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游戏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高雯颖认为,幼儿园游戏应带有自主性质,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与政策文件所反映的精神相一致[1]。更加强调了自主游戏要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温暖、舒适、安静且和谐的环境,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进行自主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探索各种各样的玩儿法,并且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推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发现、认知和感受世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已有研究者表明,自主游戏中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2]。穆小红指出,幼儿园的很多活动都需要教师与幼儿互动,教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所能依靠的对象,教师的关心与互动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和在幼儿园中的发展[3]。邱学青认为,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2]。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良好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有效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困难,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也能帮助教师反思自身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者们也一致表明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在整体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效益,尤其强调了高效的师幼互动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不仅可以催发幼儿游戏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力等,同时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也会反作用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因此,师幼互动质量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质量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与幼儿互动较少,幼儿主要独自游戏或者选择与自己相近的同伴进行游戏。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并没有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而教师也只是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很好地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一定的回应,并没有体现出良好的师幼互动情况。基于此,本研究将聚焦师幼互动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问题及困境,并深入探究其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从而为一线幼儿园组织自主游戏时注重师幼互动的效果,为其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
2. 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 师幼互动次数少,自主游戏流于形式
自主游戏是幼儿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游戏活动,教师也愿意提供给幼儿更加自由和谐的游戏环境。有研究者也提到,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认同教师不应干涉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要为幼儿创设积极主动的环境条件[4]。
因此,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介入幼儿的游戏,她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漫无目的地观察着幼儿,或者作为一个陪伴者完善手中的教学工作。此外,本人经过一定的观察,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并没有与幼儿进行相关的交流与互动,即使是幼儿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时,教师也没有给予相关的帮助与指导。这样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反而与开展自主游戏的初衷大相径庭,最终使得自主游戏流于形式。
(二) 师幼互动主要出于幼儿安全问题的考虑
林虹在研究中指出,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游戏中探索,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发展的过程[5]。然而,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环境和游戏玩伴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一点,幼儿的安全是放在首位的。
因此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之前,就会告知幼儿每一个自主游戏活动的区域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建构区的幼儿要注意积木不能堆得很高,容易砸伤自己和同伴;美工区的幼儿需要正确使用剪刀,不可以将剪刀对准自己的同伴;科学区的幼儿不可以将小型的试管放入到嘴里等。幼儿也会对教师提出的注意事项进行给予一定的回应。在自主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也会根据幼儿在这次自主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比如:某两名幼儿在建构区互相争抢积木,这样会发生安全问题。幼儿也会向教师保证,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是,教师与幼儿绝大部分的互动仅仅出于幼儿安全问题的考虑,并没有针对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三) 师幼互动主要集中在某个区域
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实践路径。邓瑞筠认为,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师幼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幼儿完成活动内容、促进知识目标的达成[6]。在我见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区域主要有建构区、医院区、科学区、美工区、图书区、益智区等,由于环境的限制,建构区被设置在幼儿的卧室,其他区域都集中在班级活动区,并且分别由两个老师进行看管。在班级活动区看管幼儿的教师主要与科学区的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区域的幼儿。
经过观察发现,教师主要关注在科学区自主游戏的幼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科学区的幼儿总是将块儿状物体塞进试管中,导致实验用的试管无法正常使用,教师需要及时作出干预和指导。二、科学区的幼儿会将水洒到桌子上,教师需要提醒并幼儿进行相关的处理。而其他区域的幼儿表现得相对较好,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便有所忽略。
(四) 师幼互动缺乏积极的情感支持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对象,幼儿希望教师能够给予自己积极的情感支持,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句夸赞等,都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回应。在自主游戏中,当幼儿与同伴发生争执时;当幼儿表现得不开心时;当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他们都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和鼓励自己。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幼儿往往难以得到教师积极的情感回应。
陈美玉学者指出,教师工作的繁重性致使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所以难以时刻关注与幼儿的积极情感互动,难以时刻向幼儿开启正向、积极情感性质的互动[7]。
其实,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不仅会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安慰,还能够使幼儿更加愿意与教师及时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当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仅仅会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他们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在见习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师总是以消极的情绪态度处理幼儿之间的玩具争抢问题、各个区域的吵闹问题,教师总是将音量提高,表情变得狰狞,会让幼儿形成惧怕的心理。这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幼儿也总是会选择拒绝或者躲避与教师的良好沟通。
(五) 师幼互动策略的缺乏
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游戏氛围,也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与需求。幼儿可以在进行自主游戏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幼儿需要在自主游戏活动中与教师进行适当地沟通与交流。张天军提出,很多教师可以认知到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却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不清楚该怎样进行干预[8]。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她们有时并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明确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3. 自主游戏中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体系,旨在强调幼儿的发展主要包括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未达到的较为理想的发展水平,意在使我们更加关注如何使幼儿的现有水平通过各种方式达到较为优质的状态。而有效的师幼互动本质上就是将教师作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帮助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发挥其支架作用,帮助幼儿从现有水平跨越到潜在发展水平,推动幼儿健康发展。以下因素皆影响了师幼互动的质量,从而抑制了教师的支架作用,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本应获得的价值缺失。
(一) 教师因素
(1) 教师消极的情感态度
陈美玉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幼儿教师的任务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教师的任务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差异性[7]。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也要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幼儿园教师因为薪资低、繁琐的工作任务、重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逐渐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她们很难再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消极的态度使其难以发挥好支架的作用。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幼儿发出较大声音或者幼儿损坏了游戏材料时,教师就会调高自己的音量去处理这些问题,很多幼儿就会对教师的态度感到害怕,使那些本来胆小的幼儿更加害怕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也使那些本来想和教师探讨问题的幼儿变得胆小起来。这无疑会降低幼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无法提供给幼儿舒适安心的心理支架,进而影响幼儿的自主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师的专业素养匮乏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部分。周丽琴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会对自身在游戏中对幼儿的影响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幼儿主体性的关键因素[9]。从最近发展区角度出发,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会导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存在困惑,无法使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将幼儿自主游戏的经验向深层水平推进。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素质素养,才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
刘爱玉也指出,只有清楚地掌握幼儿园结构游戏的专业知识与指导策略,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建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特点等,才能更好的组织结构游戏的内容,使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10]。无论是结构游戏,还是幼儿的自主游戏,道理亦是如此。如:当幼儿在自主游戏的建构区中,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并不会在幼儿玩儿的开心时直接介入指导,也不会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直接告知答案,而是会根据幼儿当下的游戏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充当指导者,运用一些带有指导性的词句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 幼儿因素
(1) 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对幼儿积极有效的指导,也需要幼儿的主动配合提问、配合与表达。双向作用导向更容易使教师了解幼儿现有经验,以此更好地在此基础上发挥支架作用,建立教育契机,激发幼儿高层次水平。周丽琴认为,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性格,性格是人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心理特征[9]。而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开朗,有的幼儿则性格内向沉闷。性格活跃的幼儿就会深受教师的喜爱,教师就愿意并喜欢与她们交流;那些不爱说话、不爱交流和表达的孩子就会经常被教师所忽略。这样就难以发现性格内向的孩子的现有游戏经验及水平,教师的支架作用缺失导致其难以引导幼儿完成“跳一跳摘桃子”的理想目标。
(2) 幼儿语言能力有限
有学者指出,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语言发展速度是极其迅速的,但语言表达能力依旧是有限的[7]。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师幼互动中重要的信息传输手段,而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且重要的阶段,他们还不能够精准地了解复杂的句子、语法和结构,也不能运用丰富的词汇进行流畅地表达与交流,从而限制了幼儿表达游戏需求的能力,使教师对幼儿的帮助与指导也停留于表层,阻碍幼儿的发展。
所以大部分幼儿很难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哪一环节的哪一个部分出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者问题,教师也很难理解幼儿的想法,因此并没有及时地给予幼儿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面对这样的处境,教师不会去主动地提问幼儿在游戏中具体遇到的问题,更不会理会那些语言发展相对其他幼儿不成熟的孩子。因为教师的心里很清楚幼儿根本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教师就会尽量满足幼儿自主的意愿,把交流的时间交给幼儿同伴,也许同伴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 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自主游戏中,研究者主要探讨的是物质环境对师幼互动的影响。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种类丰富且功能各异的游戏材料、合理的游戏时间、宽松且舒适的游戏场地等。刘飞敏提出,活动依赖于环境,优质的物质环境创设会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有利于提高幼儿与教师、同伴的沟通[11]。
从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分析,环境为良好的师幼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空间。研究者发现幼儿园中自主游戏的区域主要有科学区、图书区、建构区、医院区、益智区、植物角和建构区。前七个区域集中分布在班级的活动区,建构区则因面积不足的问题被设置在幼儿的卧室中。因此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时,一名教师在卧室看护建构区的几名幼儿,另外一名教师则在班级活动区同时看护剩下的二十几名幼儿。这样,处于班级活动区的教师工作任务就变得更加繁重,当不同区域的幼儿同时想与教师沟通时,教师总会选择其中一个区域帮助幼儿解决自主游戏中的问题,这样就不能及时顾及到其他区域的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幼儿发展的契机,无法更好地实现其支架作用。
4. 提升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 设置定期的师幼互动培训
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师幼互动的方式、类型、态度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质素养。周青青认为,幼儿园在如何增强师幼互动方面的培训大多渗透于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中,并未设置针对性的师幼互动培训[12]。
因此,国家应该提供给教师更多关于自主游戏中如何提高师幼互动的培训机会,增强幼儿园对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幼儿园也需要根据国家的号召,经常不定期地为教师们开展相关拓展培训,搭建相关的学习平台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过程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使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此外,教师也要精准定位自己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教师不能仅仅考虑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还要能够及时捕捉到幼儿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幼儿在玩游戏时的情绪态度等,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正向作用。
(二) 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郑林飞提到,幼儿教师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3]。而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教师会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
幼儿园中不仅是幼儿活动的场所,也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教学场所。幼儿园需要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判断教师的心理状况,从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此外,幼儿园应设置心理咨询师帮助教师排除心中的困惑与问题,缓解教师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压力,使教师走出消极的情绪圈,提高教师的情绪状态。这样,当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就可以以积极、健康、稳定的情绪态度回应幼儿的困难及问题,增加教师积极语言出现的频率,从而增加幼儿的互动参与度,最终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体系,使自主游戏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 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增强师幼互动参与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将语言教育贯穿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使幼儿在接触周围生活环境时,刺激他们的语言发展;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知道如何帮助幼儿表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言语理解能力;教学活动中有专门的语言领域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幼儿一旦具备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能力,就会提升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与教师的互动参与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四) 采用差异化的师幼互动方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幼儿也是如此,每个幼儿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差异。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师幼互动方式。
对于性格内敛的幼儿,教师应该多次进行观察,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状况,并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这样幼儿就会更愿意与教师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获得教师的夸赞与表扬。对于活跃的幼儿,教师应当在观察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调低自己在游戏时的音量,并告诉幼儿如果在游戏中发现新的情况,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不会扰乱其他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从整体上优化了自主游戏的环境,提高了师幼互动在自主游戏中的质量。
(五) 加大对幼儿自主游戏环境的资金投入
自主游戏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宽松、舒适的环境,幼儿能够在环境中自由地发挥自己、表达自己,也为良好的师幼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应当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幼儿园也需要优质各班的班级游戏环境,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区域、投放恰当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空间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幼儿感到心情舒畅并且愿意表达自己,也会使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对幼儿的问题做出回应,最终为自主游戏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5. 结语
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径,而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推动幼儿如何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力量。国家和幼儿园需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与支持,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理论修养,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创造优质条件,为增强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创造条件。
总之,自主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教师深刻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