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学评估是重要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环节,其对优化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科教学评估不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要求。纵观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总体来说,它对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2]。近二十年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随着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演进,深入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梳理发展脉络、识别研究热点与学术群体,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iteSpace是一种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寻径网络算法等方法,针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开展计量分析,探索这一领域发展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并以图谱的方式分析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脉络的信息可视化软件[3];VOSviewer是一种基于文献引文、书目耦合、共同引用或共同作者关系的基于MS Word/Excel的数据导入,利用软件对其进行图表绘图与分析的文献计量绘图软件,可对重要术语的共现网络及科学文献提供文本挖掘功能。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库为数据检索平台,选取2003~2023年为研究时间跨度,以“高校教学评估”AND“本科教学评估”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出844条文献。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清洗,选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剔除会议报告、通知、名单等以及相关度甚低或质量不高的文献),最终确定383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2.2. 分析工具
本研究用到了CiteSpace (6.3.R1)和VOSviewer (1.6.20)两款专业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共同完成。将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题录,再分别导入两个可视化软件进行网络图谱分析。
对于CiteSpace (6.3.R1)软件,将“Refworks”格式的文献题录导出后,以“download_xx”命名,在CiteSpace (6.3.R1)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与导入,以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设置时间跨度(Time Slicing)为2003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 Words),其余设置为默认设置。利用各节点的频次、中介中心性、联系程度等信息,绘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图谱,对导出的有效文献进行分析。
对于VOSviewer (1.6.20)软件,将“Refworks”格式的文献题录导出后,导入VOSviewer (1.6.20)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分析。参数设置:分析类型:共现(Co-occurrence);计数方式:完整计数(Full counting);阈值选择:共现最小频次(Minimum number of occurrence of a keyword)为1;选择密度视图(Density Visualization)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生成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
通过使用密度视图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生成由关键词共现构建的知识图谱。其中CiteSpace通过对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信息进行分析,输出包括关键词共现图、聚类图、时序演进图、突现图等;VOSviewer对关键词聚类和密度视图具有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输出直观的关键词聚类统计表及关键词密度图,从各个角度反映出研究热点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运用Excel软件完成相关数据整理与计算,并通过Excel软件来辅助实现多种表格制作。
3. 研究结果
3.1. 发文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3~2023年间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并绘制发文趋势图,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出动态变化(见图1)。2006年开始,发文量出现显著增长,在2008年出现研究时间跨度内的巅峰,发文量达80篇,此后逐渐下降,2010年至2023年发文量都处于平缓波动的平衡中。我们认为,2006年至2009年期间出现发文量“小高峰”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处于2003年确立的五年一轮的周期性教学评估制度实施期间,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列入首轮评估计划(2003~2008)的592所高校已全部评估完毕[4]。在此期间,教学评估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同时,2006年教育部对评估方案中部分重点建设高校及体育类、艺术类高校的评估指标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各类高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体现了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原则,采用差异化评估模式,使评估结果更能反映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特色。这也促使学者、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新指标体系下的评估工作进行更加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评估要求,以上因素共同推动了相关研究领域发文数量的增加。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3.2.1.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能集中体现文献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核心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看出关键词之间的牵连关系。
Figure 1. Line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from 2003 to 2023
图1. 2003年至2023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领域发文量折线图
通过运行VOSviewer (1.6.20)得到关键词共现密度视图(见图2)。由图可知,“本科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高校”、“本科教学”“指标体系”等关键词是研究热点,同时也存在其他密度稍低的研究方向,如“教学档案”、“图书馆”等。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比较热门的关键词节点之间距离较近,甚至有重叠现象出现,表明研究热点联系紧密。
Figure 2. Density view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in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VOSviewer
图2. 基于VOSviewer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共现密度视图
通过对Citespace (6.3.R1)进行分析后获得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其中节点数N = 298,连线数E = 627,网络密度Density = 0.0142。从图谱看,“教学评估”“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关键词节点较大,并与其他关键词均有较多的关联,说明其在本科教学评估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受学者关注。“教学评估”与其它关键词的相关性最强,在图谱中处于中央位置,是图谱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
此外,图谱中的Modularity (Q)值为0.8253,Mean Silhouette (S)值为0.9642。Q值用于衡量模块化程度,一般而言,当Q > 0.3时,意味着网络存在显著的聚类结构,图中较高的Q值彰显了明显的聚类特征。S值用于评估聚类的内聚性与分离性,接近1的S值表明聚类效果极佳,本图S值为0.9642,说明图中的聚类划分科学合理,各聚类内部主题间联系紧密。
关键词间连线的粗细、节点的大小,直观呈现了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强度与出现频次,为深入剖析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可视化的有效依据。
Figure 3.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图3.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共现图
3.2.2. 高频关键词表格分析
运行CiteSpace (6.3.R1)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频次 > 5的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见表1)。关键词图谱中最显著的前10个关键词分别为“教学评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审核评估”、“教学档案”、“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图书馆”。总体反映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核心内容。结合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可以看出频次 > 5的关键词有20个。中介中心性是评价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在CiteSpace (6.3.R1)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中,中介中心性衡量的是一个关键词在连接其他关键词之间的“桥梁”作用。高中介中心性(≥0.1)的关键词有15个:教学评估(0.31)、高校(0.41)、本科教学(0.19)、评估(0.32)、审核评估(0.16)、教学档案(0.17)、高等教育(0.35)、高等学校(0.1)、教学质量(0.38)、图书馆(0.14)、普通高校(0.19)、档案管理(0.1)、建设(0.16)、档案(0.21)、本科评估(0.15),其他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均小于0.1。在以上关键词中,教学评估(0.31)、高校(0.41)、评估(0.32)、高等教育(0.35)、教学质量(0.38)五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0.3,表明它们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领域中扮演着核心枢纽角色,控制着知识流动的关键路径。其中,“高校”以0.41的最高值成为整个网络的关键连接点,连接教学管理、政策导向等多个研究维度,作为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这表明它是整个研究网络的核心枢纽。高校是教学评估的主要对象之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等均可能是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研究场域;“教学质量”(0.38)作为此次重点研究的评估目标词,直接关联“教学评估”、“评估”,这表明了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评估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0.35)是宏观的理论概括,代表着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学科基础;“评估”(0.32)以及“教学评估”(0.31)两种方法论关键字分别代表该类研究涉及多类评估方式及实际操作层面。以上各类高值词语组成了文章所论述的知识点核心框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知识流经路径上的岔路。从这些词语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侧重点。
Table 1.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 5 in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表1.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频次 > 5的关键词
排序 |
频次 |
中介中心性 |
年份 |
关键词 |
1 |
108 |
0.31 |
2005 |
教学评估 |
2 |
61 |
0.41 |
2005 |
高校 |
3 |
51 |
0.19 |
2005 |
本科教学 |
4 |
34 |
0.32 |
2003 |
评估 |
5 |
28 |
0.16 |
2013 |
审核评估 |
6 |
25 |
0.17 |
2005 |
教学档案 |
7 |
18 |
0.35 |
2006 |
高等教育 |
8 |
17 |
0.1 |
2004 |
高等学校 |
9 |
14 |
0.38 |
2006 |
教学质量 |
10 |
13 |
0.14 |
2006 |
图书馆 |
11 |
13 |
0.19 |
2004 |
普通高校 |
12 |
12 |
0.1 |
2006 |
档案管理 |
13 |
11 |
0.08 |
2006 |
对策 |
14 |
11 |
0.08 |
2006 |
指标体系 |
15 |
10 |
0.16 |
2005 |
建设 |
16 |
9 |
0.21 |
2005 |
档案 |
17 |
7 |
0.09 |
2006 |
教学管理 |
18 |
7 |
0.06 |
2005 |
水平评估 |
19 |
7 |
0.01 |
2008 |
人才培养 |
20 |
6 |
0.15 |
2007 |
本科评估 |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探索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领域的类团特征,我们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经CiteSpace (6.3.R1)生成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4),导出聚类结果得到关键词聚类明细表(见表2)。
通过CiteSpace (6.3.R1)软件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得到了较为清晰的聚类结果。从图谱整体来看,聚类效果良好,各聚类轮廓值大多接近或等于1,表明聚类划分合理。
从图谱及表格可知,“教学评估”(#0)聚类规模最大(规模大小为29),且其轮廓值最高,达到0.993,此聚类以教学评估为核心,包括本科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如:数据挖掘等),可见其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高校”(#1)聚类和“本科教学”(#2)聚类规模大小分别为25、21,且两者的轮廓值较高,分别为0.969和0.952。两个聚类均以高校、本科教学为主题开展研究,分别围绕教学档案、人才培养、审核评估等内容进行探讨,高校处于本科教学评估中主体地位,本科教学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3“图书馆”聚类(大小值18,轮廓值0.992)和#11“档案管理”聚类(大小值14,轮廓值0.968),关注图书馆建设、档案管理等辅助教学评估的方面。#4“教学质量”聚类(大小值17,轮廓值0.934)强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目标。#8“评估”聚类(大小值14,轮廓值0.949)和#9“审核评估”聚类(大小值14,轮廓值为1),着重评估方式方法及审核评估的具体实践,如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考量。#6“普通高校”聚类(大小值15,轮廓值0.864)和#10“民办高校”聚类(大小值14,轮廓值0.926),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在评估中的成效、特色等进行研究。#5“对策”聚类(大小值17,轮廓值为1)、#7“高等教育”聚类(大小值15,轮廓值0.941)、#12“发展”聚类(大小值12,轮廓值0.943)、#13“教学管理”聚类(大小值11,轮廓值为1)以及#14“指标体系”聚类(大小值10,轮廓值0.974),分别从解决问题的策略、高等教育宏观背景、高校发展方向、教学管理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等角度,丰富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研究维度。
Table 2. Detailed list of keyword clustering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表2. 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聚类明细表
标签 |
大小值 |
轮廓值(S) |
聚类关键词 |
#0 教学评估 |
29 |
0.993 |
教学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图书馆建设;数据挖掘;评估 |
#1 高校 |
25 |
0.969 |
高校;教学档案;本科教学评估;大数据;管理 |
#2 本科教学 |
21 |
0.952 |
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政策分析;审核评估;高校 |
#3 图书馆 |
18 |
0.992 |
图书馆;探索;高等学校;制度设计;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
#4 教学质量 |
17 |
0.934 |
教学质量;地方高校;保障体系;分析;保障分析 |
#5 对策 |
17 |
1.000 |
对策;问题;意义;档案;功能 |
#6 普通高校 |
15 |
0.864 |
普通高校;成效;水平评估;质量保障;山东高校 |
#7 高等教育 |
15 |
0.941 |
高等教育;教育评估;质量意识;高等教育领域核心共识;特色意识 |
#8 评估 |
14 |
0.949 |
评估;教学;应用型;实验教学;教学评估 |
#9 审核评估 |
14 |
1.000 |
审核评估;新一轮;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评估 |
#10 民办高校 |
14 |
0.926 |
民办高校;心理影响;本科评估;民办高校图书馆 |
#11 档案管理 |
14 |
0.968 |
档案管理;本科;思考;利弊;学校档案 |
#12 发展 |
12 |
0.943 |
发展;建设;材料;民办;信息 |
#13 教学管理 |
11 |
1.000 |
教学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档案意识;评估驱动建设 |
#14 指标体系 |
10 |
0.974 |
指标体系;高校教学评估;评估方案;方案改进;社会中介 |
表格说明:本表格聚类关键词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总库检索文献,经筛选清洗后,以383篇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论文为样本,通过“Citespace文本挖掘–词频统计(剔除无意义词后Top20)–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得出。原始高频词“主流意识”“以评促建”,因适配学术包容性原则、弱化政策口号感,分别调整为“高等教育领域核心共识”“评估驱动建设”;调整仅优化表述,未改变原始词频数据及“高等教育理念”“评估功能定位”等聚类维度,确保分析逻辑完整。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图4.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聚类图谱
3.4.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
Figure 5. Timeline diagram of keywords in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图5.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时间线图
这张由CiteSpace (6.3.R1)软件生成的时间线图谱(见图5)以所在年份为X轴,关键词所属聚类为Y轴,将一个聚类中的关键词按时间排序呈现在同一时间线上,清晰呈现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
2003年左右,“教学评估”“高校”“本科教学”等聚类较为突出,是研究的重点领域。此时,围绕教学评估的思考、高校在评估中的实践探索以及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奠定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基础。随着时间推进,到2010年前后,“教学质量”“审核评估”等聚类逐渐兴起。“教学质量”相关研究聚焦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内容,反映出对高校教学内涵提升的关注;“审核评估”则体现了评估方式的变革与发展,成为研究的新热点。2015年之后,“大数据”“应用型”等新兴关键词开始在各聚类中出现,表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产生了影响,促使研究向融合新技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等方向拓展。
3.5.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通过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相关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分析(数据区间为2003~2023年),能清晰看到该领域研究重点的动态变化,突现词图谱见图6。2005年左右“档案”“水平评估”“建设”等关键词出现突现,这可能与当时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开展,重视教学档案建设、以水平评估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密切相关。2008~2009年,“评估”“教学水平”等关键词突现,反映出此阶段聚焦于教学评估本身及教学水平提升的研究。2010~2016年,“本科”“评估方案”“合格评估”“本科评估”“指标体系”“实验教学”等关键词相继突现,表明研究逐渐细化,深入到本科教学评估的具体方案、评估类型、指标构建及实验教学评估等方面。
Figure 6. Keyword burst map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图6.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关键词突现图谱
2014~2015年,“民办高校”的突现体现了对特殊类型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关注。而2015年之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审核评估”“本科教学”“教学质量”等关键词持续突现,其中“审核评估”在2017~2023年突现强度高达12.83,成为研究焦点。这一系列变化表明,近年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重点已转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审核评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4. 讨论
上述研究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03~2023年间有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详析,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研究成果、研究深度、研究广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说明。
4.1. 研究成果梳理:结合新文献看进展
政策助力下,2003年我国推出5年一轮的周期性教学评估制度,2006年评估指标开始调整,以此为标志,2006~2009年成为研究成果相对集中的阶段,这期间发文量飙升,在发文量趋势图上显现出来一个“小高峰”,同时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时期。这一时期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层面的重大变革,有力推动了相关研究,既体现出政策引导的显著效果,也反映出高校和学界对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视。
从研究内容的演进来看,其范围不断拓展且逐渐走向深化。前期研究多围绕“教学评估”“高校”“本科教学”等概念或主体范畴展开;后来,“审核评估”“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等更细分的领域也受到关注。这表明研究已从单纯关注评估本身,延伸至评估方式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科学评估指标构建等问题,呈现出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探究态势。
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开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5]。在新一轮评估中,评估理念、方法和原则均有新的侧重点。评估理念上,把品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作为衡量本科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凸显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评估方法采用柔性分类,避免统一化评估模式,依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差异化评估方案,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评估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发现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其核心目标是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精准评估,推动高校走特色发展、分类发展之路,促使各高校在自身优势领域深耕,提升整体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4.2. 研究深度不足:参考新文献找问题
尽管目前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深度上仍有欠缺。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图书馆”相关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为0.14,“档案”相关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为0.21,结合共现网络中“图书馆”处于密度较低的位置等情况,可知绝大多数研究仅阐述了“图书馆”“档案管理”对教学评估的辅助作用,却未深入探究如何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以更好地辅助教学评估,比如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效果分析,或是借助档案管理中留存的数据(像学生成绩档案信息)为教学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此判断教学质量是否稳定[6]。若能开展这类更深层次的研究,图书馆和档案管理对教学评估工作的作用将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图书馆、档案领域的浅层次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在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品德培养与知识传授协同的育人目标、评估指标设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缺乏深度的问题。新一轮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落实品德培养与知识传授协同育人目标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支撑;其次,部分评估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权威性和公信度不足,可能影响审核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再次,审核评估流程繁杂,资料准备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校为迎评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加重了额外负担;最后,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跟踪管理措施,审核评估结果的运用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如前所述,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可从以下几个切入点着手:始终把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将育德与育才协同作为首要核心任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针对不同学校的特色进行分类指导,发挥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加大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推动教学评估向纵深、精准方向发展[7]。
4.3. 研究广度欠缺:依据新文献来反思
在学校类型研究方面存在广度缺位的情况,对于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这两类不同的高等教育主体,尚未有充分的关于二者不同层面教学评估的对比研究[8]。二者在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民办高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但针对二者在教学评估上的差异开展的研究较少,尚未建立起能兼顾所有学校类型的适宜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需求。
此外,应用型高校在评价研究方面也存在短板。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重专业建设轻学科发展的倾向,这使得学校后续发展缺乏后劲支撑,难以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持续提升自身实力;而且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各类型专业人才的差异化需求,这必然会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新发展阶段立足实际,借助新一轮审核评估开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9]。
4.4. 研究方法单一:结合新文献谈局限
现有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并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呈现[10]。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呈现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脉络,然而仅依靠这一种方法是不够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证的方式收集并分析真实的数据来验证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收集具体的案例,展现高校在教学评估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其他学校提供更多参考。
在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领域,CiteSpace之类的软件应用逐渐增多,像《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相关文献可视化研究——探索新时代中医药特色高校教师发展新路径》[11]一文提到,该方法能够直观反映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知识结构、热点主题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文量、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情况可以清晰了解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历程。但该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即不能将具体的因素置于实际背景中进行考量,所以只能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却无法深入挖掘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原因。正是由于这种单一的研究方法,导致一些研究结论很难具有通用性,在面对复杂的教学评估实践活动时,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5. 结语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20年国内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数据展开统计分析,呈现出该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揭示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最初研究聚焦评估体系建构,而后逐渐从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技术创新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多种方法的并用,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行了深度剖析,精准甄别出研究主题和热点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密度图展现了研究热点在不同维度上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从二十年演进脉络来看,中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可勾勒出“体系奠基–多元拓展–深度融合”的发展图景。初始阶段,研究围绕评估体系建构这一核心,着力搭建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框架与制度基础,为后续研究筑牢根基。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与研究的深入,研究视角逐渐拓宽,从单一的体系建构,朝着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技术创新等多元维度延伸,体现出对本科教学评估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是研究领域的“多元拓展”阶段。如今,各研究方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相互交织、深度融合的态势,比如技术创新与质量保障结合,借助新技术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发展与评估体系建构联动,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优化评估体系等。这种演进轨迹,既反映出本科教学评估实践需求的不断升级,也彰显了学术研究对教育领域复杂问题的持续回应与探索,为未来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在跨领域融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5.2. 展望
在今后的高教改革背景下,在教育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下,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技术促进本科教学评估变革与发展是本部分要阐述的重点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够对教学评估产生巨大影响[12],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过程能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自动监测和分析,并及时挖掘出学生学习行为特征,从而有助于开展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评价与诊断,例如有相关学者提出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本科教学评估智能系统[13]。在未来需要重视这些评估方式的应用探索,深入开发创新教学评估工具和手段。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需求进行区分,民办高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现状要求现有评估体系不可照搬套用,后续需进一步研究开发针对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同时针对其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设置符合实际的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通过优化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评估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和评估理论、方案[14] [15],加强同国内外同类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互鉴,把优秀资源加以集中,汇聚成基于我国特色的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力量,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未来本科教学评估研究需在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基金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3LK0207);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ZD202304);四川省教育厅2023年度重大课题(JG2023-54);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医药教育数智化发展研究(ZL202514);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YB05);2023年度医学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医学技术通识课教学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风传承行动”2022年度学风涵养工作室——“科学教育树新风”人才摇篮工作室(XFCC2022ZZ002-046)。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