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彝语作为彝族地区重要的交际工具,其语音系统复杂多变,方言差异显著。义诺次方言(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区学生在学习标准彝语(如圣乍方言)时1,常面临独特的语音难点,如声调混淆、辅音对立缺失等。这些难点不仅影响语言习得效率,还制约文化传承和教育公平。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前人对彝语语音学习的真实研究成果,并引入对比语言学,深入分析难点成因及处理办法,从而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前人对彝语语音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系统描述和方言内部研究和比较研究层面。基于真实文献,以下分述主要成果:
1.1. 彝语语音系统的描述性研究
早期研究以语音学调查为主,强调彝语声调、辅音和元音的复杂性。例如,陈康的《彝语的声调对应》(1986)、《彝语韵母方音的对应研究》(1987)、《彝语的紧调类》(1988)等系统地描述了彝语韵母和声调在各个方言中的对应,使我们对彝语不同方言的语音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1]-[3]。
之后的彝语语音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列如沙马打各(2011)在《彝语北部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趋势》一文中指出,彝语北部方言复辅音声母正逐渐消失,只有在所地次方言中还留有残留,受其他次方言区语言的影响以及规范彝语普及和推广的作用,语音整化的进度不断加快,复辅音声母的消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复辅音声母在所地次方言的年青人中已经很不稳定……复元音韵母在彝语北部方言的其他次方言中已经消失,只有在所地次方言中有所发现,由于受其他次方言区语言的影响以及规范彝语普及和推广的作用,仅存于所地次方言中的复元音韵母ui、ue、ua正处在加速消失的过程之中[4]。
1.2. 针对义诺次方言区的语音研究
随着彝族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开始聚焦方言区学生的具体挑战。例如,曲木铁西(2010)在《彝语义诺话研究》一书系统研究了彝语义诺话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采用语义分析、共时分析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描写义诺话语音音系及其特点,为彝语义诺话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5]。
总体而言,前人研究为彝语语音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基础,但存在如下方面局限:一是多聚焦单一方言或语音现象,缺乏对义诺次方言区学生特殊性的深度剖析;二是以描述性为主,理论支撑薄弱。这为本文引入对比语言学提供了契机。
2. 彝语语音学习中的难点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现代彝语标准语的声母和义诺次方言的声母差别不大,所以,义诺次方言区的学生学习声母上没有较大困难。其学习标准语,最大的难处在于对标准语的韵母和声调把握不准。
2.1. 标准语韵母学习的难点
标准语的韵母有10个,即“ɪ、e、a、ɔ、o、ɯ、u、u、ɿ、ɿ”;而义诺次方言的韵母有17个,它们是非舒唇韵母:i、ɪ、ɯ、ə、a、o、u、ɿ、i、ɪ、ɛ、ɯ、ə、a、ɔ、u、ɿ [5]。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义诺次方言的韵母远多于标准语,这就给学生学习标准语带来了困难,在用义诺次方言对应标准语进行变换时,学生往往把握不好而造成困难。
2.2. 标准语声调学习的难点
标准语的声调有四种,即高平55调、次高44调、中平33调和低降21调[6];而义诺次方言的声调就只有三种,即为高升35调、中平33调、高降42调[5]。具体对比如下图:
标准语声调国际音标表
音高类别 |
高平调 |
次高调 |
中平调 |
低降调 |
例子数字国际音标 |
a55 |
a44 |
a33 |
a21 |
义诺次方言声调国际音标表
音高类别 |
高升调 |
中平调 |
高降调 |
例子数字国际音标 |
a35 |
a33 |
a42 |
从上表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到,义诺次方言没有次高调这个因语流音变出现的声调,唯独两者都有中平调。所以说义诺次方言的学生在学习标准语的次高44调,往往会念成高平55调,而低降21调会念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上声214调。造成这种困难原因跟标准语的声调自身调值间差别距离不是特大,有的仅一度之差,如中平33调和次高44调。而标准语的高平55调和义诺次方言高降42调的调值也在一度之间波动,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误差。
3. 彝语语音学习难点产生的原因
在1956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当时为凉山地区)实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主改革之前,该区域彝族社会的语言生态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各次方言区在地理上长期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凉山地区地形复杂,高山深谷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不便,这在客观上极大地限制了不同区域人群的流动与接触。这种地理上的屏障,使得操持不同次方言(如圣乍、义诺、所地、田坝等)的彝族群体,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彼此之间跨越次方言界限的政治互动、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如婚姻)都相当稀少。
这种长期的、近乎“孤岛”般的生存状态,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缺乏频繁、深入的跨区域交流,各次方言区的词汇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沿着各自独立的方向演变的。一些古老的、共同的彝语词汇,在不同的次方言区里,其发音、含义或使用习惯开始分道扬镳。同时,新的词汇也可能在各自区域内独立产生或吸收,而未能有效地扩散到其他次方言区。这种词汇层面的分化,日积月累,使得各次方言的词汇库与其共同的古彝语源头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
词汇演变轨迹的不同步,最终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了语音系统。当词汇的形态和意义发生改变时,其发音规则和音韵特征也随之发生相应的、但可能是各自独立的调整和变化。久而久之,这种在相对封闭环境中进行的、缺乏相互参照和制约的语音演变,导致了今天我们所观察到的凉山彝语内部各次方言之间显著的语音差异。可以说,1956年前的地理封闭性,是塑造凉山彝语内部复杂方言格局的一个关键历史因素。
4. 彝语语音学习难点的处理办法
4.1. 标准语韵母学习的处理办法
(一) 义诺次方言的韵母“ɔ”,一般要转化成标准语的韵母“o”。如:
xɔ35 → xo55弓 ɡɔ35 → ɡo55痛
(二) 义诺次方言的韵母“e”,一般要转化为标准语的韵母“ɪ”。如:
he35 → hɪ55八 ɪ35 → ɪ55睡 me42 → mɪ21前面
(三) 义诺次方言的韵母“ɯ”,一般要转化成标准语的韵母“o”。如:
ŋɯ42ʨɪ33 → ŋo21ʨɪ33考虑 bɯ33 → bo33走,去 ȵɪ33ɡɯ42 → ȵɪ21ɡo21藤条
(四) 义诺次方言的韵母“ɯ”,一般要转化成标准语的韵母“u”。如:
ɣɯ42bo33 → vu21 bo33数量 kɯ42du33 → ku21du33出汗 ʑe35ŋɡɯ35 → ʑɪ55ŋɡu55打针
(五) 义诺次方言的韵母“ɯ”,转化成标准语时也有不变的情况。如:
hɯ33ʑɪ33 → hɯ33ʑɪ33鱼塘 lɯ33sɯ33 → lɯ33sɯ33牛肉
4.2. 标准语声调学习的处理办法
(一) 义诺次方言的中平33调,转化成标准语中平33调。如:
1) 前音节的韵母是ɯ韵母的中平33调,转化成标准语中平33调。
thɯ33 bo33 → thɯ33 bo33松球 ɣɯ33ʣɯ33 → ɣɯ33ʣɯ33有难处
2) 前音节的韵母是e韵母的中平33调,转化成标准语中平33调。
le 33ɡu33 → le 33ɡu33绊(脚) he 33 vu33 → he 33 vu33喜欢
3) 前音节的韵母是a韵母的中平33调,转化成标准语中平33调。
ma33 ɣa33 → ma33 ɣa33伤口 ta33 ka33 → ta33 ka33耽误 la33 ta33 → la33 ta33沟谷
4) 自成音节的m33 (此处m下的黑点表示能自成音节之意),转化为标准语中平33调。如:
m33ȵɪ21 → m33ȵɪ21日子 m33thɪ33 → m33thɪ33天亮 m33ɬɿ33 → m33ɬɿ33风
5) 与头部有关的词语中,以“ɔ”为首音节的词转化成标准语时,其声调为中平33调。如:
ɔ33ʂa33 → ɔ33ʂa33头发稀 ɔ33the33 → ɔ33the33头帕 ɔ33nɔ33 → ɔ33nɔ33黑发
(二) 义诺次方言中平33调,转化为标准语次高44调。
1) 以“a33”作为首元音音节构成的中平33调词,一般转化成标准语的次高调“a44”。如:
ɡa33de33 → ɡa44de 33修路 ʦa33lɪ33 → ʦa44lɪ33陈粮
2) 由mu33的音节构成的词,一般转化成标准语时,其声调为次高44调。如:
mu33the33 → mu44the33作法 mu33dɯ33 → mu44dɯ33土地 mu33ʥɔ33 → mu44ʥɔ33塌方
3) 部分中平33调植物名称词,其声调转化为标准语的次高44调。如:
ʑɿ33ʦhɪ33 → ʑɿ44ʦhɪ33棕树 nɪ33nɪ33 → nɪ44nɪ33苗 ma33ʨhɪ33 → ma44ʨhɪ33竹叶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义诺次方言区学生学习标准语时的部分对应规律的简单情况。标准语中的次高44调,是义诺次方言区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难点。这里有一个处理办法,即是借助英语单词中韵母的短音与长音来区分。如:“team [ti:m] (团队)与gym [dʒɪm] (健身房)”;“tea [ti:] (茶)与tip [tɪp] (小费)”,这些单词里的[i]有的读短音,有的读长音,彝语标准语中的次高44调,有点类似英语语音[i:] 和[i]的区别。在发音时把[i:]再拖长,或者把[i:]重读就更像标准语次高44调的读音。所以,就可以有如下对比:
tip [tɪp] (小费,赏钱) → [i]= ʑɪ33 (烟) ʑɪ33ndo33 (抽烟)
tea [ti:] (茶) → [i:] ≈ vɪ44 → ʑɪ44 → ʑɪ44zɯ33耳房
通过这种办法的练习,慢慢领会次高44调的读音。同时,多听别人标准语的语音,多朗读也是学习次高44调不错的方法。
总之,笔者认为义诺次方言区学生学习彝语标准语最大的困难在声调的把握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很复杂,这与标准语的声调变化很活跃有关,但愿本文提到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凉山彝语文学校教育历史变迁及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YZWH2413)阶段性成果。
NOTES
1本文所说的现代彝语标准语,指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的彝语共同语。圣乍话隶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北部方言通行于凉山地区,也称凉山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