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非手术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5年1月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骶管注射神经阻滞混合液体(组成: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试验组行骶管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行Mac Nab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JOA、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试验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骶管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恢复腰椎功能,促进神经修复,操作安全性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urgical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DD).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LDD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Zunyi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3 to January 2025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control group or an experimental group (3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audal epidural injections of a mixed nerve block solution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vitamin B12), where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audal epidural injections of PRP.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Mac Nab criteria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OA, ODI, or VAS scor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VAS and ODI scores and higher JOA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9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superior outcomes with PRP treatment. Conclusion: Caudal epidural injection of PRP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and promote nerve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LDD, with a high degree of safety.
1. 引言
腰椎退行性疾病作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多是因脊柱椎旁组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以及椎间盘退变增生等,临床症状以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等为主[1]。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地非手术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现临床采用的非手术治疗多采用神经阻滞、周围神经封闭、针灸、推拿、中药、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副作用小,可缓解疼痛。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自体血浆制品,能够起到促进细胞繁殖和组织修护、消炎止痛的作用。骶管注射PRP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结构、髓核中心的稳定形态,直接减少周围组织炎症细胞生成,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的含水量[2],为组织修复创新条件。骶管注射PR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组织修复,疗效明显。本文旨在分析骶管注射PRP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0月~2025年1月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38.4 ± 7.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2年,平均(3.54 ± 1.24)年;病变节段L3~4 3例,L4~5 14例,L5~S1 13例。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42.3 ± 6.9)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平均(3.28 ± 1.18)年;病变节段L3~4 5例,L4~5 13例,L5~S1 12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核编号:ZYSZYY-2023004)。
2.2. 诊断标准
腰椎CT或MRI提示存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等;具有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
2.3. 纳入标准
(1) 年龄25岁~80岁,男女不限;(2)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节段间稳定;(3) 腰椎管狭窄伴单侧椎间孔狭窄;(4) 轻中度腰椎滑脱症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5)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并配合研究。
2.4. 方法
2.4.1. 治疗方法
A组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使躯干与床面成5˚~25˚角。确定进针点和方向后,用8号针垂直或与皮肤成30˚角斜向进针,出现轻微落空感,回抽确认无脑脊液及血液即可注药,组成: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 (生产厂家:江苏悦兴药业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32025054)、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生产厂家: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32021561),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 (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42021509),生理盐水注射药物总量约20 mL。B组观察组操作方法同上,注射药物为富血小板血浆(PRP) 6 mL,生理盐水稀释,注射药物总量约20 mL。根据身高及年龄大小、有无椎狭窄适当增减,所有患者注射量以患者承受能力为准。
2.4.2. 观察指标
通过门诊、电话、QQ或微信进行随访,记录术后、术后1周腰腿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下腰痛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腰腿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
2.4.3. 疗效判定标准
改良Mac Nab评定标准[3]共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该评分方法相对客观,优、良之和占该组总数百分比即为本组优良率。
2.4.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比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0, P = 0.016),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腰腿痛、脊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VAS、ODI、JOA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n (%)]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
|
n |
优 |
良 |
可 |
差 |
观察组 |
30 |
20 (66.67) |
7 (23.33) |
2 (6.67) |
1 (3.33) |
对照组 |
30 |
13 (43.33) |
9 (30.00) |
6 (20.00) |
2 (6.67) |
Table 2.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lumbar and leg pain, spinal function scores, and quality-of-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 point)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腿痛、脊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
VAS |
ODI |
JOA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7.15 ± 0.82 |
2.65 ± 0.54 |
22.85 ± 7.29 |
8.34 ± 1.35 |
15.18 ± 4.32 |
24.82 ± 3.23 |
对照组 |
7.36 ± 0.24 |
4.07 ± 1.15 |
23.42 ± 6.54 |
13.33 ± 2.18 |
15.66 ± 5.27 |
19.67 ± 2.64 |
t值 |
0.0694 |
8.0745 |
0.0108 |
10.9845 |
0.0131 |
9.2687 |
p值 |
0.9448 |
0.0000 |
0.9914 |
0.0001 |
0..9589 |
0.0002 |
4. 讨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裂等一系列疾病,其病理核心是腰椎周围结构退行改变,尤其是腰椎间盘组织、黄韧带、小关节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病理改变并累及周围组织结构,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4]。中国传统医学对于该病没有明确的解释,但结合众多古籍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症状均有详细描述。祖国医学将腰椎退行性疾病划分为“腰痛”、“腰腿痛”、“痹病”范畴[5]。中西医在保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例如卧床休息、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此外还有中医整脊疗法、针灸、中药热奄包、中医理疗等中医特色疗法。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以肌肉松弛药、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镇痛药为主,但以上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应用时间限制。例如上述药物多会带来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除了胃痛、返酸外,甚至部分病人出现了轻微的消化道出血反应,限制了该病的治疗效果。而骶管注射疗法是神经阻滞的特殊疗法一种,通过人体特殊结构–骶管裂孔直接将药物送达病变部位,缩短了药物循环代谢过程,治疗周期短,见效快,直接起到消除炎症,减轻组织水肿,液压扩张减轻神经压迫的功效[6]。骶管注射的药物组成主要由局部麻醉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组成。分别代表药物为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B12注射液,诸药合用既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尤其是神经炎性渗出,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降低神经影响,临床疗效显著。
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患者血液制备分离,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所形成的血浆制品,其血小板含量超过普通血浆含量的4~8倍[7]。研究发现PRP能够减缓疼痛、改善机体功能、修复破损组织以维持结构完整性[8]。腰椎退行性疾病所致疼痛与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各种原因导致神经根受压、自身炎性渗出有关。神经元的修复再生以及重新支配其靶组织,是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重要途径[9]。相关研究表明[10],PRP能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其作用机制是血小板释放白细胞介素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以起到消炎功效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受损的感受性神经元轴突功能重建,降低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状态,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PRP制取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药物的参与,将自身血液通过离心机高转速达到血液成分分离目的,注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小,风险小。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骶管注射疗法,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药物中含有激素类药物及麻醉类药物,严重并发症可能出现脊髓脓肿、脊髓血肿、急性脊髓梗死等[11]。本研究观察者将注射药物替换成PRP,实验结果显示腰腿痛、脊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骶管注射PRP既保证患者止痛效果的同时,又能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疼痛,消除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治疗,该疗法具有副作用小、促进神经再生、缓解疼痛的优势。相关研究表明[12],PRP可形成纤维蛋白支架,为新生血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促进细胞形成Bungner带,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朱亚琼[13]等在超声引导下对白兔多次注射富含白细胞的血小板血浆,对白兔神经损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此外富含白细胞的血浆,一方面白细胞可以有效抵抗炎症反应,为下一步神经修复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血小板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髓鞘修复,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在疗效持续性方面,相关研究表明[14],经过5~9年的长期随访,超过71%的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明显恢复。说明PRP注射在远期疗效方面具有明显意义,为患者的后期治疗争取到了充分的选择时间。尽管本研究为PRP治疗非手术类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但仍存在若干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样本量相对有限,且缺乏平行的随机对照组,这可能导致选择偏倚,并影响结果的外推性。其次,患者的纳入标准虽已明确,但退行性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存在异质性,可能对疗效评估造成干扰。再次,PRP的制备流程(如离心速度、激活剂使用、血小板最终浓度等)尚未完全标准化,其具体成分与生物学效应对疗效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究。最后,本研究的随访时间尚短,未能评估PRP治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长期随访试验,并致力于建立PRP制备的标准化方案,以明确其最佳适应症与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骶管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非手术类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缓解神经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神经再生、修复,从根本缓解疾病造成的病理性损伤,疗效突出。
致 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力,在此谨向所有给予我指导、帮助与支持的良师益友和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孔维军教授/主任医师。从论文的选题立意、框架设计,到研究过程的难点攻克乃至最终的文稿修订,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孔维军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艺和崇高的医德风范,使我受益匪浅,是我终身学习的楷模。
基金项目
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号:遵市科合HZ字(2023) 373号。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