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Neurogenic Tinnitus
DOI: 10.12677/acm.2025.15102879, PDF, HTML, XML,   
作者: 兰圣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孔 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神经性耳鸣针刺研究进展Neurogenic Tinnitus Acupuncture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部声源刺激下,患者耳内出现异常声音的感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耳鸣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阶段也缺乏可使耳鸣彻底消失的特效药物。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良好,本文对针刺治疗本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Abstract: Neurogenic tinnitus refers to the perception of abnormal sounds in the patient’s ears without external sound source stimulation. It is a common clinical condi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tinnitus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and currently, there are no specific drugs that can completely eliminate tinnitus.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neurogenic tinnitus shows good results.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relevant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文章引用:兰圣姝, 孔莹.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5, 15(10): 1245-1250.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5.15102879

1. 引言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源刺激下听到声音的感觉。它常伴有听力损失以及一些情绪障碍,如抑郁和焦虑[1]。据统计,成人群体的神经性耳鸣发病率高达10%~15%,而其中有20%左右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积极给予临床治疗及干预以促进症状缓解[2]。西医多以药物及心理疏导改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根治耳鸣的有效药物[3]。针刺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安全、方便、见效快、作用持久[4]。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2. 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针刺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来改善耳鸣[5]。针刺可以增加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可以减轻耳鸣带来的不适[6]。针刺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耳鸣感知[7] [8]。针刺还可以通过外周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激活外周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来影响脑神经反应及其功能连接[9]

3. 临床治疗

3.1. 常规毫针治疗

毫针治疗神经性耳鸣时,临床上常采用耳周穴位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毫针疗法通过刺激耳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局部缺血缺氧,从而促进耳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因“耳属宗脉所聚”,毫针对远端穴位进行针刺,具有疏通经脉气血的功效,可改善耳部脉气状态,为听神经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2]。姚卫杰等[10]将78例耳鸣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取完骨穴、听宫穴、翳风穴、耳门穴,以及患侧的中渚穴与太冲穴实施针刺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口服银杏叶片与甲钴胺胶囊开展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干预后,疗效统计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单纯针刺治疗耳鸣的疗效更好。谢雪萍等[11]将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还可对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起到显著改善作用。

3.2. 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是在针刺基础上增加脉冲电流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电针电磁波可增强针感,促进耳部周围经脉气血循环,使耳部微循环改善,促进毒性代谢,使耳蜗神经元修复[12]。研究表明,电针乳突四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可明显降低耳鸣响度及耳鸣残疾程度,减轻耳鸣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不适[13]。龚淑兰[14]将9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给予电针乳突四穴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耳鸣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王春英等[15]采用针刺治疗60例耳鸣患者,对照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结果显示电针组总有效率可达86.7%,而单纯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说明电针较常规针刺更能缓解耳鸣症状。常青[16]采用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取患侧听会、完骨、头窍阴、晕听区、天窗及百会穴结合辩证配穴,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孙远征[17]将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疏波组、密波组和疏密波组。疏波组针刺供血、翳风、耳门、听会,配穴肾俞、太溪,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其中供血和翳风为一组、耳门和听会为一组,电针使用疏波,刺激量控制在患者可耐受的最大范围内,密波组和疏密波组针刺穴位和操作流程与疏波组相同,电针波形对应调整为密波、疏密波。研究结果证实,通过耳周及项部腧穴结合电针疏波的治疗方式,能强化耳周与项部肌肉收缩,保障神经血液供应,促进蜗神经元功能恢复,在耳鸣治疗中疗效显著。旷秋和[18]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验证出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满意。相较于单纯针刺疗法,电针治疗通过不同波形增强刺激,尤其适合对单纯毫针刺激敏感度低、耳鸣病程较长或希望增强穴位刺激强度的人群。

3.3. 腹针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全息理论而形成的一种中医外治微针系统疗法,人体众多重要器官均位于腹部,且腹部经脉循行最多、穴位分布极密,在治疗中选取患者腹部,将神阙穴作为中心选取腹部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失衡以治疗耳鸣[19]。宋锋等[20]将84例脾胃虚弱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银杏酮酯滴丸片、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腹针和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周传龙等[21]研究中纳入了72例神经性耳鸣肾精亏虚型患者,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发现以腹针为主治疗该病的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4. 头针

头针疗法是现代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与现代解剖医学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头为诸阳之会,一体之主,为全身经脉气血均直接或间接汇集处,又是现代医学体系听觉中枢所在处,所以头针疗法可作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重要手段[22]。李俊等[23]将210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取百会、神庭,患侧耳门、听宫、完骨及晕听区进行治疗,对照组取患侧耳门、听宫、翳风、中渚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6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头针治疗效果显著。

3.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穴位理论与现代医学注射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注射至人体相应穴位上,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于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3]。李亮等[24]将2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率谷穴,并在风池、听宫、完骨、耳门四穴注射丹参注射液,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P < 0.05),说明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较好。

3.6. 联合治疗法

3.6.1. 针灸联合

艾灸疗法作为一种经典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可使用艾条、艾炷等对人体穴位进行热量刺激,进而激发经气以提升刺激效果,以此调节机体多脏器功能,与单纯针刺相比,针刺与艾灸疗法的联合使用能充分吸收灸法对人体血液循环的积极影响,可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抗炎功能、耳蜗代谢、氧供效果等[25]。宋琦等[26]研究证实,在针刺患者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及晕听区的同时,以冰片、细辛、石菖蒲为原料制成艾条,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三穴灸之,治疗有效率高达93.8%,纯音测听听阈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王迎冬等[27]研究证明,在针刺患者翳风、耳门、率谷等穴位的同时,将艾条的燃烧端用红药布包紧,对准患侧耳屏使其覆盖住外耳道口,行缓慢旋转、揉、按、点等手法进行艾灸,治疗结果有效率为93.9%,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显著下降。说明针灸联合相辅相成,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较佳。

3.6.2. 针药联合

针药联合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还能达到提升疗效、增强效果的协同作用。王昊等[28]将8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1片及逐瘀通脉胶囊,注射用长春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耳鸣严重程度、耳内微循环变化,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观察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HI耳鸣残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流态积分、襻周积分、管襻积分、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能够增强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有效改善耳内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微循环,促进耳内代谢,营养听神经元,从而显著改善耳鸣症状。

在中医理论里,中药汤剂是治疗耳鸣的重要手段,能依据患者的辨证情况来调配药方。在治疗过程中,可结合中医对耳鸣患者的辨证分型,同时采用药物治疗与针刺治疗,这样不仅能从整体调理患者身体,还能针对局部发挥作用,这样双管齐下,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治疗效果。谈慧等[29]采用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中药处方第一阶段以清热滋阴为主,第二阶段以补益肝肾为主,证明针灸联合中药效果满意。杨洪等[30]将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滴入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及针刺治疗,对外邪侵袭、肝火上炎、气血亏虚等类型患者辨证论治,表明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有调气血、补肝肾、通窍等作用,可以使耳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能直接作用于耳周神经,刺激听神经,促进中枢功能恢复,对治疗神经性耳鸣有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耳鸣的发病机制与正气亏虚和外邪侵袭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关,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常见的耳鸣有六大证型:风邪侵袭、肝气郁结、痰火郁结、脾胃虚弱、心血不足、肾元亏虚。经络作为贯通全身的气血运行通道,其功能直接关系到脏腑气血的流转以及病理变化的发生。神经性耳鸣的发病与经络也密切相关,《灵枢·海论》谈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确立了肾虚致鸣的理论基础,《脉经》论述:“……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胃中空则宗脉虚……故耳鸣。”耳鸣与少阴经、三焦经、阳明经等关系密切。

中医治疗耳鸣以整体观念对其进行辨证论治,不同的证型用药、选穴都各不相同。针刺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起到扶正祛邪、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让耳部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并实现功能调节,最终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针刺疗法具备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等特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神经性耳鸣疗效机制研究较少。第二,样本含量普遍较少。第三,缺乏远期疗效随访,因此对针灸治疗耳鸣的疗效维持时间及复发率未有确切结论。第四,对针刺手法、刺激量等研究缺乏。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要重视辨证论治,加大对疗效机制的研究,增大样本含量,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重视对特殊针法、选穴、留针时间等的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Hu, J., Cui, J., Xu, J., Yin, X., Wu, Y. and Qi, J. (2021)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innitus: A Perspective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5, Article ID: 62114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2] 曾小梅. 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 35(16): 2403-2405.
[3] 雷思聪, 钟星怡, 王玥, 等. 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25, 40(10): 2071-2074.
[4] 王思辰.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3): 195-196.
[5] Xiao, L.-Y., Wang, X.-R., Ye, Y., Yang, J., Cao, Y., Ma, S., et al. (2018) Application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Modulating Plastici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uromodulation: Technology at the Neural Interface, 21, 762-77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6] Møller, A.R. (2006) Neural Plasticity in Tinnitus. In: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Elsevier, 365-372.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7] Tu, J.-F., Kim, M., Yang, J.-W., Li, Q., Litscher, G., Wang, L., et al. (2019)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Autonomic Balance in Adult Tinnitus Pati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39, 947-95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8] Litscher, G. (2019) Einfluss der akupunktur auf die autonome balance bei tinnitus-patienten: Ein Projektbericht. Akupunktur & Aurikulomedizin, 45, 20-27.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9] Park, J.-Y., Cho, S.-J., Lee, S.-H., Ryu, Y., Jang, J., Kim, S., et al. (2021) Peripheral ERK Modulates Acupuncture-Induced Brain Neural Activity and Its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cientific Reports, 11, Article No. 512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0] 姚卫杰, 张治成, 郭向东, 等. 针刺治疗特发性耳鸣肝火上扰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9): 1572-1574.
[11] 谢雪萍, 阙榕彩, 卢圣友. 针刺治疗法对神经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外医疗, 2023, 42(19): 176-180.
[12] 江训伟. 电针耳三穴联合聪耳通窃汤辅治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8): 1375-1377.
[13] 王春英, 高维滨, 王琳晶, 等. 电针乳突四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J]. 中国针灸, 2022, 42(12): 1377-1378.
[14] 龚淑兰. 电针乳突四穴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16): 90-93.
[15] 王春英, 孙忠人, 杨添淞, 等. 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9): 138-140.
[16] 常青. 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160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5): 466-467.
[17] 孙远征, 刘琳, 于天洋. 不同波形电针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7, 33(3): 32-34.
[18] 旷秋和. 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22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3): 17-18.
[19] 邓灵芝, 宋亚文, 薛丽君, 等. 神经性耳鸣针灸治疗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 46(7): 100-103.
[20] 宋锋, 叶青, 黄彬城. 腹针疗法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弱型耳鸣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10): 98-100.
[21] 周传龙, 高宏, 方剑乔, 等. 腹针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肾精亏虚型72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7, 49(6): 121-123.
[22] 张蕊玉, 马玉侠, 董志斌, 等. 神经性耳鸣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20): 2915-2920.
[23] 李俊, 葛书翰. 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3): 304-305.
[24] 李亮, 杨志英, 朱全红. 针刺率谷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 39(5): 559-564.
[25] 李钰枫, 熊嘉玮. 针灸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25, 23(13): 181-184.
[26] 宋琦, 李桂平. “三步通窍”法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32例[J]. 中国针灸, 2023, 43(8): 904-906.
[27] 王迎冬, 万红棉. 针刺联合运动灸鼓膜按摩法治疗神经性耳鸣33例[J]. 中国针灸, 2022, 42(9): 995-996.
[28] 王昊, 董宝强.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11): 149-150.
[29] 谈慧, 排孜拉·帕尔哈提.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4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7): 76-77.
[30] 杨洪, 张卫东, 欧宪, 等.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 41(1):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