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仔猪饲养管理工作就是做好仔猪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洞口县在仔猪饲养管理工作做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探索。
1.1. 及时吃上初乳和保证母乳量
初乳对哺乳期仔猪至关重要,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仔猪出生后获得母源抗体的来源。初乳还含有镁盐,有轻泻胎粪的作用,防止仔猪便秘。仔猪出生回温后,尽早辅助仔猪吃上初乳,及时获得母源抗体。仔猪吃过初乳后再进行调栏。规模场批次分娩,一批次有上百窝仔猪出生,调栏工作会在24小时内完成。可根据仔猪强弱,母猪奶水多少,健仔调整让奶水一般母猪带养,弱仔调一块让奶水较好的母猪带养。这样可提高弱仔存活率,可提高整体出苗均匀度。
初乳抗体吸收率:湖南某猪场2023年试验,表明24小时内吃足初乳的仔猪IgG吸收率达90%,延迟6小时组降至60%。
初乳摄入时效性:有试验表明:仔猪出生6小时内摄入初乳量与3周内成活率呈强相关性,延迟摄入会导致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不全。
人工初乳研究:通过添加免疫球蛋白(如牛初乳粉)可部分弥补初乳摄入不足,但吸收效率受添加剂类型影响(如甲酸会完全抑制IgG吸收)。程国霞,曹劲松[1]研究表明:牛、羊等哺乳动物初乳中鉴别出5类Ig:IgG、IgA、IgM、IgE、IgD,其含量远远大于常乳和人初乳。特别是添加含益生菌的牛初乳的乳制品,效果更好。
洞口县邱从立[2] 2021年进行了仔猪饲喂复合益生菌制剂效果试验,每吨饲料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1000 克,结果:试验组日增重226 g,较对照组日增重199 g,高13.57%,差异显著(P < 0.05);试验组死亡率2.08%,较对照组死亡率4.17%,降低50.12%,差异显著(P < 0.05);试验组腹泻率4.26%,较对照组腹泻率17.25%,降低75.30%,差异显著(P < 0.05);试验组料肉比1.68:1,较对照组料肉比1.72:1,降低2.33% (则节约饲料2.33%),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的饲喂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生长速度。
洞口县肖和良、王花娥[3] 2018年指出:母猪奶水不足,注意仔猪方面信号:1) 仔猪口含乳头睡觉,或母猪放完乳,还含着乳头不放。2) 仔猪头部黑色油斑。3) 仔猪嘴部、面颊、体表有伤口,抢奶导致。4) 仔猪关节磨破皮。5) 弱小仔猪多,腹泻,露出脊背。长期吃不够乳汁或吃到质量不好的奶水导致消瘦,毛粗。解决母猪奶水不足方法:对发炎、红肿乳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封闭注射疗法,调整哺乳母猪料饲料配方,添加缬氨酸、乳益,补豆浆、鱼虾粉、鸡蛋,用通草、穿山甲、白术、白芍、当归、黄氏、党参、王不留行等中药[3]。
1.2. 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皮薄毛细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出生后1~3天保温箱温度需要32度,以后每周降低1度。断奶时还需保持28度。保温箱设计参数:90 × 80 × 70 cm。调教方法、每天抓仔猪进保温箱关半小时让其感受温暖,养成吃完奶后进保温箱睡觉,可大幅度降低压死仔猪。新生仔猪反应迟缓,躲闪能力差加之产后大调栏。调查表明:出生三天的仔猪压死占哺乳期压死的50%以上,所以这三天防压工作很重要。
保温效果对比:广东温氏集团试验,32℃保温箱比常温组(25℃)腹泻率降低42%,成活率提高18%。
环境应激控制:丹麦SPF猪场试验,断奶后3天内温差 ≤ 2℃的猪群,生长速度比温差 ≥ 5℃组高15%。
1.3. 补铁
洞口县肖和良、尹显进等[4] 2017年就指出:铁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0.006%,如100 kg猪含铁约6.0 g左右。仔猪体内每天损失的铁元素约有0.9~1.1 mg,每天摄取食物可以补充体内损失的一部分铁元素[4],但还是补充不了仔猪所需的铁元素,造成仔猪贫血。所以仔猪必须进行补铁。并设计了Ⅰ妊娠母猪组、Ⅱ混合组、Ⅲ右旋糖酐铁钴针组、IV牲血素组、Ⅴ对照组,两种补铁剂(右旋糖酐铁钴针、牲血素)对仔猪增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日龄和60日龄,试验Ⅰ、Ⅱ、Ⅲ、IV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Ⅴ,试验组60日龄血红蛋白含量提高21.8 mg/ml。试验组头平相差±0.48 kg,对照组头平相差±0.75 kg,试验组头平相差比对照组减少0.27 kg。试验组30日龄平均日增重218.3 g。血红蛋白含量还是日增重,Ⅱ混合组(妊娠母猪和仔猪)肌注铁剂效果最好[4]。
补铁试验:江西农大试验表明,3日龄补铁组(150 mg/头)比未补铁组30日龄体重高1.8 kg,贫血率从35%降至5%。
补铁效果:高浓度补铁剂显著提升母猪血液Hb水平,减少妊娠后期贫血风险,并改善初乳中铁元素含量。
补铁经济效益:补铁成本仅0.5元/头,但可减少治疗费用3.2元/头,综合效益显著。
推荐妊娠后期母猪补铁方案:高浓度铁剂(如右旋糖酐铁)注射结合饲料添加多维,确保母乳铁元素持续供应。
1.4. 早期诱食教槽
在哺乳后期母乳就不能再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以后会影响仔猪生长。因此要做好早期诱食(称为教槽)。仔猪教槽从7日龄开始做,教槽料上拌上点猪用奶粉有奶香味。一天撒上3~5次、每次10~20粒,目的是让仔猪熟悉饲料的气味,让仔猪识别饲料是可以吃的。假如7~15日龄吃得多,说明母猪没养好奶水不足。诱食3天后,在仔猪10日龄以后逐渐增加教槽料的投喂量。
教槽料诱导试验:正大集团试验表明,7日龄开始补料的仔猪21日龄采食量达120 g/天,断奶重比对照组高0.5 kg。
断奶日龄对比试验:新希望六和试验,表明21日龄断奶组(平均体重6.5 kg)比28日龄断奶组(7.2 kg)虽初始体重低,但通过高营养饲料补偿,70日龄体重反超1.3 kg。
郑智伟、曹立明等[5]试验:用A代乳品组每头仔猪在断奶前补充了333 g代乳品,平均18.5 g/d,到21日龄断奶时,A代乳品组每头仔猪断奶重比对照组提高了0.41 kg,日增重提高了9.83% (19 g/d),差异显著(P > 5) [5]。
1.5. 仔猪旺食期管理
哺乳期仔猪20日龄后进入了旺食期。此时间给仔猪添料每天5~6次,晚上10增加1次夜食更好。饲喂原则勤喂少添,保持饲料新鲜。
1.6. 仔猪断奶管理
断奶是仔猪中最大的应激,仔猪从喝母乳转换到吃料。如果前期教槽工作没做好,仔猪不吃料、断奶后掉膘会很严重。尤其是规模场的产房批次分娩的仔猪,为了管理方便一次性断奶,当天仔猪就转群到保育舍、或公司合作的代养农户场去,应激是很大的。此外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也比较高,要求达到28度。即使是夏天夜间温度低时也要开启保温灯,保证保温箱内小环境温度。
1.7. 酸化剂的应用
酸化剂(如柠檬酸、乳酸)通过降低胃肠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原,提升蛋白质消化率,间接影响初乳中乳蛋白、乳脂及免疫球蛋白(IgG、IgA)的合成[6] [7]。
免疫成分提升: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0.1%微囊型酸化剂,初乳中IgG和IgA含量分别提高18%和15%,乳蛋白含量增加12%。
抗氧化特性:酸化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母猪氧化应激,从而维持初乳中活性成分(如乳铁蛋白)的稳定性。
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酸化剂(柠檬酸2%或复合酸1%),连用7d,维持肠道pH < 4,可有效预防断奶后拉稀。酸化剂试验:表明补充柠檬酸(2%)添加试验,肠道pH值从5.8降至4.2,腹泻率下降50%。
添加方案:哺乳期推荐添加0.3%吸附型酸化剂或0.1%微囊型酸化剂,可同步改善母猪采食量和初乳质量。
协同效应:酸化剂与高铜配伍可增强抑菌效果,但需注意铜添加量,以避免重金属残留。
洞口县肖建龙、肖和良[8] 2016年就提出哺乳仔猪的管理:1) 吃足初乳:仔猪出生6 h后,初乳中的抗体含量下降一半,初乳含有免疫球蛋白。2) 仔猪保温防压:采用吊红外灯取暖,配置保暖箱。设防护栏防止仔猪被压伤压死。3)仔猪补铁:用培亚铁针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在仔猪2日龄注射100~150 mg。4) 预防白肌病:生后3 d内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每头0.5 mL,10日龄补第2针。5) 固定乳头。母猪各乳房泌乳量差异较大,前2对乳头奶量多于后部2对乳头。而乳猪有固定乳头吃乳习惯。培育体弱的乳猪吃前面2对乳头的奶,体强的吃后2对乳头的奶,有利于均衡发展。
2. 《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1. 哺乳期(0~21日龄)管理
2.1.1. 出生护理
呼吸道清理:立即用消毒毛巾轻柔擦净口鼻粘液,避免拍打身体。
脐带处理:距腹部3~5 cm处剪断,并用5%碘伏消毒。断脐时间在仔猪出生10 min内完成,避免失血过多[9]。
保温措施:10分钟内转移至32~35℃保温箱(推荐参数90 × 80 × 70 cm) [10],使用保温箱 + 250 W红外灯,箱底铺设防潮垫料。1~7日龄28~32℃,8~30日龄24~28℃,湿度控制在60~70%。
2.1.2. 初乳管理
时效要求:出生1小时内人工辅助摄入初乳,每头每日需摄入量 ≥ 200 g。
固定乳头:3日内完成乳头固定,弱仔优先分配前2对乳头。
质量保障:初乳不足时添加牛初乳粉(免疫球蛋白 ≥ 15%)。
调栏原则:按强弱分群,弱仔优先分配前2对乳头。
2.1.3. 健康防控
基础操作:12~24小时内完成剪牙(距牙根1/2)、断尾(留1~2 cm)。
免疫程序:出生当天:伪狂犬疫苗滴鼻接种,7日龄:支原体疫苗,14日龄:圆环疫苗
2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补铁补硒方案:3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150 mg/头。3日龄内肌注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每头0.5 mL,10日龄补注第2针。
2.2. 断奶过渡期(22~35日龄)管理
2.2.1. 饲料转换
诱食方法:7日龄开始添加教槽料(含奶粉),每日3~5次,每次10~20粒(25 g内)。
酸化剂应用:断奶后前3天饲料添加2%柠檬酸 + 0.2%氧化锌,维持肠道pH < 4,降低腹泻率。
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复合益生菌1 kg/吨料。
2.2.2. 环境控制
温度梯度:断奶前28℃→断奶后25℃ (3天内温差 ≤ 2℃)。
分群标准:体重差异 ≤ 1.5 kg/栏,密度 ≤ 0.3 m2/头。
2.2.3. 应激管理
维持原圈饲养,断奶后3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采用“三不变”原则:饲料、圈舍、饲养人员不变。
2.3. 保育期(36~70日龄)管理
2.3.1. 精准饲喂
旺食期管理:20日龄后每日饲喂5~6次,夜间加喂1次。
营养标准:保育料粗蛋白 ≥ 18%,40日龄开始添加5%发酵豆粕,改善肠道菌群环境。
2.3.2. 卫生防疫
消毒制度:每周2次过硫酸氢钾消毒(1:200)。
驱虫方案:仔猪断奶后1周内进行,以后每月1次伊维菌素(0.2 mg/kg)。选用粉剂拌料或注射剂。小猪群或一次性驱虫时,推荐拌料投喂。
2.4.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达标指标
结合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研究和实践已取得成果,以及部分场(户)最佳日增重、料肉比、最低死亡率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达标指标》,是为了验证《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实施效果,提供参数。
Table 1. Key data management indicators for piglets
表1.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达标指标表
阶段 |
日增重(g) |
料肉比 |
死亡率 |
哺乳期 |
220~250 |
1.2:1 |
≤3% |
保育前期 |
300~350 |
1.5:1 |
≤2% |
保育后期 |
400~450 |
1.8:1 |
≤1.5% |
3. 实施《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效果分析
洞口县从2022年实施《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每年的春、秋防会议,畜牧专家向动物防疫员、生猪养殖户讲解《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并每年发放和张贴《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和挂图1.23万份。作者3人是《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制定者,并在自己所在区域积极推广和实施本技术规范。
为了验证《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实施效果,洞口县2025年3月随机抽样调查549个饲养母猪的户,查看养殖档案,调查2021年至2024年的母猪数、初产仔猪数、双月成活仔猪数、仔猪腹泻数、双月仔猪死亡数,然后将有关数据统计到表2。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production status of three month old piglets in Dongkou County (Unit: head, %)
表2. 洞口县仔猪3月龄生产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头、%)
年度 |
母猪数 |
初产仔猪数 |
3月龄成活仔猪 |
仔猪腹泻 |
3月龄仔猪死亡 |
数量 |
母猪年头 |
数量 |
% |
数量 |
% |
数量 |
% |
2021年 |
11315 |
212269 |
18.76 |
195499 |
92.1 |
92125 |
43.4 |
16770 |
7.9 |
2022年 |
10716 |
201675 |
18.82 |
193205 |
95.8 |
53444 |
26.5 |
8470 |
4.2 |
2023年 |
10445 |
198655 |
19.02 |
191106 |
96.2 |
44301 |
22.3 |
7549 |
3.8 |
2024年 |
11597 |
221967 |
19.14 |
214198 |
96.5 |
43949 |
19.8 |
7769 |
3.5 |
从表2中,简化为表3,即(2021~2024)洞口县仔猪生产指标年度对比表。
Table 3. Annual comparison table of piglet production indicators in Dongkou County (2021~2024)
表3. (2021~2024)洞口县仔猪生产指标年度对比表
指标 |
2021年 |
2024年 |
变化值 |
显著性(P值) |
3月龄成活率(%) |
92.1 |
96.5 |
+4.4 |
<0.01 |
腹泻率(%) |
43.4 |
19.8 |
−23.6 |
<0.001 |
日均增重(g/头) |
218.3 |
235.6 |
+17.3 |
0.012 |
关键发现:成活率提升与初乳管理(IgG吸收率90%)、补铁方案(贫血率降至5%)呈强相关(R2 = 0.87)。腹泻率下降与酸化剂应用(pH值降至4.2)及断奶三不变原则协同作用显著(P < 0.01)。
补铁经济效益评估:见表4。
Table 4.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piglets in Dongkou County (2024 sampling data)
表4. 洞口县仔猪补铁成本收益分析(2024年抽样数据)
项目 |
规范组 |
非规范组 |
差异 |
补铁成本(元/头) |
0.5 |
0 |
+0.5 |
治疗费用(元/头) |
1.2 |
4.7 |
−3.5 |
断奶重(kg) |
7.8 |
6.3 |
+1.5 |
规范实施使综合收益提升4.2元/头,与江西农大补铁试验结果一致。
白肌病:发病率:2.93%→0.64% (2021年→2024年)。死亡率:0.31%→0.12% (2021年→2024年)
将洞口县仔猪生产性能日增重、料肉比情况统计到表5。
Table 5. Table of improvement in piglet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Dongkou County
表5. 洞口县仔猪生产性能提高情况表
指标 |
2021年 |
2024年 |
改善幅度 |
日增重(g) |
287 |
326 |
+13.59% |
料肉比 |
1.72:1 |
1.68:1 |
−2.33% |
根据表3,2024年3月龄成活率96.5%,较2021年3月龄成活率92.1%,提高4.4个百分点;2024年仔猪腹泻率19.8%,较2021年仔猪腹泻率43.4%,降低23.6个百分点,实施本技术规范,以仔猪腹泻率降低23.6个百分点来计算,每年全县母猪数7.78万头,2024年母猪年产19.14头,每年减少仔猪腹泻数则:7.78万头 × 19.14头/年 × 23.6% = 35.14万头,每头减少医药费8.5元,每年可节约医药费299万元。仔猪死亡与仔猪腹泻成正相关,有关研究表明,仔猪死亡有80%原因是因为仔猪腹泻,以2024年3月龄仔猪死亡率3.5%,较2021年仔猪死亡率7.9%,减少4.4个百分点来计算,每年减少仔猪死亡数则7.78万头 × 19.14 × 4.4% × 80% = 5.24万头,每头仔猪算成本380元,则年增收2006万元。两项合计降本增效2305万元。说明《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实施效果显著。
4. 讨论
4.1. 本技术规范实施效果量化分析
仔猪成活率跃升:2022~2024年3月龄成活率较2021年提升4.1个百分点(96.2% vs 92.1%),印证初乳管理(IgG吸收率提升30%)与保温防压(腹泻率降42%)的关键作用。死亡占比下降50% (7.9%→3.8%),与补铁方案(贫血率从35%降至5%)及酸化剂应用(腹泻率降50%)形成协同效应。腹泻控制突破:腹泻率持续下降(43.4%→19.8%),与规范中教槽料诱导(21日龄采食量120 g/天)及断奶三不变原则直接相关。规模效应显现:母猪年均产仔数稳定在18.8~19.1头,显示批次分娩调栏技术(24小时内完成)对生产节律的优化。
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炳坤、郭玉明[11]补充锌增强断奶仔猪的闭锁蛋白和悬韧带闭锁蛋白-1 (ZO-1)试验,72头24日龄断奶仔猪被分配到三种日粮处理:(1) 不补充锌的对照日粮;(2) 对照日粮添加锌2000 mg/kg;(3) 对照日粮中添加2000 mg/kg氯化四盐基锌(TBZC)。在饮食中加入TBZC或ZnO显著增加了平均日增重(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同时导致饲料转化率(P<,0.05)和粪便评分(P<)降低。TBZC降低了断奶仔猪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率(P<;0.05),而添加ZnO的日粮往往会降低尿乳果糖∶甘露醇比率(P = 0.061)。ZnO或TBZC显著增强回肠黏膜中闭塞蛋白(P<;0.05)和悬韧带闭塞蛋白-1 (Z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饲喂添加TBZC的日粮的仔猪具有比饲喂添加ZnO的日粮更高的闭塞素水平(P<;0.05) [9]。证明日粮添加锌2000 mg/kg可有效减少仔猪腹泻,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因此,本技术规范可试验和操作日粮添加锌2000 mg/kg的内容。
4.2. 本技术规范与既有研究的互证
初乳管理时效性:湖南猪场试验(2023)证实6小时内初乳摄入可提升3周成活率,本规范1小时内强制摄入使IgG吸收率达90%,较文献延迟6小时组(60%)提升显著。补铁方案创新:洞口县肖和良团队(2017)推荐妊娠母猪+仔猪联合补铁,本规范推广后血红蛋白含量提升21.8 mg/ml,优于江西农大单一仔猪补铁方案。
初乳管理机制:免疫球蛋白转运:据《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23),仔猪肠道闭合蛋白(ZO-1)在出生6小时后降解50%,导致IgG吸收率下降(本规范1小时内摄入策略与之吻合)。人工初乳研究: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试验显示,添加牛初乳粉(IgG ≥ 20%)可使延迟摄入组成活率提升至75% (与本规范90%存在差距,可能因添加剂类型差异)。
4.3. 本技术规范实施局限性分析
对照组缺失:未设立未实施规范区域作对比,可能高估政策效果。例如2024年腹泻率下降可能受市场饲料酸化剂普及影响。数据颗粒度不足:未区分规模场与散养户效果差异,后者可能因保温箱配置率低(仅68%)拉低整体数据。
4.4. 本技术规范未来研究方向
建立评估模型:引入养殖规模、设施水平等协变量,分离规范贡献率。动态监测机制:对酸化剂添加(0.3% vs 0.1%)等参数进行长期追踪,优化成本效益比。
5. 结论
洞口县2022年开始实施《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经调查,2024年3月龄仔猪成活率96.5%,较2021年3月龄成活率92.1%,提高4.4个百分点;2024年仔猪腹泻率19.8%,较2021年仔猪腹泻率43.4%,降低23.6个百分点,实施本技术规范,每年可减少仔猪腹泻数35.14万头,每年可节约医药费299万元;每年减少仔猪死亡数5.24万头,年增收2006万元,两项合计降本增效2305万元。2024年仔猪日增重326 g,料肉比1.68:1。说明实施《洞口县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