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路径创新与实践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Red Rea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ss.2025.141093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邓丽娟:邵阳学院图书馆,湖南 邵阳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创新路径实践探索University Libraries Red Reading Promotion Innovation Pa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摘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是其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首先深入分析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现状;然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比较研究,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关于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路径和实践,以引领红色经典的浸润,促进红色阅读推广在高校的传承和弘扬。
Abstract: As a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center and an important battlefield for cultu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carry out the promotion of red reading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Through on-sit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in dep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motion of red-Themed read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n,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actual ca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promoting red-Themed read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ere analyzed;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novative paths and practices for promoting red-Themed rea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were proposed to lead the infiltration of red classics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red reading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邓丽娟.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路径创新与实践 [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10): 631-6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10937

1. 引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红色教育,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图书馆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应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源,结合高等院校的育人模式,持续深入探索红色阅读推广服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赋予其新时代新的内涵和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怀[3]。唐烽钧等研究表明,通过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能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在美育领域的功能与影响力[4]。图书馆应把阅读推广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制定新颖有效的阅读推广策略,将红色基因融入读者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征程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薛调剖析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内涵,即以红色文献资源为读者阅读载体,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空间、服务和智能等核心作用,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意愿和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行为养成而开展的服务[5];孟欣提出通过加速红色文献数字化、构建红色文献新媒体阅读推广矩阵等路径[6];徐丹等指出,共建共享数字化阅读资源将是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途径[7]

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作用和路径也正在发生转变。新时代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选择。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首先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现状;然后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关于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路径和实践,以引领红色经典的浸润,促进红色阅读推广在高校的传承和弘扬。

2.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与独特的学习氛围,对引领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好资源为社会培育更多更强的时代新人,从个体觉醒到社会的启蒙再到文明的延续,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图书馆的力量。

2.1.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价值引领

信息泛滥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接触到海量的资讯和书籍,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筛选和甄别,很容易陷入迷茫或被杂乱信息干扰。因此筑牢思想根基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应联合各二级学院、学校团委、学工等部门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信息与选择书籍,红色文化以真实历史与科学理论正本清源,帮助学生辨析错误观点,增强政治定力和文化自信,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深度。积极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红色文化筑牢信仰之基,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的敬畏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2.2. 传红色基因,塑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8];当下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无不彰显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品质,这些红色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高校图书馆应通过红色阅读推广将这些精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直面学业与就业及生活的挑战,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的新时代青年。

2.3. 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体系,提升教育实效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播落实到育人成效上,打破说与教的瓶颈,实现沉浸式育人。红色文化可以助力学生建立历史思维,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红色文化指引着学生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深度融入到文化育人中去,能够丰富育人内涵;红色文化更有着开拓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如邵阳学院就构建了“读、写、评、行、演、讲、诵、赛”八位一体式党史阅读推广模式,该模式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普知识、展历史、写感悟、育思维,结合多种阅读形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旨在全力以赴开创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价值传播新局面。

2.4. 增强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随着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学习本土文化避免盲目崇尚外来文化的现象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红色阅读推广铸魂育人,图书馆通过VR还原革命场景、主题阅读空间营造、珍贵史料展览、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等,让历史“活起来”,使学生在具象化体验中接受精神洗礼,将阅读推广嵌入到课程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学科建设和红色传承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风貌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滋养效果,以红色阅读厚植校园文化底蕴。

3. 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作者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为关键词,分别在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找到4979条检索结果,进而检索“红色阅读推广”,只有104条检索结果,占比2.08%。大致推断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可能不很丰富。针对这一情况,作者选取湖南省985、211、双一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等5所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利用微信公众号,结合各图书馆官网对湖南省高校图书馆进行红色阅读推广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存在如下问题。

3.1. 推广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乏力

调查的5所高校都开展了红色阅读推广的活动(见表1),但是,仅怀化学院一所学校开展了红色专题系列的活动:《文献里的党史》红色主题活动,截至2025年6月13日共举办了六十一期,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有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此次活动受益师生达上万人之多。

可见,目前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数字资源和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活动支撑力度不够大,而且集中于传统模式(诵读、读书会、书展、征文),技术应用多流于表面,很少有沉浸性体验,缺乏符合学生兴趣的创新设计。虽然传统模式的活动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长期反复开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没有新意影响积极性;且活动之前无调查,活动之后无指标量化(参与人数、满意度借阅量等),缺乏对读者后续阅读行为的长期跟进做活动优化等。部分高校图书馆对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不足,未能结合地域特色形成差异化推广模式制定一个长效性和持久性的规划,导致红色阅读推广没有引起很好的反响。

Table 1. Red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space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1. 湖南高校红色阅读推广活动与空间及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红色阅读推广活动

红色阅读实体空间

红色数字资源建设

湖南大学

“大思政课”专题(思政课程;红色资源; “四史”资源)

“四史”学习教育 主题空间

湖南大学“四史”学习教育主题资料网

湖南 师范大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赓续薪火智启未来”全国两会主题书展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

湘潭大学

对话经典 传承文化——湖南金石文化走进 湘潭大学

党史阅览室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红色讲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数据库;

湖南第一 师范学院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2024年度阅读推广活动 聚焦“红色基传承”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人民数据——党报党刊资料库;

怀化学院

“重溯红岩岁月,传承不朽精神”红色书籍解读活动;“科技之光,历史之魂”红色主题分享会;“童心传烽火 巧手绘和平”红色主题教育 活动;《文献里的党史》专题红色阅读活动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红色经典报刊库;《红色讲堂》;《红藏》数据库

3.2. 红色文化空间建设不够

很多高校图书馆因构建之初没有良好的设计、环境布局、或空间规划等影响,加之学校后期划拨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红色空间建设匮乏,办公设备更换不及时使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受阻。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5所高校仅3所高校建有红色文化空间,分别是湖南大学的“四史”学习教育主题空间;湘潭大学的党史阅览室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见表1)。但是这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是很好的示范,给有待建设红色空间的高校提供学习与参照的模版。特别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占地面积约6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3500平方米,其中文物建筑约26343平方米,展陈面积达两千四百多平方米,建筑风格深深地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建筑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湖湘文化的特色在选材、色彩等方面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色,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常年开放展览,红色阅读推广也有声有色的持续开展,是高校图书馆学习之典范。

3.3. 红色文献馆藏不足、数资导读不足

红色文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些文献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收集和整理难度较高,且很多高校对地域性特色文献挖掘深度不够,还有部分高校因资金等问题导致馆藏红色文献资源不足。关于红色数字资源,我们调查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怀化学院等高校图书馆都有建设,但资源类别不多,其中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都只有1类,怀化学院最多,但也只有4类。而且调查还显示,每天的红色数字资源浏览量与访问量不高,5所高校日均访问量都不超过1000人次。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表明,线上互动浅层化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未能基于读者偏好进行内容与需求推送,导致这些数字成了一个装饰品般的存在,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

3.4. 馆员红色文化素养不足

高校近些年因发展的需求都引进大量人才,但大多是教学人才,图书馆引进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不多,引进博士则更少,有些高校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将其家属安置入图书馆,导致图书馆编制满员,无法引进更多具有相应学科背景和图情专业的工作人员。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专职思政老师的配备。除了前述编制紧缺因素,图书馆工作较为具体繁杂,加之近年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思政教师的教学重要性越发凸显,愿意加入图书馆工作的不多,导致图书馆思政类专业工作人员数量稀缺,而普通馆员对红色文化重要性和认知程度不足,这些都会影响红色阅读推广的力度和强度。

4.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红色阅读推广活动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如何形成持续性和育人效果的深化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策划多样性的可持续开展的红色阅读推广活动

策划形式多样且可持续的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关键在于将红色精神内核与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需求以及图书馆的资源、空间、技术优势相结合,以红色经典文献、党史国史、先进人物事迹等,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联合学校党团组织、宣传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社团、院系等形成合力,将红色阅读融入图书馆日常服务。

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社交媒体、新媒体技术等拓展覆盖面和影响力,以青年视角解读党史重要事件及人物,形式可轻松活泼,比方利用VR技术用真实历史事件或红色经典改编互动剧本[10],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历史情境和人物,也可放映经典红色电影,映后组织讨论,并推荐、展示、导读原著书籍。带领学生“云参观”革命圣地、纪念馆,结合相关书籍阅读,增强代入感。

鼓励学生通过书评、读后感、绘画、摄影、微电影、海报设计、音乐改编等形式表达阅读感悟,通过红色书籍中的人物或故事,创作短视频或录制播客节目,在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征集学生制作精美阅读笔记、思维导图、摘抄手账等优秀作品在图书馆线上平台展示,同时可集结成册或制作成数字展品。

盘活高校图书馆资源,很多书籍在书库里无人问津,作者就某一高校流通数据在红色阅读推广前后进行对比,红色阅读推广前月借阅量是1.7万册,经过红色阅读推广宣传后的月借阅量提高到2.2万册,由此可见阅读推广能有效盘活高校图书馆资源。还有一些闲置书籍应充分利用想方设法发挥其价值,如让阅读推广走出校园点亮乡村,开展送书下乡的活动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把书籍送到偏远地区,上山区的孩子感觉红色文化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微光成炬点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其内心,以红色精神激发其对未来的憧憬,助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树立远大志向。

由馆领导牵头,建立阅读推广专业工作组明确分工,将红色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服务育人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图书馆常规工作,争取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4.2. 着力打造红色阅读主题空间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读者对阅读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借阅,逐渐转变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实体阅读空间。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建设红色主题空间[11]。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旧址,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旧址依托管理学校旧址和主题陈列展厅建设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已成为享誉中外的红色圣地和网红打卡地。

在图书馆内设置与红色书籍相关的打卡点,精心布置集中展示红色经典、党史国史、英雄传记、理论著作等,结合“七一”“国庆”等节日元素定期更新主题背景,鼓励学生拍照分享,线上线下互动。设置专门书架,鼓励师生捐赠或交换红色书籍,促进共享阅读。如中南大学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通过声光交互设计和沉浸式体验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湖南大学“四史”学习教育主题空间提供音视频视听与图书阅览服务等都值得各高校学习。

增强与二级学院合作利用共享空间是一个提升资源效益、服务教学科研、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专业的红色阅读推广员与二级学院联络,将相关的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研究工具、信息素养培训资源等嵌入到该空间中,共同建设和充分利用共享空间,将其打造成为支持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活力中心和创新高地。

阅读空间是否具备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是检验其环境是否具有亲和力和阅读感染力的关键[12]。以人为本的理念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将一切管理与服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读者满意度[13]。让高校图书馆拥有“家的温度”,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包容、有归属感和人情味的第三空间。用心营造“家”的感觉如:安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适宜的温度、舒适的家具、治愈的绿植等提升整体服务人性化程度;减少管理感、增强舒适感等更温暖地服务读者。

4.3. 加大文献与资源采购与宣传力度

红色文献资源和红色数字资源是红色阅读推广的物质基础和坚强后盾[14],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红色阅读推广的主题及时更新和购买红色阅读资源,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地域文化和学科开展的实际需求,加大文献和电子资源购买和使用力度,整合馆藏资源,构建红色资源特色馆藏体系。

仅有文献与资源的采购是不够的,宣传必须跟上步伐才能相辅相成。利用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固定专栏,整合馆藏红色书籍、数据库,结合不同时期的主题红色书籍,红色资源等通过不同方式如:公开课、红色经典有声书、革命家诵读等方式进行书单推荐,也可开设置互动小程序如:知识闯关、阅读地图等互动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利用微信群、阅读平台组织线上读书打卡、章节讨论、作者或专家线上见面会等推动阅读。

4.4. 提升馆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 [15]。高校图书馆应招聘红色文化专业馆员,如没有红色文化专业馆员就在馆内寻找爱好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领域有研究或有所建树的馆员,组建红色文化专业团队。对专业馆员通过讲座,外派学习,邀请二级学院思政老师授课等方式进行持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红色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馆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为红色阅读推广服务。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又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融服务与教育为一体[16],应开展红色阅读推广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增色添彩。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图书馆不仅仅是“知识仓库”的使命,更是塑造青年灵魂的“红色熔炉”。通过系统性融入,图书馆不仅能传递历史记忆,更能激活精神基因,引导学生在回望来路中锚定前行方向,最终培养出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青春力量。

基金项目

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媒体跨界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研究”(22YBA0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11/t20191113_407983.html, 2019-11-12.
[2]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 求知, 2021(6): 3-10.
[3] 陈静, 师晓青. 基于5W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J]. 图书馆杂志, 2025(7): 144-153.
[4] 唐烽钧, 唐丽娜, 李文. 高校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赋能美育实践与思考[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6): 229-234.
[5] 薛调. 京津冀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实践优化路径[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1): 65-70.
[6] 孟欣. 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新媒体阅读推广路径[J]. 传播与版权, 2025(2): 67-71.
[7] 徐丹, 袁振丽, 陈云云.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时间——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 2025, 42(1): 120-123.
[8] 万登泸, 程瑞存. 革命文化在新时代技工院校青年学生中的教育价值[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2): 88-91.
[9] 杨敏. 高校图书馆“六位一体”育人模式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2): 114-115+117.
[10] 仲昭旭. 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以上海红色文创发展中心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6): 41-43.
[11] 祝琳, 王焕景. 跨区域高校联盟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调研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4(S1): 106-114.
[12] 龚蛟腾, 陈建辉, 洪芳林.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建设案例分析与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 2023(3): 83-92.
[13] 李思.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J]. 兰台内外, 2025(5): 81-83.
[14] 石剑兰, 卢恒.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调查分析与优化路径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4, 68(19): 15-28.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 html, 2016-01-04.
[16] 黄贤金, 郭忠兴, 翟晓娟. 高校阅读推广案例赏析[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