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Providing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5.15101933, PDF, HTML, XML,   
作者: 毛 璐, 姜 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University 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al Approaches
摘要: 高校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是学校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高校与学生联系最紧密、对学生综合情况掌握最全面的群体,辅导员是推动就业工作的核心力量。文章结合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以及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辅导员在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旨在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Abstract: University employment services are crucial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societal progress, representing a vital function for institutions in nurturing and placing talent. As the group mos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students and possessi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verall circumstances, university counselors serve as the core force in advancing employment initiatives. This paper addresses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ir job search and identifies existing deficiencies in counselors’ employment guidance efforts. Subsequently, it explores specific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for counselors to enhance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hereby assis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ecuring high-quality employment.
文章引用:毛璐, 姜艳.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0): 1031-103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01933

1. 引言

大学生就业既与学生个人的前途有关,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和新产业催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变化[1],市场需求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跨学科知识以及创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2],大学生就业面临复杂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推动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3],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向学生分析当前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精准了解学生职业倾向和就业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信息针对性指导[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求职心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自我和就业环境认知不足

大学生对自身的综合能力缺乏全面分析,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平时不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培养不足,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缺乏。对于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不足,对就业方向没有目标,缺乏信心。

(二) 就业观念脱离社会实际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倾向,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存在求高薪、舒适、稳定的心态,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要求较高,单位性质优先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工作地点选择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不愿意去到中小企业工作或者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外省就业发展,导致许多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基层招聘不到人才。此外,家庭的就业观念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较大,个别家长只支持学生在生源地所在省份内就业,不愿意学生去中西部地区或离家远的地方就业,提供的招聘岗位不符合家庭及学生期望,家长会鼓励学生暂缓就业,进而影响学生就业。

(三) 职业规划缺失

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接触的时间很晚,到大学后才开始进行生涯规划,以致于一些同学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对专业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融入其中,仅听从父母的安排,填报的当前热门专业或者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高校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多为必修课中的通识性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加之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职业规划思维。大家对专业的认识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专家的讲座以及平时的社会实践等方式,对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了解。等到大四就业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四) 就业目标不明确

受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大四就业的时候迷茫、无助,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在就业的时候具有从众的心理,受周围同学、学长们的影响,跟随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才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没有结合个人的特质、优势、兴趣和价值追求确定目标。在就业的时候对社会的需求和就业环境不了解,不能将市场需求和个人的专业有效对接,也忽视了专业定位和个人的价值追求,在简历投递、笔试准备和面试应对等环节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以致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3.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一) 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多维度要求,辅导员需具备包括生涯规划能力、就业市场调研能力、就业情况分析能力、就业政策解读和咨询能力以及对专业的就业前景精准把握的能力等。而辅导员平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任务重,多数辅导员仅在带毕业生年级时才接触就业工作,且缺乏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导致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薄弱。此外,部分辅导员不具备专业背景,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内容形式简单。

(二) 就业指导方式僵化

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开展主题班会、讲解就业政策、简历制作技巧、面试礼仪及求职技巧等内容,辅以往届毕业生求职案例分享。部分辅导员刚从高校毕业即走上工作岗位,自身缺乏丰富的求职经验与职场经历,面对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如跨专业求职困惑、Offer 选择难题,仅能提供泛化的参考建议,难以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辅导员在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特长、职业意向等进行分类指导,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性

就业指导是一项贯穿大学生涯的系统性工作,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分阶段、有侧重地推进。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未能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意识,将就业指导工作集中在大四阶段,前期主要是通过学生谈话、班会和专业讲座等比较单一的方式,学生也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大一至大三阶段未能积累足够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与职业认知,进入大四求职阶段后,因前期准备不足而出现就业目标不明确、求职竞争力薄弱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的就业市场。

4. 辅导员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探究

(一) 强化自身素养,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辅导员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奖助工作、心理教育和就业工作等,对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因此对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能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应增强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端正学生思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相结合。辅导员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加强就业指导理论和业务技能的专业培训[5],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和方法。辅导员实时了解国家关于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主动对接专业教师与用人单位,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行业趋势及岗位需求,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信息。此外,辅导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社会实习经验、科研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目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制定一人一档的就业指导方案,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就业市场分析工具,分析人岗匹配度,提高学生就业精准度和成功率[6],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

(二) 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

辅导员要树立就业指导全程化意识,按照学生所处的年级和阶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7]。各个年级开展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和情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大一阶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认知,通过职业测评、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内涵和就业发展前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做好自我探索,初步确立就业目标。大二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能力提升和职业定位,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学生专业实习和行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大三阶段学生要鼓励实习实训,并开展学生的面试和求职技巧培训,解读考研、考公、就业等不同发展路径的政策要求,做好求职准备。大四阶段要精准指导,定期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帮助他们针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以及学生的困惑提供指导,调整求职心态,积极就业。辅导员要对历年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对已就业的同学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听取用人单位对已就业学生的情况的反馈,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获得的信息和意见整理和分析,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

(三) 深化校企合作

要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企业的反馈、需求和意见,有助于学校及时优化专业结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高校辅导员老师除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以外,还需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拓展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优质的实习和就业平台[8]。大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场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探索,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 推进就业指导进课堂

辅导员协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就业指导,提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求职技巧、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行业案例讲解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提升专业学习的目标,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路径。

(五) 做好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校友机制

对往届毕业生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学生专业就业对口、职业胜任力、社会适应、薪资水平等情况,收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建议,采纳反馈意见,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挖校友资源,邀请优秀校友针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举行就业经验分享交流,充分发挥校友的资源,推动校友企业与学校开展招聘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锻炼平台,也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9]

5. 结语

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正视现阶段就业指导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构建全程式指导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就业指导进课堂、挖掘校友资源等路径,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创新就业工作方法,提升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华绍贵.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究[J]. 四川劳动保障, 2025(15): 133-134.
[2] 姬文晨.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究[C]//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昆明: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4: 257-261.
[3] 施佩.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融合的路径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4(12): 30-32.
[4] 郭红红. 高校辅导员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5, 8(16): 119-121.
[5] 张彩鹏, 徐爽.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20): 162-163.
[6] 朱黎妍.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精准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 2025(21): 115-117.
[7] 曾艳.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 职业, 2012(18): 150-151.
[8] 张村民.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究[J]. 河南农业, 2021(24): 13-14.
[9] 崔文.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3(20): 158-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