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1],按伤害机制可分为摔倒、气道阻塞、接触性伤害等类型[2]。我国每年约有2亿人次遭受各种不同类型的意外伤害,死亡人数约70~75万,占总死亡人数的9.0% [3],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安全。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运动和感觉功能减弱,其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显著降低,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加深,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3.1亿,占总人口的22.0% [5]。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发生意外伤害的老年人数也逐年增加。且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其意外伤害痊愈率较低[6],导致健康损伤和疾病负担加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7]。据统计,广州市十年“银龄安康行动”意外伤害保险累计赔付26万人次,赔付金额高达3.3亿元。我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加强老年人意外伤害致残防控,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检索式为“老年人”OR“老年群体”OR“老龄人口”OR“高龄人群”AND“意外伤害”OR“意外事故”OR“非故意伤害”OR“意外损伤”OR“意外风险”。英文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式为“older adults”OR“elderly”OR“aged population”OR“geriatric”AND“unintentional injury*”OR“accidental injury*”OR“non-fatal injury*”OR“trauma”,语言限定为English。检索时间为2015-01-01至2024-12-31。将检索出的文献用NoteExpress软件去重,进一步进行人工筛选,剔除重复文献、会议摘要、新闻、报纸、资讯以及与主题不符的文献。导出为CiteSpace Refworks格式备用。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对纳入的参考文献,根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刊载的年份进行分类数量统计,采用频数统计国内外有关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Drexel大学研发[8],能够对文献中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重要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6.4.R1软件分别绘制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网络及作者或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视化分析该领域的动态演进轨迹及前沿变化趋势。将CiteSpace Refworks格式文献数据导入,参数设置:Time Slicing:2015-01-01~2024-12-31,Slice Length = 1,阈值为Selection Criteria:k = 25,网络剪裁选择Pathfinder。
3. 结果
3.1. 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的发文量趋势分析
发文数量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主题文献产出情况的基础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学者对某一研究主题的关注程度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9]。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2592篇(中文文献1533篇;英文文献1059篇),经筛选剔除后共纳入文献2393篇(中文文献1364篇;英文文献1029篇),结果见图1。发文量整体趋势稳定:国内发文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189篇,之后波动下降,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外发文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从2015年的71篇增长到2024年的139篇,表明意外伤害这一主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Figure 1. Annual trend diagram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accidental injury of the elderl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24
图1. 2015年1月~2024年12月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的年发文量趋势图
3.2. 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作者及机构分析
3.2.1. 作者合著网络分析
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数量及学术影响力,节点间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连线的粗细则代表作者之间的联系强度。2015~2024年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见图2,得到节点293个,连线137条,网络密度为0.0032。形成多个子网络结构,最为突出的是以张燕、顾晗昕、叶鹏鹏、郭沐洁等人为首的网络结构,其中张燕的发文量最多。2015~2024年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见图3,得到节点480个,连线1238条,网络密度为0.0108。形成以Joseph, B、Cooper, Z和Knobe, M等人为首的子网络结构,其中Joseph, B、Cooper, Z和Knobe, M三位学者发文量最多。
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domestic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from 2015 to 2024
图2. 2015~2024年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
Figure 3.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foreign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from 2015 to 2024
图3. 2015~2024年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
3.2.2. 研究机构网络分析
Figure 4.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domestic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from 2015 to 2024
图4. 2015~2024年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
以研究机构作为节点,分别对国内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2015~2024年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如图4所示,共得到节点265个,连线41条,网络密度为0.0012。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领导性力量集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等少数的几个研究机构。部分机构之间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15~2024年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如图5所示,共得到节点379个,连线688条,网络密度为0.0096。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极其密切,如Dept Emergency Med与Coll Med之间有多条连线。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医院和研究所为主,且较为聚集。
Figure 5.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foreign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from 2015 to 2024
图5. 2015~2024年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
3.3. 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主题与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对某一领域内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分析,能够精准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以关键词为节点,分别对国内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3.3.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的高频关系词为“老年人”、“意外伤害”、“跌倒”等,国外该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是“Geriatric trauma”、“Hip fracture”、“Major trauma”等,具体结果详见表1。中心性超过0.1说明该方面的研究热点更加集中和深入,“老年人”中心性高达0.61,中心性最高,影响力显著。“跌倒检测”尽管频次较低,但其中心性数值显著高于其频次排位,说明“跌倒检测”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现关系,对于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连接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为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切入点。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accidental injury among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15 to 2024
表1. 2015~2024年国内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序号 |
中文 |
英文 |
关键词 |
中心性 |
频次 |
关键词 |
中心性 |
频次 |
1 |
老年人 |
0.61 |
280 |
Geriatric trauma |
0.47 |
154 |
2 |
意外伤害 |
0.33 |
84 |
Hip fracture |
0.24 |
59 |
3 |
跌倒 |
0.15 |
57 |
Major trauma |
0.14 |
39 |
4 |
意外跌倒 |
0.12 |
54 |
Older adults |
0.12 |
33 |
5 |
死亡率 |
0.04 |
51 |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0.10 |
24 |
6 |
伤害 |
0.08 |
50 |
Rib fractures |
0.09 |
22 |
7 |
跌倒检测 |
0.11 |
35 |
Injury severity score |
0.05 |
21 |
8 |
护理 |
0.03 |
25 |
Injury severity |
0.07 |
20 |
9 |
老年患者 |
0.06 |
21 |
Elderly trauma |
0.05 |
18 |
10 |
危险因素 |
0.01 |
20 |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
0.06 |
18 |
3.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的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最外圈紫色圆环大小代表该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圆环越大则节点越重要。节点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程度,连线越粗代表其共现强度越高。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紫色外圈明显的关键词有“老年人”、“意外伤害”。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紫色外圈明显的关键词有“Geriatric trauma”、“Hip fracture”。
3.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2015~2024年国内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出高频关键词聚类图。其中聚类视图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聚类的区块颜色表示该聚类中共词关系第一次发生的年份。聚类的规模越大,编号越小。以Silhouette (S)值和Modularity (Q)值为依据评判聚类图绘制效果,S > 0.7表示聚类结果具有较高信度,Q > 0.3表示划分结构显著[10]。
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S = 0.8412, Q = 0.5268)如图6所示,8类研究热点主题分别为老年人、跌倒、保险工作、伤害、空巢老人、跌倒检测、老年患者、社会保障。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S = 0.8888, Q = 0.7788)如图7所示,8类研究热点主题分别为geriatric trauma、traumatic brain injury、hip fracture、triage criteria、injury severity score、rib fractures、older patients、palliative care。聚类信度较高,划分结构显著。
3.3.4.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些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通常反映了该时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关键词突现词,从早期的“预防”和“脑卒中”到后期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研究热点呈现从特定疾病研究向更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转移的趋势。国外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突现词,早期关注紧急医疗和生命体征研究,后期关注预后和药物研究。2015年开始,研究趋势集中在“intracranial hemorrhage”、“vital signs”和“emergency department”这些关键词上,从2017年开始,“preinjury warfarin”、“antiplatelet agents”和“prognostic assessment”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Figure 6.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of domestic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图6. 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Figure 7.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of foreign studies on elderly accidental injury
图7. 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4. 讨论
4.1. 国内外发文特征分析
国内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发文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此后波动下降。国务院在2016年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强调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了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的开展。此后,由于研究热点转移或研究饱和,该领域发文量呈现波动下降。随着全球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国外老年人意外伤害领域发文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此外,国内发文机构协作程度分布不均,总体较为分散。
4.2. 研究热点分析
国内研究热点集中在“老年人”、“跌倒”、“保险工作”、“空巢老人”等方面,反映国内关于老年人意外伤害研究更多关注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及社会背景。将意外伤害置于“健康老龄化”政策框架下,强调预防干预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李芳等人[11]对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6.85%,其主要类型是跌倒。沈颖卓等人[12]对海曙区老年人跌倒死亡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跌倒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国内学者对于预防干预进行了深入研究。朱欢欢等人[13]总结了医疗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环境管理的24条最佳证据,汪春华和黎莉[14]研究探讨了分阶段视频教育在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中的效果,姚玉华等人[15]证实了健康教育及环境评估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何铨与江程铭[16]的研究通过默认选项的设置来助推老意险的购买数量,从而加强对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保障。此外,“空巢老人”这一热点主题提示了家庭支持缺失对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的影响,张家佳等人[17]通过对我国空巢老人跌倒发生率的Meta分析,得出了我国空巢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介于16.6%~29.5%之间,这与国内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临床医学领域,如“geriatric trauma”、“hip fracture”和“traumatic brain injury”等。主要关注老年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严重程度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研究。Park等人[18]通过对比GTOS和TRISS在韩国老年创伤患者中的预测能力,证实了GTOS在预测高损伤严重程度的患者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Arcidiacono等人[19]的研究表明,Hip-POS模式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提供全面护理来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降低再骨折风险。Suehiro等人[20]的研究指出,抗血栓治疗是老年TBI患者急性加重的独立风险因素,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颅内出血的早期检测和逆转治疗的及时性。
4.3. 前沿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热点从早期的“预防”和“脑卒中”逐渐转向“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表明研究视角从单一疾病防治转向更宏观的公共卫生问题。这种转变反映了国内学者对老年人意外伤害整体影响的认识逐渐深化,以及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及资源分配的关注。丁贤彬等人[21]采用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对重庆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跌倒是意外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以跌倒为靶点进行干预是降低老年人意外伤害整体死亡率的关键措施。杜文聪等人[22]的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意外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国外研究热点于2017年转变为“preinjury warfarin”、“antiplatelet agents”和“prognostic assessment”等,这可能源于近年来老年创伤患者中合并慢性疾病的比例增加,特别是在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如何评估和管理老年创伤患者的预后成为新的研究热点。Ueoka等人[23]以术前抗血小板对髋关节骨折早期手术老年患者预后为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髋部骨折应用血小板和抗凝剂患者宜尽早手术。Ali等人[24]的研究也证明了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可以紧急手术。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15~2024年有关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所得结论如下:国内外发文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国外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外研究机构广泛,包括综合性大学、专业医学院、综合性医院以及专门从事某一医学领域研究的部门或研究所,且分布较为聚集,彼此之间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大部分是高校和医院,数量少,协同性较差。国内研究聚焦于跌倒预防、保险工作和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公共卫生问题,反映出国内学者对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预防、保障机制和社会支持的关注。研究热点呈现从单一疾病研究向多维度社会支持体系转型研究的趋势,反映出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复合型挑战。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关注创伤精准评估、抗凝治疗优化等临床技术创新,研究维度逐步向药物干预和预后管理深化,体现出发达国家在老年创伤救治领域的精细化发展特征。此外,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出从单纯伤害处理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演进趋势,但实现路径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对主要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资源有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未能深入探讨教育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医疗资源配置等深层次影响因素。未来,可建立跨区域、多中心的老年创伤数据库,以整合数据资源,促进高质量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24GL01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