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众多,在心理学学习中,不管是方法学课程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课程,教材本身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1];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没有将心理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会存在脱离生活的现象,不仅使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心理学知识,更限制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不是被动地从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并且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对新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授课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实现教与学良性的双向互动,不仅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选择。但是,将案例教学法投入到高等学校的课堂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往的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法,往往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处于被动的态度,缺乏学习主体性、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然而,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形式分析学习内容,进而为学生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具有适用性强、生动性强、内容广泛、组合效能强和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等特点[4]。作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案例教学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引入实践中,增强学习心理知识的主动性;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学科也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营销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案例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营销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内容[5]。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学科中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分析等进行系统梳理,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为后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资源建设和使用提供指导。
2. 数据来源及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条件为主题 = “心理学”,关键词 = “案例教学法”,时间范围设置为2000年1月~2024年5月。在文献筛选环节,为了确保所选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剔除会议、报刊广告等等非研究类文献。为确保数据精确有效,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剔除重复、无关文献后,共获得107篇论文纳入本研究分析。
2.2. 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对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文献定量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分析图谱等直观地展示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年度发文量趋势
年度发文量可以反应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案例教学在心理学中的运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之前的稳定期,年均基本保持在1篇左右;第二阶段是逐步上升期,从2004到2017年,虽在2011年有所回落,但整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第三阶段是波动减少期,从2018到2022年间,发文量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
Figure 1. Statistics of publication volume
图1. 发文量统计图
这一阶段性的变化与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等密切相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我国相对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才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尤其是主修师范专业的学生,他们将心理学作为必修课程学习,这些毕业的人才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运用和传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004年以前,案例教学在心理学运用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学者崔丽华提到,在2004年时,案例教学法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学教学中,且停留在试误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6]。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优势明显,逐渐引入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另外,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广泛应用。学者陈银琴提到案例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推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多向提高[7]。在目前阶段案例教学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保持一种主动探究的态度,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018年后发文量呈现波动降低的变化。虽然研究者们已经对心理学教学的优化和完善放在首位,但是由于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缺乏深入学习,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案例教学法仅是对案例的使用,从而对案例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7]。即便如此,仍有部分研究者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具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如辛红梅学者指出在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法,正是这一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这个教学方法应用模型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8]。学者刘郁提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还会造成概念上的混淆。通过比较案例,可以让学生知晓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以后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9]。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由于在线教育、AI+教育等新教学模式的兴起,使得研究者更多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新形态的实践研究,如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案例理解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学会用知识。
3.2.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07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心理学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观察节点的位置和连线的数量,可以反映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推断出该领域关注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并计算中介中心性,见表1。结合图谱与列表分析可知,“案例教学”出现的频次最高,中心性为0.96,“心理健康”“心理学”的频次位于第二、三位,且中心性均大于0.1,说明这些关键词在本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均位于表格前列,说明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运用较多。学者张笑铭指出在心理学教育中引进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良现状,它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3]。因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心理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夯实的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高雪桐指出,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和自我提高,因为目前学校课程偏于理论,缺乏实践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很难独立进行心理咨询实务,而采用多模式化的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弊端,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10]。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增强学生对于异常心理的识别和干预,真正促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中职”“大学生”频次分别位于第四和第八位,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探讨案例教学法时,研究者会基于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如张瑞祥指出部分中职生经常因日常琐事如买饭插队、抢占座位、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引发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遇到问题时缺乏对具体情境的理性分析,表现出一定的不成熟性;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而不深刻[11]。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在中职生同伴冲突辅导中的运用效果,就必须不断地实现“三优化”,即优化案例、优化案例教学过程及优化案例教学能力。
关键词“案例”“运用”“教学”等在本领域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们对于教学案例法进行深入探究,应用范围扩展到消费心理学、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药品营销心理学等领域,王鸿学者指出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缺乏接触良好的实践场景的机会,而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为基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场景中,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论展开研究探讨,使单一的理论教学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理论与实践相配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2]。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1. Keyword centrality list
表1. 关键词中心性列表
序号 |
频次 |
中心度 |
起始年份 |
关键词 |
1 |
43 |
0.96 |
2001 |
案例教学 |
2 |
4 |
0.19 |
2011 |
心理健康 |
3 |
6 |
0.13 |
2001 |
心理学 |
4 |
5 |
0.08 |
2011 |
中职 |
5 |
3 |
0.08 |
2012 |
心理咨询 |
6 |
2 |
0.08 |
2010 |
实践 |
7 |
2 |
0.07 |
2007 |
案例 |
8 |
5 |
0.05 |
2012 |
大学生 |
9 |
5 |
0.05 |
2010 |
运用 |
10 |
3 |
0.05 |
2012 |
教学 |
3.3. 研究趋势分析
3.3.1. 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能够反映出某段时间内学者们在这一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图3展现出案例教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变化。
Figure 3. Keyword emergence map
图3. 关键词突现图谱
“课程教学”“教学方法”作为较早出现的突现词,从突现词持续时间来看,“新课程”“运用”“课程教学”的突现时间较长。该结果反映出研究者对于案例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主题关注度较高。进一步将突现词列表与发文量趋势图结合分析,并比较关键词的不同强度,结果发现从2006年的“课程教学”到2017年的“心理健康”,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研究中在不同阶段的重点演变。具体而言,早期研究(2006~2009年)更关注“课程教学”和“教学方法”等基础性议题,反映了案例教学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初步探索;中期研究(2010~2014年)则聚焦于“运用”和“大学生”等关键词,表明案例教学的研究逐渐转向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始重视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部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等;而近期研究(2017~2020年)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学”和“高职院校”等,进一步梳理本领域文献,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运用,例如,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案例资源的积累、探索从心理异常个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适模式等。另外,高职院校等也开始重视心理案例资源在其学生群体中的榜样作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延伸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新兴领域。
3.3.2. 关键词时间聚类
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聚类时间线图谱(见图4),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更侧重于描述各聚类之间的发展演变进程,每个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按时间先后顺序由左至右显示,并根据聚类标签由上至下排序,节点越大,表示该时间段内该热点问题的影响力越大。
由图4可知,“案例教学(#0)”、“心理学(#1)”作为核心关键词,展现出较强的中心性和广泛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案例在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案例教学与心理学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共现关系,由此可见,心理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分析相关文献,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展经历了全面到深入的变化过程。研究首先重点关注了心理学课程等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实践,如研究者们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消费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建设针对性的案例资源和高效的教学模式等。随后,“心理健康(#2)”在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并与案例教学形成了稳定的关联网络,这能清晰反映出,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热度持续,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健康领域的案例描述,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个体的特征等,随后,“心理咨询(#4)”开始出现,案例教学也开始涉及不同心理疾病个案的心理咨询等,案例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提升了他们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由此可见,从心理学不同课程到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相关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研究中,体现了全面发展到深入剖析的过程,后续研究在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会出现特定主题的深入探讨,进而探寻案例分析法在心理学教学研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timeline graph
图4. 关键词共现时间轴图谱
4. 结论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相关案例,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和透彻地理解,使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相关技能,对相关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灵活科学。案例教学在心理学学科中的运用与研究,经历了探索、逐步增长和波动下降三个阶段,涉及的主题主要包括了案例教学的改革创新、案例教学的方法运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并且研究主题日益丰富,扩展到与多种专业结合共同发展;例如医学专业、旅游专业和金融专业等领域,特别关注了案例教学在不同群体中开展的不同应用模式等。
5. 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1) 从本研究来看,所调查的样本量较小,所得出结果的代表性就会受到限制,未来研究应该扩大数据库的搜索范围,本研究仅从“中国知网”一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应该从“万方、维普”等多个国内主要的学术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从而增强文献的覆盖率和数据的可信度。
(2) 本研究在选择文献时未纳入外文文献。然而,基于多元文化教育观,应该从国内外的多个视角出发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当今中外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丰富研究的理论深度,扩展对案例教学法实践模式的认知谱系,超越单一文化和低地域视角带来的局限。
5.2.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案例教学的新形态教育资源日益重要。基于前文分析,“高职院校”作为突现词,凸显了该群体在案例教学研究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未来研究应紧密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教学,创设积极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再根据学生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出合适且高效的职业发展道路。例如,可针对高职学生实践性强、职业导向明确等特点,开发与其发展阶段契合的案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真实性、学生互动参与和职业能力的整合性,从而提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
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研究者需要关注数字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同时,为了更有效发挥新形态案例资源库的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也是需要关注的研究主题。具体而言,可以开发“基于生成式AI的动态心理咨询案例模拟系统”,通过构建高度仿生的咨询对话环境,为学生们提供在实践中的技能培训的机会。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当今AI算法手段,将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经历等记录与分析,为其定制贴合具有个人特质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建议,实现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有机统一。
基金项目
(1) 湖北省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心理学实验案例数字资源库建设与运用(项目编号:2024285)。
(2) 江汉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鉴古育心: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库开发与应用研究(YJSJG20241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