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说来说去”
The Discourse Marker “Shuo Lai Shuo Qu”
DOI: 10.12677/cnc.2025.135141, PDF, HTML, XML,   
作者: 刘明天: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说来说去”话语标记语篇功能“Shuo Lai Shuo Qu” Discourse Marker Textual Function
摘要: 现代汉语中“说来说去”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V来V去”格式,它出现在句子中常常具有实在义,即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义。另外,它还可以作为话语标记出现在句中,作为独立成分,不具有实在的动作义,“说”的含义已虚化,整体表示“无论如何、不论怎样、总之”一类的意义,起到篇章衔接功能,已经发展成为话语标记。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shuo lai shuo qu” is a special and common “V-lai-V-qu” structure. When it appears in a sentence, it often carries a literal meaning, indicating the continuous repetition of an action. Additionally, it can function as a discourse marker within a sentence. As an independent element, it loses its literal action meaning, and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shuo” (to speak) becomes abstract. The phrase as a whole conveys meanings such as “no matter what,” “in any case,” or “in short,” serving a textual cohesive function and thus evolving into a discourse marker.
文章引用:刘明天. 话语标记“说来说去”[J]. 国学, 2025, 13(5): 987-992.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5.135141

1. 现代汉语“说来说去”的类型及语料例证

1、动词性“说来说去”

例1 三姑说来说去就这句,孩子是我生的。(马兰《猪大肠的故事》)

例2 七嘴八舌,说来说去,都是劝他甭去。当时,只有贫农刘升有不同的看法……(《人民日报》)

这一类“说来说去”是我们平时接触得较多的一种,这里的“说”具有实在义,是个典型的言说类动词,我们可以找到动作的施事,例1中的施事是“三姑”,例2虽然没点明施事是什么,但是从下文中可以推测出施事应该是农民,还不止一个农民。同时“说”还可以跟前后文的言说内容或言说行为相呼应,例1中的“说”与后文的“孩子是我生的”相呼应,例2中的“说”与前文的“七嘴八舌”和后文的“劝”相呼应。

2、连词“说来说去”

例3 棉袄、馒头都经胡雪岩自己看过、尝过,毫不马虎;这场好事,应该做得很好,不道有人咬牙切齿在痛骂。说来说去,还是胡雪岩用人不当,主事的胆大妄为。(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例4 送礼者,图的是权力带来的“资源”;收礼者,用的是权力带来的“方便”。说来说去,不是副局长面子大,而是权力的面子大。(《人民日报》)

例3中“说来说去”的后项是对前项的解释,指出这场好事被人痛骂的主要原因是“胡雪岩用人不当,主事的胆大妄为”,它连结了前面的论据和后面的结论,具有明显的逻辑上的推理关系,如果删去,可以发现前项和后项之间过渡得很突兀,缺乏逻辑推理过程。同理,例4“说来说去”的前项是现象,后项是本质,前后项也存在一个推理关系,如果将“说来说去”删去,句子的语义连贯性就被破坏了。同时,“说”的意义虽然虚化。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到“说”的内容,例3和例4中,“说”的内容都是“说来说去”的前项,这是一种类似心声的内部言语。

所以,我们认为此时的“说来说去”,虽然“说”的意义虚化,但还是不具备成为话语标记的条件,“说来说去”在功能上的作用主要还是参与句子显性语义构建。Blakemore指出程序意义是语言编码引导受话者对所述话语的理解和推理;概念意义是语言的编码、受话者解码意义及语义理解的融合。Sperber和Wilson也认为,一个话语可以对两种意义进行编码:一是直接参与概念表征构建的概念意义;一是关于如何操作概念意义的程序意义。因此,此时的“说来说去”更多地还是参与构建句子的概念意义。最明显的就是,如果将“说来说去”删去,会影响原句的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句子的合法性。

冯光武(2004)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就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但话语标记语不能创造语义关系”[1]。此时的“说来说去”是对前项内容的总结归纳,在语义上连接上下文,其篇章功能也开始凸显,句法功能相当于连词。

3、话语标记“说来说去”

方梅(2000)认为,语义弱化的连词是言谈中构架话语单位的重要的衔接与连贯手段,是一种话语标记[2]

例5 说来说去呢,他还是不肯轻易答应离婚,因为那样一来,他的四世同堂的柱子就拆去一大根。(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

例6 像你的佃户,同姓的又多,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例7 兰芝,射箭的架势说来说去,最要紧的是个“平”字。(姚雪银《李自成》)

例8 我们大家都说,这活说来说去是个良心活。(《人民日报》)

以上的“说来说去”都具有以下特点:

1、作为一个结合紧凑的整体,“说来说去”可以单独出现在句子中,有时后面也能与“呢,呀”等语气词连用、后面与“还是、都是”等带有个人主观性的词连用;

2、在篇章中的位置较为灵活,有时可出现在话题之首,有时也可出现在话题之中,有时也出现在话题结束之处;

3、“说”不表实际意义的“说”,不能补出“说”的施事,也不能看出“说”的内容,此时“说”的概念义已经高度虚化;

4、“说来说去”在句子中出现时,在语义上不与前后的语言单位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将其从句中删除,并不影响语句在语义上的理解,并且在句法构建上也不影响原句的合法性。也就是说,不影响原命题的真值;

5、在语用层面上作为一个语用成分,连接上下文,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语篇中具有标记总结观点、标记结论和本质分析的话语功能。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判断例5到例8中的“说来说去”为话语标记。例5“说来说去”后面紧跟语气词“呢”出现在句首,例6“说来说去”与后面的副词“还是”连用出现在句中,例7出现在句中,例8出现在句尾。这些例子中的“说来说去”都不具备概念意义,只有引导听话人注意下文的程序性意义,即使删除,也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

2. “说来说去”的语义演变

1、反复义

例9 可是,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他的文章说来说去是那几句话,颠颠倒倒只有十几个标语和口号。(茅盾《蚀》)

例10 陈长老心道:“你大兜圈子,说来说去,还是忘不了那日无锡城外一战落败的耻辱。”(金庸《天龙八部》)

例9和例10的“说来说去”都表示反复义,例9由后文“颠颠倒倒”的呼应可以看出,例10由前文的“大兜圈子”可以表示是反复义。

2、总括义

例11 德氏把近来市面,家中景况,种种的艰难困苦,先述一遍。说来说去,说到三蝶儿身上。(王冷佛《春阿氏》)

例12 说山,说水,说佛,说道,说来说去,说的还是人。(《人民日报》)

例11和例12表示的是总括义,例11的总括义体现在“先述一遍”和“说到”两处,“先述一遍”可以看出说话者的话语逻辑应该是单向的,与反复义的逻辑冲突,“说到”表示结果,说明“说来说去”的内容应该是得出结果之前说话者的全部话语内容,而例12则更为明显,“说来说去”的前项“说山,说水,说佛,说道”没有重复,所以“说来说去”表示的也不是反复义,在这里我认为“说来说去”充当的是一个省略号的作用,表达的是一种无法言尽的总括义。

3、总结义

例13 总而言之,说来说去,都是为少了几个钱,做出许多败名辱节的事来。(向恺然《留东外史》)

例14 总之,说来说去还是“不许你站”。(《人民日报》)

例15 说来说去,归根结底,书法创作主要是意识层面的行为,如同古人所说的那样“书者,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微信公众号》)

例16 其实推迟退休年龄,说来说去,都是占老百姓便宜,让老百姓吃亏!(《微信公众号》)

例17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读者》)

例13中“说来说去”与“总而言之”呈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以及后面紧跟的表断言义的“都是”,得出“说来说去”表示总结义的结论;例14与“总之”和“还是”同时出现;例15与“归根结底”同时出现;例16与“都是”同时出现;例17只有“说来说去”单独出现,但是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三例都表示总结义。我们猜测,可能是“说来说去”经常与表示总结的“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同时出现,经常与表断言义的“还是”“就是”“都是”同时出现,出现了语境吸收,所以,“说来说去”也逐渐规约化产生了表示总结义的语义。

3. 话语标记“说来说去”的语篇组织功能

“说来说去”反映的是叙述者对相邻话语单元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说来说去”的这种用法体现了话语策略,即言者主动引导听者对话语作出符合其表达目的的理解。这样的“说来说去”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所以“说来说去”必定连接着前后两项。此前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了“说来说去”表无条件让步这一点,例如,曾传禄(2008)认为,无条件让步关系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论都不会改变,因此篇章中C类“说来说去”的后续句一般都是对上文相关内容的总结[3]。黄春妮(2011)也指出,“说来说去”位于句间,作为一个独立话语,表明下文提到的内容是带有总结性的,因此前后句的语义关系可以理解为“说来说去”在承接了前面部分的评述话语之后,与后续部分形成无条件的让步关系[4]。对此,笔者还有一些补充:

1、表推论

推论关系是表示由上文所提供的情况和信息来看,有理由得出下面的结论。

例18 现在,他可是老了,所遇到的事是他一辈子没有处理过的,所以他没了一定的主意。说来说去呢,他还是不肯轻易答应离婚,因为那样一来,他的四世同堂的柱子就拆去一大根。(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

例19 像你的佃户,同姓的又多,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例20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人民日报》)

例18通过“说来说去”前文“他”的种种表现,得出后文“他”不同意离婚的结论;例19通过同姓成员多得出都是一家人的结论;例20“说来说去”前文是怕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即改革开放不敢闯,后文是根据前文的表现得出的推论。

2、表解说

表解说就是通过分析和推理,对前面的情形和表述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解释、说明。

例21“树大招风”明明是件好事,为什么有的同志又害怕“树大招风”呢?说来说去,还是那种“上游太辛苦,下游挨屁股,中游最舒服”的思想在作怪。(《人民日报》)

例22既然明知江湖险恶,为何偏向虎山行?说来说去,关键还是摆脱不开一个“利”字,台上10分钟,便有数以万计的人民币滚滚而来,这便成了大腕们闯荡江湖的“勇气”所在。(《作家文摘》)

例23 所谓“名家脸”,说来说去就是把眼一闭、把脸一沉,不去看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不去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然后学着佛祖的样子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市场报》)

例21“说来说去”后文是解释前文同志害怕“树大招风”的原因;例22“说来说去”后文是解释前文明知江湖险恶却偏向虎山行的原因;例23“说来说去”后文是对前文“名家脸”定义的说明。

3、表条件

表条件“说来说去”的后项主要是作为前项的条件出现。

例24 花这么多钱装修的房子说不要就不要了,要是我绝对不会这么做。说来说去,还是人家环保局有钱。(《人民日报》)

例25 为啥敢花,说来说去,还是收入增加了!(《人民日报》)

例24环保局不要花高价装修的房子的条件是其有钱;例25敢花钱的条件是收入增加了,上文两个例子的条件关系都是通过“说来说去”引导的。

4、表转折

转折关系是言者引导读者注意下文的内容会与上文不同,使读者做好心理准备。

例26 安娜脾气一向不好,都是我宠坏了她。不过,说来说去,还是你不好,因为,安娜经常出去,你应该要告诉我,她不肯听你的话,但是,我的话她是肯听的。(岑凯伦《合家欢》)

“说来说去”前文是说话人谴责“安娜”脾气不好,“说来说去”后文说话人话锋一转,开始指责“你”不好,“说来说去”与“不过”相呼应,引导读者注意后文内容相较前文出现转折。

4. 话语标记“说来说去”的人际互动功能

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虽然无法从概念意义上影响原命题的真值,但是从语用层面。可以增强句子的语力,同时也能表达出说话者的主观性评价。董秀芳(2007)指出,话语标记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既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又表明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立场和态度[5]。潘先军(2021)认为,话语标记是主观化的结果或是主观性的标记,因此主观性也是话语标记的重要研究内容。话语标记研究,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无论是共时的还是历时的,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主观性[6]

1、增强话语力

例27 看了视频后,真得无语到不行,为何连个小朋友都知道错,反而做家长的还不知错,所以说素质教育一定要从小做起,这个家的管理实在腐败到不行,难怪别人瞧不起,反而对面岸的人也不用那么激动攻击别人,你们也有错,别以为有啥了不起的,说来说去,你们不是神,你们是人,众生皆平等,请自重!(微博)

例28 要想迅速充实家底,说来说去离不了“勤”和“俭”两字。(《人民日报》)

例29 (政府)不采取什么行动,而只在口头上表示要打开日中关系僵局,说来说去,这无非是一种竞选策略。(《人民日报》)

例27“说来说去”后面是两个判断分句,通过“说来说去”使得两个判断分句的内容可信度增强;例28“说来说去”后面紧接“离不了”表示充实家底需要勤和俭,“离不了”本身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而加上“说来说去”更是增强了这种表示确定、肯定的话语力;同理,例29“说来说去”与后分句出现的副词“无非”同现,增强了“政府行动是竞选策略”的话语力,增强句子的可信度。

2、主观性表达

例30 疯子:(悲声地)王大妈,丁四嫂,说来说去都是我不好!(老舍《龙须沟》)

例31 几个人一齐插嘴说:“今年春旱,咱这里麦收不够好;要不,买的更多。日子好过了,谁还不穿点?说来说去都得谢谢咱毛主席!”(《人民日报》)

例32 安娜脾气一向不好,都是我宠坏了她。不过,说来说去,还是你不好,因为,安娜经常出去,你应该要告诉我,她不肯听你的话,但是,我的话她是肯听的。(岑凯伦《合家欢》)

例30“说来说去”后接“都是我不好”,表达了说话人深深的自责之情,同时与前文括号中的舞台说明“悲声地”呼应,“说来说去”用在此处更增加了说话人的歇斯底里;例31则是通过“说来说去”体现出农民感谢毛主席的热情之浓;例32中的“说来说去”与后分句中出现的副词“还是”同现,更加强了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即与安娜有关的事情出现纰漏的主要原因在“你”。

5. 小结

本文主要区分了现代汉语中的不同性质的“说来说去”、梳理了“说来说去”的语义演变过程和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的语篇衔接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现代汉语中的“说来说去”主要包括动词性、连词性和话语标记三类。“说来说去”的语义逐渐由反复义转变为总结义。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的语篇衔接功能主要包括表示推论、表解释、表条件和表转折四类。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的语用功能包括增强话语力和主观性表达。

参考文献

[1] 冯光武. 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 2004(1): 24-31+104-105.
[2] 方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 中国语文, 2000(5): 459-470+480.
[3] 曾传禄. 也谈“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6): 22-29.
[4] 黄春妮. 试论作为话语标记的“说来说去” [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5): 87-88.
[5]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1): 50-61+3.
[6] 潘先军. 言说话语标记的主观性差异及等级[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5): 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