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转型升级研究
Research on the Audi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ccounting Firms in the Big Data Era
DOI: 10.12677/mm.2025.1510278, PDF, HTML, XML,   
作者: 薛丁萍: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大数据审计转型事务所体系Accounting Firms Big Data Audit Transformation Accounting Firm System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服务机构,同样面临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行的策略,为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揭示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转型升级建议,助力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operation model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various industries. As an important service organiza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accounting firms also fa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era of big data. This paper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necessi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ccounting firms in the big data era,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accounting firm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By analyzing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al cases, it reveal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big data technology on accounting firm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o as to help accounting firm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薛丁萍.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转型升级研究[J]. 现代管理, 2025, 15(10): 82-89.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1027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决策模式。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为企业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机构,其业务环境和客户需求也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可系统拆解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核心影响因素:从技术因素看,传统审计依赖的人工抽样与单机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应对海量、多样、高速的大数据特征,数据处理效率与风险识别精度不足;从组织因素看,多数事务所存在人才结构单一、组织文化保守、规模差异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监管政策持续推动行业数字化,传统模式已无法适配内外部环境变化。

因此,基于TOE框架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不仅能明确各维度的制约瓶颈,更能为转型路径提供系统性指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从TOE框架下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指出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性,进而聚焦核心研究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通过技术适配、组织调整与环境响应实现体系转型升级。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为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研究的价值导向,即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价值导向为后续的规范研究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资料,丰富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运用了规范研究方法,通过明确研究问题、构建理论基础、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策略建议,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系统地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的路径。

在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机制,以及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这些文献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明确了大数据时代审计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文章提炼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优势,如提升审计效率、优化风险评估、拓展业务领域等,为后续提出转型升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详细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当前的业务模式、信息化水平和人才结构现状,指出其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等。基于现状分析,指出了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数据管理能力薄弱、服务模式单一、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诊断为后续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了明确的切入点。

最后文章从数据管理能力建设、服务模式创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基于对大数据时代数据特点和审计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转型的方向。

2. 文献综述

本文围绕审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按“技术采纳–业务模式创新–组织与人才变革”梳理现有研究,明确当前研究对转型价值的共识,同时指出落地层面的补充方向,为本文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2.1. 技术采纳:多视角论证技术赋能价值,奠定转型理论基础

王丽娟与杨多萍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指出,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审计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可推动审计流程向智能化方向升级[1]。朱浩俊则从转型协同性角度提出,审计数字化需统筹技术支撑、组织架构调整、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与人才培养多方面,才能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跨越[2]。王岱毅进一步补充,数字化转型能通过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间接提升审计质量[3],从组织联动视角拓展了技术的价值维度。

冯素萍聚焦风险防控场景,认为大数据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风险防控压力虽有所上升,但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可助力更精准地识别审计风险[4],建立起技术与风险管控的关联。吴勇等从数字化审计师的实践视角分析,提出技术转型可提升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优化审计全流程[5],将技术价值与审计主体能力结合。莫书屏与潘国清则关注审计基础环节,指出大数据技术不仅改变了审计证据的获取逻辑,还能显著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6]。刘凌烽对技术趋势的预判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强化审计效率优势,并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7],为技术采纳提供未来导向。

2.2. 业务模式创新:聚焦业务优化方向,探索转型实践路径

曹兰美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痛点,提出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审计流程的改进方向,为特定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具体思路[8]。刘亚洲从效率提升需求出发,建议事务所通过引入先进数据分析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业务挑战[9],聚焦工具与资源的业务适配性。

杨俊杰则深化了业务转型的认知,认为审计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审计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10],突破了“技术替代人工”的单一认知。同时,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增强内部控制与抗风险能力,为审计质量提升提供外部支撑,进一步凸显事务所业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3. 组织与人才变革:关联转型保障要素,完善转型支撑体系

朱浩俊在论述中特别将“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撑、组织架构调整并列,强调其在审计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保障作用[2],明确人才要素的核心地位。吴勇等从审计师视角出发,间接指出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能力结构的新要求,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提供参考[5]。韩娟娟则关注风险管理与组织机制的联动,提出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审计风险[11],暗示组织层面需配套相应的制度设计,为转型提供风险管控支撑。

2.4. 研究缺口与本文贡献

现有研究已全面论证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技术价值与核心方向,但在不同规模事务所的技术适配细节、业务创新的场景化落地路径、人才培养的分层实施方案等实操层面仍需补充。本文将针对这些缺口,结合大数据时代审计需求,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转型策略,为事务所落地实践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3.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3.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一特点反映了数据生成、存储和处理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量的庞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带来了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复杂性。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被生成和存储。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难以应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新型存储技术和架构来满足需求。

此外,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产生的数据量也与从前大不相同,包括销售记录、客户信息、生产日志、财务数据等,不仅仅在数量上表现出递增式的爆发性增长,数据内容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与日俱增,这使得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咨询等工作主要是依赖人工操作,审计师通过手工检查账目、核对凭证、进行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数据分析和处理等也主要是依靠人工判断和经验,缺乏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在数据量较小、数据内容简单时尚可勉强应对,如果其对象换成当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方法和体系,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

3.2. 大数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传统审计主要依赖抽样审计,审计人员通过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检查和分析,以推断整体情况。然而,抽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数据技术使得审计人员可以获取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数据,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少量样本。这种全面的数据分析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减少因样本偏差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传统审计中,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历史数据,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大数据技术允许审计人员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综合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和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审计风险。

传统审计工作依赖人工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能够自动化处理大量的数据,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审计人员可以快速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和趋势,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使审计工作更加及时和动态。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使审计流程从传统的线性模式向更加动态和灵活的模式转变。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实时获取和分析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重点。这种动态的审计流程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大数据技术使得审计报告能够提供更丰富、更详细的信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复杂的审计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审计结论。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审计报告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建议,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决策。

4. 会计师事务所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会计师事务所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审计、验资、税务代理等传统领域。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拓展业务范围,涉足管理咨询、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新兴业务领域。然而,整体而言,服务模式仍相对单一,且新兴业务的占比相对较低。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虽然部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引入一些信息化系统,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促进工作方案》提出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装备注册会计师行业,打造互联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体系。目前,行业内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在人才结构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引入、培育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的占比仍然较低。传统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主要具备会计相关知识,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还需要具备信息化相关知识,甚至需要配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

4.2. 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在处理大规模、多类型数据时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有效整合和分析。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增加了,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分析的手段单一,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仍然以传统的审计、税务等业务为主,对新兴的咨询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领域涉足较少,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相关工作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可能存在时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问题,部分数据关键字段不完整、不准确,需要审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此外数据共享机制不畅,被审计单位的数据通常分散存储在不同层级的机构中,数据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会计师事务所获取数据的难度较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来看,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吸引和留住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大数据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既具备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又掌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然而,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相关在职人员数量充足,但普遍缺乏这类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许多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不足,缺乏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和实践经验,难以应对和处理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此外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导致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过程中涉及大量敏感和涉密数据,数据泄露风险增加。一旦数据被泄露,不仅会损害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还会影响审计机构的公信力,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5.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的策略

5.1. 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

大数据时代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是会计师事务所转型升级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拓宽数据收集渠道、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事务所的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依赖客户提供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相对单一且可能存在局限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事务所需要拓宽数据收集渠道,丰富数据来源。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机制,除了传统的客户提供的财务数据外,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与业务相关的外部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全面的背景信息,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客户的业务环境和潜在风险。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加,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11]

引入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是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大势所趋。会计师事务所应采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灵活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配置,降低硬件投资成本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在大规模处理时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大数据分析平台不仅能够处理结构化数据,还能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数据安全是会计师事务所数据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变得更加重要。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首先应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操作流程。通过制定明确的制度,事务所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安全风险。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等,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5.2. 创新服务模式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12]。发展数据分析服务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能够帮助客户发现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降低经营风险。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积极拥抱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客户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数据中的趋势、模式和异常情况。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数据可视化服务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表、仪表盘等形式展示出来,使企业管理层能够快速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基于大数据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经营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交易数据和市场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点。进而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企业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客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定期的客户沟通机制,通过面对面会议、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了解客户的业务目标、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客户的潜在需求。通过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客户对事务所的信任和依赖。

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为客户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和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收集和整合客户的各类数据,包括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服务使用情况等。从而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精准营销策略,通过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客户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信息。通过精准营销,提高客户的响应率和转化率,增强客户粘性。

5.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是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核心支撑,需围绕“靶向引才、精准育才、长效留才”构建闭环行动方案。在复合型人才引进与留存方面,需明确“审计专业能力 + 数据技术能力”双核心引进标准,优先吸纳具备CPA (或同等资质)且掌握Python/SQL数据工具、熟悉机器学习基础的人才;同时建立“审计–数据科学”双轨晋升通道,审计序列(审计助理→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与数据序列(数据分析师→数据主管→数据总监)并行,支持跨序列流转(如审计经理通过数据技能认证可转任数据主管),打破单一晋升瓶颈,绑定核心人才长期发展。

在人才培养层面,需推进校企协同与分层实操培养。联合财经类高校开设“审计数字化”定向课程,嵌入事务所真实审计案例,同时建立“实习–就业”衔接机制,选拔优秀实习生进入数据审计项目组;按岗位需求实施分层培训,审计岗重点开展“数据清洗 + 可视化分析”实操,数据岗聚焦“审计风险模型搭建”,并推行“以战代练”机制,将内部项目(如年度审计数据预处理、客户供应链风险分析)作为培训载体,替代传统模拟练习,强化实操能力。

此外,需构建动态能力认证与技术迭代体系,定期组织数据技能认证(如Python审计应用认证、大数据风控模型认证),通过者纳入核心人才库并优先参与重点项目;每季度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术前沿workshop”,覆盖生成式AI审计应用、区块链存证等新方向,确保人才能力与技术迭代同步,持续适配大数据审计需求。

6. 结论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从多个方面改变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模式。传统审计模式主要依赖抽样检查和人工分析,这种方式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尚能应对,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类型也更加复杂多样,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抽样审计可能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潜在风险点,而人工分析在处理海量数据时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实现对全量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识别异常和风险,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积极推进体系转型升级[13]。首先,要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这包括构建高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引入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如云计算和分布式存储,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同时,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其次,要创新服务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应拓展业务领域,发展数据分析服务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发现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降低经营风险。此外,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是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会计师事务所转型升级的关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招聘政策,提供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加入。同时,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通过参加专业技术论坛、行业研讨会等方式,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建立联系。此外,加强员工培训也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涵盖大数据技术、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等方面,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和实践操作,提高培训效果,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大数据技术和应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态,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体系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和效果评估。这包括对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审计效率、准确性和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同时,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在数据管理、服务模式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研究,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杨多萍. 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J]. 会计之友, 2025(4): 125-131.
[2] 朱浩俊. 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5(3): 57-60.
[3] 王岱毅.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 28(2): 106-108.
[4] 冯素萍.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措施[J]. 中国产经, 2024(24): 107-109.
[5] 吴勇, 李亚妮, 裴宝权, 等. 审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基于数字化审计师视角[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4(11): 31-41.
[6] 莫书屏, 潘国清.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商界, 2024(11): 126-127.
[7] 刘凌烽.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影响[J]. 中国经贸导刊, 2024(10): 121-123.
[8] 曹兰美. 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问题及改进研究[J]. 市场周刊, 2025, 38(2): 90-93.
[9] 刘亚洲. 数字化转型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24(14): 70-72.
[10] 杨俊杰. 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转型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21): 68-71
[11] 韩娟娟. 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探讨[J]. 市场周刊, 2024, 37(29): 147-150.
[12] 张俊杰. 会计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四化”战略管理[J]. 会计之友, 2022(17): 148-154.
[13] 周智慧. 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思考[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4(5):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