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劳动素养自评量表开发
Development of a 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Labor Literac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5.1510192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普伟, 黄安娜, 赵腾飞, 金小鹏*: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李 睿: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劳动素养本科生量表开发Labor Literac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cale Development
摘要: 劳动素养作为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概念结构与有效测评工具尚待系统性的构建与验证。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对访谈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编码,构建了劳动素养的维度结构,初步编制了量表测项;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进行精炼和检验。结果表明,本科生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5个维度25个测项,所开发的量表为本科生自测劳动素养水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Abstract: As a key component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assessment tools for work competency remain to be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and validated. This study employs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code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data, constructing th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labor literacy and initially developing scale items. Methods such as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re used to refine and validate the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graduate labor literacy comprises 5 dimensions with 25 items: labor concept, labor knowledge, labor spirit and quality, labor skills, and labor habits. The developed scale provides an effective tool for undergraduates to self-assess their level of labor literacy.
文章引用:张普伟, 黄安娜, 赵腾飞, 李睿, 金小鹏. 本科生劳动素养自评量表开发[J]. 教育进展, 2025, 15(10): 939-94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01922

1. 引言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适应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系统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1]。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推动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对具备良好劳动素养的本科生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期,其劳动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科学评估劳动素养成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劳动素养的维度构成尚未形成共识,既有研究提出了劳动观念、知识、能力、习惯等多种维度,但缺乏统一框架。同时,现有评价多依赖外部评估,忽视学生自评[2],且普遍存在被评对象参与不足、缺乏通用测量工具等问题,限制了评价的有效性和推广性[3]。为此,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构建适用于本科生自评的劳动素养量表,并依托实证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以开发一套科学、可靠、实用的劳动素养测量工具。

2. 劳动素养相关概念论述

劳动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自然、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4] [5]。素养则指个体在持续学习、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内化形成的,涵盖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性心理特征与行为倾向,具有动态发展与可塑性,体现个体在真实情境中有效应对复杂任务、实现自我与环境协调互动的内在品质[6]。结合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及本科生发展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将劳动素养定义为:通过系统教育、劳动实践与自主反思,所形成的能够自觉且有效地运用体力和智力开展劳动创造活动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能力的统一。它作为一个多维复合构念,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及劳动习惯等方面,是综合评价本科生全面发展水平与劳动素质的核心指标,也为本研究开发劳动素养自评量表提供了理论框架与维度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杜威“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哲学,共同为本量表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在促进体智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根本作用;杜威则突出“经验”与“实践”在知识内化、价值认同和行为养成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本科生劳动素养不仅包括劳动技能的习得,更强调通过劳动实现认知发展、情感体验、价值观塑造及社会责任感的系统培育。在本量表开发过程中,我们以多维理论结构为指导,重点关注本科生在真实及模拟劳动情境下的自我观察、反思与评价能力。量表设计紧扣本科生认知与行为发展实际,有机整合观念引导、知识建构、实践体验与行为反馈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科学、可靠的自评工具,助力学生实现从劳动认知向劳动实践转化、从技能学习向价值认同跃升,并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评估与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与测量支持。

3. 基于质性研究的理论构建

扎根理论是开发量表的常用质性研究方法,适用于理论的构建与完善[7]。该方法强调基于系统收集的原始资料,通过三级编码对材料进行逐级提炼与整合,从而形成理论框架。据此,本研究系统搜集相关文献与不同主体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以此构建本科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理论框架。

3.1. 原始资料收集

3.1.1. 文献资料的收集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在知网和WoS平台上以“劳动素养”、“评价”、“劳动教育”和“本科生”等关键词按不同的组合搜索劳动素养评价相关文献,摘录与“本科生劳动素养评价”高度相关的文本资料用作后续研究。

3.1.2. 访谈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以获取不同主体对本科生劳动素养评价的观点。现有研究普遍强调多主体参与评价的重要性[3],并通过访谈深入获取学生对自身劳动素养的评估认知。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维度,选取了19名高年级本科生、23名教师以及18名用人单位代表进行访谈。访谈内容经转录和校对,确保信息准确完整,最终形成用于分析的文本资料。

3.2. 原始资料编码

3.2.1. 开放式编码

Table 1. Examples of open coding based on raw data

1. 基于原始资料的开放式编码示例

初始 范畴

概念化

标签化

原始资料

劳动价值认识

劳动对社会的价值

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向前发展的根基。

劳动对个人的价值

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我认为劳动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只是空想而不行动是无法实现任何价值的。

崇尚劳动

认为劳动是光荣的

劳动是伟大光荣的

我认为劳动是伟大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劳动最光荣,以不劳动为耻。

珍视劳动机会

重视每一次劳动机会

我认为我们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要重视每一次劳动的机会,在劳动中提升自己,这样出了社会才有更大的竞争力。

平等劳动

劳动平等的观念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样值得尊敬

我平等地尊重所有职业的劳动者,无论他们是清洁工还是工程师。

不同劳动方式的社会地位差异

重视脑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实际上给孩子灌输了一个不好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类似“你不认真读书,以后就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这样歧视体力劳动的话。

积极主动的态度

让学生积极劳动

对于不爱劳动的学生要调动他的劳动积极性

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不爱劳动,动手能力很差,所以需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积极主动的员工

领导认为积极主动的员工劳动素养更高

我更愿意提拔那些积极主动的员工,这类员工的劳动素养更高,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能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的基础步骤,可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细致分析以识别概念与类别。该过程将原始资料分解并标签化,通过系统比较、整合与筛选,从中提炼初始概念与范畴。本研究最终提炼出87个初始概念和27个初始范畴,编码示例见表1

3.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扎根理论的第二步,旨在整合与关联开放式编码所得的初始范畴,进而提炼更高层次的主范畴,以构建更完整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最终提炼出5个主范畴,分别为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初始范畴见表2

Table 2. Results of axial coding

2. 主轴编码结果

主范畴

初始范畴

劳动观念

劳动价值认识、崇尚劳动、平等劳动、积极主动

劳动知识

专业劳动知识、劳动安全知识、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劳动政策知识、通用劳动知识

劳动精神品质

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砥砺奋进、持续学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劳动能力

专业技能、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信息技术技能、问题解决能力

劳动习惯

卫生习惯、生活自理习惯、反思交流习惯、消费习惯、公益劳动习惯

3.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的最终阶段,继主轴编码之后进行。其核心在于识别一个能够统领所有次级范畴的核心范畴,并将其整合为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对主范畴的系统分析、比较与归纳,最终确定“本科生劳动素养”为核心范畴,并构建了以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及劳动习惯为主范畴的评价维度结构。

3.3. 量表测项生成与内容效度检验

在扎根理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初步编制的包含64个题项的初始量表,需采用专家咨询与目标人群预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量表进行内容效度检验。首先,邀请五位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题项进行评审,从题项的适用性、代表性、定义明确性以及评价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对存在歧义或表述不清的题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专家意见对题项进行多轮修订直至达成一致。随后,在研究团队所在高校选取10名本科生进行预测试,重点考察题项的可读性、语义清晰度与理解难度,并收集其答题过程中的心理反馈。根据预测试结果进一步优化题项表述。最终,剔除与劳动素养相关度较低的题项,保留56个题项,并根据专家和学生的反馈对部分题项的表达进行了修订。正式量表的维度与题项见表3

Table 3. Scale item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abor competency

3. 本科生劳动素养的量表测项

代码

维度和测项

GN

劳动观念

GN1

劳动能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GN2

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GN3

劳动是光荣的。

GN4

相比于劳动结果,我更在意劳动过程中的收获。

GN5

我珍视所拥有的劳动机会。

GN6

我尊重清洁工、农民工等劳动者。

GN7

我能自然舒适地和体力劳动者相处。

GN8

我在家会主动做家务。

GN9

我只有等别人安排,才知道要做什么。

GN10

我积极参与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非强制性赛事和活动。

ZS

劳动知识

ZS1

我熟悉自己即将从事职业的情况,如该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ZS2

我掌握了自己即将从事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如软件操作和工作流程等。

ZS3

我了解正在或即将从事的劳动相关的安全规范。

ZS4

我能识别正在或即将从事的劳动相关的安全隐患。

ZS5

我掌握了即将从事职业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ZS6

我了解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ZS7

我知道哪些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哪些是非法权益。

ZS8

当自身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我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ZS9

我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如贷款政策、补贴政策等)。

ZS10

我了解日常生活劳动(如洗衣、做饭等)的操作方法及流程。

JSPZ

劳动精神品质

JSPZ1

在劳动时,我会思考如何改进劳动工具或优化劳动流程以提高劳动效率。

JSPZ2

我乐意尽己所能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JSPZ3

我乐意服务大家,为集体做贡献。

JSPZ4

我不会好高骛远,会着眼于当下的事。

JSPZ5

在劳动中,我努力克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JSPZ6

我对自己大学生活没有任何计划,顺其自然,能毕业就行。(反向题)

JSPZ7

离开教室或寝室时,我会主动关闭灯、空调等电器的电源。

JSPZ8

我鄙视抄袭剽窃(如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的行为。

JSPZ9

我能做到不抄袭或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抄作业、考试作弊等。

JSPZ10

我会勇于承担自己的劳动任务,不会逃避。

JSPZ11

我会遵守自己的承诺,说到做到。

JSPZ12

我对学习和工作(班级、学生会等工作)充满热情。

JSPZ13

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会精益求精、尽我所能做好。

JSPZ14

在生活中,我对劳动成果倍加珍惜和爱护,如珍惜粮食、爱护校园环境。

JSPZ15

对于苦活、脏活和累活,我能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

NL

劳动能力

NL1

面对问题,我能运用专业思维去思考。

NL2

面对专业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我能掌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如运用专业软件。

NL3

我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受疾病困扰。

NL4

我能够很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失败和压力,不会遇到一点挫折就失望和悲观。

NL5

我能自然大方地和陌生人接触交流。

NL6

在团队中我能很好地与大家沟通。

NL7

在团队中,我能理解团队的目标。

NL8

我可以利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等互联网设备开展学习。

NL9

我会尝试利用各种信息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NL10

对某一网络热点事件,我能在综合大量网络信息的基础上,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NL11

遇到困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求助他人。(反向题)

NL12

我能清楚地理解和描述需要解决的问题。

NL13

在解决问题时,我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方案或新方法。

NL14

我能从多个方面考虑,选择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XG

劳动习惯

XG1

我会定期打扫卫生,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XG2

我习惯自己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如洗衣服、叠被子。

XG3

在学校,我起床后会整理自己床铺。

XG4

夏天我几乎每天洗澡。

XG5

我会定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如志愿家教、环境保护等。

XG6

在完成劳动任务后,我会花时间反思总结。

XG7

在完成劳动任务后,我会与同学交流劳动的体验或收获。

4. 基于定量研究的量表精炼与检验

基于质性研究的结果,本研究使用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量表开发的标准流程对本科生劳动素养自评量表的测项进行精炼和信效度检验。

4.1. 样本收集

本研究采用了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样本。为了增加样本的多样性,研究团队广泛联系多所高校的师生,确保最初目标群体的多样化[8]。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生成问卷链接在线上发布,且问卷中加入了一道陷阱题用于排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最终共采集来自263所大学的1832份问卷,剔除答题时间过短、陷阱题答错、答案呈明显规律的无效问卷401份,获143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78.11%。由于编制的问卷存在部分反向测项,在数据分析之前对反向测项的分数进行了反向处理,再将1431份有效问卷随机分成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715份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样本716份。

4.2. 项目分析

为检验量表和测项的可靠程度,本研究主要参考吴明隆[9]提出的方法,使用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性分析和信度分析对总样本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其中临界比值法用来判断测项的鉴别度,通过计算各问卷中量表测项的总分,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27%样本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若题项t值未达显著(p < 0.05)或绝对值低于3,则予以删除。而题总相关性分析主要考察题项与总量表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低于0.4的题项被剔除。信度分析方面,采用CITC值应 ≥ 0.4和删除项后的Cronbach’s α系数不应高于原α系数作为判断标准。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单一因子,检验共同性 > 0.2和因素载荷 > 0.45,不符合标准的题项予以删除。

根据分析结果,XG4因t值的绝对值2.79小于3,予以删除;GN9、GN10、JSPZ7、NL11、XG3与总分的相关性分别为0.39、0.35、0.33、0.39、0.33,低于0.4被删除;XG6因CITC值0.39小于0.4且删除项后的Cronbach’s α系数大于量表原本的系数被删除;JSPZ6和XG7因其共同性分别为0.19、0.18小于0.2,且因子载荷分别为0.44、0.43,均小于0.45,予以删除。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可帮助寻找量表潜在的维度结构,精炼测项的数量[9]。本研究对探索性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使用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若KMO值大于0.9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则说明量表非常适合因子分析[10]。接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经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和迭代,因子载荷临界值设为0.45,所保留的因子总方差解释累计须达到50%以上[11]。在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时,参照相关标准[9]对不符合标准的测项或因子考虑删除,最后保留的量表及各因子的信度应符合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的标准。

对净化后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57,Bartlett球形度检验非常显著(P < 0.001),数据适合因子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根据预设标准对不合格题项进行了剔除:XG5,JSPZ15,JSPZ12,JSPZ13,JSPZ14,JSPZ11和JSPZ10的因子载荷小于0.45被删除;JSPZ8和JSPZ9因所属因子少于3个测项被删除;NL5因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大于0.45被删除;ZS7,ZS8,ZS10和JSPZ1因为所属的因子无法被命名被删除。共计删除14个初始测项,剩余33个初始测项,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见表4

Table 4. Orthogonally rotated factor loading matrix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abor competency

4. 本科生劳动素养的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

测项

因子载荷

劳动观念

GN2

0.841

GN3

0.839

GN1

0.805

GN5

0.728

GN4

0.669

GN6

0.640

GN7

0.623

劳动知识

ZS2

0.806

ZS5

0.806

ZS4

0.790

ZS6

0.789

ZS3

0.782

ZS1

0.712

ZS9

0.679

劳动精神品质

JSPZ2

0.765

JSPZ3

0.752

JSPZ5

0.650

JSPZ4

0.633

劳动能力

NL9

0.796

NL7

0.750

NL6

0.748

NL14

0.731

NL8

0.726

NL13

0.718

NL12

0.716

NL10

0.666

NL1

0.653

NL2

0.642

NL4

0.622

NL3

0.499

劳动习惯

XG2

0.779

XG1

0.737

XG8

0.620

表4的结果可知量表的维度划分保持不变,仍旧是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五个维度,总方差解释累计达到65.757%。其中测项GN8被软件分类到习惯维度,根据其内容也并无问题,经过作者之间的讨论,认为可以将测项GN8归类为习惯维度,所以将GN8改为XG8。经过信度检验,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5,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五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7,符合信度检验的标准。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主要用于观察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与实际数据是否契合,测项能否有效测量因子。通过Amos 28软件构建一阶因素理论模型,与验证性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拟合度指标要求如下[12]-[14]χ2/df < 5.0,SRMR< 0.05,RMSEA < 0.08,NFI > 0.9,RFI > 0.9,IFI > 0.9,TLI > 0.9,CFI > 0.9,GFI > 0.9,AGFI > 0.9。若拟合度不佳,则考虑对测项进行删减,直至拟合度良好,删除测项的标准如下:(1) 标准化因子载荷低于0.5,(2) 存在共线性(标准化系数大于1),(3) 残差不独立。

运用Amos 28软件将本科生劳动素养测量量表的5个维度和33个测项构建出一阶因子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用验证性因子样本数据对构建的量表测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不佳,对测项进行删减,删除了NL9、GN7、NL13、ZS1、NL2、NL7、GN5、NL3测项。再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5,模型拟合度满足标准。

Table 5.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5.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

测项

标准化因子载荷

Cronbach’s α

AVE

CR

拟合度指标

劳动观念

GN1

0.849

0.850

0.577

0.867

χ2/df = 3.441

SRMR = 0.0534

RMSEA = 0.058

GFI = 0.904

NFI = 0.916

CFI = 0.939

TLI = 0.931

RFI = 0.905

IFI = 0.939

GN2

0.856

GN3

0.883

GN4

0.512

GN6

0.622

劳动知识

ZS2

0.787

0.913

0.644

0.915

ZS3

0.844

ZS4

0.879

ZS5

0.831

ZS6

0.789

ZS9

0.67

劳动精神品质

JSPZ2

0.817

0.871

0.636

0.874

JSPZ3

0.884

JSPZ4

0.717

JSPZ5

0.761

劳动能力

NL1

0.748

0.886

0.529

0.887

NL4

0.68

NL6

0.758

NL8

0.719

NL10

0.698

NL12

0.743

NL14

0.742

劳动习惯

XG1

0.829

0.739

0.544

0.776

XG2

0.816

XG8

0.529

4.5. 信效度检验

信效度检验同样使用验证性样本,包括信度和结构效度两部分内容。此处的信度分析除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提到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标准(Cronbach’s α),还有组合信度(CR)。结构效度包含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聚合效度要求各因子的CR大于0.6,各因子的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大于0.5 [12]。区分效度要求各维度的相关系数低于0.85,并且低于各维度的AVE的平方根[15] [16]

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933。且由表5可知,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高于0.7,且组合信度CR值都大于0.7,则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和组合信度良好,信度检验通过。从表5分析结果来看,各个测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5以上,5个因子的CR在0.7以上,AVE也都大于0.5,因此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精神品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维度AVE的平方根分别大于各维度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符合区分效度的标准,见表6

Table 6. Results of discriminant validity test

6. 区分效度检验结果

劳动观念

劳动知识

劳动精神品质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

0.759

劳动知识

0.305

0.803

劳动精神品质

0.497

0.448

0.797

劳动能力

0.411

0.673

0.650

0.727

劳动习惯

0.481

0.359

0.590

0.659

0.738

注:位于对角线的数字为各维度AVE的平方根。

5. 结论与讨论

为发展并确立本科生劳动素养的多维度结构,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系统分析访谈与文献资料,构建由劳动观念、知识、精神、能力、习惯五个维度组成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并通过定量方法验证其适用于本科生自评,进而开发出具有普适性的劳动素养测量工具。量表设计基于来自本科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的多视角访谈,并结合文献确立维度和题项,最终依托问卷数据完成开发,更贴合中国本科生劳动教育现实。开发出的量表具备良好的诊断与评估功能,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可借助该工具了解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此外,基于量表数据的分析结果也可为高校推进劳动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支持教学决策与政策设计。

总之,本研究为本科生劳动素养的评估提供了一个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由于主要依赖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易受主观认知偏差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因自我认知不足而高估或低估自身劳动素养水平,或在评估中忽略日常劳动细节,难以准确反映实际能力与习惯。其次,尽管在设计中充分参考了访谈与文献资料,量表在维度和题项覆盖上仍可能不够全面。最后,当前量表以通用性为目标,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差异化题项,因而难以精准捕捉各专业所应具备的特殊劳动素养。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优化量表设计,通过引入外部主体的评价指标,如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降低主观偏差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量表内容上,应进一步拓展覆盖领域,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细化题目设置,增强针对性。

基金项目

本研究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仿真与优化:基于劳动素养的视角(GL21113)”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 唐宇聪.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的基本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36-46.
[2] 陈超, 欧彦麟. 高职院校“一核三阶五维”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2(20): 102-106.
[3] 羌毅, 姜乐军. 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J]. 教育与职业, 2021(4): 55-59.
[4] 张拥军, 李剑, 徐润成.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认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6): 151-155.
[5]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 教育研究, 2018, 39(5): 9-15+26.
[6] 刘彩霞, 宋乃庆, 蔡金法. 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素养的内涵、价值及构成要素[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2): 70-77.
[7] 鲍萍, 廖中举. 中国情境下的包容型领导: 维度结构、量表开发与影响效应检验[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4, 41(1): 51-69.
[8] Etikan, I. (2016) Comparison of Snowball Sampling and Sequential Sampling Technique. Biometrics & Bio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3, 6-7.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9]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10] Kaiser, H.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1] Beavers, A.S., Lounsbury, J.W., Richards, J.K., Huck, S.W., Skolits, G. and Esquivel, S.L. (2013)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18, 1-13.
[12]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13] Hu, L. and Bentler, P.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6, 1-5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4] Zhang, P., Guo, S., Zeng, W. and Wu, L. (2023) Development of the Well-Being Scale for Urban Elderly Tourists Who Travel in the Countryside for Summer Healt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8, 191-211.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5] Xie, C., Zhang, J. and Morrison, A.M. (2020) Developing a Scale to Measure Tourist Perceived Safet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60, 1232-1251.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6] Hung, K. and Petrick, J.F. (2010) Developing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Constraints to Cruis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7, 206-22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