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分析
Analysis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DOI: 10.12677/ecl.2025.14103256, PDF, HTML, XML,   
作者: 李 湘: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电子商务经济发展Resource-Based Cities E-Commerce Economic Development
摘要: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作用重大,但后期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挑战。电子商务可盘活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助力城市转型。文章界定了资源型城市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不同阶段城市电商发展模式也有不同,成长型城市提前布局电商基础设施,成熟型城市延伸资源产业链,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然而,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存在产业惯性难以突破、电商与资源产业融合困难、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应打破产业惯性,激活市场创新动能;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电商发展保障体系。
Abstract: Resource-based cit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but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later stage. E-commerce can activate resources, cultivate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assist urban transformation.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e-commerce,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e-commerc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ities are also different. Growing cities lay out e-commerce infrastructure in advance, mature cities extend the resource industry chain, and declining and regenerating cities cultivate non resource emerging industrie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es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y in breaking through industrial inertia, difficulty in integrating e-commerce and resource industries, and insufficient basic support capabilities. Therefore, enterprises should break industrial inertia and activate market innovation momentum;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ailored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ot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address infrastructure shortcomings, and establish a safeguard system for e-commerc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李湘. 中国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0): 1182-1188.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03256

1. 引言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历程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相连。2007年和2013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政策意见。20个省(区、市)出台了促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意见或规划,12个省(区、市)安排了针对资源型地区的省级转移支付或专项扶持资金。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提出引导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和支持资源枯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双轨路径,并明确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制度保障与实践指引。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后期,尤其是衰退期与部分成熟转型期城市,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就业保障的三重挑战。一方面,长期依赖资源开发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非资源产业发展滞后,当资源储量下降或市场价格波动时,经济易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另一方面,资源过度开采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人口外流与城市收缩现象。此外,随着部分资源型企业减产、搬迁或倒闭,大量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而本地就业市场因产业结构单一难以提供充足岗位,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1]

电子商务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一是盘活现有资源,通过电商平台推动资源产品深加工与品牌化运营,如将煤炭、矿石等初级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挖掘矿区特色衍生资源的市场价值;二是培育新兴产业,依托电商渠道推动农业、文旅、新能源等非资源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2]。基于此,本文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特征出发,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转型需求,系统分析其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提出适配的优化路径,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借助电子商务实现高质量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资源型城市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资源型城市界定为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全国总共262个资源型城市,按资源开发阶段可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衰退型城市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再生型城市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3]

2.2. 电子商务

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电子商务的内涵,即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从经济效应来看,电子商务对地区发展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快速获取市场需求、价格波动、技术趋势等信息,消费者能够便捷查询产品质量、商家信用等信息,减少传统交易中的信息壁垒,提高市场效率[4];二是推动范围经济,电子商务发展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跨越了地理范围限制,扩大了市场范围,加速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5];三是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物流、金融、软件服务等配套产业的集聚,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发展还能够帮助企业克服贸易成本、拓宽贸易边界、降低企业成本和出口风险、提高企业出口绩效,进而对地区产业集聚产生影响[6]

自2011年国家启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部分资源型城市凭借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成功入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其中成熟型资源城市有河北省邯郸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省赣州市、湖南省郴州市及重庆市,再生型资源城市涵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江苏省徐州市与河南省洛阳市。这些示范城市的实践表明,资源型城市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不仅能够盘活传统资源产业,还能培育新兴产业,为同类城市的转型与数字化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3. 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的现状与典型模式

3.1. 成长型城市

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扩张期,经济活力较强,电商核心是提前布局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为未来产业升级打基础,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后被动转型的覆辙。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运销分公司积极拓展电商销售业务,依托伊金霍洛旗数字电商产业园电商平台,推进互联网煤炭销售运行,整合快递企业、电商服务商,实现煤矿物资、本地农畜产品的双向流通,降低企业成本,鄂尔多斯还与京东合作开展电商人才培训,重点培养资源产品运营、新能源电商推广人才。

3.2. 成熟型城市

成熟型城市资源储备稳定、产业基础扎实,电商核心是延伸资源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邯郸市作为钢铁资源型城市,依托钢铁产业优势,搭建了钢铁电商平台。该平台不仅推动了钢铁产品的线上交易,还融入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众多钢铁企业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了销售渠道的拓展与采购成本的降低,提升了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7]。吉林省吉林市以化工产业为根基,通过电商平台对化工上下游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企业能够通过平台便捷地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实现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在产品销售方面,拓宽了市场范围,将化工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这种数字化整合,提升了化工产业的协同效应,增强了产业竞争力[8]

江西省赣州市凭借丰富的稀土资源,打造稀土电商交易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推动稀土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运营,通过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了赣州稀土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与附加值,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9]。享有“中国银都”美誉的湖南省郴州市大力发展白银制品的电商销售,通过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兴手段,将精美的白银制品推向消费者。这不仅提升了白银制品的销售额,还带动了相关加工、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延伸了白银产业的产业链[10]。作为综合性资源型城市,重庆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便捷的物流体系以及高效的通关服务,推动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同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促进国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

没有纳入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成熟型城市范围内,以山西大同为例,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引领下,大同因背靠优质煤炭资源和百年来积累的煤电产业链,加速城市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型,同时大同以电商主体培育为主线,逐步形成了电商服务、运营、金融、物流等电商生态体系,推动“大同好粮”“大同刀削面”“大同黄花”“杏脯”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知名品牌在网络平台展示,以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全面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业务,建设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区分拣线。

3.3. 衰退型城市

衰退型城市资源枯竭,传统产业下滑,电商核心是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通过电商打开市场,缓解就业与经济压力。作为煤炭衰退型城市,焦作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孟州皮毛加工、温县医药制造、机械制造等中小产业集群,推动集群企业布局电商,拓宽市场并强化产业集聚;同时,活化矿区百年工业遗迹,将煤矿井架、坑口遗址等元素改造为多功能文旅园区,通过电商渠道推广园区门票、文创产品,强化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另一典型案例是煤炭衰退型城市辽宁阜新,作为煤炭衰退型城市,阜新以新能源产业为转型方向,聚集特变电工、三一重能等头部企业及众多配套企业,同步布局电商,建成7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成为辽宁省首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此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将矿坑、矸石山转化为生态资源与生产原料,通过电商助力相关衍生产品销售。

3.4. 再生型城市

再生型城市已彻底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形成新兴产业主导、生态经济赋能、业态多元共生的发展格局[11],这类城市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销售,而是通过电商将产业优势、生态价值、文化特色转化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从钢铁、稀土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搭建电商平台。该平台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品的线上销售,通过整合本地优质企业资源,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形象。曾经以煤炭产业为主的江苏省徐州市,在转型后依托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电商与跨境电商。通过建设专业的电商园区,吸引了众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完善的电商生态体系。河南省洛阳市以有色金属资源转型为契机,通过电商平台整合文旅、装备制造资源,游客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预订旅游行程、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同时也能了解洛阳的装备制造产品。这种融合模式,既提升了洛阳文旅产业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又为装备制造产业拓展了宣传渠道,实现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没有纳入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再生型城市范围内,山东枣庄依托转型后形成的高端机床、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搭建枣庄制造电商平台,针对传统矿区复垦后的生态农田,枣庄打造“台儿庄运河农产”区域公共品牌。另一典型案例是铜矿再生型城市安徽铜陵,当地聚焦生态修复和电商赋能,将废弃矿坑改造为铜陵生态公园、田园乐园,铜陵还依托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搭建绿色装备电商平台,销售污水处理设备、废旧资源回收设备等。

4. 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

4.1. 产业惯性难以突破

由于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挤出效应”显著,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意识不足等系列问题,实现“双碳”任务艰巨[12]。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这些城市迫切地寻求产业转型,但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撑;当资源价格上涨时,当地又需要这些产业带来收入,产业转型的动力不强。因此,资源型城市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有一定难度[13]。多数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单一资源产业,非资源类产业薄弱,导致电商品类受限。固有障碍及交易成本处于“比较劣势”。资源型城市自身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障碍及较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资源型城市无论在整体还是各要素领域上,都处于“比较劣势”[14]

尤其在煤炭这类典型矿产经济中,产业惯性表现更为突出。作为典型的矿产经济,煤炭行业由于其前期投入大、设备专用性和产品的“中间性”,极易产生“锁定效应”和“粘滞效应”[15],加之煤炭供需持续紧平衡,煤炭企业在高利润强现金流之下,煤炭行业的盈利周期更长,资本投入后的回报也更加稳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煤炭企业对原有发展路径的依赖,阻碍企业的多元业务的开展。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管理者对于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存在顾虑,更倾向于优先开展具备完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煤基相关产业,粘滞于资源产业[16]

4.2. 电商与资源产业难以深度融合

电子商务需要传统产业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特征与电商业态存在明显断层。从产品属性来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产品多为煤炭、钢材、矿石等大宗商品,这类产品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线下交割依赖强的特点,难以适配电商小额、高频、即时交付的主流模式,且这类产品的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等环节无法通过线上完全实现。从配套服务来看,电商发展需线上支付、物流配送、售后客服等服务业协同支撑,资源型企业多习惯传统线下结算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电商配套支付服务应用不足,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物流企业仍以传统运输为主,缺乏针对电商的智能化调度、可视化跟踪服务,这种低数字化程度的配套体系,无法支撑电商与资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导致电商产业链在关键环节中断。

4.3. 基础支撑能力不足

电商发展需依托人才、基础设施、区域消费力三大基础条件,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特征与这些需求形成错配,成为电商发展的重要制约。在人才支撑方面,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人才外流与本地人才技能不足的双重困境。城市数字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电商运营、直播主播、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等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发展空间,难以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入驻;而本地现有劳动力多集中于资源开采、初级加工等传统领域,缺乏数字技能与电商运营知识,经过短期培训也难以完全满足电商岗位的专业需求,形成人才供需错配。在基础设施方面,部分资源型城市虽已实现宽带、5G网络全覆盖,但缺乏针对电商发展的定制化服务,在大宗商品电商领域,缺乏专业的线上交易平台,无法提供在线竞价、质量检测报告查询、物流跟踪等一体化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线上交易需求;在跨境电商领域,部分城市虽建有海关监管场所,但缺乏智能分拣、跨境物流专线等配套设施,通关效率与物流时效难以支撑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5. 资源型城市电商发展的优化路径

5.1. 打破产业惯性,激活市场创新动能

资源型城市的问题症结,表面上是资源枯竭和资源性产业衰落,而更为本质的症结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理念的缺乏。在政策环境构建方面,政府需摒弃“重管控、轻探索”的传统治理思路,建立电商发展容错制度。对于电商企业探索资源产品数字化交易、非资源产业电商化转型等新模式,在符合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设立电商创新风险补偿基金,鼓励传统工业企业跨界探索。只要给予企业家、投资者和利益关联者足够宽松的探索、试错、选择的机会,总会发现一些适合当地条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新业态,再加上在适当时机政府部门予以必要的支持,就有可能撬动新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形成示范效应、形成产业聚集,进而形成新的替代产业,与此同时,替代性的民营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也会同步发展起来。资源型城市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创新的条件,包括人才条件、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条件、资金支持条件。

资源型城市应首先在产业结构上破局,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降低对单一资源产业的依赖。对于煤炭、钢铁等传统资源型企业,应设立转型发展基金,鼓励其将部分利润投入非资源产业及电商相关业务,实现资本多元化配置。同时建立资源产业退出与补偿机制,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推动产能有序缩减。

在创新转化的要素支撑体系建设上,需重点补齐人才、机制、资金三大短板,确保技术创新能够有效转化为电商市场竞争力。在资金支撑层面,设立电商创新专项贷款,对企业开展电商平台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煤基产业延伸与数字化改造,例如将煤炭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煤化工制品,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与电商业务的融合,可选择1~2个产业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培育示范带动的产业生态。

5.2.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针对资源型产品重资产、长周期、线下交割依赖强的特点,应建设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实现在线竞价、质量检测报告查询、物流跟踪等一体化服务,弥补线上交易短板。在支付与结算环节,推广线上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支付工具,解决企业线上交易的资金流转问题。在物流环节,引入智能化调度和可视化跟踪系统,降低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

同时广阔的区域市场、便利的交通区位、沉淀的工业基础、修复后的生态资源等,均可通过电商赋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城市发展中应强化品牌建设与差异化运营,将资源型城市的竞争优势从单一资源转向区域市场、交通区位、工业基础和生态资源等多元要素。

对处于物流枢纽的资源型城市,依托交通网络打造电商加仓储配送枢纽,开通资源产品跨境专线,优化通关与物流,解决大宗商品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高、时效慢问题,可建设区域电商分拨中心,整合周边资源产品供需,实现大宗商品批量交易区域配送。对于工业底蕴深的资源型城市,可盘活闲置厂房设备,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加工服务,将重资产大宗商品转化为轻资产服务型产品。对生态亟须修复的资源型城市,将煤矿遗迹改造为文旅园区,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工业旅游门票和文创产品。在生态修复、复垦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推动生态旅游业、特色林产业和特色种养业等与生态修复、复垦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寻求新产业的形成,也带动相关群体投资创业[17]

在分类型城市的优势深化策略上,需结合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类城市的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电商赋能路径,确保优势转化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配。对于成长型资源城市和成熟型城市,需推进资源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资源深加工水平,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协作,推动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18],对于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侧重非资源产业电商化,搭建专项平台,提升其他产业产品的竞争力。

5.3.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电商发展保障体系

在人才方面,通过建设区域性电商孵化基地、与高校及企业合作定向培养数字技能人才,重点引入电商运营、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等专业力量,强化其在直播销售、网店运营、数字营销等领域的实操能力,逐步缓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在基础设施方面,应推动传统网络覆盖向电商功能型服务升级,针对大宗商品电商,支持建设集成在线交易、质量认证、供应链金融、物流追踪等功能的一体化平台;在跨境电商领域,需完善海关监管场所的智能化配套,建设跨境物流专线、海外仓和智能分拣体系,提升通关效率和物流履约能力,以高标准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电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在消费力提升方面,通过电商促销活动、直播带货、区域品牌推广等方式激活本地市场,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地区消费群体,扩大电商交易规模。

参考文献

[1] 杨贺, 薛东前, 宋永永.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收缩与转型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25, 47(6): 1248-1262.
[2] 唐跃桓, 黎静霖, 杨其静. 电子商务与企业跨地区交易: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25, 60(1): 74-90.
[3] 王文棋, 刘兆德, 赵虎.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景知识图谱——演进脉络、热点追踪及未来展望[J]. 地理科学, 2024, 44(5): 785-795.
[4] 孙浦阳, 张靖佳, 姜小雨. 电子商务、搜寻成本与消费价格变化[J]. 经济研究, 2017, 52(7): 139-154.
[5] 刘斌, 陶丽琴, 洪积庆.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研究[J]. 知识产权, 2015(2): 64-68+78.
[6]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城市电商化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识别与影响机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 45(5): 41-59.
[7] 李军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直播电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J].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5(7): 34-36.
[8] 曹小军, 宋德玲, 王上. 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助力吉林经济振兴[J]. 中国产经, 2025(15): 161-163.
[9] 肖晓军, 郑梦怡. 赣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21): 66-68.
[10] 陈煊, 蒋润婕. 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为例[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 35(11): 29-32.
[11] 苟红霞, 高志刚, 韩延玲. 数字经济、异质性环境规制与资源型城市碳排放[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2): 146-160.
[12] 李江苏, 唐志鹏.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4): 707-718.
[13] 刘鑫鹏, 卢新海.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绩效的增长潜力与提升路径[J]. 统计研究, 2025, 42(8): 45-58.
[14] 黄昊, 周维, 苏士壮, 等.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城乡电商营销环境[J]. 价值工程, 2019, 38(5): 158-160.
[15] 张复明, 景普秋. 资源型经济的形成: 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5): 117-130+207.
[16]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课题组. 多元化视角下山西省煤炭企业转型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5, 56(1): 174-182.
[17] 钟茂初.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J]. 国家治理, 2018(24): 3-9.
[18] 文琦, 侯凯元, 郑殿元, 等.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与优化路径——以榆林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22, 42(4): 68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