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非混相两相流在自然界中与工程应用中极为常见,在化工材料,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能源与环境保护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对非混相两相流的研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互不相溶两相流问题涉及不同相之间的流动、质量传递、复杂的界面运动以及两相流相互作用,是一个涉及流场和相场的耦合问题,其传递机制非常复杂。两相混合流体可能会发生相变,不同流体之间的交界处会出现扩散、聚合或者破裂等拓扑结构变化的情况。19世纪初,杨氏(Young),拉普拉斯(Laplace)和高斯(Gauss)将两种不同流体之间的界面考虑为一个厚度为零的表面,但这一方法不能较准确地刻画互不相溶的两相流之间的扩散界面。在1894年,荷兰物理学家Van der Waals [1]把互不相溶的两相流之间的界面描述为一个过渡层,如图1。基于此在1958年,Cahn-Hilliard提出描述两相界面的扩散行为(如融合、分裂)的Cahn-Hilliard方程;1979年Allen-Cahn提出描述相变过程(如蒸发、凝固)的Allen-Cahn方程。随后,Blesgen [2]通过耦合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与修正Allen-Cahn方程建立了具有扩散界面的可压缩两相流的Navier-Stokes/Allen-Cahn (简称NSAC)模型。
Figure 1. diffuse interfaces
图1. 扩散界面
Navier-Stokes/Allen-Cahn模型通常表示如下:
(1)
其中
表示混合流体的总密度,
表示流速,且
,
、
分别表示第
种流体的密度和流速,
表示相场(详情见注1),
表示化学势,
为势能密度函数(详情见注2)。常数
,
为黏性系数,常数
为混合流体的扩散界面厚度。
注1:在可压缩不混溶两相流中取一个微元体,假设其体积为
,质量为
,其中
、
分别表示不混溶两相流微元体中两类流体的质量。定义
为微元体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
。从物理意义上显然可知,
的取值范围应在−1到1之间。所谓不混溶两相流的扩散界面,就是指满足
的区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的取值来追踪扩散界面的运动轨迹。
注2:势能密度
满足Ginzburg-Landau双阱势模型:
其中表示
临界温度。
对于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两相不混溶流动问题,压强
是密度
的增函数,即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于满足该条件的方程(1),Feireisl-Petzeltová-Rocca-Schimperna [3]基于Lions [4]提出的框架,证明了等熵情形下
时有限能量弱解的全局存在性。Chen-Wen-Zhu [5]将该结果改进至
。Ding-Li-Luo [6]进一步在初始密度不含真空的有界区域中,得到了一维强解的全局存在性。Chen-Guo [7]将Ding-Li-Luo [6]的结论推广至允许初始真空的情形。另外Chen-Hong-Shi [8] [9]、Chen-Li-Tang [10]和Zhao [11]研究了三维情况下小初值扰动时强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
然而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气体的行为偏离了理想气体的假设,特别是在气体接近液化时,分子间的吸引力和分子自身的体积变得不容忽视,气体会发生相变。对于存在相变的系统,压强
通常关于密度
具有非单调性(称为非理想流体状态方程),为了弥补这种情况的不足,我们考虑Van 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参考[1] [5] [12] [13]及其中的参考文献):
(2)
其中
表示压强,
表示体积,
表示温度,
是气体常数,
和
是表示分子内聚力效应和分子有限尺寸的常数。为方便研究,使得其数学表达不随流体种类变化而变化,以
、
和
表示临界点处的状态参数值,并定义无量纲分量
、
、
,则方程(2)的无量纲形式为:
(3)
由方程(3)可直接证明:当
时,
是
的单调递减函数;而当
时,存在某个体积区间使得
随
增大而增大,相变发生在
呈上升趋势的区域附近,如图2所示。
Figure 2. p-v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2. 不同温度p-v图
对于非理想气体的研究,Hsieh与Wang [13]通过引入人工粘性项的伪谱方法,数值求解了基于方程(3)的等熵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相变过程对初始密度选择的依赖性。He-Liu-Shi [5]在一维情形下,研究了van der Waals流体解的长时间渐近行为。Mei-Liu-Wong [14] [15]在Navier-Stokes系统中引入附加人工粘性项并设定
,证明了一维周期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正则性及一致有界性。Hoff与-Khodia [12]则针对含小初始扰动的一维全空间可压缩van der Waals流体系统(1),研究了特定稳态弱解的动态稳定性。
从物理角度而言,在方程(3)中,我们可以发现当
趋于
时,或系统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或系统压强
急剧发散至无穷大,而基于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实际的物理过程必然表现为压强发散。但在真实物理世界中,物质被压缩到分子本身大小后,就无法再被压缩了;当物质被压缩到非常致密时,就会表现出微观粒子的特殊性质,以及原子核之间的强力作用。为了方便数学上的研究以及与真实的物理现象的自洽,有如下修正的Van der Waals气体状态方程:
(4)
其中
,任意小的常数
,
为临界温度,我们有以下关于压强
的性质:
(1)
;
(2) 若
,
为单调减函数。当
,存在两点
,使得
在
,
单调递减,
在
单调递增;进一步地,存在
,使得
,当
时
,
在
上单调递减;存在
,使得
,当
时,
,
在
上单调递减。如图3。
Figure 3. p-v of Van der Waals equations
图3. Van der Waals方程p-v图
(3)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满足方程(4)的等熵Navier-Stokes/Allen-Cahn方程组(1)的强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该问题的难点在于给出密度的上下界估计以及克服压强
的非单调性带来的困难。为了简单起见,我们首先考虑方程的一维情形:
则拉格朗日坐标系下一维等熵Navier-Stokes/Allen-Cahn方程组可表述为:
(5)
满足初值条件:
(6)
另外,
表示范数,定义为:
,
表示定义在
上的
函数
其导数
,
也是
函数,其范数定义为
。
2. 主要定理
定理1:对任意小的常数
,假设压强
满足方程(4),若式(6)中
满足:
或
,
且
则Navier-Stokes/Allen-Cahn方程组(5)~(6)的Cauchy问题存在唯一的全局强解
,使得对任意
,存在常数
,使得:
且
其中
,且与
有关。
3. 主要定理的证明
先定义解空间:即对
,
,
有
3.1. 局部强解的存在性唯一性
命题1:
,
,初值
满足条件
,
,
,存在一个小时间
,使得问题(5)~(6)存在唯一解
,满足
。
证明:
利用类似文献[16]的迭代方法可以证明方程(5)~(6)的局部解的存在性。
3.2. 先验估计
命题2.在定理1的假设下,若方程(5)~(6)有一个解
,对
,有
,则:
,
其中
,且与
有关。更进一步地,存在
,使得:
。
首先,由
的性质(1)~(3)可知,我们可以选取
,满足
,定义:
(7)
直接计算可得
且
易知:
,则
结合(7)可得
有关命题2的证明,将由接下来的引理给出。
引理1. 对任意的
,都有
(8)
证明:将(5)2乘以
,(5)3乘以
,相加后关于
在
积分,并通过分部积分得到
(9)
结合(7)与(9)得
(10)
再对(10)关于
在
上积分得
式中
,引理1得证。
引理2. 对任意的
,都有
证明:设
由式(8)可得
于是有
因此可得到
利用上式得到
引理2得证。
引理3. 在压强假设(4)下,对任意的
,都有
证明:由(5)1可得
(11)
则(5)2可写为
(12)
将(12)乘以
,再关于
在
积分得到
(13)
将(13)乘以
,与(8)相加得到
(14)
接下来我们处理
项。
由(14),并结合Young不等式可得:
由
知得,有适合的
使得:
其中
,
。
由(5)4可知
则
则
进一步,由Young不等式与引理1有
由(5)4得
将上式关于
在
上积分,再结合引理1与Gronwall不等式可知:
引理3得证。
引理4. 压强假设(4)下,任意的
,都有
证明:考虑
[17]
易得,当
时,
,当
时,
,则有当
时,
。结合引理1可得
反证:
,可知
即
,与
矛盾。
引理4得证。
引理5. 对任意的
,
证明:(5)3以及(5)4,可得
(15)
结合引理1~引理4得到:
将(15)式对
求导,且由
得
(16)
将(16)乘以
,再关于
在
积分,并结合引理1~引理4与Sobolev嵌入定理得:
再由Gronwall不等式得
则有:
引理5得证。
引理6. 对任意的
,都有
证明:(5)2乘以
,再关于
在
积分,
结合引理1~引理5,有
与
以及
因此我们有
引理6得证。
4.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满足非理想状态方程的一维Navier-Stokes/Allen-Cahn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强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该结果无需初值具备小性条件,在任意有限时间段内,密度、相场、速度等物理量始终保持连续,且密度在相变区可存在振荡但不会出现间断,在新的相变产生之处,不同的相之间由扩散界面连接从而确保了解的整体正则性。
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1252004,大气海洋中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研究,2025-01-01至202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