村务平台,丰富完善数字手段在组织管理、产业发展、便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搭建出政民互动的新场景,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共治新格局。此外,针对部分村干部和村民数字技能不足的问题,青年可以为他们开展数字技能培训,通过制作操作指南手册、“手把手”辅导等方式,提升大家对数字化的认知与应用水平,减少因数字鸿沟导致的沟通与工作阻碍。
4. 数字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乡村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青年在参与过程中仍面临着多重现实阻碍。
4.1. 青年参与意愿不强与数字能力不足并存
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青年的积极支持和不懈奋斗。然而,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背景下,不少青年对参与乡村振兴的兴趣和主动意愿尚未充分激发。一些青年选择返乡或参与乡村建设,往往出于对短期政策的响应或积累经验的考虑,而对于乡村的归属感、长期职业规划仍处于探索形成阶段。这一现状也使得他们在乡村开展的数字实践活动,易呈现出阶段性、临时化的特征。即便部分返乡或者外来青年有参与热情并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但因其技术应用多局限于日常社交、基础办公等层面,对于乡村发展所需的电商运营、农业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却存在储备缺口。加之他们对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实际流程与需求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将技术应用与乡村的具体场景进行深度融合。例如,在推广数字农业技术时,部分青年既不熟悉技术操作,也因农业知识欠缺,自然也就难以让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而“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农村青年群体,其数字素养欠缺、传统思维固化,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仅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易出现数字技术运用的迷失和脱域”[8],面对乡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4.2. 乡村数字应用基础与服务支撑双重不足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乡村社会,青年群体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数字应用环境支撑。尽管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推动乡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不少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实力薄弱,仍然存在网络覆盖不全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情况,难以支持直播、VR/AR等高质量数字应用,导致青年在进行农村电商、数字文旅等实践时面临基础条件不足的现实障碍。即便硬件有所改善,但“各类乡村信息化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政务信息更新频次低、用户反馈不及时、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9],使得青年在项目推进时容易面临数据获取困难与流程协同不畅的困境。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的数字化氛围相对较为薄弱,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有限,难以与青年形成有效的协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青年与当地社会的数字化协同效能。此外,乡村地区适合青年专业背景的数字应用场景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专门面向青年的数字创新创业平台也有待完善,使得青年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对青年返乡或留乡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4.3. 青年数字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制度保障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与持续性。目前来看,国家层面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各地也积极响应并同步制定相关制度,但多聚焦于宏观规划与整体布局,针对青年群体参与的专项考量仍显薄弱或相对滞后,未能充分为青年投身其中提供明确的指引和保障。在实践中,许多乡村地区虽然探索了“互联网 + 政务”“智慧村务”等模式,但由于“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10],跨部门、多主体之间的协同仍不顺畅,尚未完全形成资源整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使得青年在投身数字乡村建设时容易面临信息分散、支持零散等问题。此外,在青年返乡或留乡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配套支持上,有些地区仍局限于短期项目激励,如一次性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而在关乎其长远发展的技能提升、社会融入、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的保障不足,影响其持续参与的动力。
5. 数字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策略
数字乡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新领域,会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关注和参与。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让广大青年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助力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
5.1. 加强青年服务乡村的数字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加强青年思想引导,凝聚青年共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与担当精神,至关重要。一是应常态化对青年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学校教育、新媒体宣传等方式,面向青年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让青年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坚定其在乡村振兴奉献数字智慧和力量的决心。二是应宣传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展示青年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既引导广大青年将数字化实践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也让他们在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见贤思齐、主动参与,共同绘就数字乡村的美好蓝图。三是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提供有关数字乡村建设的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渠道,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激励他们自觉用数字本领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5.2. 提升青年助力乡村的数字能力水平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着力提高青年的专业本领”[11],尤其是数字素养。应加快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数字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实施青年人才培育工程,依托高职院校或培训机构举办“数字新农人”定向班,开设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治理等实用课程,面向不同类型的青年群体,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强化其在数字技术掌握、安全风险防范和应用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要鼓励青年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在线课程、专业书籍等多种渠道,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是,更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通过邀请成功实践者组成指导团队,以传帮带、手把手教等方式,帮助青年克服数字知识困惑和应用难题,不断提升其运用数字技术与资源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要注重青年实战能力的淬炼。通过建立乡村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组织青年在直播助农、智慧农业操作等实战课堂进行历练,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乡村振兴练就过硬的数字本领。
5.3. 优化青年投身乡村的数字实践环境
在数字时代,良好的数字环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也是青年投身乡村尽情施展数字才能的重要前提。应由地方政府统筹,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数字基建专项资金,对乡村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乡村的数字接入能力与应用水平。例如,在村委会等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以及创业园区等青年聚集区域,部署5G网络与公共Wi-Fi,配备高性能计算机、VR/AR设备、智能显示屏等智能设备,打造共享数字工作站,为青年开展数字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把多部门数据、各方资源和专业服务整合起来,打造乡村数字服务综合体,形成一个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的数字生态,为青年参与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字化应用氛围,让他们能够尽情地施展数字才能。此外,也应加快拓展数字实践新场景,并通过建立乡村数字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等途径,专门为青年搭建一个符合他们特点与需求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及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5.4. 完善青年数字融入乡村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是青年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第一,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专项政策和实施方案,明确青年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参与路径及支持措施,引导和保障青年有序参与。第二,设立“绿色通道”,通过简化数字项目审批流程、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等,减少青年参与的流程阻碍。同时,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协同支持机制,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参与保障。第三,针对青年成长需求与发展特点,完善数字实践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青年数字实践专项资金,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及税收优惠,降低其试错成本与创业风险,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实时跟进青年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肯定和嘉奖其成就,对其不足之处则提供反馈与指导,促进其持续成长与进步,确保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6. 结语
当今时代,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乡村振兴迎来新契机。青年作为其中关键力量,凭借其独特的数字优势与作用,在“五大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能够为乡村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既要重视青年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效能,也要为青年与乡村的深度互动和“双向奔赴”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基金项目
2023年肇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研究”(编号:QN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