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也是构成语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语句时,每个词都有其各自的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如果没有概念意义,语言就无法进行交流。
由于“来、去”两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意义和结构也复杂多样。所以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同时他们也在对“来、去”的词性、语义、句法、语用、认知、参照点、语法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来、去”二词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因为汉语是孤立语,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和维吾尔语存在着很大差别,“来、去”的相关内容非常多,所以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来说明“来”和“去”的语义意义及语用意义,探究二词是如何在维吾尔语中进行对应表达。
2. 汉语“来”与维吾尔语“kɛlmɛk”对应表达
汉语“来”在句子中既可以做实动词,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虚化意义做趋向补语[1]。汉语中的“来”在维吾尔语中用“kɛlmɛk”来表示。而“kɛlmɛk”(来)一词在维吾尔语中可以充当实义动词、助动词和系动词。下面对汉语中的“来”与维吾尔语中的“kɛlmɛk”的对称性对应表达和非对称对应表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2.1. “来”与“kɛlmɛk”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的“来”在维吾尔语中用“kɛlmɛk”来表达,“来”和“kɛlmɛk”意义相同。接下来本文从汉语中的“来”做动词、趋向动词两个方面分析“来”与“kɛlmɛk”的对称性对应表达。
(一) “来”充当动词释义的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中的“来”表示从其他地方向说话人的立足点趋近。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形式为“kɛlmɛk”。例如:
① 他什么时候从北京来?
u qɑʧɑn bejʤiŋdin kelidu?
② 司机常常十点半来。
ʃopur dɑim on jerimdɑ kelidu.
③ 他昨天从伊犁来。
u tynyɡyn ilidin kɛldi.
例①②③汉语句子中的“来”和维吾尔语句子中的“kɛlmɛk”都表示从主体从其他的地方向说话人靠近的意思,并且两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二) “来”充当趋向动词释义的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中的“来”做趋向动词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向说话人立足点趋近意义[1]的时候。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为“kɛlmɛk”。
① 这架飞机从伊犁飞来。
bu ɑjropilɑn ilidin uʧup kɛldi.
② 一艘船从河对岸驶来。
bir pɑrɑχot dɛrjɑniŋ qɑrʃi tɛripidin kɛldi.
③ 弟弟朝我跑来。
inim mɑŋɑ qɑrɑp jyɡyryp kɛldi.
例①②③汉语句子中的“来”和维吾尔语句子中的“kɛlmɛk”都表示从主体的动作向说话人靠近的意思,并且两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2.2. “来”与“kɛlmɛk”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中的“来”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时,由于“来”所充当的句法功能或词义的不同,不用“kɛlmɛk”来表达,而是通过维吾尔语的语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来表达“来”的意义。
(一) “来”充当动词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动宾结构之后,表示有目的地做某事的意义的时候,在维吾尔语中通常与“-ʁili/-qili/-ɡili/-kili + kɛlmɛk”连用的形式来表示[2]。例如:
① 你干什么来了?
siz nemɛ qilʁili kɛldiŋiz.
② 局长回家吃饭来了。
idɑrɛ bɑʃliqi øjɡɛ tɑmɑq jeɡili kɛldi.
③ 他凑热闹来了。
u tamaʃa kɵrgili kɛldi.
2)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其他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将要做某事时,在维吾尔语中用动词的祈使式形式(-j/-ɛj-ɑj…)来对应表示。例如:
① 我们大家一起来决定。
køpʧilik birliktɛ qɑrɑr qilɑjli.
② 他来试一试。
u sinɑp bɑqsun.
③ 我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nemɛ iʃ jyz bɛrgɛnlikini kɵryp baqaj.
3)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来”的前者表示方法、方向、态度,后者表示目的的时候,在维吾尔语中无需将“kɛlmɛk”一词表达出来。例如:
① 你准备花多少钱来解决这个事?
siz qɑnʧɛ pul χɛʤlɛp bu iʃni hɛl qilmɑqʧi?
② 我想用电脑来查资料。
mɛn kompjuterda materijal izdimɛktʃi.
③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siz qɑndɑq usul bilɛn hɛl qilmɑqʧi?
例①②③中的“来”在汉语中起到连接前后的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和动词(或动词结构)的作用,并没有实在的意思,所以在维吾尔语中无需出现“kɛlmɛk”来对应表达。
4) 汉语中的“来”在表示问题、事情突然地出现和发生[3],在维吾尔语中用“ʧiqmɑq”一词来表达。例如:
① 现在问题来了。
hɑzir mɛsilɛ ʧiqti.
② 房屋失修,冬天一下雪麻烦就来了。
øj remont qilinmiʁɑʧqɑ, qiʃtɑ qɑr yɑʁsɑ ɑwɑriʧiliq ʧiqidu.
汉语中的“来”在表示问题、事件突然地出现和发生的时候,在维吾尔语中用“ʧiqmɑq”来表达而不用“kɛlmɛk”表达,这是维吾尔语的词语搭配和使用习惯决定。
(二) “来”充当趋向动词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当汉语中的“来”与“捎,带”等动词结合时,表示兼带的语法意义时,在维吾尔语中用“ɑlʁɑʧ + kɛlmɛk”形式来表达。例如:
① 请把桌子上的书给我带来。
ystɛldiki kitɑbni mɑŋɑ ɑlʁɑʧ keliŋ.
② 请把椅子上的外套给我捎来。
orunduqtiki ʧɑpɑnni mɑŋɑ ɑlʁɑʧ keliŋ.
2) 汉语中的“来”与“动词 + 得/不”连用时,表示动作的可能或不可能执行的时候,维吾尔语中用动词的能动式(-ɑlɑ/-ɛlɛ/-jɑlɑ/-jɛlɛ …)形式来表示。例如:
① 这个曲子我弹得来。
bu muzikini mɛn ʧɑlɑlɑjmɛn.
② 这歌我唱得来。
bu nɑχʃini mɛn ejtɑlɑjmɛn.
③ 这舞我跳不来。
bu ussulni mɛn ojnijɑlmɑjmɛn.
④ 我们仨合不来。
biz yʧimiz ʧiqiʃɑlmɑjmiz.
例①例②中“动词 + 得 + 来”表示动作能够进行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动词的肯定能动式(-ɑlɑ/-ɛlɛ/-jɑlɑ/-jɛlɛ)来表达。而例③例④中“动词 + 不 + 来”表示动作不能进行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动词的否定能动式(-ɑlmɑ/-ɛlmɛ/-jɑlmɑ/-jɛlmɛ)来表达。
3)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想、看、说、听”等动词之后表示估计猜测的意思,做插入语使用时,在维吾尔语中不用“kɛlmɛk”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想来,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meniŋʧɛ, bu χil ɑmɑl bolidu.
② 看来,他已经把我忘了吧。
qɑriʁɑndɑ, u meni ɑlliqɑʧɑn untup ketiptu.
③ 说来,我们大家都是朋友,别为了小事计较!
biz hemmimiz dost tursɑq, kiʧikinɛ iʃ yʧyn mundɑq qilsɑq bolmɑjdu!
④ 听来,大家都同意了。
maŋlap baqsam, kɵptʃilikniŋ hɛmmisi qoʃuluptu.
例①②中的“想来、看来”在汉语句中做插入语,“来”在对应表达为维吾尔语时通过语法手段(“meniŋ”后附加“ʧɛ”、“qɑriʁɑn”后附加“dɑ”)来表示估计猜测的意思,并且在维吾尔语中也做插入语使用。例③④中的“说来、听来”也做插入语,但这里的“来”在维吾尔语中用虚拟式第三人称附加成分(-sɑ/-sɛ)来对应表达。
(三) “来”充当助词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十、百、千”等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的意思[4],在维吾尔语中常在基数词词干后附加“ʧɛ”或在基数词后的中心语上缀接名词复数附加成分来表示。例如:
① 三百来人 yʧ yzʧɛ ɑdɛm
② 六十来岁 ɑtmiʃ jaʃlar
还可以在维吾尔语基数词后附加“dɛk、tɛk”附加成分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十来位老师 ondɛk oqutquʧi
② 三十来名学生 ottuzdɛk oquʁuʧi
③ 二十来位代表 jiɡirmidɛk wɛkil
另外还能以维吾尔语基数词后面结合“nɛʧʧɛ”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二十来个人 jiɡirmɛ nɛʧʧɛ ɑdɛm
② 十来个苹果 on nɛʧʧɛ ɑlmɑ
2)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量词之后表示估计、推测时,在维吾尔语中会在量词后附加“ʧɛ”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八斤来重 sɛkkiz ʤiŋʧɛ eʁirliqta
② 四米来高 tøt mitirʧɛ eɡizliktɛ
3)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基数词后,表示次序先后的意义时,在维吾尔语中用序数词词干后附加“din”来表达。例如:
一来路太远,二来没钱,三来没时间。
birinʧidin, jol bɛk jirɑq, ikkinʧidin, pul joq, yʧinʧidin, wɑqit joq.
(四) “来”充当其他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来”出现在“……来、……以来”等结构中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5],在维吾尔语中用“-din beri/bujɑn”形式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近年来 jeqinqi jillɑrdin bujɑn/jeqinqi jillɑrdin beri
② 入学以来 mɛktɛpkɛ kirɡɛndin bujɑn/mɛktɛpkɛ kirɡɛndin beri
2) 汉语中的“来”表示要到来的时间时,维吾尔语中无需用“kɛlmɛk”来表达。例如:
① 来年 kelɛr jili
② 未来 kɛlɡysi/kelɛʧɛk
3. 汉语“去”与维吾尔语“bɑrmɑq”对应表达
汉语“去”在句子中既可以做实动词,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虚化意义做趋向补语。汉语中的“去”在维吾尔语中用“bɑrmɑq”来表示。而“bɑrmɑq”一词在维吾尔语中可以充当实意动词、助动词和系动词。下面对汉语中的“去”与维吾尔语中的“bɑrmɑq”的对称性对应表达和非对称性对应表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3.1. “去”与“bɑrmɑq”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的“去”在维吾尔语中用“bɑrmɑq”来表达时,“去”和“bɑrmɑq”意义相同。
汉语中的“去”表示主体从立足点离开到别的地方时,在维吾尔语中用“bɑrmɑq”一词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我去过北京图书馆。
mɛn bejʤiŋ kytybχɑnisiʁɑ berip bɑqqɑn.
② 我昨天去赛里木湖了。
mɛn tynyɡyn sɑjrɑm køliɡɛ bɑrdim.
③ 我上周旅游去了。
men ɑldinqi hɛptɛ sɑjɑhɛtkɛ bɑrdim.
例①②③汉语句子中的“去”和维吾尔语句子中的“bɑrmɑq”都表示主体从立足点离开到别的地方的意思,并且两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3.2. “去”与“bɑrmɑq”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汉语中的“去”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时,由于“去”所充当的句法功能或词义的不同,不用“bɑrmɑq”来表达,而是通过维吾尔语的语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来表达“去”的意义。
(一) “去”充当动词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去”用在动宾结构之后表示有目的去做某事时。在维吾尔语中用“-ʁili/-qili/-ɡili/-kili + bɑrmɑq”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① 写完作业以后他和阿里木打篮球去了。
tɑpʃuruqni iʃlɛp bolʁɑndin kejin u ɑlim bilɛn wɑsketbol ojniʁili bɑrdi.
② 他经常和我一起吃饭去。
u dɑim mɛn bilɛn billɛ tɑmɑq jeɡili bɑridu.
还可以通过在名词或动名词后附加向格,再加“bɑrmɑq”。例如:
③ 十五个女生到剧院演出去了。
on bɛʃ qiz tijɑtirχɑniʁɑ ojun qojuʃqɑ bɑrdi.
④ 春节的时候,我要到南京出差去了。
bɑhɑr bɑjrimidɑ mɛn nɛnʤiŋʁɑ kɑmɑndiropkiʁɑ bɑrimɛn.
2) 汉语中的“去”用在动词“想”之后表示意愿去做某事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意愿动名词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① 我想去阿克苏。
meniŋ ɑqsuʁɑ bɑrʁum bɑr.
② 他想去打蓝球。
uniŋ wɑskitbol ojniʁusi bɑr.
3) 汉语中的“去”出现在另一个动词之前表示要做某事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不用“kɛtmɛk”表达。而是用维吾尔语的祈使式来表达。例如:
① 这事您去做吧。
bu iʃni siz qiliŋ.
② 这些话我去说吧。
bu ɡɛplɛrni mɛn dɛj.
4) 汉语中的“去”出现在(动词结构/介词结构)与(动词/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去”前面的是方法、方向、态度,后面的是目的。在维吾尔语中不用“bɑrmɑq”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要从经济方面去考虑。
iqtisɑdij ʤɛhɛttin ojliʃiʃ kerɛk.
② 你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说。
siz øziŋizniŋ køz qɑriʃi bojiʧɛ søzlɛŋ.
例①②中的“去”仅仅起到了连接前后两个结构的作用,而没有实在的意思,所以维吾尔语中无需表达。
5) 汉语中的“去”在表示“除去、除掉”的意思[3],在维吾尔语中不用“bɑrmɑq”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喝点绿豆汤,去去火。
maʃ ʃorpisi itʃip, issiqni janduruŋ.
② 拔罐是去湿气的好方法。
loŋqa qojup dawalaʃ hɵllykni hɛjdɛʃniŋ jaχʃi usuli.
例①②中的去火、去湿气属于中医里的词汇分别表示除去体内的火气、湿气。此类型的词汇在对应表达“去”时应该根据后面所搭配的词语来选择“去”的对应表达形式。
6) 汉语中的“去”表示人离世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表达为“ølmɛk”。例如:
那个老人的儿子还不到三十岁就去了。
u bowɑjniŋ oʁli teχi ottuz jɑʃqɑ kirmɛj turuplɑ ølyp kɛtti.
7) 汉语中的“去”表示施动者做完动作后返回原处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kɛlmɛk”的祈使式来表达。例如:
① 我看妈妈去。
mɛn ɑpɑmni køryp kelɛj.
② 咱俩看看他去。
ikkimiz uni køryp kelɛjli.
(二) “去”充当趋向动词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去”出现在动词之后,表示人或物伴随动作离开原来的位置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kɛtmɛk”来表达。例如:
① 他向远处跑去。
u jirɑqqɑ jyɡyryp kɛtti.
② 一辆车朝南边驶去。
bir mɑʃinɑ ʤɛnub tɛrɛpkɛ qɑrɑp jyryp kɛtti.
2) 汉语中“去”出现在“升、降、涨、跌”等动词之后,表示价格处于上升或下降的持续状态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kɛtmɛk”来对应表达。例如:
① 这几天水果的价格跌下去了。
bu bir nɛʧʧɛ kyndɛ mewiniŋ bɑhɑsi ʧyʃyp kɛtti.
② 这个月股票的价格升上去了。
bu ɑjdɑ pɑj ʧekiniŋ bɑhɑsi ørlɛp kɛtti.
3) 汉语中的“去”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助动词“-wɛr”来表达。例如:
① 让他俩吵去吧。
u ikkisi uruʃiwɛrsun.
② 让阿里木笑去吧。
ɑlim kyliwɛrsun.
③ 你不管的话,就让他们闹去吧。
sizniŋ kɑriŋiz bolmisɑ, u ikkisi ʤedɛl qiliwɛrsun.
(三) “去”充当其他释义的非对称性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去”表示过去的时间的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用“øtkɛn”来表达。例如:
① 去年的春天 øtkɛn jili bɑhɑr
② 去日(过去的日子) øtkɛn kyn
2) 汉语中的“去”表示“距离”意思时,在维吾尔语中要对应表达为“ɑriliqi”。例如:
两地相去四十里。
ikki dʒajniŋ ariliqi qiriq tʃaqirim kelidu.
4. 小结
综上所述,汉语“来”“去”的用法较为多样。尽管前人研究已较为详尽,但大多聚焦于其语法意义及用法,对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及使用规律探讨相对不足。本文对汉语“来”“去”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与研究,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系统阐述了其在句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期对维吾尔语学习者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