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南宁学院为例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turn-to-Hometow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Nann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5.1510192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易彩红, 黄飞军*:南宁学院商学院,广西 南宁;曹朝阳: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关键词: 乡村振兴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政策支持创业教育Rural Revitaliz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Return-to-Hometow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Policy Suppor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摘要: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鼓励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已被视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南宁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个人、家庭、政策及社会等因素对返乡创业意愿的综合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的返乡创业意愿水平偏低,仅有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返乡创业。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两个主要维度,即“政策与环境支持”和“个体能力与内在动机”。其中,信息获取渠道、交通便捷性和政策吸引力构成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而创业技能自信、家庭经济支持以及榜样示范效应则成为内部驱动力。进一步的多重响应分析表明,资金短缺、城市就业吸引力以及市场风险是制约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三大核心障碍。文本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期望高校能够开设与乡村产业相关的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并提供实践平台,以提升其创业能力与机会感知。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意愿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内在因素的驱动。政策扶持、教育引导与资源保障的协同作用,被认为是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的关键途径。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a’s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ncourag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ngage i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ir hometown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critical pathway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king undergraduates from Nann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is study employs questionnaire surveys combined with data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individual, family, policy, and 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turn home for entrepreneurship.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ively low, with only 38% of respondents expressing a willingnes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rural area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s two primary dimensions: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and “individual capacity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mong thes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and policy incentives constitut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le confidence in entrepreneurial skills, family financial support, and role-model effects serve as internal driving forces. Furthermore, multiple-respons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sufficient fund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urba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market risks represent the three main obstacles to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extual analysis further suggests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expect universities to offer courses related to rural industries, organize thematic lectures, and provide practical platforms to enhance thei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and perception of opportunities. Overall,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s jointly shaped by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factors, and that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policy support,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resource provision constitutes a crucial pathway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rural entrepreneurship.
文章引用:易彩红, 曹朝阳, 黄飞军.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南宁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10): 976-98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01926

1. 引言

近年来,中央政府持续提高对乡村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与人力资源等维度不断加大财政与政策供给。受过系统学术训练、具备较强创新意识的高校学生,被学界与政界普遍视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行动者。若毕业生选择回流本土开展创业实践,不仅有望扭转农村人力资本外流的趋势,还能借助新技术与组织模式提升农业价值链的竞争力。然而,受制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县域创业生态尚处雏形以及城市岗位相对丰厚的收益预期,多数应届毕业生仍优先将就业目光投向大城市,导致返乡创业的整体热度仍处于低位。

学界既有成果多聚焦宏观制度安排与区域创业生态,对“返乡创业”情境下大学生个体决策黑箱的剖析相对缺位,更鲜见将家庭嵌入、政策感知及校内创业教育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的实证检验。鉴于此,本文以南宁学院为研究场域,通过结构化问卷与多元统计方法,系统检验应用型高校学生乡土创业意愿的微观驱动因子,并进一步识别阻碍其落地的核心瓶颈。

1.1. 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阶段,乡村对高阶人力资本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但“青年单向流出、返乡意愿低迷”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成为掣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堵点。如何驱动大学生将创业行动嵌入乡土情境,已上升为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共同关切的优先议程。应用型高校因其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天然肩负“立地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使命。南宁学院位于桂中腹地,与县域经济、乡村社区保持高频率互动,其学生在乡土认同、社会资本与政策可及性上具备转化为返乡创业核心力量的比较优势。以该校学生为观测单元,系统测度其返乡创业意愿强度并解析前置影响因子,既可为区域人才回流政策供给微观证据,也能为同类高校迭代创业教育方案提供可复制的参照范式。

1.2. 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回答两个核心问题:

(1) 南宁学院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总体意愿水平如何?

(2) 哪些关键因素在学生的创业决策中发挥显著作用?

为此,本文构建理论与实证结合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个人、家庭、政策与社会四类因素的作用机制,并结合问卷数据进行验证。

1.3. 研究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文将“返乡创业意愿”置于乡村振兴语境下进行概念化与操作化,融合家庭支持感知、政策认知程度及高校创业教育经历等多维变量,构建大学生乡土创业决策机制的解释模型,填补当前微观层面实证研究的空白,拓展现有创业行为研究的情境适用边界。在实践层面,研究发现可为地方政府优化人才回流政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识别影响返乡创业意愿的关键因子,有助于制定更具靶向性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与金融扶持措施,提升政策资源配置的效率与精准度。与此同时,研究反馈亦可为应用型高校调整创业教育内容提供方向指引,推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增强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为乡村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振兴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2. 文献综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群体,其返乡创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人、家庭、政策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

个人因素方面: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核心变量,主要包括创业态度、自我效能感、风险承受能力和创业学习经历等。邓兆言[1]等人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创新创业教育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意愿,主观规范对其影响不显著,创新创业教育对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支持在大学生创业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廖凌风[2]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在政策扶持与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绩效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程玮[3]等人指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在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背景越好,创业能力水平越高,家庭特征是重要影响因素。

政策环境方面:政策环境是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外部因素。吴雯雯[4]等人发现,大学生创业政策认知水平较低,但其能正向提升创业意愿,且创业激情与机会识别在此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常亚辉[5]指出,资金扶持政策确实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且会间接受到创业教育的调节,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要从政策和教育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张馨[6]强调,创业政策感知中的创业资本型政策、创业文化型政策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创业服务型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显著性影响;创业韧性中的顽强和毅力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环境因素,如大学支持、社会评价和创业生态系统,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重要影响。汪帅[7]研究表明,高校创业环境对创业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吴娟[8]等人发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相关。徐昕[9]等人指出,大学生创业热情不高,家庭、高校及社会支持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可为优化创业教育及完善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据此推断,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是在个人内在动机、家庭支持条件、政策激励机制与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行为结果。当前研究虽已建立多维度分析框架,但对应用型高校地方学生群体的返乡创业路径关注不足,特别是在资源匮乏、城乡差异突出的背景下,其创业选择更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因此,本文以南宁学院为例,从四类因素出发,结合实证调查进一步验证各维度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的研究体系。

3. 方法论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

本文以南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5年4月通过网络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100%。问卷涵盖个人基本信息、返乡创业意愿、家庭与政策支持、创业教育经历及乡村振兴认知等方面。

3.1.1. 问卷设计与样本特征

问卷参考计划行为理论(TPB)设计,设置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相关条目,同时加入家庭和政策环境变量。大部分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另设置开放性问题以补充说明。

3.2. 变量设计与变量说明

本研究的变量设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实因素构建。返乡创业意愿作为因变量,受四类自变量影响: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政治因素与社会因素。

3.2.1. 因变量

是否有返乡创业意愿(二分类:1 = 是,0 = 否)。

3.2.2. 自变量

自变量主要选取问卷第5题至第21题中与计划行为理论维度及政策背景相关的变量,表1为变量定义与测量表。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scale

1. 变量定义与测量表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因变量

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毕业后是否考虑返乡创业,二分类变量(1 = 是,0 = 否)

自变量

影响返乡创业意愿的核心解释变量

个人因素

个人创业兴趣与职业规划匹配度

创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的契合程度

在校创业教育/培训经历

在校接受创业教育/培训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业技能自信程度

对管理、营销、创新思维等创业技能的自信水平

风险承受与抗压能力

对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家庭因素

家人返乡创业支持程度

家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

家庭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家庭经济条件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的能力

家族创业成功案例

家族中创业成功案例对返乡创业的影响

政治因素

政府创业培训支持

地方政府创业培训服务的满意度

政策优惠吸引力

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对创业的吸引力

行政审批流程简化程度

行政审批流程的便利程度

社会因素

家乡人际关系支持

家乡人脉网络对创业的支持作用

目标市场需求潜力

对家乡目标市场需求潜力的评估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3.3. 分析方法

3.3.1. 描述性分析

通过SPSS对样本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及年收入等变量进行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用以了解受访学生的基本构成情况和返乡创业意愿的总体分布。

3.3.2. 信效度检验及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识别影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对相关问卷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提取出影响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归类与量化。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测量,效度检验则通过因子载荷量及KMO值等进行评估。

3.3.3. 文本分析

针对问卷末尾的开放性问题(Q29),本文提取了学生关于学校在促进返乡创业方面应采取措施的自由文本回答,并运用Python进行分词与词频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开展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和“提供就业岗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通过这些结果,进一步补充了研究内容,揭示了大学生对学校支持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建议。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为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分析表。女性占比66%,经管类专业72%,农村生源50%。大多数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72%),显示资金条件有限。年级分布以大三为主(39%),其职业规划尚不成熟。鉴于此,可得出返乡创业意愿可能受到性别、专业适配度、家庭经济和政策支持的多重影响的结论。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able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2. 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分析表

变量

选项

频率

百分比

平均值

标准偏差

性别

59

34%

1.66

0.475

114

66%

年级

大一

25

15%

2.65

1.043

大二

50

29%

大三

67

39%

大四

22

13%

已毕业

9

5%

专业类别

理工类

27

16%

2.16

1.002

经管类

125

72%

人文社科类

3

2%

艺术类

3

2%

其他

15

9%

家庭所在地

南宁市农村

9

5%

2.62

0.83

广西其他农村地区

77

45%

城镇

57

33%

其他

30

17%

家庭年收入水平

5万元以下

52

30%

2.06

0.91

5~10万元(不含)

72

42%

10~15万元(不含)

35

20%

15万元以上

14

8%

4.2. 信效度检验及探索性因子分析

4.2.1. 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指测量问卷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一般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衡量,a系数值越高表明数据可靠性越好。若Cronbach’s α系数值介于0.7至0.98之间,则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本研究也采用该指标作为信度分析的材料方法。对问卷整体信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Statistics of reliability

3. 可靠性统计

可靠性统计

克隆巴赫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克隆巴赫Alpha

项数

0.921

0.922

13

由上表可知,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89,该值介于0.8与0.9,说明量表内部的一致性比较高,问卷整体信度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4.2.2. 效度检验

表4为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KMO值为0.901,大于0.9,说明样本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与此同时,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371.520,自由度为78,且显著性水平P = 0.000 (小于0.001),表明变量间相关性显著,并非单位矩阵。这意味着研究数据结构清晰,具备开展因子分析的条件。

Table 4. Table of results of KMO indicators

4. KMO指标结果表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0.901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1371.520

自由度

78

显著性

0.000

通过SPSS27.0对数据的检验,从4.3可得,KM0系数值为0.901,各维度KMO值均大于0.8,且P = 0小于0.05,表明该问卷的效度较高,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4.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表5为总方差解释结果表。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两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别为6.760和1.381,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62.619%,超过社会科学研究中60%的标准阈值。其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1.997%,起到主导作用,说明其在解释变量信息方面占据核心地位;第二个因子贡献率为10.622%,起到补充作用。整体来看,问卷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返乡创业意愿的潜在维度,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Table 5. Table of results for interpretation of total variance

5. 总方差解释结果表

总方差解释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载荷平方和

旋转载荷平方和

总计

方差百分比

累积%

总计

方差百分比

累积 %

总计

方差百分比

累积 %

1

6.760

51.997

51.997

6.760

51.997

51.997

4.514

34.723

34.723

2

1.381

10.622

62.619

1.381

10.622

62.619

3.627

27.897

62.619

3

0.935

7.193

69.812

4

0.740

5.691

75.503

5

0.596

4.587

80.089

6

0.513

3.943

84.032

7

0.438

3.368

87.400

8

0.402

3.092

90.492

9

0.342

2.634

93.126

10

0.290

2.229

95.356

11

0.244

1.875

97.231

12

0.200

1.535

98.766

13

0.160

1.234

100.0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结果表。可把因子1命名为政策与环境支持。该因子主要集中在“创业信息获取渠道”(载荷0.834)、“政策吸引力”(载荷0.828)以及“交通便利性”(载荷0.823)等题项上。这说明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最关注外部条件是否完善,特别是创业政策是否清晰、信息是否畅通以及基础设施是否便利。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宣传、交通和物流体系的健全,以及行政审批效率对大学生创业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因子2可命名为个体能力与内在动机。该因子在“创业技能自信度”(载荷0.788)、“家庭经济支持”(载荷0.757)、“身边榜样影响”(载荷0.733)等变量上表现突出。这表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还深受个人创业技能、家庭经济条件和榜样示范效应的影响。具备创业能力和资金支持的学生更有可能投身创业,而身边成功案例则起到积极的激励和模仿作用。

Table 6. Table of rotated composition matrix results

6.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结果表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成分

1

2

家乡人际关系网络的支持作用

0.827

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0.816

目标市场的需求潜力评估

0.799

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吸引力

0.791

行政审批流程简化程度

0.729

地方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支持

0.713

在校期间接受的创业教育/培训经历

0.800

对自身创业技能(如管理、营销)的自信程度

0.799

个人创业兴趣与职业规划匹配度

0.764

风险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

0.678

家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程度

0.568

家庭经济条件能否提供创业启动资金

家族中是否有创业成功案例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a. 旋转在3次迭代后已收敛。

4.3. 多重响应分析

4.3.1. 返乡创业意愿概况

图1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饼状图,在173份有效样本中,仅有38%的学生明确表示有返乡创业意愿,其余62%的学生则选择“否”,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资金”“城市就业机会更多”等现实性障碍。该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仍有大多数高校学生对返乡创业持谨慎甚至回避态度。

Figure 1. Pie char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to return home

1. 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饼状图

表7表8分别为多重响应分析的过程与结果。调查共获得102份有效个案,占总样本的59.0%。在返乡创业阻碍因素的多项选择题中,总计252次响应,说明每位被调查者平均选择了2.47项原因。具体来看,选择“缺乏资金”的有68人,占所有个案的66.7%,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其次是“更倾向城市就业”,有64人选择,占62.7%;“市场风险高”也有61人提及,占59.8%。此外,“政策支持不足”被39人选择,占38.2%;“家人反对”相对较少,仅15人,占14.7%;“其他”选项有5人,占4.9%。

这一结果显示,在南宁学院学生群体中,返乡创业的最大阻力并非单一政策问题,而是多种结构性因素的叠加,尤其是资金匮乏、城市吸引力与市场不确定性形成了“三重压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业选择。资金问题仍是青年创业初期最现实的瓶颈,亟需通过政府补贴、创业基金或银行贷款解决;与此同时,城市就业机会优越性对农村地区构成持续“虹吸”,而市场风险的不可控性进一步加剧学生的观望情绪。因此,要提升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必须从资金保障、市场引导和城乡发展均衡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Table 7. Summary of multiple analysis cases

7. 多重分析个案摘要

个案摘要

个案

有效

缺失

总计

个案数

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阻碍您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是?a

102

59.0%

71

41.0%

173

100.0%

a. 使用了值1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Table 8. Multiple analysis

8. 多重分析

阻碍您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频率

响应

个案百分比

个案数

百分比

多选a

缺乏资金

68

27.0%

66.7%

政策支持不足

39

15.5%

38.2%

市场风险高

61

24.2%

59.8%

家人反对

15

6.0%

14.7%

更倾向城市就业

64

25.4%

62.7%

其他

5

2.0%

4.9%

总计

252

100.0%

247.1%

a. 使用了值1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4.4. 质性研究

4.4.1. 文本分析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高校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教学设置的具体期待,本文对问卷Q29的开放性回答进行了系统的文本挖掘与词频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的词云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培养人才”、“开展讲座”、“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就业岗位”等,反映出学生在返乡创业意愿的形成过程中,反映出学生期待高校强化返乡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开设适配乡村发展的课程、开展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联合多方主体提供就业创业资源支持,助力其返乡创业实践。

Figure 2.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ial advice word cloud map

2. 返乡创业建议词云图

4.4.2. 学生建议总结

结合学生在Q29开放性回答中的高频关键词与核心诉求,高校在推动返乡创业教育支持方面,应从多个维度系统发力:首先,围绕“开设相关课程”与“开展讲座”的频繁提及,建议高校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系统嵌入乡村振兴主题内容,如农业电商、乡村旅游开发、农村金融管理等,强化学生对乡村产业结构与发展机会的理解;其次,通过定期举办返乡创业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会及校友返乡创业成果展示等形式,提升学生对政策动态、乡村发展趋势的感知,缓解其对商业环境不确定性的焦虑;此外,结合“提供就业岗位”的呼声,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及乡村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建设“订单式”实习就业渠道,引导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参与短期项目或协助乡村治理实践,提升其返乡创业的现实感与信心。通过以上多措并举,有望切实缓解学生返乡创业中面临的资源获取难、路径模糊及支持系统缺失等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基于南宁学院173份有效问卷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与探索性因子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政治因素与社会因素四个维度系统探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如下结论:

(1) 学生整体返乡创业意愿偏低,仅38%的样本表示愿意返乡,说明乡村创业吸引力仍有限。

(2) 个体因素是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创业技能的自信程度和在校创业教育经历,对意愿形成有直接影响。

(3) 家庭因素发挥关键作用。经济条件和家人态度不仅影响启动资金能否落实,也影响学生是否敢于尝试。

(4) 政策与环境条件不可忽视。政策吸引力、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渠道的畅通度,是学生评估返乡创业可行性的主要外部依据。

(5) 返乡创业的最大阻力在于“缺乏资金”“城市吸引力强”和“市场风险高”,三方面共同形成较大压力。

5.2. 建议

为有效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需从政府政策、高校教育、家庭引导和社会支持四个层面着手,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支持体系:

(1) 政府层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重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在现有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由高校联合地方农村商业银行,设计针对返乡大学生的“青创贷”专项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并在创业初期提供第一年免息支持。在同等时间维度下,政府可设立县域级创业基金与风险补偿机制,对创新性强、符合乡村产业升级方向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和创业补贴,切实降低大学生的资金压力与市场不确定性。

(2) 高校层面:在课程体系中嵌入“乡村振兴产业链”、“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模块,形成理论 + 实践双线并进的教学方案;建设校地共建的“乡村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孵化环境;与地方政府及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返乡创业导师库”,邀请成功返乡创业者定期开展工作坊和实地指导,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计划。

(3) 家庭层面:除了资金援助外,建议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创业前期调研和方案讨论,形成“亲属陪伴式”创业支持;地方社区可组织“家长创业认知提升”讲座,帮助家长了解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优惠,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观望与反对。

(4) 社会层面:推动地方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共建“青年返乡创业联盟”,建立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对接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县域企业开放供应链与销售渠道,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试销与联合营销机会;设立乡村产业创客空间,给予共享办公、仓储和物流支持,降低创业初期的固定成本。

基金项目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名称:《桂北茶道——助力龙脊镇油茶创新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编号:(202311549013X)。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邓兆言, 钟木腾, 张春生.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某财经类院校为例[J]. 教育观察, 2023, 12(22): 14-18+29.
[2] 廖凌风.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5, 40(5): 132-143.
[3] 程玮, 陈国海. 基于家庭特征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高教学刊, 2024, 10(7): 65-68+72.
[4] 吴雯雯, 汪鹏, 董艺凡. 创业政策认知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基于双重偏好迁移背景[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6): 62-68.
[5] 常亚辉. 资金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新乡医学院, 2024.
[6] 张馨. 新冠疫情下创业政策与韧性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22.
[7] 汪帅. 高校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3.
[8] 吴娟, 张璐, 涂紫菀, 等.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25): 132-135.
[9] 徐昕, 黄宇.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江苏高教, 2024(7): 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