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经济助推乡村发展、旅游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及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路径。本文以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农文旅融合在经济、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性,及其对日照市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意义。并分析日照市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现状,明确了数字经济对二者融合在催生新业态、延伸价值链、打破地域限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数字农业 + 文旅体验”等五种创新模式,并从数字基建、人才支撑、技术应用、政策保障、品牌提升五维度给出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是二者深度融合的关键,相关模式路径可为日照打造北方乡村振兴样板及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igital economy boosting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ourism demands,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become a key pa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meeting the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aking Rizhao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in aspects such as economy, cultur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s well 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izhao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dvanc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herit and innovate regional culture. Then,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Rizhao’s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tourism industries, and clarifie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integration, including fostering new business forms, extending the value chain and breaking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five innovative modes such as “digital agriculture + cultural-tourism experience”, and proposes specific paths from five dimensions: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a talent support system, deep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ing the policy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implementing the brand promotion project. The study shows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and the relevant modes and paths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Rizhao to build a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regions.
1. 引言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驱动力,通过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在农文旅融合中,数字技术可打破“农业生产”与“文旅服务”的时空限制,推动资源配置优化、用户体验升级。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乡村发展,如中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引[1]。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如通过虚拟现实、直播电商等技术,偏远乡村的生态资源得以“走出去”,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2]。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更加注重体验和文化内涵,为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市场空间。
农业作为日照市的基础产业,文旅产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二者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日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文旅资源,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下,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2.1. 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融合发展,可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3]。在传承文化方面,在农文旅融合过程中,能深入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如传统耕作方式、手工技艺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承和创新,让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借助数字技术,可对乡村的农业、文化、生态等资源进行精准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比如中国东部地区利用技术优势探索出“元宇宙民宿”、“AI康养村”等新模式,提升了资源的价值[5]。同时,产业融合发展能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2. 数字经济背景下日照市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2.2.1.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下,日照特色农产品如日照绿茶、岚山虾皮等可通过电商直播、大数据精准营销扩大销售半径,结合文旅体验场景开发茶旅研学、海鲜美食节等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数字平台能整合分散的乡村民宿、农家乐资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运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2.2.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文旅融合借助数字技术打破城乡信息壁垒,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民可通过参与民宿经营、农产品电商、文旅服务实现多元化增收,改善生活水平。日照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如5G网络、智慧物流),也将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2.3. 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
日照拥有东夷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等丰富资源,数字技术(如VR、AR、全息投影)可将传统民俗、非遗技艺转化为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文化“活起来”。例如,通过数字复原技术重现东夷部落生活场景,或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渔民号子、剪纸等非遗文化,既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又能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推动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农文旅融合项目还能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提高日照在文旅市场的辨识度,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 数字经济背景下日照市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3.1. 日照市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目前,日照已形成“南茶北引”特色茶产业,种植面积超20万亩,年产量突破万吨,日照绿茶凭借独特的“豌豆香”成为地理标志产品[6];蓝莓、大樱桃等特色水果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年产量超10万吨;海洋渔业与近海养殖业占据重要地位,海参、牡蛎等海产品年产量达20余万吨,形成“海上粮仓”产业集群。在文旅产业方面,日照坐拥168.5公里黄金海岸线,拥有万平口海滨、五莲山、九仙山等自然景观,以及东夷小镇、刘家湾赶海园、海洋公园等人文旅游项目,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近年来,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年轻化、体验化趋势,研学旅行、滨海度假、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增长显著[7]。
在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领域,日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五莲县松柏镇依托生态茶园与山地景观,打造“茶乡慢生活”田园综合体,融合茶叶采摘、茶文化研学、精品民宿等业态;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推出“渔家乐 + 民俗体验”模式,带动周边渔村年均增收超千万元。然而,发展中仍存在问题与挑战,如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根据问卷调查数据,82.3%的涉农企业表示已尝试与文旅产业结合(如开设茶园观光项目),但从数字化水平看,仅31.5%的企业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且主要集中在东港区、岚山区的龙头企业,五莲县等山区县域的中小企业数字化率不足15%。融合层次浅,价值链延伸不足:65.7%的企业融合仍停留在“简单叠加”层面(如农业生产与文旅体验分开运营,未形成协同),仅18.3%的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如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种植–体验–销售”一体化)。访谈中,茶农代表反映“茶园观光仅带来少量门票收入,未能带动茶叶销量提升”,印证了价值链延伸不足的问题。
3.2. 数字经济对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
数字经济催生了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如“农村电商直播 + 文旅”、“智慧民宿”、数字乡村博物馆等[8] [9]。农村电商直播不仅可以销售农产品,还可以宣传当地的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了产业价值链。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到文旅产品的开发、销售,再到旅游服务的提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增加了产业附加值。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打破了农业文旅产品的地域限制。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内在机制的发展,包括数字技术如何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以及数据要素如何驱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形成了“数字农业生产–智慧文旅服务–精准市场消费”的闭环生态[10]。
4. 日照市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
4.1. “数字农业 + 文旅体验”模式
以数字农业园区为载体,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相结合。以“日照绿茶 + 茶文化旅游”为例,日照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茶园面积约12万亩,已形成“茶园观光 + 茶叶采摘 + 茶艺体验”的初步融合模式。但存在数字化监测缺失,体验项目单一,销售渠道传统,电商渗透率不足等问题。基于“三链融合”框架,即“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提出针对性创新模式。
4.1.1. 价值链升级
引入物联网技术,在茶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种植数据并上传至“日照绿茶数字平台”,游客可通过平台查看茶叶生长过程,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视化溯源;同时开发“茶艺VR体验课”,游客扫码即可沉浸式学习茶文化,提升文化价值感知。
4.1.2. 产业链整合
联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叶电商运营”短期培训班,培训茶农掌握直播带货技能;在茶园周边建设“绿茶文创店”,将茶叶与日照山海文化IP结合,开发书签、茶具等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
4.1.3. 创新链驱动
与本地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绿茶品质AI检测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快速判断茶叶等级,提升生产效率;举办“日照绿茶数字文化节”,邀请网红主播直播茶园风光与茶艺表演,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4.2. “乡村旅游 + 电商”模式
利用乡村旅游的人气和流量,结合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推广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和消费。以五莲县为例,可进行“乡村旅游 + 电商”融合发展模式旅游方案设计及开发。
五莲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依托山地、丘陵、林果资源(如樱桃、板栗、茶叶)和传统村落(如黄崖川村、胡林村),已形成“乡村旅游 + 电商”融合的雏形,但存在产品同质化、品牌分散、体验单一等问题。针对五莲县的特点,可采用一村一品,每个村落聚焦1~2个特色产业(如南回头村蓝莓、黄崖川村写生、董家楼村民宿)。建立“村播基地”,培训村民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开发农事体验、非遗手作、乡村剧本杀等项目,增强游客黏性。五莲县“乡村旅游 + 电商”模式需以“品牌化、数字化、全域化”为方向,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培育、科技赋能,实现农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4.3. “文旅IP + 农产品品牌”模式构建
4.3.1. 文化内涵挖掘
深入挖掘日照地理标志农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故事。例如,日照绿茶生长于北纬35度的黄金产区,有着北方茶特有的醇厚口感,且其种植历史与当地的茶文化传承紧密相连。通过对茶叶种植、采摘、炒制等传统工艺的梳理,以及茶农生活、茶俗活动的挖掘,为日照绿茶赋予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如日照东方对虾,作为海产珍品,其捕捞传统和渔民文化也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可融入品牌故事中。基于挖掘的文化内涵,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IP形象。为IP形象赋予独特的性格和故事,增强其亲和力与辨识度[11]。
4.3.2. 实施路径
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主题文旅线路和体验项目。以日照绿茶为例,建设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游客可以参观茶园,亲身参与茶叶采摘、炒制过程,学习茶艺,品尝新茶,深度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对于日照东方对虾,可以推出海洋渔业体验游,游客跟随渔船出海捕捞对虾,参观对虾养殖基地,参与对虾烹饪课程,品尝海鲜大餐 。
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平台。线上,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12]。开设日照地理标志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展示和销售各类农产品,并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讲述农产品的故事,吸引消费者关注。线下,在旅游景区、城市商业中心、农产品展销会等地设立品牌体验店和展销中心,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和购买农产品。
4.4. 产教融合赋能数字 + 农业文化旅游模式
充分发挥日照高校在乡村振兴、文旅兴农上的积极作用,加快产教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兴农,赋能乡村新发展为例:日照职院凭借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专业优势,搭建“四零八乡”公益辅导体系与文旅团队。深入挖掘陵阳街村的乡村文化与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为政村企校四方合作提供思路与方案。在日照职院助力下,陵阳街村成功推动文旅融合。如今,陵阳街村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文旅产业综合收入超2000万元,带动200人直接就业。以电商助农,拓宽销售新路径为例:日照职院服务后村镇时发现,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制约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为破局,学校搭建桥梁,组织“师生连线”、“电商座谈”,商学系教师围绕直播间搭建、话术设计、产品组合等直播带货关键环节,为松山茶叶合作社等社员提供指导。学校创新构建“1 + N”电商服务体系:组织师生下乡调研,帮农户开淘宝店、办滞销农产品义卖、开展一对一帮扶;成立农村电子商务研究院,打造“企业 + 田间 + 云上”三课堂,围绕农产品电商全产业链设课,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4.5. “文化节庆 + 农业体验”模式
本模式以传统的文化节庆活动为契机,融入农业体验元素,吸引游客参与。例如,在日照市举办的“丰收节”活动中,设置了农产品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产品采摘等环节,让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如举办“渔悦丰收节”,以渔业丰收为核心,融合海洋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美食品鉴、亲子互动,打造沉浸式渔业文旅节庆。还按四季不同节气,结合日照农事活动、农业特色和旅游文化资源,设计不同的活动、体验项目及旅游路线,如:春季惊蛰和清明期间,参与茶叶采摘、炒制,聆听茶文化讲堂,开展亲子采茶比赛等,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学习绿茶品鉴方法;夏季蓝莓、葡萄采摘,出海捕鱼、织网腌制体验,沙滩篝火晚会与海鲜烧烤等,体验滨海采摘与渔家生活;秋季农产品展示,传统农耕文化表演,丰收趣味运动会,农产品集市等,感受丰收喜悦,体验农耕文化;冬季冬至美食节(制作羊肉汤、鲅鱼饺子),中医养生讲座,温泉体验。
5. 日照市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5.1. 夯实数字基建根基
推进5G乡村延伸,提升农村网络覆盖与速率,保障直播带货、智慧农业需求。实施“光纤到村入户”三年计划,重点覆盖莒县樱桃区、五莲山茶带;沿海渔家乐试点5G基站,实现东夷小镇、刘家湾赶海园等人流区信号全覆盖。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在巨峰茶园安装土壤、虫情智能设备;完善农村物流数字化,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景区、民宿部署智能导览、VR/AR,打造“数字景区”、“智慧民宿”。开发“日照山海经”AR导览,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天台山太阳文化、两城遗址历史故事;万平口景区试点智慧停车场,实时显示车位并导航。建文旅大数据平台,监测客流与消费偏好;依托“日照渔家”平台,实现房源、评价、餐饮一体化管理。建设农业文旅融合数据中心,整合产销与资源数据支撑决策。搭建云计算平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存储分析服务,赋能中小微数字化转型。
5.2.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日照市联合本地高校开设数字农业、智慧旅游等专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出台专项政策吸引数字技术、电商运营等领域人才,给予落户、住房、创业补贴等支持;设立产业创新基金,奖励优秀人才项目。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绿茶数字化转型。设立“文旅创客”孵化基地,为返乡青年提供三年免租工作室 + 创业辅导。定期举办“数字农业 + 文旅”专题培训班,面向农户、文旅从业者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大数据应用等实操培训,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
5.3. 深化技术创新应用
支持农业企业引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全流程溯源;引导文旅企业开发元宇宙农场、数字非遗等创新业态[13]。如,陈疃蓝莓基地部署无人机植保系统,实现精准施药和产量预测。将文旅IP开发与数字技术结合,推出虚拟旅游、数字文创产品。如,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搭建360度全景直播塔,开展“云端观日出”慢直播;开发“跟着苏轼游日照”数字剧本游,串联浮来山、河山摩崖石刻等文化地标;建设“海钓元宇宙”体验馆,通过VR技术模拟深海垂钓场景等。
5.4.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农业与文旅融合项目给予用地、税收优惠;设立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等领域。例如,推出“民宿升级贷”金融产品,对安装智能门锁、能耗监测系统的业主提供低息贷款。试点“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模式,允许农业企业以物联网数据作为贷款增信依据[14]。
制定农产品电商、智慧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地方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保障产业数字化健康发展。例如,制定《日照绿茶数字化种植规范》,明确土壤监测、智能灌溉等12项技术标准;出台《智慧景区建设指南》,规定电子票务、应急指挥等系统建设要求;建立“渔家乐星级评价”数字平台,实现卫生条件、服务质量在线评分。
5.5.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
整合日照绿茶、海鲜、蓝莓等农产品及滨海旅游资源,打造“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识与品质标准,提升品牌辨识度。可考虑注册“日照鲜境”区域公用品牌,涵盖绿茶、海米、樱桃等20类特色农产品;设计“初光先照”文旅IP形象,开发太阳文化主题数字藏品;推出“日照十二时辰”文旅护照,集成电子印章打卡功能。搭建“日照农业文旅云商城”,整合农产品与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拓展全国和国际市场,推动特色产品“出海”。
6. 结论与展望
在数字技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日照正探索出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日照不仅重塑了传统业态,更释放出农文旅融合的叠加效应。数字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显著提升了日照市农业生产效率与文旅服务质量[15]。例如,智慧农业大棚实现精准化种植,文旅AR导览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型。日照市已形成“农业 + 节庆”、“农业 + 研学”、“农业 + 电商”等特色模式,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文旅协同发展。
日照农业与文旅融合实践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农文旅融合中不仅是基础工具,更是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通过数据驱动、场景创新、品牌塑造和治理优化,日照正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随着数智农文旅体系的不断完善,日照有望成为北方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基金项目
2025年度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X202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