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考试补全单词题题型分析及教学研发建议
An Analysis of the TOEFL “Complete the Words” Question Type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 Development
摘要: 本文对托福考试中“Complete the Words”题型的命题原理、能力考查维度、教学应用及与多邻国考试类似题型的区别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基于真实语料与标准化命题框架,探讨了该题型在词汇知识、语法结构和语篇理解三个层面的考查机制,并提出分层教学与内容研发建议,旨在为托福等高水平语言测评体系的题型优化与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OEFL “Complete the Words” question type, focusing on its design principles, assessment dimensions of language competence,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nd distinctions from a similar task in the Duolingo English Test. Grounded in authentic language materials and a standardized item design framework,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est’s mechanisms in evaluat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ext comprehension. Furthermore, it proposes a scaffolded teaching approach and cont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iming to off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sights for the refinement of high-stakes language assessments such as the TOEFL and related teaching practices.
文章引用:宋逸飞. 托福考试补全单词题题型分析及教学研发建议[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5, 7(4): 139-146.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5.74016

1. 引言

“Complete the Words”题型作为托福2026年改革的新题型,用于评估考生在词汇、语法和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该题型通过删除单词后半部分,要求考生依托语境、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进行补全,不仅考查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更强调在语篇中推理、预测与重构信息的高阶认知能力。评分标准明确将词汇拼写正确性、语法结构适切性及语意连贯性作为核心评分依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与命题实践中,如何将这一设计复杂的题型转化为具有教学可操作性和测评效度的训练内容,仍是教师与课程研发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作为改革后的新题型,少有研究从测试构念、题目设计机制或策略使用角度对该类题型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并且对于该题型在不同难度层级下(如基础、进阶和高阶)所考查的词汇、语法特征,及段内信息组织方式对考生答案选择的影响,也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最后,当前仍欠缺针对该题型的专项语料建设与难度控制模型,导致教学资源开发缺乏依据。

基于上述研究缺口,本研究依托多邻国英语测试和托福测评体系的真实语料,结合标准化命题框架,对不同难度等级的“Complete the Words”题目进行语料库辅助的量化与质性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该题型在考查词汇广度、语法复杂度、逻辑衔接等多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不同教学场景的脚手架式训练路径。结果预期将为该题型的内容研发、难度分级及课堂实践提供实证支撑与方法论指导。

2. 研究背景

2.1. 题型介绍

“Complete the Words”题型要求学生完成从真实语料中选取的段落文本,文本长度约70~100词(4~5句话)。在保留首句完整的基础上,从第二句开始对每隔一个单词的后半部分进行删减,学生需补全缺失字母。每个文本包含10个经过删减的单词[1]

例题:

Fill in the missing letters in the paragraph.

We know from drawi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in caves for over 10,000 years that early humans performed dances as a group activity. We mi_ _ _ think th_ _ prehistoric peo_ _ _ concentrated on_ _ on ba_ _ _ survival. How_ _ _ _ , it i_ clear fr_ _ the rec_ _ _ that dan_ _ _ _ was important to them. They recorded more drawings of dances than any other group activity. Dances served various purposes, including ritualistic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ivine, storytelling, and social cohesion. [2]

2.2. 出题思路分析

设计原理:采用严格的数学规则(第二句开始每隔一词删除后半部分字母)创造标准化测试条件。由于首句保持完整,实际上构建了“已知–未知”的信息梯度,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推理策略,这种设计巧妙测量了top-down和bottom-up阅读策略的协同运用。例如,在删除“precisely”一词的后半部分时呈现为“pre_ _ _ _ _ _”,既保留了足够的词形线索,又要求学生激活词汇知识和语境推理能力。

文本选择:文本选择上遵循“真实性”与“普适性”的双重原则。文本来源限定为真实材料,确保语言输入的地道性,但同时又要求话题具有普遍可及性,避免专业术语和复杂句法的干扰。文本长度控制在70~100词(4~5句话),保证语段内的完整性;语言特征上强调标准书面语的语法规范性。例如,选用科普杂志中的段落而非医学期刊的专业论文,既保持语言真实性又符合大众认知水平。

整体思路:本题型出题思路首先体现在其多维化的考查目标设计上。命题者通过精心设计的空白位置,同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认知能力和文本理解三个维度。在语言知识维度,题目会测试基础词汇拼写,语法的语境应用以及语篇衔接手段的识别,使该题型区别于传统的单项语言知识测试,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能力评估体系。

2.3. 难度系数评估

难度控制:这类题目会出现在托福阅读自适应考试的每一个模块中(常规/简单/困难)。同一题型可以在3个模块中变换考察难度[2]

在词汇选择上,可以通过填空高频通用词或复杂拼写单词或词形变化来调节难度;在语法复杂度上,文本可以从简单句到嵌套从句设置难度的渐进;在认知要求上,从直接信息提取到高阶推理判断来设置思维阶梯。这种梯度化的难度设计,既保证了题目的区分度,又符合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系统考察“Complete the Words”题型在不同难度层级下的语言考查特征与考生的认知处理过程。研究设计围绕语料构建、难度参数控制、语言特征标注几个核心维度展开,以实现对该题型命题机制与应试行为的全面揭示。

3.1. 语料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从多邻国英语测试和托福测评体系的公开题库与教研材料中,选取共计180段文本作为初始语料。所有文本均满足以下标准:

1) 文本长度70~100词,结构为4~5句话;

2) 首句保持完整,从第二句开始以隔词删减后半部分的方式构造题目;

3) 每段包含10个删减词;

4) 语料经处理后依据CEFR和托福阅读难度量表,将其划分为基础(B1~B2)、进阶(C1)和高阶(C2)三个难度等级。

3.2. 研究变量与标注体系

基于题型考查目标,我们建立了一个多维度标注体系,用于识别每段文本的语言特征与认知负荷指标,主要包括:

1) 词汇特征:词汇频率、词性、拼写复杂度;

2) 语法特征:句型复杂度、从句使用数量、时态–语态多样性、衔接手段(如连接词、指代关系);

3) 空缺项属性:提示字母数量、所需推理类型(词形/语义/语法);

4) 语境依赖度:每个空缺项依赖本地语境或跨句语境进行补全。

3.3. 效度与信度保障

为提升研究效度,所有测试材料均经过预实验调试,题目设计符合标准化命题流程;在信度方面,由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题目的校对和测试,通过统一答题、集中反馈的方式,我们对每道题目的可读性、难度分布与语法测试点进行了评估,保证结论的稳健性。

4. 研究过程与讨论

4.1. 词汇知识

词汇广度。首先是基本高频词汇,学生通过这类单词可以理解给出的文本主旨大意和文本包含的填空线索提示;其次是基础学科词汇,这类词汇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偏学术话题的文本;最后对于低频专业词汇,并不要求学生直接掌握,而是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解释信息辅助理解。

词汇精度。首先学生在识记单词原型的准确拼写,才能根据给出的空格数量完成题目;其次,需要掌握同一单词不同词性变化下的拼写方式,例如“theory”和“theoretical”之间的转换。

词汇深度。文本中会涉及同一单词的不同含义,需要通过文本具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意思。例如“plants and animals”中“plants”表示“植物”,而“industrial plants”中“plants”表示“工厂”。一词多义的理解可能会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答案的判断。

词汇应用。题目可能会通过填空的方式考察固定搭配,如“Dep_ _ _ _ _ _ on”补全“depending”与后面的“on”存在固定搭配;“agre _ _ _ _ ”补全“agreement”与前面“negotiate”构成短语,考查语境中的词汇关联。

词汇推断策略。通过语义线索完成单词推断,如专业词汇“para_ _ _ _ ”可以通过后文的原词提示推断补全“paralysis”;通过词长和词类预判进行词形预判,如“ident _ _ _ ”根据空格数可以提示需要补全的单词是“identifies”或“identified”。

综上所述,Complete the words题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词汇能力考查体系,从基础的拼写准确度到高阶的学术词汇应用能力都设置了相应的考查点。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词汇能力水平,也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这一考查体系,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帮助学生系统提升词汇能力。

4.2. 语法结构

在词法层面会涉及:动词形态变化的考察,例如“arg_ _ _ that…”要求补全动词过去式“argued”,考查规则动词加-ed的变形,还隐含对现在时与过去时转换的测试;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考察,如“a sm_ _ _ dwarf planet”中补全比较级“smaller”,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存在比较对象;冠词使用的考察,如“t _ _ Normans”要求补全定冠词“the”,考查对特指概念的识别能力。

句法层面的考查:题目通过刻意空缺连接词来测试学生对复合句结构的理解,例如“wh_ _ _ Maitland contended…”需要补全转折连词“whereas”,这要求考生准确判断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例如“pres_ _ _ _ _ _ a significant health risk”中要求补全“presenting”一词,考察了现在分词的用法;从句的理解与使用,例如“Bec_ _ _ _ of this…”补全“Because”是对原因状语从句的语义考察,“wh_ _ _ include”补全“which”是对定语从句引导词选用的考察。

时态语态的考察:题目设计了若干精妙的考查点。例如,“the virus h_ _ caused…”要求补全助动词“had”,考查过去完成时的构成;“the ice sheets incr_ _ _ _…”需要补全“increase”,测试一般现在时在科学论述中的特殊用法。这些都构成了完整的对语法知识网络的考查。

最值得关注的是语法语境的层级化构建。简单题通常提供充分的语法线索,而难题则要求综合多项语法知识。

4.3. 段落结构分析

该题型对文本整体架构的考查具有隐蔽的特点。题目通过关键信息的空缺,迫使考生在补全过程中重建文本的宏观逻辑框架。

在段落内部的信息组织层面,题目着重考查的关键能力是:信息层级划分和逻辑关系判断。学生需要掌握说明文“总述–分述”结构,理解首句作为主题句的核心地位,以及后续内容对其具体化地展开。

概念复现与指代衔接是该题型的另一考查重点。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复现和指代关系来理解文本并推断答案。这种设计测量了学生对专业文本中概念网络的重建能力。

4.4. 多邻国题型“阅读与填空”的区别

首先,多邻国的“阅读与填空”题型要求考生在一段较短的文本中填补缺失字母。每段文本通常包含30到60个字,缺失的单词数量为9到15个,且这些单词的前半部分已经给出,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并填写缺失的字母[3]。多邻国的题目侧重通过理解文章的主题、句子结构以及上下文线索来推断出缺失字母。题目设计上并不要求每隔一个单词就出一个空,缺失字母可以出现在句中的任何位置,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信息填补空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邻国的语料库包括了生活中的话题,也涉及一些学术性内容,题目设计较为广泛,既涵盖日常交流的场景,也包括学术领域的简单表达,内容相对多样[3]

相比之下,新托福的“Complete the Words”题型设计则更加复杂,要求考生在一段较长的文本中填写缺失字母。每段文本通常在70到100字之间,包含10个缺失字母的单词,缺失部分为单词的后半部分,考生需要根据语法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测这些字母。与多邻国不同,新托福的题目设计要求每隔一个单词的后半部分被删除,这意味着每个空格都对应着一个完整单词的后半部分,考生必须填写这些缺失字母。这种设计不仅考察拼写的精确性,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法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推断出缺失部分。此外,新托福的语料库主要集中在学术领域,文本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知识和正式场合的表达,较少涉及生活化的题材。其文本难度与多邻国题库中的中高难度文本相当,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要求考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学术文章中的结构和逻辑。

在评分方式和时间限制方面,两个考试存在共性要求。首先,两个考试都严格按照拼写正确与否来评分,必须保证每个缺失字母完全拼写正确,否则该题将被判定为不正确;其次,在两个考试的官方要求中,都没有对该题型单独限定的时间要求,只要在整个考试规定的阅读时间内答完均可。

综上所述,尽管多邻国和新托福的“Complete the Words”题型都涉及拼写能力和上下文理解能力的测试,但二者在难度、题型设计、语料来源和评分要求上有所不同。多邻国的题型侧重于基础的拼写和阅读理解,适合测试较基础的语言能力,且其语料库涵盖了更多日常生活和学术内容。而新托福的题型则要求考生不仅拼写精确,还需要有较强的语法理解能力,适合用于评估较高阶的语言能力,且其语料更偏向学术领域,文本难度也相对较高,接近多邻国中高难度文本的水平。

5. 结论

5.1. 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该题型,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拼写能力,还需要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下文含义以及单词的语法功能。因此,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综合拼写训练、语法理解、上下文推理和实际应用。

首先,拼写基础的巩固是提高学生在Complete the Words题目中表现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单词拼写练习、词根词缀教学以及拼写训练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拼写能力,尤其是针对常见拼写陷阱和词汇的正确拼写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同样,加强语法结构的教学也至关重要,因为该题型不仅考察拼写,还要求考生对句子的语法结构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句型分析、语法规则梳理以及句子重构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在推测缺失字母时的语法敏感度。

此外,Complete the Words题强调上下文推理能力,考生需要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测缺失的字母。为了提高这一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推理训练和词汇联想练习,通过提供一篇短文并在其中插入缺失字母,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测出缺失部分。此外,通过词汇联想训练,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通过前后文的提示联想到合适的单词,从而更好地完成填空。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拼写和语法分析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设计模拟考试题目,让学生在真实的考试情境中进行训练,并在练习后进行错误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

最后,定期的反馈和进阶训练对于学生的持续进步至关重要。教师应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们针对性地提高。此外,定期的模拟测验可以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进展,并根据成绩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周计划复习和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在该题型中的表现,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拼写训练、语法结构分析、上下文推理、词汇应用以及定期反馈等环节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该题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基础能力的提升,还注重语法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水平,顺利应对托福考试。

5.2. 示例段落练习之连词专项练习——Conjunctions Focused Practice

题型目标:通过真实学术段落练习,提升考生对逻辑连接词(conjunctions)的识别、语境判断与拼写恢复能力。

题干要求:每个空格的单词缺失后半部分,每空提供首字母提示;考生需根据语境与逻辑补全单词。

题干段落:

The Arctic region is experiencing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s. Sea ice is melting earlier each year, a_ _ (1) wildlife habitats are shrinking. Scientists are concerned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ecological impact, b_ _ (2) because of the global consequences, such as rising sea levels. If carbon emissions continue at the current rate, the Arctic may become ice-free in the summer within decades. I_ (3) this happens, coastal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答案与补全:(1) and (并列关系);(2) but (转折/并列);(3) If (条件假设)。

知识点讲解:

1) and用于并列连接两个结果:冰层融化 + 栖息地减少。

2) but强调“not only… but also…”结构中的转折并列成分,表达双重担忧。

3)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推测假设性结果。

教学建议:

Step 1 拼写训练:给出首字母与语境,训练连接词拼写辨识力。

Step 2 逻辑结构识别:引导学生判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并列、转折、条件)。

Step 3 句式模仿写作:鼓励学生仿写“if…will…”、“not only…but also…”等逻辑结构句子。

Step 4 分组挑战:同组内设计3组不同难度连接词(基础/中阶/高阶)。

5.3. 内容研发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Complete the Words”题型的教学和测评体系,并提升其语言测评的信度与效度,未来的内容研发应聚焦三个关键方向:语料建设的严谨性、词汇语法点的系统覆盖以及难度控制的精度调节。同时,还应结合教学需求,开发具有教学可拓展性的脚手架式分层练习路径,提升题型的教、学、测一体化效果。

首先,在语料选择方面,建议坚持“真实性与普适性兼顾”的原则。所有文本应来源于高质量的母语材料,如《国家地理》《BBC Earth》《Scientific American》等学术类或科普类出版物,以及TED演讲、权威教材等标准文体内容。这些语料语言地道、句式规范,既能反映真实语言使用情境,又具有良好的跨学科话题广度,如自然科学、心理学、环境保护、社会教育等,有助于构建更具代表性和多样性的题材生态。

其次,在题目设计方面,需打破当前题型“一题一空”的局限,增加多空位填空练习,构建基于语言知识点分类的专项训练模块。建议按语法功能将练习划分为代词专项、连词专项、动词搭配专项、句式结构专项等不同维度,并为每类练习设置3~5个空格,每空控制在1~2个字母缺失。题目不仅要考查拼写恢复能力,更应深入检测学生对词性判断、语法结构和上下文逻辑的理解能力。词汇方面可参考CEFR分级体系,覆盖高频词、学科词汇、词义辨析等不同难度;语法方面建议覆盖从词法到句法的多个层级,如动词变形、从句结构、非谓语动词、比较结构等,逐步实现语法点的系统分布。

在难度控制方面,建议构建一个多因子调节模型,综合考虑词汇频率、拼写复杂度、句法结构复杂性、逻辑连接难度和上下文依赖度等变量,对每道题进行量化评分,并确保每批次题目的综合难度分布趋于标准化。例如,初级题可以采用句式平直、词汇常规的单层次段落,而高级题则可引入让步、转折等逻辑结构,填空词同时具备拼写变体和语义歧义等特征,增强学生的推理负荷。每套题可包含三个不同难度的文本,以适配自适应测评系统的分层目标。

最后,为提升题型的教学延展性和实用价值,建议研发团队同步设计与题型结构紧密对应的教学任务链,构建“拼写还原–词类分析–语境判断–逻辑填补–段落重组”的脚手架式训练路径。配合词汇语法的阶段性精炼模块,教师可实现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系统教学。题干与干扰项的设计应兼顾教学的迁移性与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而非仅凭机械记忆完成题目。

5.4. 反思与不足

尽管本文对“Complete the Words”题型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但仍存在若干值得深入反思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框架和建议主要基于理论推导和有限的实践经验,缺乏大规模实证研究的验证。

其次,本研究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考量尚不充分。虽然提出了分层教学建议,但对于不同认知风格、学习动机水平和语言学习背景的学生的适应性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于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群体,如 dyslexia (阅读障碍)或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者,本研究未能提供针对性的调整方案。

第三,在技术融合方面,本研究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题型研发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较为有限。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题目的自动生成、难度自适应调整和学习者错误的实时诊断,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本研究在此方面的探索尚显不足。

最后,由于托福考试刚刚提出改革,样题和题库数据尚且不足,本文的语料规模与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所需的题量相比仍有差距。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语料库规模,覆盖更多学科领域和语言现象,以提高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这些局限性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需要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验证教学效果,开发更细致的学习者差异应对方案,加强教育技术融合研究,完善标注体系的客观性,并扩大语料库的规模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Complete the Words”题型的未来内容研发应立足于语言的真实性、知识的结构性和认知难度的精控性,并配合教学场景开发可学可教的练习路径,从而构建出科学系统、层次清晰、功能多元的题库生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测评的效度,也将为托福等标准化考试的智能学习系统与教学产品提供坚实支持。

致 谢

感谢新东方国际教育长期致力于为保障教师教学质量而持续进行的教研和研发工作、教学质检工作,提供了相关专业数据。

参考文献

[1]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2025) Updated TOEFL iBT® Test Overview.
https://www.ets.org/content/dam/ets-org/pdfs/toefl/toefl-ibt-test-overview.pdf
[2] ETS (2025) Official TOEFL iBT® Test Resources.
https://www.ets.org/toefl/test-takers/ibt/prepare.html?version=after-jan-2026
[3] Duolingo (n.d.). Duolingo English Test.
https://englishtest.duolin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