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目标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undamental of Accounting” Course
摘要: 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愈加重视,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范和质量提升方面。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其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基础会计》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及职业发展的成败。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文献查阅,并结合具体案例明确了中职《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将教学过程作为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重点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利用好实践、实训、实习三种方式,逐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laced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enhancing teach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unting, as an important applied discipline, has gained growing prominenc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as a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accounting maj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udents’ subsequent lear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mor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iterature from three dimensions—knowledge objectives, skill objectives, and competency objectives, and clarifies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goals that should be attained in the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cours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orted by specific case studies. Through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repar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objectives is ensured, with the teaching process serving as the key link in achieving them.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ree critical phases—pre-class, in-class, and post-class, while leveraging practical exercises, training, and internships to progressively accomplish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文章引用:杨智书. 三维教学目标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 教育进展, 2025, 15(10): 1242-125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01963

1. 引言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灯塔。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多样,其中布鲁纳的“六大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其分为事实、概念、程序、原则、元认知和情感态度六个层次[1];而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则将其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维度[2]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授课的指南针,也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尺,有助于教师实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教学。同时,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现状

2.1. 教学目标缺乏新颖性

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将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上,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反复讲解会计准则和实务知识,导致学生的能力停留在“会计凭证填制”和“内容书写规范”等表面操作上。这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过程与方法上的理解出现缺失,缺少职业情感、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2. 教学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

实践课时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技能操作的必要环节,也是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然而,当前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带领学生学习处理账务的方法,过于强调会计业务的技术处理,忽视了会计处理教学以外的事情。往往是教师做一步,学生学一步,学生只学会了表面的操作,却未能形成系统的认知,无法建立起知识体系,遇到问题时难以灵活应对[3]。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会计分录,无法与新商业模式接轨,教学案例与实际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进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2.3. 教学目标表述比较笼统

当前,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普通教育的教学目标相似,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表述也较为笼统[4]。具体表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常描述为“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工具,是学生形成专业思维的关键”以及“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内的基本操作技能”等,对专业人才的类型和特点缺乏细化描述。在用词上,多使用“理解”、“掌握”、“学会”、“运用”等词,但对于这些行为动词的可操作性缺乏详细阐述。

3.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构建

3.1.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

本文所分析的教材为《基础会计》第五版,由陈伟清、张玉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会计的基本概述、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公式、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报表九个章节,通过知识点睛、技能ABC、理实一体化等栏目,配以一个贯穿全书的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同时强调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教学,为学生后续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胜任会计工作。

3.2. 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维度分析。

3.2.1. 知识目标(见表1)

Table 1. Knowledge objective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course

1.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知识目标

会计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全面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会计的对象、任务、复式记账法等

会计核算基础

学生应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原始单据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等

财务管理基础

学生应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和内容,包括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

财经法规基础

学生应掌握与会计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技能目标(见表2)

Table 2. Skill objective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course

2.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技能目标

会计软件操作技能

学生应熟练掌握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包括日常凭证的录入、账簿的查询和生成等

手工账务处理技能

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手工账务处理的能力,包括单据的填写、账簿的登记等

财务报表编制技能

学生应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

数据分析技能

学生应具备运用财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以辅助企业的经营决策

3.2.3. 素养目标(见表3)

Table 3. Competence objective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course

3.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素养目标

职业道德素养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如诚信、公正、保密等

职业操守素养

学生应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遵守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流程

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应具备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对于会计工作中的团队协作尤为重要

持续学习能力

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沟通协调能力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同事、上级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信息技术素养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办公软件完成日常工作

通过明确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的目标,中职学校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会计基础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6]。同时,学校还应注重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会计实训室的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

4.1. 教学准备是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4.1.1. 熟知教学内容

作为专业课教师,需熟练掌握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对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大纲进行系统梳理,了解教学的整体框架和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分布,这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对教材的每一个章节进行深入的研读,注意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流程,而不仅仅是记忆。再次,要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做习题、参与实训和企业实习,强化对会计分录、账簿登记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此外,利用真实或模拟的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助于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除此之外,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也是不断熟知教学内容的过程,积极参加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要做到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会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断出现,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和在线资源,保持对最新会计知识的更新,这对于教学和实践都非常重要。

基于此,可以逐渐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4.1.2. 精准把握学情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基础会计》课程一般会在第一学期开设,此时他们正处于从初中学段向中职学段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对专业课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在学习方法上还尚存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为了精准把握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能深入洞察他们的心理需求、学习风格和兴趣点。

首先,进行个性化沟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倾听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和困惑,这样的直接交流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家访或线上家长会,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计划,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实操考核等评价方式,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进步[7]。对于学生的作品或表现,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再次,记录与分析学习过程。利用数字化工具,记录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互动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定期进行学习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识别学生学习中的模式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最后,发掘与培养兴趣和特长。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方面有特殊才能,提供相应的拓展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学术竞赛、社团组织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教师不仅能够精准把握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4.1.3. 巧设教学情境

中职会计课堂上的实践性知识较多,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素材,如会计软件的使用教程、会计凭证的填写过程等,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素材与文字、图表相结合,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课件。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餐馆点餐等,设计与会计相关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运用会计知识,如计算总价、开具发票等。

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也是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设计一些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角色扮演游戏,如模拟开设一家书店,学生需要扮演老板、会计、营业员等角色。在游戏中,学生需要运用会计知识处理实际业务,如核算收入、管理库存、编制财务报表等。同时利用会计软件进行实操训练,引入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设计一些与软件相关的任务,如创建新账套、录入凭证、生成报表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如慕课、学堂在线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如视频讲座、在线课程等,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案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如著名的企业财务舞弊案、税收筹划案等,引导同学们进行在线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案例分析流程,学生不仅能够锻炼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通过设置这些巧妙的教学情境,中职会计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会计知识。

4.2. 教学过程是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4.2.1. 课前、课中、课后,达成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常规目标,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会涉及到,中职《基础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来有效地达成知识目标[8]

第一,课前精准定位知识点。通过专业而细致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为中职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保障,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搜集整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数据和图片等素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如图1),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并在课前进行简单的预习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准备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材料,以便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提前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硬件设施上,课前要检查教室设备和教学资源,确保在上课时能够正常使用,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Figure 1. Mind map of the course “Accounting Concepts”

1.《会计的概念》课程思维导图

第二,课中分阶段深入知识点。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严谨的教学逻辑,采取分阶段递进的策略,确保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

课程伊始,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行业动态及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会计模拟软件等工具,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理解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

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的熟练度,教师应设计一系列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定期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会计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安排形成性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可能的在线测验等。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存在困难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补充材料,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强调会计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专业而细致的教学措施,教师可以确保中职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获得扎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在会计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后督促学生理解知识点。课后对于达成知识目标同样重要,教师可以精选与当日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习题,确保作业难度适中且覆盖全面,以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批改作业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更要详细解析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纠正错误。系统梳理学生在作业和课堂互动中暴露出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类总结,形成错题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我测试,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针对性的复习材料。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精选一批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相配套的高质量拓展阅读材料,如经典教材的选读、行业案例分析、最新会计准则解读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对会计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兴趣培养。积极利用学校或第三方教育机构提供的在线答疑平台,定期发布课程相关的问题和答案,设立专门的答疑时间,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解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在线测试等手段,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对于在某些知识点上有明显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必要时提供额外的辅导课程或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跟上教学进度。

在课后,教师还要对当天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通过这些专业而精细的课后教学活动,教师能够确保中职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2.2. 实践、实训、实习,达成技能目标

第一,依靠实践实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都会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9],确保硬件设施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并配备专业的会计软件,供学生日常练习和模拟操作,以提高他们的电子账务处理技能,邀请行业专家或资深会计师进行现场教学,分享实际操作经验。还可以设计与企业日常业务紧密相关的实操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设计模拟经营游戏,模拟企业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会计角色,处理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

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会计技能竞赛,如会计综合实操比赛、会计知识竞赛等,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竞赛内容,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学生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电子教材等,订阅行业期刊,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定期举办职业发展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分享职业发展经验,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全流程实习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如图2)。引导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强化对会计循环、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准则等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带领学生提前研究实习单位的业务性质、组织架构和财务状况,以便在实习过程中能更快地融入并适应工作环境。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和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地为其分配实习岗位,如出纳、会计助理等,确保实习岗位能够充分体现并锻炼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实习岗位应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如账目处理、凭证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实习导师应具备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并向学生提供实习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确保学生的实习成果符合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要求。

实习单位应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能力水平,为其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习任务,如独立完成一笔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参与编制月度财务报表等,并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实习任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详实的实习报告,全面反映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报告应包括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等。教师引导学生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Figure 2. Internship workflow diagram

2. 实习工作流程图

4.2.3. 把握教学全过程,达成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化,引入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变化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反映当前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经济热点,如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理解会计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案例分析课,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会计问题,如处理跨境交易中的税收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扮演会计角色,面对突发事件,如库存盘点差异,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塑造是素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强调会计工作的诚信性和法律责任,如讲解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10]。结合课程内容,如审计课程,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会计专业人士。

沟通协调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在团队项目中,让学生分工合作,模拟完成一项审计任务,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沟通的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面试,训练学生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以及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还可以引入国际会计准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为他们未来可能的国际工作环境做准备。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保障。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熟知教学内容、精准把握学情和巧设教学情境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这个关键环节,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达成知识目标;利用实践、实训、实习三种方式,达成技能目标;把握教学全过程,达成素养目标;以此来成功实现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多维度教学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针对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构建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系,在其他课程的适用性有待验证,这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前沿教育理论的发展,后续可针对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其他课程构建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洪彬, 全晨. 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高教学刊, 2023, 9(33): 141-144.
[2] 许燕, 焦金梅. 以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 2015, 29(21): 2631-2633.
[3] 陈欣欣. “大智移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17): 101-103.
[4] 黄敏, 晋利萍. 中职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特征、困境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8): 42-46.
[5] 陈伟清, 张玉森.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基础会计[M]. 第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6] 王志俊, 魏怀明.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35): 1-4.
[7] 李世和. 高职3ds 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 19(4): 109-111.
[8] 韩锐, 裴玉龙, 丁庆国, 等. 互联网+形态下多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交通安全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7): 92-96.
[9] 高新, 张岩艳, 司农. 面向多维度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案例设计——以电子工程设计系列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47): 1-4.
[10] 马凌. “三维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现路径探讨——以课程思政特质为视角[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1):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