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学习英语,而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这深刻地揭示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石。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学生才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1]。例如,在阅读理解中,词汇量不足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含义,影响对文章主旨和细节的把握;在写作中,缺乏足够的词汇会使学生的表达显得单调、乏味,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还包括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2]。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语境,并非简单的教学方式转变,而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脱离语境孤立教授词汇,学生往往仅能掌握字面含义,难以灵活运用。而将词汇置于真实、丰富的语境中,学生不仅能更准确理解词汇内涵与外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在特定文化场景中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拓展文化意识;通过分析语境中词汇的语义逻辑,激发思维活动,锻炼思维品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2. 核心素养与语境教学法概述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养,它并非孤立的语言技能堆砌,而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相互渗透、融合共生的有机整体[3]。这种素养体现为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包含通过英语学习形成的跨文化理解意识、自主学习策略以及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在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涵盖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掌握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训练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4]。例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主题时,学生需要掌握购物相关的词汇,如“shop, supermarket, price, bargain”等,以及常用的句型,如“How much is it ?”“I’d like…”等。通过模拟购物场景的对话练习,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2.2. 语境教学法的定义与分类
语境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创设或利用各种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5]。它突破了传统孤立教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语言运用能力。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语境教学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较为常见的分类包括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6]。
2.2.1. 语言语境:通过上下文逻辑解构语义层次
语言语境指文本内部的词汇、语法和语义关联,其作用在于通过上下文线索消除歧义、明确指代关系。例如,在英语句子“After the storm, the bank was flooded”中,“bank”的含义需依赖语境判断。若前一句提到“river”,则“bank”指向“河岸”;若上下文涉及“financial institution”,则意为“银行”。这种语境依赖性在多义词、代词指代(如“it”“they”)及隐喻表达中尤为明显。再如,“He kicked the bucket”不能按字面理解为“踢水桶”,而需通过文化语境(习语)和语言语境(动词搭配)推断其意为“去世”。教师可通过完形填空、篇章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语境推断词义,提升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2.2.2. 情境语境:在真实场景中激活语言功能
情景语境强调语言与具体生活场景的关联,通过模拟交际情境促使学习者理解语言的实际用途。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产品发布会”情景:学生分组扮演CEO、营销总监和记者,使用目标句型(如“How would you address the challenges?”“Could you elaborate on the features?”)进行问答互动。这种情景化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词汇(如“market penetration”“competitive edge”),更体会语言在特定角色关系中的功能变体。又如,在教授“问路与指路”时,创设“校园地图导航”情景,学生需根据目的地(如图书馆、食堂)选择合适的表达(如“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at the third intersection”)。情景语境的构建可借助实物道具、多媒体视频或角色扮演,使语言学习贴近真实交际需求。
2.2.3. 文化语境:解码语言背后的价值体系
文化语境揭示语言与特定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符号所承载的社会价值观。例如,汉语中的“谦虚使人进步”与英语“Pride goes before a fall”虽语义相近,但文化内涵迥异:前者源于儒家“中庸”思想,后者体现基督教对“骄傲”的批判。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类差异可能导致语用失误。如中国学生常对西方人的赞美回应“哪里哪里”,可能被误解为缺乏自信,而英语国家更习惯用“Thank you”接受赞扬。再如,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白色在西方代表婚礼的纯洁,在东方却与葬礼相关;“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图腾,在英语中常象征邪恶。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短剧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背后的文化预设,避免因文化误读导致交际障碍。
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主题语境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所形成的语言环境。能够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语言学习体验。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具有探索价值的主题为线索,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Section A 3a (见图1)阅读词汇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联系主题,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对词汇的记忆。
图片来源:(2013)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1页。
Figure 1. Sun Wukong beats the White Bone Demon three times
图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1. 创设语言语境,提升词汇理解能力
Step1: Do you know what this story is about? Please describe it shortly in English.
在导入部分教师展示《西游记》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内容。通过视觉刺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尝试调用已有的英语词汇来表达,为进入课文学习预热。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主动调用自己已有的英语词汇储备来表达脑海中的想法,这种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后续课文的学习进行预热。激活学生已有相关词汇。
Step2: Please read the whol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some descriptive words about Sun Wukong, for example, “jingubang or 72 bian”. Think about the usage of those words and tell me the function.
在完成导入部分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划出文中关于孙悟空的描述词汇和句子,如“magic stick”“72 bian”等。
针对划出的词汇和句子,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在文中的用法。例如,教师可以问:“What can Sun Wukong do with his magic stick?”
【设计说明】预热结束进行课文阅读与词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提升学生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能力。
3.2. 构建情境语境,增强词汇运用能力
Step3: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do a role-play from each group, and the new words need to be used in their performances.
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例如,一组学生可以表演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怪的场景。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如“make the stick big and long to fight bad people”等,教师在旁观察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分组对课文情节进行演绎,强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运用场景下巩固对词汇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在构建的情境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3.3. 融入文化语境,深化词汇文化理解
Step4: The teach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y Sun Wukong is popular in the West.
教师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并请学生讨论孙悟空为什么在西方很受欢迎。以及孙悟空这个角色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如勇敢、正义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播的现象,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回顾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例如:“main character, normal, magic stick, come out”等。
【设计说明】老师对《西游记》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和意义的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它反映的传统价值观、神话体系等。同时,让学生讨论孙悟空在西方受欢迎的原因,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促使他们从文化传播、文学特色、角色魅力等多方面去思考文化现象,提升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能力。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Step5: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review the key vocabulary and content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ies of Sun Wukong. Assign homework: Look for other examples of Chinese classic stories being spread in the West.
在前面教学步骤的实施下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化内涵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善恶对立与辨伪存真:体现“明辨是非”的价值观,批判表面伪善,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文章中所涉及的新词汇(object,stick,hide,excited,Western等)进行了反复地操练。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顾所学词汇和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总结文章内涵升华传统文化且培养了学生跨文化意识。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共同回顾重点词汇和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布置寻找中国经典故事在西方传播例子并英语介绍的课后作业,旨在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迁移到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4. 结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语境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语境是词汇教学的“活土壤”,离开了语境,词汇便成了孤立、生硬的符号,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其语义、语用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而词汇教学依托语境,能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词汇,实现从“认识”到“会用”的跨越,进而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语境,将词汇教学融入主题语境、语篇语境和生活语境之中,通过创设故事、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词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与功能,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全面发展,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