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案例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成就,深入剖析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研究指出,我国电竞产业在总体规模、游戏品质、直播规范、俱乐部专业化、赛事精品化与人才培养系统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产业收入结构不合理、电竞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协同不足、文化认同缺失以及高素质人才缺口大等现实挑战。未来,电竞消费潜力仍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布局、多产业融合与数智技术应用将成为主流趋势。据此,本研究从优化收入结构、打造自主IP、强化产业协同、提升文化认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推进策略,以助推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the digital power strategy, China’s e-sports industry is shifting from a stage of rapid growth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mploy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case studies, and data 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e-sports industry, deeply analyze the structural challenges it faces in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ses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pose targeted promotion strategie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hina’s e-sports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reas such as overall scale, game quality, live broadcast norms, club professionalism, event refinement, and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atization. However, it still faces realistic challenges such as an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income structure, high foreign dependency on e-sports products, insufficient industry collaboration, lack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a significant talent gap. In the future, the potential for e-sports consump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unleashed, domestic market competition will intensify, and overseas expansion, cross-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trend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proposes systematic promotion strategies from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income structure, building independent IP, strengthening industry collaboration, enhanc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improv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sports industry.
1. 引言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1]。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作为集体育、竞技、科技、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数字经济中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形态之一[2]。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竞市场规模达1664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竞市场。在产值、发展速度以及观众人数等方面,我国电竞产业同样位居世界首位[3]。在数字中国建设、电竞入亚和数智技术成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电竞产业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然而,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电竞市场降温影响,我国电竞产业发展趋势亦发生着显著变化,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略有回落,电竞用户规模增速也相对放缓。面对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有效发挥电竞产业在数字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升级转型中的战略作用,持续推进其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学界和业界需关注的重要课题。既往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电竞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4] [5],或者是聚焦于城市电竞产业[6]、电竞人才建设[7]、地理集聚特征[8]、对比研究[9]、赛事发展[10]等方面。总体而言,近两年鲜有关于我国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在审视中国电竞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其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文化认同与人才供给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客观研判未来发展态势,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围绕上述背景与问题,本研究重点回应以下核心议题:中国电竞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未来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应如何从政策、产业、文化、人才等多维度构建推进路径?研究时间范围集中于2015年至2024年,覆盖电竞游戏研发、赛事运营、俱乐部管理、直播平台及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案例研究及数据分析等方法,以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策略。
2. 研究方法
为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辅以案例研究法与数据分析法,系统探究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万方等中英文学术数据库,以及艾瑞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产业报告,对以“电子竞技”、“高质量发展”、“电竞产业”等为关键词的文献进行检索与梳理,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
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对搜集到的文献与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系统阐述中国电竞产业的发展成就、挑战、趋势,并提出推进策略。
案例研究法:选取《王者荣耀》电竞生态体系与上海市电竞产业集群作为深度分析案例,从其发展路径、商业模式、政策环境等维度切入,旨在通过典型个案透视产业整体的共性规律与问题。
数据分析法:对来自行业报告及公开数据库的宏观产业数据(如市场规模、用户规模、收入结构、企业分布等)进行二次处理与分析,通过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产业发展趋势与结构特征,支撑相关论点。
3.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成就
3.1. 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相较于美韩等发达国家,中国电竞产业起步较晚,且前期发展历程较为曲折。但自2016年起,得益于在移动电竞领域的突破,我国电竞产业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跻身世界电竞产业中心之列。一方面,电竞市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1998年,借助互联网兴起、端游游戏下沉和中国网吧数量快速增长,电竞市场初具规模,但彼时规模尚小[11]。而到2023年,中国电竞市场已增长至1664亿元。尤其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电竞市场规模的年度平均增速超过30%。另一方面,中国电竞用户规模迅速增长。据腾讯发布的《2023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电竞用户数量呈现稳步增长,从1.3亿人攀升至2023年的4.78亿人。2016年至2018年,电竞用户同比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近两年来的同比增长率则稳定在6%左右。
3.2. 电子竞技游戏走向优质化
电竞游戏是指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多人同步对抗的电子游戏。电竞游戏作为舶来品,其在中国市场初期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诸如《星际争霸》《红警》《魔兽争霸》《帝国时代》《反恐精英》等。而随着我国电竞产业链日臻完善,国产电竞游戏品类逐步丰富,品质不断提升,不仅在游戏玩法上推陈出新,还在竞技策略方面有所突破。2009年,国产电竞端游《梦三国》正式发行。2015年,腾讯游戏研发的国产电竞手游《王者荣耀》展开公测。此后,《永劫无间》《梦三国2》等特色国产电竞游戏也相继问世。其中,《王者荣耀》至今仍是最受移动游戏玩家喜爱的产品之一。据数据统计显示,自2022年我国游戏版号恢复核发以来,版号发放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主要获批数量集中在80至90个区间[12]。中国自研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更是在全球市场占比17.1%。可见,我国国产电竞游戏数量不断攀升,其质量也呈现出优质化的发展趋势。
3.3. 电子竞技直播走向规范化
电子竞技直播是指通过电视、网络等特定媒体渠道,将电竞游戏的全过程对外传播,以便观众欣赏、学习和研究的活动[13]。电竞直播随电竞赛事而诞生,其早期发展主要依赖于电视节目的推广。但在2004年广电总局限制开路电视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之后,电竞内容的播出渠道受到限制。直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智能终端等各类应用的广泛普及,我国电竞赛事直播方才重回发展快车道[14]。同时,电竞直播规范政策实施力度加大,以及市场格局的逐渐稳定,对电竞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呈现出规范化的发展特征。2022年,《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平台管理的通知》从6个方面对游戏直播作出规范要求,明确要求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杜绝不良内容传播,确保直播内容健康向上。此后,我国电竞直播内容质量得到提升,观众体验得到改善。二是呈现出稳定化的发展特征。自2014年以来电竞直播平台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期,现已形成“两超多强”的市场格局:斗鱼和虎牙凭借其丰富的电竞赛事版权资源和优质主播资源,稳居行业主导地位,其他诸如哔哩哔哩、快手、抖音等平台也在电竞直播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我国电竞直播受众不断增多的同时,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发展稳定化。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为3.74亿元,同比增长7.16%。2022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82亿人,游戏直播市场规模超过1108亿元[15]。
3.4. 电子竞技俱乐部走向专业化
1999年,我国首个电子竞技俱乐部——AG电子竞技俱乐部因星际争霸赛事兴起而成立。自此,随着电竞赛事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我国电竞俱乐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数量上的增长。截至2023年,我国电竞俱乐部达到188家。如图1所示。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超级城市分别拥有10家及以上电竞俱乐部,而上海市以52家的总数独占全国电竞俱乐部数量之首[16]。二是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电竞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也被引进国内,国内电竞俱乐部已形成以电竞赛训为核心、品牌运营为拓展以及以地域化为未来的多元化商业模式[17]。其中,以电竞赛训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成为我国电竞俱乐部的主要营收途径,赛事奖金、选手代言以及品牌赞助构成了其主要收入支柱。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电竞俱乐部收入约16.9亿元,占电竞产业总收入的6.42% [18]。随着电竞赛事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其商业价值的充分发掘,电竞俱乐部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e-sports clubs in China in 2023
图1. 2023年中国电竞俱乐部数量分布情况
3.5. 电子竞技赛事走向精品化
作为电竞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电子竞技赛事,近年来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产业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10]。一方面,赛事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共举办99项,2021年共举办126项,2022年共举办108项,2023年共举办127项[16]。其中,诸多第三方企业对自主举办电竞赛事表现出日益增强的需求与意愿,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也积极投入电竞赛事的组织和承办[17]。未来,我国电竞赛事数量还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如2024年将举办四大国际电竞赛事[19]。另一方面,优质赛事品牌日益崛起。目前,我国电竞赛事体系逐渐完善,覆盖各类游戏品类及各级竞技水平,构建起包括全球职业赛事及选拔赛、官方(含国家级和地方级)线下赛事,以及大众赛事(如高校联赛、城市联赛、网吧联赛等)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各类职业赛事均参照职业体育赛事的标准,实施品牌化与专业化发展战略。例如,英雄联盟构建以联赛为核心,杯赛为辅助的足球式联赛体系;DOTA2设立全年四大锦标赛,借鉴网球赛事体系;王者荣耀则打造类NBA的职业联赛模式。
3.6. 电子竞技人才培养走向系统化
随着我国电子竞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对具备高素质、高水准、高层次电子竞技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20]。如今,我国电子竞技产业链中所涵盖的岗位类别据统计已逾百种,而电竞行业的人才需求空缺也超百万[21]。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子竞技人才培养逐渐走向系统化。一方面,高校电竞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3年12月,已有90所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科专业,6所本科院校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本科专业。同时,部分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也增设与电竞有关的方向。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在电竞人才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并与各类电竞企业携手构建了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培育体系,例如《和平精英》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实施的“中传电竞优才计划”。另一方面,社会培训体系逐渐完善。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设立“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新职业。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又联合颁布《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其中指出“重点开展电子竞技等新职业培训”。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大电竞俱乐部、电竞企业以及第三方培训机构逐步构建起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的系统化培训体系,为广大电竞爱好者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截至2024年2月,我国电竞培训领域企业、社会组织等数量已达到8898家。
4.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
4.1. 产业结构失衡与协同不足
收入结构与收入表现对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关乎其可持续性与抗风险能力[22]。如图2所示。目前,中国电竞产业收入主要依赖电竞内容直播,占比超过80%,而赛事和俱乐部收入占比较低,显示出结构不合理。此类结构导致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直播市场波动,将直接影响整体收入。2022年和2023年电竞产业收入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直播收入减少。
与此同时,电竞产业内外协同机制尚未健全。一方面,产业内部数据协同与共享机制缺失,各类数据资源未能实现有效整合与流通,制约了产业链的高效运作。另一方面,电竞与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此外,电竞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状态,俱乐部和企业多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中小城市资源匮乏,进一步限制了产业的协同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Figure 2. Core revenue chain of the e-sports industry
图2. 电竞行业核心收入链
4.2. 电竞产品依存度过高,制约自主发展
创新和打造自主品牌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引擎,有助于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23]。国内电竞产业作为游戏产业的拓展,兼具体育产业特征,电竞赛事和电竞游戏是其核心构成。因此,电竞游戏与赛事的创新能力和品质对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然而纵观我国主流电子竞技项目,国外知名电竞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国内电竞游戏市场领域中流行的英雄联盟、刀塔、绝地求生等现象级电子竞技产品均源自国外企业,国内厂商腾讯、网易等则主要承担其代理运营工作[10]。同时,部分国内厂商研发的热门国产电竞游戏品牌,实则在本质上借鉴了国外游戏的设计理念与玩法,自身缺乏创新精神及核心竞争力。在第19届亚运会的电子竞技项目中,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和平精英(亚运版)、炉石传说、刀塔2、梦三国2、街霸5以及FIFA Online4等八个项目入选。其中,仅三个项目为国产游戏。可见,我国电竞游戏产品创新性和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升。游戏厂商负责掌控游戏版本的更新以及玩法的设计,并授权相关电竞赛事的内容。在国产电竞游戏竞争力不足的背景下,国内举办的电竞赛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电竞游戏制造商的制约。此外,相较于LOL职业联赛、DOTA2锦标赛等国际顶级电竞赛事,我国所举办的职业赛事在赛事筹备、现场执行、赛事直播等方面的专业性、观赏性、互动性也与其有所差距。
4.3. 电竞文化认同度不足,阻碍大众化进程
文化认同建构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文化认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而文化产业发展则为文化认同奠定坚实的传播基础[24]。因此,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泛的电竞文化认同,唯有全民普遍认同电竞文化,电竞产业方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电竞文化是指人通过电竞活动改造数字世界,在调节自身情感、群体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25]。相较于美、韩等国的电竞文化氛围,我国电竞文化氛围尚不浓厚。一方面,我国电竞文化处在“原罪”困境。作为亚青年文化的分支,电竞文化自诞生起就在以“礼俗代教化”文化传统的中国饱受歧视。诸如“游戏危害学业”“游戏成瘾”等观念在家庭与学校中根深蒂固,使得电竞文化背负了种种偏见和歧视,陷入“原罪”的困境[26]。因此,我国电竞文化始终是作为相对主流而言的边缘文化出现在现实语境中,以至于现今也难以获得全民广泛认同。另一方面,电竞文化传播深度不足。美德等国将电竞运动作为团队体育运动引进校园或社会活动中,使得电竞文化在其国内呈现出深度、广度的传播特征[27]。相较之下,我国电竞运动长期远离校园和现实生活,多是以辩证式姿态出现在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中,其传播力度和广度显然不足。因此,重塑电竞文化形象,祛除电竞文化污名标签,是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4.4. 电竞行业人才缺口大,限制高效化发展
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28]。尽管我国已初步构建起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电竞人才培养体系,为电竞行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一方面,高质量电竞人才明显不足。所谓高质量电竞人才是指既具有深厚电竞专业知识,又懂得品牌运营、赛事管理与策划等的复合型人才。这类复合型人才正是当前电竞行业迫切需求的[29]。据人社部颁布的报告显示,目前电竞行业中仅有不到15%的岗位达到人力饱和,诸如赛事策划、制播、俱乐部运营等产业链中上游专岗的人才缺口高达150万人[30]。同时,未来五年内对细分领域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增长,达350万人。可见,我国电竞行业高质量人才供给并不足。另一方面,电竞产业人岗匹配度较低[7]。电竞人才并不仅指电竞运动员。我国电竞产业链较为庞大,其所提供岗位种类已超过100种,诸如联赛策划、联赛运营、电竞解说、战队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等。相较之下,我国的电竞教育培训所提供的专业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5.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研判
5.1. 电子竞技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较于过去的增长态势,近两年来我国电竞用户的同比增长率仅稳定在6%左右。事实上,伴随我国网民数量增长走向饱和,电竞观众也逐渐趋于稳定,增量市场将不再,但存量市场将继续扩大。据《2023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观众对竞技游戏、赛事、俱乐部和选手相关IP以及现在观赛和参与其他主题电竞活动的消费意愿持续增加。同时,从部分电竞产品的消费增速来看,电竞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2013~2022年,中国电竞椅年销量由217.4万张增长到485.2万张,销量增速均保持在12.1%以上[31]。相关调查显示,预计2029年我国电竞椅市场需求量有望突破1000万张。2019~2023年,中国电竞酒店数量从1200多家增至24,000多家,其市场规模更是达到192亿元[32]。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电竞消费市场的增速表现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未来,随着Z世代消费实力的日益增强以及电竞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电竞消费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这也意味着我国电竞产业正面临人口流量红利减弱,产业发展方向从观众存量转向消费增量,即从争夺消费者数量转变为引领消费升级和激发消费活力。
5.2. 国内电子竞技市场竞争加剧
鉴于我国电竞用户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加之消费者愈发注重电竞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国内电子竞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图3所示。一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2015~2022年间,我国电竞企业数量激增25倍[33]。2020年我国新增电竞相关企业4326家,2021年前10月新增1.04万家,2022年前10月新增2.8万家,2023年前9月新增2万多家。截至2023年11月,现存电竞相关企业已达8.5万余家。显然,电竞企业的总数在不断扩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电竞用户群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势必会愈发激烈。同时,由于腾讯、网易、完美等大型厂商已牢固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国内电竞市场竞争格局或将逐渐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这对中小型电竞企业而言,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都将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竞争。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竞市场规模的扩大,ESL、拳头公司、暴雪娱乐等国际知名电竞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愈发深入。他们凭借英雄联盟、守望先锋、DOTA2等热门电竞项目的强大影响力在我国电竞市场占据海量用户资源,使得其新产品拥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这势必给国内电竞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资料来源:企查查。
Figure 3. Registration volume and growth trend of e-sports-rela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
图3. 2011~2020年中国电竞相关企业注册量和增长趋势
5.3. 电竞产业出海成为必然趋势
出海是指中国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技术产业为核心向全球扩展的行为[34]。相较于国内电竞用户增长趋势,国际电竞用户增长空间较大。相关调查显示,2022年全球电竞人口已增长至24.7亿人,占全球网民的48.3% [35]。预计到2023年,全球电竞观众规模还会达到5.74亿[36]。其中,东南亚地区成为电竞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据Newzoo《2022电竞市场报告》指出,2020年东南亚的电竞爱好者已达到3500万。在最近两届东南亚运动会中,电竞项目的观赛人数和观赛时长不断创新高。可见,海外电竞市场蕴含巨大潜力和商机。随着我国电竞用户数量的增速放缓,国内电竞市场将逐步步入红海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头部电竞企业地位日益巩固,新生的电竞企业难以突破市场壁垒。因此,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国内电竞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4. 多产业融合将成为发展主流
电竞产业链作为数字经济中“数实融合”的典型业态,与文化、旅游、体育、电商等产业存在紧密的业务往来[37]。同时,单一的电竞产业难以更多地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融合”仍是电竞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6]。一方面,电竞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程度将不断提升。自电竞入亚以来,各省市纷纷出台促进电竞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并试图将电竞产业与体育产业紧密结合。原因在于,电竞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诞生的体育新业态,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具有极高的契合度[25]。两者在赛事组织、人才培养、商业模式等方面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而促进电竞产业迈向更高质量与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未来电竞产业势必更加注重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电竞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深化。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融合,加快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电竞产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政策的引导下必然与旅游、直播、电商等多种新业态进行更深度的融合[38]。同时,有研究证实,电子竞技产业与其他行业门类呈现出多层级的空间关联关系[39]。空间关联的必然性使得电竞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商等产业相互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发展格局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5.5. 更加依赖数智技术融合应用
数智技术是由“大、智、移、云、物、区、5G”这7大关键技术所构成的技术体系[40]。成熟的数智技术为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如图4所示。当前,以5G、VR/AR、AI、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竞游戏、电竞赛事、电竞直转播、电竞场馆等电竞产业中[41]。杭州亚运会期间,国家级电竞场馆凭借其集成多项数智技术,充分展现了“声、光、电”之美。其中包括数字驾驶舱、电致变色玻璃天窗、立体声音响等先进设施,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卓越的竞技环境,同时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赛体验。国内头部电竞厂商完美公司,在部分游戏研发过程中,创新性地应用生成式AI等数智技术,显著提升了游戏策划、音频、美术、程序等环节的效率,缩短了整体项目研发周期,同时大幅降低了游戏制作成本。可见,数智技术的应用融合对电竞产业而言,具有颠覆性变革作用,有助于提升电竞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未来电竞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数智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6.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
6.1. 优化结构促进协同,提升产业韧性与效能
针对电竞产业收入结构单一与内外协同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需采取系统措施优化营收模式、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联动,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1) 探索多元化营收模式,优化产业收入结构。推动电竞赛事和俱乐部拓展商业变现途径,赛事运营方可强化与知名品牌合作,开发付费直播、虚拟道具、周边衍生品等新的收入来源;俱乐部应优化运营模式,通过与各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举办线下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价值与盈利能力,逐步降低对直播收入的过度依赖。
Figure 4. Typical cases of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mart technology in the e-sports field
图4. 数智技术在电竞领域广泛应用的典型案例
2) 建立数据协同与产业融合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性。由政府引导构建电竞产业数据共享平台,整合赛事、用户及商业数据,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流通与协作。推动电竞与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建设“电竞 + 特色产业”集聚园区,形成多业联动、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区域协同,支持优势地区发挥引领作用,对资源薄弱地区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优化电竞资源配置。
6.2. 实施精品化推进策略,打造知名游戏与赛事
电竞赛事是电竞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电竞游戏则是产业扩大的基础。我国电竞产业以电竞赛事及电竞游戏为双核,形成了上中下游闭环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国电竞企业应紧抓电竞赛事和电竞游戏的自主研发工作,构筑知名游戏与电竞赛事品牌,以减少对国外电竞赛事和电竞游戏品牌的依赖,提高我国电竞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1) 坚持数智赋能电竞游戏研发与创新。电竞游戏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副产品”,其科技含量决定着内容质量和用户的体验感。一方面,电竞游戏厂商应当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数智化技术,为游戏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打造具有高度创新性和差异化的游戏产品。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改善游戏内容和游戏体验。另一方面,电竞游戏厂商需坚持创新原则。借助前沿的研究技术与观念,塑造一支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研发队伍。对电竞游戏的竞技策略、内置规则、角色设计、玩法等核心要素进行持续创新,设计具有独特魅力的精品游戏作品,从而通过精湛的画面、独特的玩法和丰富的剧情,吸引更多用户。
2) 增强电竞赛事运营能力,培育高品质和高影响力的赛事。我国国产电竞赛事要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提升赛事组织运营水平。一方面,需要构建健全的赛事运营团队。涵盖赛事策划、赛事执行、市场营销、赛事技术等各个职能岗位,确保赛事运营的高品质和专业性。同时,依托先进的赛事运营理念,对接场馆管理、赛程规划、选手接待等环节,以实现卓越的赛事体验。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化的赛事体系。即建立包括选拔赛、锦标赛、总决赛等多层次的特色赛事体系,以此塑造专业的赛事品牌,增强其知名度。
6.3. 打造立体化宣传路径,增强电竞文化认同度
体育产业若脱离体育文化的滋养与渗透,便会失去“创新引领需求”的机制,从而无法对市场中的产品供给与创新活动产生诱导和激励作用[24]。我国电竞产业和电竞文化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性,这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推动电竞文化发展,提高其传播范围和认同度。
1) 赋予电竞文化更多元化的价值内涵。电竞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文化,其内涵丰富且多样。一方面,应当充分展示其体育属性。电竞产业、赛事组织方及相关机构应当协同努力,在各类赛事活动及文化宣传中,突出其体育特质,强调竞技精神、团队协作和健康生活等核心价值观,引发公众对电竞文化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从而助力其摆脱负面标签的影响。另一方面,塑造电竞文化的正向价值。电竞文化兼具娱乐性、科技性和社会性等多种属性。电竞赛事举办或宣传时,应当通过公平公正的竞技环境向大众传递电竞选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塑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形象向社会传递电竞文化的正能量,使之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电竞文化宣传矩阵。电竞俱乐部、电竞赛事主办方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应该立足于电竞文化的内容特征和传播特点,整合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B站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和资讯平台,构建全面宣传矩阵,从而推动电竞文化从单一传播渠道向多元化交互模式转变,实现广度、深度及精度传播,提升电竞文化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同度。
6.4.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填补高素质人才缺口
随着电竞产业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其所需人才结构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我国要推动电竞产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活力产业,就必须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瓶颈”。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应共同合作,针对人才缺口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的同步共振。
1) 引导电竞企业打造成规模的职业培训体系。电竞相关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经济等优势,构建成体系、成规模的电竞职业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为热爱电竞的年轻人,提供新职业的发展引导和职业化培训。二是为退役选手提供职业发展支持,规划教育及职业转型等发展方向。例如,趣丸科技公司就积极打造“选拔 + 培训 + 就业”一体的人才培养闭环模式,将俱乐部运营、赛事主播等电竞相关岗位给年轻人进行实习或工作。同时,举办诸如“TT语音超神杯”等大众电竞赛事,为广大电竞爱好者创造登上职业赛场或加入职业俱乐部青训的机会。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5万名青年从中受惠。
2) 坚持“小而精”原则,推动高校电竞教育专业化发展。高校是高质量电竞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方面,应当对标行业发展趋势,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地调整电竞专业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赛事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社合作培养,完善人才输送体系。高校应当积极与知名电竞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的机会。广州体育学院就坚持“大学 + 企业 + 协会”模式,与广东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湾区首个产教协合作的电竞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电竞人才的“双向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