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当今社会下,教育局要求以“立德树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思想,培养学生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及优秀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古往今来,我国人民对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视。而对当下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研究中发现,大多数青少年仍以自我为中心,且轻视学习、违规违纪、随意破坏公物、污染环境、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因此,提高青少年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及其他优秀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1]。
TPSR教学模式是由Hellison教授在美国学校体育和德育改革的背景下设计并发展起来的,该教学模式主要以体育教学作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身体运动过程的情景中进行责任教育,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竞赛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目的。[2]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和体能为主,而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评价等方面缺乏相关构建内容,导致体育课堂无法营造出公平、规则、纪律、尊重及竞争等现代优秀文化价值的德育环境[3];李凌姝[4]等人研究发现,TPSR教学模式的层级教学理念十分符合我国“德育渗透”计划,同时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将TPSR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篮球教学中,选取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为期12周教学实验,探讨其对初中生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为革新该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TPSR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研究”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百度学术及Web of Science (WOS)为数据库,查找“TPSR教学模式”、“初中生”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及“篮球学习效果”等相关文献,为本论文撰写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问卷参考Li等人[5]设计的个人与社会责任问卷(PSRQ)。该量表主要分为个人与社会责任两个维度,共14个选项;其中社会责任维度包括尊重(1, 2, 6)、关心与帮助他人(3, 4, 5, 7),个人责任维度包括努力(8, 9, 11, 13)和自我导向(10, 12, 14)。
1) 问卷信效度检验
随机抽取本校80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运用SPSS26.0检测问卷信效度。
① 信度检验
Table 1.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1. 问卷信度检验表
3 |
样本量 |
Cronbach’s α系数 |
14 |
80 |
0.95 |
对随机抽取的80名本校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得出,Cronbach’s α系数为0.95,表明量表信度较好,可以在接下来实验中应用(见表1)。
② 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的有效性,对这80份问卷进行KMO和巴利特球形度检验(Bartlett),要求KMO > 0.5,P < 0.05,表明量表效度较好,具体结果见表2。
Table 2. Validit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2. 问卷效度检验表
KMO |
0.91 |
巴利特球形度检验 |
显著性 |
0.001 |
对量表数据进行量表效度检验,结果得出,KMO值为0.91,P < 0.05,表明量表效度较好,可以用于接下来的实验中。
③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实验前后对60名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每次共发放问卷60份,具体发放情况见表3。
Table 3. Statistics of questionnaire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n
表3. 问卷回收与发放统计表
数量/百分比(%) |
发放问卷 |
回收问卷 |
有效回收问卷 |
回收率 |
有效回收率 |
实验前 |
60 |
60 |
60 |
100% |
100% |
实验后 |
60 |
55 |
55 |
91.67% |
91.67% |
2.2.3. 实验法
1) 实验对象
运用Gpower3.1软件计算本研究实验对象数量,将中等效应量设置为0.25,α错误水平为0.05,统计检验力为0.90,得到实验对象最少需要46名学生[6],考虑到后期教学实验中实验对象的流失情况,抽取初一年级学生共60名,并随机分为实验组(男生,30人)和对照组(男生,30人),且保证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同质性,其中实验组进行TPSR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
2) 实验时间及地点
本次实验教学地点在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篮球馆;每周一、三、五进行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组每天下午2:00~2:50,对照组每天下午3:00~3:50。
3) 实验假设
假设1:两种教学模式均可以提高初中生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
假设2:TPSR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运动。
4) 实验方案设计
① 实验自变量
本实验自变量为两种教学模式(TPSR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将保证两组教学方案的教学时间、强度及体育教师等均保持一致。
② 实验因变量
本实验因变量为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两组学生测试时间、地点及测试员等均保持一致,减少其他客观因素对教学实验的影响。
③ 实验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学实验采用单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均由本人进行,且学生对本实验内容及目的并不知情,同时为了避免天气等特殊情况的影响,两组学生均在篮球馆中进行教学,且课程安排为同一天相邻的两节课时。
④ 测试指标
按照《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以及《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制定了篮球专项技能测试指标,其中篮球专项技能测试指标包含90˚ 5步后退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及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而篮球专项技术包含命中率及使用时间等评分,各测试项目的成绩进行接下来的统计分析。
2.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将运用SPSS26.0软件对两组学生篮球专项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组别 × 时间的交互效应,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进一步对比两组组间、组内分析,实验结果均以Mean ± SD表示,其中P < 0.05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篮球专项技能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专项技能的影响,在90˚ 5步后退投篮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4.98, P = 0.03, η2 = 0.09]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279.14, P = 0.00, η2 = 0.84]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7.91, P = 0.01, η2 = 0.13]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4),两组学生90˚5步后退投篮得分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90˚ 5步后退投篮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90˚ 5步后退投篮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90˚ 5步后退投篮得分高于实验前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90˚ 5步后退投篮技术,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2.24, P = 0.14, η2 = 0.04]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497.01, P = 0.00, η2 = 0.90]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11.48, P = 0.00, η2 = 0.18]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4),两组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得分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得分高于实验前总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在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0.23, P = 0.63, η2 = 0.00]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299.91, P = 0.00, η2 = 0.854]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1.04, P = 0.31, η2 = 0.02]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4),两组学生进行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得分实验前、后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半场行进间传接球得分高于实验前总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半场行进间传接球技术,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在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0.03, P = 0.88, η2 = 0.00]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564.68, P = 0.00, η2 = 0.91]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6.19, P = 0.02, η2 = 0.11]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4),两组学生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得分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得分高于实验前总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技术,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Table 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asketball-specific skill performance between two student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表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篮球专项技能成绩对比分析表
|
组别 |
实验前 |
实验后 |
90˚ 5步后退投篮 |
实验组 |
6.21 ± 0.20 |
11.82 ± 0.39*& |
对照组 |
6.52 ± 0.21 |
9.41 ± 0.40* |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
实验组 |
6.39 ± 0.44 |
12.18 ± 0.49*& |
对照组 |
5.22 ± 0.45 |
10.48 ± 0.50* |
半场行进间传接球 |
实验组 |
9.75 ± 0.95 |
14.75 ± 0.78* |
对照组 |
9.44 ± 0.97 |
13.89 ± 0.79* |
半场运球见线折返跑 |
实验组 |
9.27 ± 0.95 |
15.54 ± 0.35*& |
对照组 |
9.89 ± 0.97 |
13.74 ± 0.35* |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个人与社会责任感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在个人责任感总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7.73, P = 0.01, η2 = 0.13]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76.84, P = 0.00, η2 = 0.59]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4.64, P = 0.04, η2 = 0.28]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5),两组学生个人责任感总得分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个人责任感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个人责任感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个人责任感总得分高于实验前总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个人责任感,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在社会责任感总得分上,组别主效应[F = 19.86, P = 0.00, η2 = 0.27]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主效应[F = 88.83, P = 0.00, η2 = 0.63]具有显著性差异;时间 × 组别交互效应[F = 15.04, P = 0.00, η2 = 0.22]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见表5),两组学生社会责任感总得分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社会责任感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社会责任感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且两组实验后社会责任感总得分高于实验前总得分;因此,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且TPSR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Table 5. Comparative table of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表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得分对比分析表
|
组别 |
实验前 |
实验后 |
个人责任感 |
实验组 |
28.79 ± 0.50 |
35.39 ± 0.64*& |
对照组 |
28.56 ± 0.51 |
32.56 ± 0.65* |
社会责任感 |
实验组 |
28.00 ± 0.55 |
35.11 ± 0.64*& |
对照组 |
27.11 ± 0.56 |
30.07 ± 0.65* |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4. 讨论与分析
4.1. TPSR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专项技能的影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7]中要求,保证初中生应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同时专项运动技能也是衡量TPSR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新沂市第十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或竞赛部分是学生体验体育品德最佳环节;因此TPSR教学中设计了较多的篮球竞赛环节;反观传统篮球教学仍是以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主,仅在期末测试中安排了一些教学比赛环节,因此,推测TPSR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均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篮球专项技能水平;动机理论中提出,通过提高兴趣可以促进个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目标设定理论提出,设置一定的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也可以激发个体的参与性;因此TPSR教学中的篮球竞赛促进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初中生的篮球运动参与性,因此,推断TP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黎梦宇[8]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2周的TPSR教学模式,结果发现,32周的TPSR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运球上篮、篮下投篮及专项折返跑等技术成绩;以上结果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在半场行进间传接球专项技术成绩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项目主要由两名学生共同完成,因此学生们练习效率较高;且经过12周的篮球教学后,两组学生均拥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因此导致两组学生在该项目测试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2. TPSR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中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达到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养成的目的[7]。而TPSR教学模式主要是给予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队友及自身在比赛中所担任的角色,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要做到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及共同努力等行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道德品质将受到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青少年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他律道德阶段与自律阶段,以上两阶段与TPSR教学中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相对应;当团队之间因配合、比赛成绩等发生矛盾时,队长公正解决矛盾,并引导队员从社会责任转向个人责任,更有利于后期比赛中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因此,推断TP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袁大威[9]研究发现,20周的TPSR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高中生个人及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得分;倪海文[10]对高中生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结果得出,TPSR及传统教学模式均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个人及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得分;葛庆展[11]研究发现对初中生进行为期12周的TPSR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体育品德及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得分;以上结果表明12周以上的TPSR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均可以起到显著改善效果,本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而实验后,实验组在个人及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前人结果一致,表明12周的TP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4.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选择了初一男生进行TPSR教学,并未选取同年级的女生进行教学实验,并且本实验仅选取了新沂市第十中学进行了教学实验,由于青少年时期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不同、地域文化及政策的不同均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今后的TPSR教学实验中,应注意学生性别、年级及地域因素进行设计,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2周的TSPR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均可以显著提高初一年级男生篮球专项技能成绩及个人与社会责任感量表总得分;且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后,TSP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5.2. 建议
1) TPSR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十分契合,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TPSR教学模式在专项技能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因此建议在新沂市第十中学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用TPSR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效果。
2) 本研究仅选取了男生为实验对象,并未选取女生,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应增加对女生进行TPSR教学实验,进一步完善本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