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策略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Library’s Paper Resources in the Digital Reading Environment
摘要: 数字阅读导致传统纸质资源的借阅量下降,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分析探讨了相应的策略。实践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环境下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纸质资源的借阅率和使用率。本研究对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环境下纸质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Abstract: Digital reading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borrowing amount of traditional paper resources, bringing about many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s paper resource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xplor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library in the digital reading environment, thereby increasing the borrowing rate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paper resources. 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per resources in the library in the digital reading environment.
文章引用:刘吉宏. 数字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策略探讨[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5, 14(6): 1005-1011. https://doi.org/10.12677/mse.2025.146117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方式。这一变化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阅读的发展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带来了挑战。数字阅读的便捷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大量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这导致传统纸质资源的借阅量逐渐下降[1]。国外研究也指出,数字阅读环境同时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2]

国内学者对于数字阅读与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3]-[5]。他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应积极适应数字阅读环境,调整纸质资源建设策略。一方面,图书馆应继续加强纸质资源的建设,因为纸质书籍在阅读体验、知识深度和系统学习方面仍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应整合数字资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选择,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目前,国内外关于资源建设的策略模型主要包括“复合图书馆”模型、“用户需求驱动”模型、“纸本资源数字化”模型。核心共识是纸电共存、融合发展。主要分歧在于对纸本资源未来地位的判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调配优先级和具体策略的选择上。这些分歧通常由不同图书馆的具体功能、读者群体构成、学科特点以及经费状况所决定,因此并无绝对的对与错。

本文研究旨在分析数字阅读环境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优化纸质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这对于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字阅读环境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的影响

2.1.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数字阅读资源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电子书、电子期刊、网络文献等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形式提供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受到年轻一代读者的喜爱。

数字阅读环境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可以借助各种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阅读资源,无需受到传统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或地理位置的束缚[6] [7]

2.2. 纸质资源借阅量的变化

无论是电子书、电子期刊,还是网络文献,都只需轻点鼠标或触屏,便可轻松获取信息。同时,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倾向于选择数字阅读方式,从而导致纸质资源的借阅量逐渐下滑。

2.3. 图书馆运营成本的影响

从资源成本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的采购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相比之下,纸质书籍需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进行存放,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除尘、防潮、防虫等维护工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纸质资源借阅量的下降导致其利用率降低,进而增加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因为即使纸质资源的借阅量减少,图书馆仍然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资源的维护和管理。

3. 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策略探讨

3.1. 优化纸质资源配置

3.1.1. 数据精准化收集与分析

图书馆优化纸质资源配置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精准化的数据收集,这包括借阅数据、搜索记录、用户反馈等多方面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图书馆可以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借阅习惯、学术需求等,从而为后续的资源配置提供有力支持[8]

在具体实施中,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画像系统,对读者的借阅行为、搜索行为等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用户画像库。基于这些用户画像,图书馆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读者的需求,为后续的采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1.2. 动态调整采购策略

在数字阅读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图书馆在采购纸质资源时,应更加注重读者的实际需求和借阅数据。通过定期分析借阅数据和用户反馈,图书馆可以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确保纸质资源的采购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

3.1.3. 精细化分类与布局

在优化纸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图书馆还需要对纸质资源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和布局。这包括将图书按照学科、主题、读者群体等进行分类,并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检索和借阅服务。

在具体实施中,图书馆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空间的设计理念,将图书馆划分为不同的阅读区域和功能区域。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参考书区、学术著作区、文学作品区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3.2. 优化纸质资源采购

3.2.1. 深化与出版社的合作

与出版社的紧密合作是图书馆获取优质纸质资源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应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特别是国内外知名出版社的合作,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及时获取新书信息,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购,引进更多高质量的纸质资源。

3.2.2. 构建多元化的采购策略

在数字阅读环境下,图书馆应采取多元化的采购策略,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具体而言,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制定不同的采购计划,如针对学术研究者采购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学术著作;针对普通读者采购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普及读物等。此外,图书馆还可以考虑引入“按需采购”模式,即根据读者的实时需求进行采购,以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3. 创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模式

3.3.1. 建立统一检索平台

该平台应支持多种检索方式,如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等,同时还应具备智能推荐功能,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和浏览行为推荐相关资源。此外,该平台还应具备跨库检索功能,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3.3.2. 探索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互补性发展

图书馆可以将纸质资源数字化后制作成电子书提供给读者使用。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长期保存,同时降低纸质资源的损耗。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AR/VR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纸质资源的展示效果和吸引力。例如通过AR技术将纸质图书中的场景、人物等元素进行三维重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通过VR技术为读者提供虚拟的图书馆环境,让读者在虚拟空间中浏览和借阅图书。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和竞争优势。

3.3.3. 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为了推动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发展,图书馆还需要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例如图书馆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工作;可以与社区图书馆等建立馆际互借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流动。这些合作共享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

3.3.4. 加强版权保护和资源建设

在融合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和资源建设工作,以确保资源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积极与出版社、作者等权利人合作,取得授权并按照法律规定合理使用和保护版权。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工作,积极采购和整理优质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建立丰富的馆藏体系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4. 纸质资源建设途径实例研究——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为例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图书馆是面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共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0.6余万册,免费为开发区及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服务。

4.1. 读者荐购背景

“读者荐购”实际上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读者参与馆藏资源建设的文献采访模式。众多学者普遍认同读者荐购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显著提高馆藏利用率,提升经费使用绩效。同时也能较好地弥补馆员因专业学科背景不同引起的采购迟滞、覆盖不全等问题,对馆藏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还能提供读者与图书馆的有效互动路径,有助于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黏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9]-[12]

4.2. 读者荐购途径

传统荐购主要通过馆员采访和组织大型书展活动实现[13]。这种荐购模式的主要缺点是无法规避读者在填写荐购书目时的随意性,如读者责任心不强,将导致荐购书目信息不准确,影响采访人员的工作效率。

荐购平台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主流的荐购模式。如山东大学采用汇文Libsys V5.5系统,由读者和采访人员双向操作共同完成荐购。流程主要包括读者登录系统、填写书目信息、采访人员查重、批量订购及完善荐购图书信息等环节。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图书馆采用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是一款专为图书馆设计的集成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它支持多个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图书馆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14]

Interlib系统提供了面向读者的图书荐购服务功能[15],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推荐新书。荐购图书有三种方法:一是检索荐购,在总书目数据库中检索查到自己所需推荐的书目进行荐购;二是预订目录荐购,点击荐购目录,浏览图书馆的预订书目信息,在预订目录中选择自己荐购的图书;三是自定义荐购,要求读者提供详细书目信息(书名、著者、ISBN、出版社、出版年份等)。

4.3. 图书荐购数据解读及启示

4.3.1. 荐购图书数量年度分析

2016年~2024年各年度图书荐购情况如图1所示。

Figure 1. Book recommendations for each year from 2016 to 2024

1. 2016年~2024年各年度图书荐购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17年,荐购数量显著增加;从2017年到2020年,荐购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最低点;从2020年到2023年,荐购数量逐渐回升。

2016年,随着Interlib系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系统荐购和自主荐购等多种荐购途径,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荐购活动,因此期间的荐购数量有明显的增加。之后,由于疫情、经费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荐购数量急剧下降,至2020年下降至8条。随后,学校紧紧围绕“建高升本”的中心任务,加大了经费投入和采访要求,荐购数量逐年回升。

数据分析表明,Interlib荐购子系统是一个智慧化的读者决策荐购平台,可以实现与书商数据、馆藏系统的无缝对接,可自动完成书目推送、需求触发、订单生成等一系列流程,使采访效率获得大幅提升[9]

4.3.2. 荐购图书学科门类分析

荐购图书学科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荐购图书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反映了读者阅读兴趣的广泛性。其中,哲学、文学和工业技术的荐购数量较大,反映了读者对于知识、文化和技能提升的多元化需求。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的荐购数量较少,这与专业细分和馆藏情况有关。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of recommended books

2. 荐购图书学科分布情况

4.3.3. 各部门荐购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部门、不同身份读者的荐购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学科、不同读者群体的文献需求差异,为图书馆进行精准化、学科化的采购提供直接的数据依据[12]

图3反映了近年来学校各部门图书荐购统计情况。其中生物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荐购数量较大,说明这些领域的研究活跃度大,技术更新较快。其他部门(主要包括开发区内设立的多家分馆以及社会读者)荐购数量也较大,反映了图书馆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属性。

Figure 3. Book recommendation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recent years

3. 近年来各部门荐购情况统计

实践表明,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向智慧荐购模式转型,优化荐购平台的功能与用户体验;加强宣传推广,扩大读者参与面;建立畅通、及时的反馈机制[13]。这些举措可以确保图书采购的效率和效果,对图书馆纸本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纸质资源作为图书馆的基础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学术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些都是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16]

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阅读环境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了纸质资源建设策略,并通过实例研究了纸质资源的建设途径。本研究对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环境下纸质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辉. 论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建设[J]. 图书馆研究, 2013, 43(2): 60-63.
[2] Kurata, K., Ishita, E., Miyata, Y. and Minami, Y. (2016) Print or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and Preferences in Japan.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8, 884-89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3] 蔡迎春, 段晓林, 蔡颖. 数字出版趋势下图书馆资源建设思考与实践[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3): 91-98.
[4] 李强.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数字化研究[J]. 新闻文化建设, 2021(4): 77-79.
[5] 富琳, 钟永文.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 2016(22): 32-35.
[6] 蔺孜春. 家庭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J]. 家庭科技, 2021(10): 22-23.
[7] 张倩. 浅议数字阅读[J]. 信息系统工程, 2013(11): 18.
[8] 周密. 数字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的影响[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9): 114-117.
[9] 刘莎, 樊国萍. 智慧图书馆背景下新型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应用探讨[J]. 图书馆学研究, 2022(10): 42-48.
[10] 周新跃, 李静雅. 我国图书馆读者荐购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2(10): 75-82.
[11] 高祥永, 冯晓丽, 冯晓坤. 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现状分析与实践优化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2, 44(12): 39-44.
[12] 卢红杰. 读者参与图书资源建设的实践数据分析评价与应用研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21, 40(8): 66-73.
[13] 夏果. 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模式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22, 4(10): 32-35.
[14] 吴杨. Interlib系统的几个功能模块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2): 77-78.
[15] 陈松喜. InterlibOPAC系统功能剖析及其应用[J]. 图书馆学研究, 2010(7): 37-41.
[16] 付丽娟.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24(1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