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支持的大班幼儿创造性故事创编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of Creative Storytelling for Preschoolers in Large Classes Supported by AI Tools
DOI: 10.12677/ae.2025.1510193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花玉蓉, 彭 颖, 谢文婷:深圳市光明区第六幼教集团中粮云景幼儿园,广东 深圳
关键词: AI工具大班幼儿故事创编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AI Tools Kindergarten Senior Class Story Creation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Practice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其教育应用已成为改革与创新的热点。本研究立足于课题《幼儿园大班幼儿阅读教学中思维拓展培养的策略研究》,针对传统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思维易受局限、想象力激发不足等问题,探索将AI工具作为辅助手段引入大班幼儿故事创编教学。通过实践,本研究构建了“AI启发–师幼共构–幼儿创编–分享评价”的四步教学模式,并总结了“AI图像生成激发兴趣”、“AI语音互动拓展思路”、“AI故事接龙突破框架”等具体策略。实践表明,合理运用AI工具能有效营造沉浸式创编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为幼儿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拓展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策略支持。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spot for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topic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Thinking Expansion in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Kindergarten Senior Class Children”, addresses issues such as limited thinking and insufficient imagination stimulation in traditional story creation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It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AI tools as an auxiliary means into story creation teaching for senior class children. Through practice, this study has constructed a four-step teaching model: “AI Inspiration - Teacher-Child Co-construction - Child Creation - Sharing and Evaluation”, and summarized specific strategies such as “AI Image Generation to Stimulate Interest”, “AI Voice Interaction to Expand Thinking”, and “AI Story Chain to Break Through Frameworks”.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rational use of AI tools can effectively create an immersive creation environment, stimulate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associative thinking,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vide new paths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thinking expansion in children’s reading instruction.
文章引用:花玉蓉, 彭颖, 谢文婷. AI工具支持的大班幼儿创造性故事创编教学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10): 1024-103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01932

1.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明确强调,应“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凸显了故事创编活动在幼儿语言与思维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创编不仅是激发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初步逻辑思维和叙事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的故事创编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其一,素材具有局限性,教师所提供的图片、玩偶等实物教具数量与种类有限,容易使幼儿思维趋于固化,导致故事主题和情节重复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多样性[1];其二,幼儿虽天生充满想象,却常面临“想象断层”,即难以将零散、跳跃的想象内容转化为连贯、有逻辑的语言叙述,这一过程亟需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架性支持;其三,个体差异显著,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主导叙事进程,而性格内向或语言发展稍弱的幼儿则容易被动成为“听众”,实际参与程度不均,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 (AIGC)在图像、语音和文本生成领域的持续发展与成熟,为解决上述教育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将AI工具作为“高级认知伙伴”与“创意催化剂”,融入大班幼儿故事创编活动的有效路径[2],以期拓展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其创造性表达能力,并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

2. AI工具支持故事创编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学者提出,强调幼儿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索、操作和互动来建构知识。这一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与环境、同伴和成人的互动中,基于已有经验不断调整和重构认知结构。在传统故事创编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实物教具(如图片、玩偶)往往存在数量和种类限制,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探索需求。而AI工具通过生成丰富、新颖、超现实的情境(如“会说话的影子”“漂浮的太空城堡”),为幼儿提供了更具开放性和想象力的“认知土壤”。例如,在“海底探险”主题中,AI生成的“发光水母群”图像能激发幼儿主动提问:“为什么水母会发光?它们是不是在求救?”这种超现实的情境不仅突破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还促使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建构关于海洋生物、光影现象等跨学科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2.1.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3],幼儿的发展存在两个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而成人或工具的支架作用是帮助幼儿跨越这一差距的关键。在传统故事创编中,当幼儿遇到情节瓶颈(如“主角如何过河”)时,教师通常通过语言提示或示范引导,但这种方式可能受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即时反应。AI工具则能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支架”:例如,通过语音互动功能,幼儿可向AI提问:“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你会怎么帮助小恐龙过河?”AI可能生成“造一座彩虹桥”“召唤大鲸鱼”等创意答案,这些答案不仅突破了幼儿的思维定势,还为其提供了多种情节发展的可能性。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分析AI建议的合理性,选择或修改方案,从而帮助幼儿从现有水平迈向潜在发展水平。这种“技术支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能有效扩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1.3. 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造性思维理论由吉尔福特等学者提出[4],包含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两个核心维度。发散性思维强调从不同角度产生多种想法(如“一物多用”),而聚合性思维则侧重对想法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如“选择最佳方案”)。在幼儿故事创编中,发散性思维体现为生成多样化的情节和角色(如“会飞的猪”“说话的树”),聚合性思维则体现为将零散想法组织成连贯故事(如“小猪用翅膀帮助树爷爷解渴”)。AI工具通过海量生成能力为发散性思维提供支持:例如,在“森林冒险”主题中,AI可快速生成“迷路的小兔”“会变形的蘑菇”等多元素材,激发幼儿产生“小兔用蘑菇伞躲雨”“蘑菇变成指南针”等创意情节。然而,幼儿的发散思维可能因经验不足而缺乏逻辑性。此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通过提问(“小兔的伞为什么能变成指南针?”)或示范(梳理故事起承转合),帮助幼儿筛选合理想法,整合成结构完整的故事。这种“AI辅助发散 + 教师引导聚合”的模式,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2. 应用价值

2.2.1. 对幼儿

AI工具对幼儿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The application value for young children

1. 对幼儿的应用价值

激发创编 兴趣

AI生成的超现实情境(如“会跳舞的蘑菇房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能迅速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5]。例如,在“拯救星星大冒险”活动中,AI生成的“哭泣的流星”图片引发幼儿强烈同情心,主动提出“星星为什么哭?”“怎么帮助它?”等问题,显著提升参与度。

拓展想象 边界

AI突破现实限制,提供多样化素材(如“外星西瓜”“友好的黑洞”),帮助幼儿跳出“王子公主”等传统框架,创编出“外星西瓜用果汁修复地球”“黑洞变成滑梯”等新颖情节。

获得 个性化 支持

AI可根据幼儿输入的关键词(如“会飞的猫”)实时生成对应图像或情节建议,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例如,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通过观察AI图像联想情节,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与AI进行复杂互动(如故事接龙)。

2.2.2. 对教师

AI工具对教师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四个层面,具体如表2所示。

Table 2. The application value for young teacher

2. 对教师的应用价值

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依赖实物教具(图片、玩偶),而AI可提供动态图像、语音互动、故事接龙等多元化方式。例如,在“海底探险”中,教师可通过AI语音助手模拟“海龟导游”与幼儿对话,增加沉浸感。

生成个性化资源

AI可根据教学主题(如“太空”)快速生成对应素材(如“行星图片”“外星人语音”),减少教师备课时间;同时,通过分析幼儿与AI的互动记录(如提问类型、情节选择),教师可定制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创编任务。

精准观察与评估

AI可记录幼儿在创编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如词汇量、句式复杂度)、情节选择(如是否采纳AI建议)等数据,帮助教师量化评估其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水平[6]

实现因材施教

基于AI生成的数据,教师可为内向幼儿提供更多图像启发,为能力较强幼儿设计复杂故事接龙任务,从而满足个体差异需求,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策略与活动流程

在实践中,我们遵循“AI为辅,幼儿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避免让AI替代幼儿的思考,而是将其作为激发和拓展思维的跳板。

3.1. 活动准备阶段

3.1.1. 工具选择

选择操作简便、生成内容健康积极的AI工具。如图像生成类(如DALL-E、文心一格)、简单语音交互类(如Siri、小爱同学)、故事生成类(部分国产儿童APP中的AI故事功能)。

3.1.2. 主题设定

教师结合本月教学主题(如“神奇的太空”、“海底探险”)设定一个宽泛的、开放性的故事起点。

3.2. 核心教学策略,具体如表3所示

Table 3. Core teaching strategies

3. 核心教学策略

AI图像生成 具象化思维, 激发表达欲望

操作

教师或幼儿口述一个关键词(如:“一个会跳舞的蘑菇房子”),教师操作AI绘画工具实时生成图像。

作用

将抽象的词汇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瞬间抓住幼儿注意力。幼儿通过观察图像的细节(颜色、表情、环境)产生联想,自发地提出“为什么它会跳舞?”“谁住在里面?”等问题,从而自然引出故事。

AI语音互动 拓展情节, 解决创编瓶颈

操作

当故事创编陷入停滞(如:主角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引导幼儿向AI语音助手提问:“小爱同学,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你会怎么帮助小恐龙过河?”

作用

AI会给出多种意想不到的答案(“造一座彩虹桥”、“把河水变成冰块”、“召唤一条大鲸鱼”),这些答案能有效打破思维定势,为幼儿提供多种情节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可以选择、修改或组合AI的建议,继续创编。

AI故事接龙 理解叙事结构,模仿与创新

操作

由教师输入故事开头一句,让AI生成后续的1~2句话,然后由幼儿接续,再轮到AI,如此循环。

作用

幼儿在接龙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故事如何起承转合,学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简单叙事结构。同时,AI生成的内容常包含新词汇和复杂句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示范。

3.3. 教学活动基本流程(以“拯救星星大冒险”为例)

3.3.1. 情境导入(AI启发)

教师展示AI生成的“一颗哭泣的流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星星为什么哭了?”(激发同情心与好奇心)

3.3.2. 思维风暴(师幼共构)

幼儿自由发表想法(“它迷路了”、“它被黑洞吓到了”)。教师将关键词(“迷宫森林”、“友好的黑洞”)输入AI生成相应场景图,不断丰富故事背景。

3.3.3. 分组创编(幼儿主体)

幼儿分组创编拯救计划。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用语音AI寻求“帮助”(工具灵感)。教师巡回指导,记录幼儿的思维亮点。

3.3.4. 分享与评价(分享评价)

每组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利用白板梳理不同小组的故事线,重点表扬独特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创造性。

4. 实践效果与反思

4.1. 实践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欣喜地观察到幼儿在多个方面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显著变化:

4.1.1. 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升

在故事创编活动开展前,部分幼儿对这类活动兴致缺乏,参与时也较为被动。然而,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幼儿对故事创编活动的期待值直线上升,每到活动时间,他们都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投入其中,参与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7]。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发言,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眼神中闪烁着对故事创编的热爱与渴望。

4.1.2. 思维显著拓展

在故事主题方面,幼儿展现出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孩子们创作的故事主题大多局限于常见的“王子公主”模式,情节也相对简单。但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故事主题变得丰富多彩,从充满奇幻色彩的“外星西瓜拯救地球”,到神秘莫测的“会说话的影子”等,各种新奇独特的主题层出不穷。而且,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复杂、新颖,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惊喜,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4.1.3.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AI生成的奇特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达素材和挑战。为了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这些画面,幼儿们主动尝试使用更丰富的形容词和连贯句。在描述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词汇,而是努力寻找更精准、更具表现力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句子结构也更加完整和连贯,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4.1.4. 合作学习增多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们围绕“选择AI的哪个方案”这一任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协商。每个孩子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真倾听他人的建议,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8]。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幼儿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社会性交往与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2. 反思与注意事项

4.2.1. 教师的主导性至关重要

在将AI应用于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AI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教师才是教学的核心设计者、引导者和促进者。AI虽然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和资源,但它缺乏对幼儿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精准把握,无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及时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筛选,剔除那些不适合幼儿年龄阶段或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深入解读AI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教育学转化,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引导幼儿在故事创编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4.2.2. 避免技术依赖

在开展故事创编活动时,我们要时刻牢记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展示技术。虽然AI技术能够为活动带来很多便利和创新,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要平衡好AI使用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充分发挥传统方式如绘画、表演创编等的独特优势[9]。绘画可以让幼儿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表现力;表演创编则能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将AI技术与传统方式有机结合,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4.2.3. 伦理与安全

在应用AI工具时,伦理与安全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确保使用的工具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屏蔽不良信息,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纯净的学习环境。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保护幼儿的隐私,不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此外,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AI的本质,让他们明白AI是人工制造的智能,虽然能够提供很多信息和帮助,但它的答案并非唯一标准,鼓励幼儿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2.4.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们使用AI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我们需要及时向家长介绍AI工具的教学用途和优势。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故事创编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和成长变化,让家长了解AI工具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避免家长误解为让幼儿过度接触电子屏幕。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创编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将AI工具作为认知支持和创意支架应用于大班幼儿故事创编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它为解决传统创编教学中的思维局限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成功地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为丰富多彩的故事叙述,显著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AI应用场景,如利用AI分析幼儿的故事录音,评估其语言和思维发展水平,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依据。同时,也将致力于开发更适合幼儿园教学场景的、低门槛的AI工具应用模式,让技术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服务。

基金项目

本文系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园“苗圃工程”专项课题《幼儿园大班幼儿阅读教学中思维拓展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MYE20242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冰红. AI赋能: 幼儿园绘本课程的创新实践[J]. 教育视界, 2025(3): 94-96.
[2] 张蕾. 基于AI体能系统的幼儿园智慧教学模式探索[J]. 新智慧, 2023(32): 27-28.
[3] 吉尔福特. 创造性才能: 其性质、用途与发展[M]. 施良方, 等,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4] 余震球, 选译.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 张淑蓉. AI技术辅助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效实施的路径分析[J]. 知识文库, 2025, 41(8): 160-163.
[6] 陆苗苗. AI技术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5(12): 38-40.
[7] 张小梨, 罗以浛, 柯诗诗. 基于AI技术的幼儿园课堂教学艺术创新探究[J]. 成才之路, 2024(16): 57-60.
[8] 吴来星, 苏伟, 郑信杰, 等. 人工智能幼儿园的建设策略[J]. 黑龙江科学, 2023, 14(5): 140-142.
[9] 吴傲冰. 幼儿园AI教育可信数据空间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信息界, 2025(3): 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