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趋向老龄化,银发经济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老年人消费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此背景下,森林康养这一融合健康产业与旅游业态的新兴模式,凭借其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了银发群体对旅游养生和康复疗养的双重需求。本文从阐释银发经济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内涵出发,多角度考察了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行业标准体系、加强森林康养教育、优化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强化人才支撑等多条发展路径来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升级,助力老年人康养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silver economy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key engine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umer market for the elderly demonstrates enormous potential. Against this backdrop, forest wellness, an emerging model integrating the health industry and tourism, aligns closely with the dual demands of the silver-haired population for recreational wellness and rehabilitative care, thanks to its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is paper begins by elucidating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silver economy and the forest wellness industry, then examin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 wellness industr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several development paths, such as standardizing the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ing forest wellness education, optimizing product supply,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alent support, to advance the forest wellness industry toward specialization and branding, thereby suppor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nior wellness tourism market.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银发经济”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焦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从目前的3.1亿增加到4亿人左右。从时机上看,2025年到203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1]。
“银发经济”是指基于老年人群特有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以全面满足该群体多元需求为宗旨的一系列经济形态的统称[2]。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趋势的必要举措,也是切实满足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要求。当下,在休闲旅游领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康养旅游作为长期坚持的爱好,借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情趣。在诸多形式中,森林康养产业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满足银发群体需求的最佳组合方式。
尽管当下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政策正不断优化,市场需求也在持续扩大,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产品同质化、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适老化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制约着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银发经济的视角出发,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旨在更好地满足银发群体的康养需求。
2. 文献综述
2.1. 银发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024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明确界定了银发经济的内涵,“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并提出4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3]。
我国银发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目标群体清晰。银发经济以老年群体为核心服务对象,在年龄层面明确指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第二,产业跨度广泛。银发经济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而是跨越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体现出显著的多元融合特征[4]。第三,需求结构复杂。老年人群内部在经济能力、健康状况、地域分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个体特征鲜明,需求层次多样,形成了复杂多元的市场结构[5]。
总而言之,随着新一代老年群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不断更新,“银发经济”的产业链条也正向旅游、医疗、生态等行业逐渐延伸,是驱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然而,现阶段银发经济市场尚处于发展不完善阶段,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银发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
2.2. 森林康养理论与发展历程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和重要保障。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森林康养作为一种融合林业、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旅游休闲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近年来逐渐兴起并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业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更新,也是未来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6]。
19世纪中期,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小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开启了森林多功能应用的实践[7]。受欧洲影响,日本于1982年引入“森林浴”这一理念并列为国民运动,后演变为“森林疗法”,形成了模式丰富、布局清晰的产业特点,实现了森林疗养的常态化发展[8]。受日本启发,韩国于1988年开始建设“自然休养林”,通过立法强力推动,将森林福利上升为“国民福利”,发展出森林幼儿园、森林营地等多种形式,产业态势良好[9]。
中国森林康养产业总体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截止2022年建设300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35年建设数量达到1200处,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10]。所以,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不仅切合绿色发展战略的思路,也是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命题。
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证实了森林康养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Irie Yasuko和Hohashi Naohiro学者提出森林康养对临床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11]。此外,李博和聂欣的研究表明,森林体验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记忆能力[12]。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森林康养旅游预计将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公众参与,该产业也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然而,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森林康养产业将会得到更快发展[13]。
3. 银发经济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的机遇与困境
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展现出显著的市场扩张潜力。尽管该领域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行业标准尚未健全、服务供给不充分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3.1. 银发经济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机遇
第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府已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养老与旅游、医疗、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并规划建设全国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重磅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旅居养老等新业态。多地政府将森林康养旅游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如云南、贵州等地依托其优越的气候和森林生态资源,努力打造国家级旅居康养地。
第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消费内容不断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快了养老旅游市场的催生速度,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品质型转变,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向多元化商业生态升级。此外,目标群体生活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个性化、品质化、精细化需求突出,银发群体对森林康养产业中的各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第三,森林资源整合,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价值。森林康养的核心要义,在于依托森林生态环境,结合医学与养生学原理,为人们提供养生保健和康复疗养等服务。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根本支撑,森林环境对参与者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显示,经常接触森林景观有助于降低人体压力水平、改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改善[14]。企业也可凭借优越的森林资源,开发包括森林疗养、山地运动和生态度假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并持续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实现更全面的发展[15]。
3.2. 银发经济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困境
尽管发展态势积极,但森林康养产业仍面临一系列的现实困境与挑战,制约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首先,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行业标准不规范。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养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在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探索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森林康养领域,实践中往往出现机械模仿国外模式、资源开发方式粗放等现象;同时,部分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性谋划不足,进而造成市场准入标准模糊、监管缺乏依据等问题,最终使得优质企业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15]。
其次,资源挖掘深度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老年森林康养旅游本质是一个需要多产业支撑的生态系统,但目前“融而不合”的现象普遍。目前,森林康养产业在跨领域融合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实现与医学、健康科学等学科的有效协同。对原有生态资源依赖性过强,缺乏实践创新及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16]。许多项目仍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产品设计缺乏创新和深度。打着“森林康养”旗号的项目,实质上仍是“观光 + 住宿”的简单组合,缺乏真正的康养内涵和专业内容支撑。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温泉泡池、登山观景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精细化的需求。
再次,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低。康养旅游产业亟需专业的人才队伍及标准的服务体系,但当下相应的人员配套及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完整架构。当前的从业人员多以传统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为主,缺乏老年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提供具有附加值的“专业”康养服务,尤其在应急救护、慢性病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存在巨大短板。
最后,基础配套设施不足,适老化水平较低。森林康养基地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设施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许多森林康养景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规范,交通工具换乘不便等问题突出,给老年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和心理顾虑,这是阻碍潜在需求转化的硬约束。此外,因森林康养产业涉及投资主体较多,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受资金方面的制约,不少森林康养基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设计、施工与运营环节同步推进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养基地最终效果的呈现[17]。
4. 银发经济视角下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
在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与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作为一种集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业态,正逐步成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推动该产业发展,既能够丰富生态文明实践内涵,也有助于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针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困境与挑战,本文从多个维度提出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路径,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优化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我国已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国家战略规划,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专项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促进政策,设立国家级康养旅游产业示范区。针对当前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需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参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制定涵盖服务流程、安全管控、设施配置、人员资质等维度的国家标准,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的信誉度,增加消费者信任,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优化产品供给,森林康养产品多元化。面对森林康养理念的普及以及银发经济的汹涌来袭,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森林资源整合,基于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自理、半自理、康复期)和消费层次,设计阶梯式产品与服务包,例如,为可自理的活力型老年人开发集山林徒步、自然摄影、生态探秘于一体的深度体验产品;为半自理的养生保健型老年人设计融合中医理疗、药膳食补、康体运动的疗养套餐;为处于康复期或需要慢病管理的老年人提供配备专业医护监测、定制化运动处方和营养指导的高端医养产品,精准细分银发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养方案,满足多元化的康养服务需求。同时,要以森林生态保护作为产业开发基础,优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设计,提升产品吸引力与趣味性,满足银发群体多样化、高品质的康养需求。
第三,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服务水平。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势下,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新契机,专业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森林康养的相关专业,搭建包含森林医学、老年护理、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生态导览等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培养出既懂森林康养知识又具备旅游服务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推动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完善并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康养服务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为森林康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需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康养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森林康养服务。
第四,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森林康养是一个融合医疗、养生、文化、旅游等多业态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整合与共享不同领域的资源,从而增强森林康养的整体吸引力。政府应发挥引导与支持作用,为该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基础支撑。具体措施包括:维护并提升森林康养基地的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构建跨行业资源整合平台,促进形成“森林康养 + 养老 + 医疗”“森林康养 + 养老 + 文体休闲”等多元协同的产业发展模式[18]。此外,还应推动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之间的多方协作,共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助力森林康养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森林康养教育,增强公众认知。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的健康产业业态,其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有力的舆论支持。在产业推进过程中,既需要凝聚大众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积极介入与深度传播,构建产业发展的社会认知基础与舆论支撑环境。在夯实森林康养基地硬件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多元传播渠道的协同效应。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打造森林康养产业品牌提升产业知名度。有效提升公众对森林康养理念、功能价值及实践方式的认知水平,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19]。
5. 结语
在银发经济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在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尽管当下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不充分,存在行业标准不规范、基础设施水平低以及产业融合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深入剖析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从建设规范行业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以及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等多维度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稳健发展。
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银发群体健康意识的提升,森林康养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政府、企业等主体要更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