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Rural E-Commerce Human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电子商务已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推动农产品上行与农民增收的核心力量,但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与能力结构失衡的双重约束,人才振兴成为突破该瓶颈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宏观部署,系统探究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路径,研究表明,需通过多维度路径协同发力,将人才培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需求、乡村振兴目标紧密结合,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为乡村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兼具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价值。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commerce 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force in stimulating the rural economy, facilit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s. Howev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faces dual constraints: insufficient effective suppl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an imbalanced capacity structure. Talent revitalization has thus become key to overcoming this bottleneck. Based on the macro-level framework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pathways for cultivating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e-commerce.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ulti-dimensional efforts are required to closely align talent development with the needs of the rural e-commerce industry and the goa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quality talent supply will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rural e-commerce, providing solid support for industrial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in rural areas. This study offers both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文章引用:郭莹.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0): 1265-126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03266

1. 引言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既是打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关键枢纽,也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呈现高速扩张态势的背景下,其可持续发展进程正面临一项严峻挑战,即人力资源领域同时存在有效供给总量不足与能力结构配置失衡的双重问题[1]。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逻辑来看,若要实现该战略的预期目标,必须优先破解人才要素的约束瓶颈[2],将人才振兴置于关键战略位置,通过构建有规划、成体系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性的人才保障。因此,系统探究新型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的科学化、体系化培育路径,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农民群体实现持续性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部署为逻辑起点与时代背景,旨在深度剖析该领域在人才培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梗阻与内在需求,进而尝试构建一套兼具多元主体协同、培育阶段明晰及实践导向鲜明的人才培养路径体系,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分析

2.1. 驱动农村经济增收与内需释放,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的开发,首要价值体现为对农村经济增收的直接驱动与内需市场的深度激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3]。从生产端来看,具备专业运营能力的电商人才,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帮助农户或农村经营主体突破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既可以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适配度与附加值。从消费端来看,农村电商人才不仅是农产品上行的“推动者”,也是农村消费升级的“引导者”。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其对高品质工业品、农资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专业电商人才能够搭建便捷的农村电商消费渠道,通过本地化电商服务激活农村内需市场。

2.2. 促进农村人才结构优化与人力资本提升,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开发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核心在于打破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封闭性,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与引进,能够推动农村社会人才结构的优化,通过系统的人才开发,大量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将掌握电商运营技能,从“传统农民”转型为“新农人”。这类群体不仅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将先进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回农村,带动周边农户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打破农村长期以来“人才流失–发展滞后”的恶性循环,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4]

2.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完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农村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具有关键支撑作用,是完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具备产业链思维的电商人才,能够推动农村产业从“单一农业生产”向“农业 + 电商 + 文旅 + 物流”等多业态融合转型。同时,农村电商人才也是农村业态创新的“核心引擎”。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型电商业态的兴起,具备创新能力的电商人才能够快速捕捉业态变革趋势,将新型模式与农村实际结合,培育出适合农村的特色电商业态。

2.4. 助力城乡要素流动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契合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来看,开发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核心在于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农村电商人才作为城乡要素流动的“桥梁”,能够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与资源壁垒,通过电商平台,将城市的资本、技术、市场需求引入农村,同时将农村的特色资源、生态产品、文化价值输送至城市,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存在内在契合性。具备数字化技能的电商人才,能够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乡村治理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化运营,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与服务能力。

3. 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困境

3.1. 农村电商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低下

当前农村电商专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多数从业者仅掌握网店注册、商品上架等基础操作,在数字化运营、产业链协同、业态创新等专业化领域能力严重缺失,既无法针对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征制定科学的库存与物流方案,也难以通过品牌化建设、数据化决策提升产品附加值;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农村电商普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运营阶段,大量店铺依赖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应对以品牌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电商竞争环境,使得农村电商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难以充分释放,无法有效带动农产品增值与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拉大了与城市电商及发达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差距。

3.2. 人才培训内容的质量建设存在短板

从供给侧看,一方面,电商行业迭代速度快,新商业模式、技术工具与合规要求持续更新,而培训内容开发往往存在滞后性,现有培训内容多沿用城市电商的通用框架,未能深度融合农村电商的[5]核心场景需求,未能及时将行业前沿实践与核心能力要素转化为标准化、体系化的课程模块,导致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培训资源整合存在局限,多数培训机构缺乏与头部电商企业、行业协会的深度协作,难以获取真实业务场景中的案例资源与技术支持,使得培训内容偏向理论化,缺乏实操性与针对性。从质量管控维度看,当前电商人才培训尚未形成统一的内容质量评估标准,对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缺乏系统性审核机制,同时培训效果反馈闭环不完善,未能基于学员岗位绩效数据持续优化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剧了培训内容质量建设的短板,最终导致培训难以有效支撑电商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脱节

当前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传统电商理论与基础操作技能,而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商运营等新兴业态的覆盖不足[6];同时,在课程设计中缺乏对农产品品牌化、供应链数字化、市场精准营销等现实需求的深度融合,导致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显著断层。此外,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于政策导向与技术发展,未能充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要求与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从而限制了人才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创新能力。

3.4. 资源整合不足,平台建设进程缓慢

农村电商生态中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缺失、资源供给与平台建设需求不匹配[7],且受农村地域条件制约。资源整合方面,政府、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课程资源、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分散割裂,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市场化资源配置能力较弱,优质行业资源与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错配。平台建设方面,现有培训平台功能单一、互联互通性差,缺乏集成数据共享、实践模拟、远程协作与职业追踪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难以支撑规模化、精准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此外,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未能有效耦合,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足且迭代滞后,进一步制约了资源整合的效率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最终阻碍了农村电商人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机制的构建

4.1. 提高从业者专业能力

政府需扮演“引导员”角色,牵头组织精准化、持续性的实操培训。政府牵头,联合电商企业、职业院校等,依据从业者现有技能水平与从业经历,划分初、中、高三个层级[8]。为初级从业者提供电商基础知识普及课程,如电商平台注册与基础操作、农产品信息录入等;中级层次聚焦店铺运营核心技能,包括营销策略制定、客户关系管理;高级课程则着重培养战略眼光,涵盖行业趋势分析、电商模式创新等内容,确保不同层次从业者均能获得适配的能力提升路径。同时,协同行业协会,制定农村电商技能认证标准,涵盖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等维度。对通过认证的从业者,给予证书认定,并提供政策倾斜,激励从业者主动提升专业能力。

4.2. 加强人才培训内容质量建设

组建专业内容研发团队,整合高校电商专业教师[9]、电商企业资深从业者、农村电商领域专家,组建跨学科、多领域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内容研发团队。团队定期深入农村电商一线,调研业务痛点与需求,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更新完善培训内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借鉴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将培训内容开发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聚焦特定知识模块或技能主题,如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优化项目、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项目等。为每个项目设定明确目标、时间节点与质量标准,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内容开发,并邀请行业用户参与测试反馈,持续打磨内容质量。其次,设立专门的培训内容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对新开发及既有培训内容进行定期审核,依据行业标准、市场需求变化,淘汰过时内容,更新补充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确保培训内容始终保持高质量水平。

4.3. 优化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衔接

构建动态课程调整机制,教育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建立农村电商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收集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政策信息,要求培训机构与院校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年度更新、季度微调,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10]。加大农村电商实践教学投入,建设一批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基地模拟农村电商真实业务场景,配备直播设备、电商运营软件等设施;校外与农村电商企业、农产品合作社合作,为学员提供实地实习机会,参与农产品上行全流程操作,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符合时代需求的电商技能。

4.4. 加速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

一方面,设立资源整合协调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农业农村、商务、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资源整合协调机构[11]。负责统筹各方资源,制定资源整合规划与实施方案,打破部门间、主体间资源壁垒,促进政策、教育、实践、在地资源的高效对接与协同利用。另一方面,拓宽平台建设资金渠道,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如对投资农村电商培训平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项目优先审批等。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方式,为平台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企业根据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需求,优化平台功能设计,打造集教学培训、实操实训、创业孵化、资源对接、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线上平台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实时直播教学、在线答疑等服务;线下平台建设实训场地,开展项目式培训与创业指导。引入专业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平台日常维护、内容更新、用户服务,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5. 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作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农产品上行与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其人才培育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针对当前农村电商人力资源培养中存在的从业者专业能力低下、培训内容质量不足、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滞后等困境,需构建“分层赋能、质量筑基、动态适配、协同支撑”的立体化人才培育路径,形成多维度联动、全链条覆盖的培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综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需通过多维度路径的协同发力,将人才培育与农村电商产业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推动农村电商产业提质增效,进而激活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乃至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余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路径探索[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0): 126-129.
[2] 黄芳, 姜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 2019(5): 38-40.
[3] 袁双双. 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路径[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 28(14): 139-141.
[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深耕农村电商产业“生态圈”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研究报告[J]. 中国合作经济, 2024(6): 5-12.
[5] 吴磊. 产教融合视角下农村电商主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新农民, 2025(21): 65-67.
[6] 甘霖. “岗课训赛”多维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7): 89-91.
[7] 钟玲.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制约因素及措施[J]. 中国市场, 2025(19): 67-70.
[8] 杨梅, 曹爱萍. 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路径——以高职院校为例[J]. 学习月刊, 2025(6): 41-44.
[9] 夏心怡. “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2082-2087.
[10] 韦春凤. 胜任力模型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4): 171-173.
[11] 张昆. 农业科技期刊赋能乡村振兴: 意义、机理与策略[J]. 科技传播, 2025, 17(13): 2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