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发展的全方位提升与重塑,致力于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就是要让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美好家园,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让乡村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生计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Amartya Sen、Robert Chamber等人的著作中出现。20世纪90年代,Chambers Conwa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生计指个体或家庭通过发挥能力、依靠资产和开展活动等来维持生计的方式[1]。Ellis认为生计是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资产、需要采取的行动、并且获得这些资产及行动的权利受到国家制度和社会关系调节的影响[2]。不同的学者对生计的定义虽存在不同之处,但都指出了生计以“谋生手段”为核心。本文认为农户生计是指农户在谋求生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其取决于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人力资产、自然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或社会资产等,并受从事的活动以及对这些资源和活动的获取能力的制约和影响。
万溪冲依托宝珠梨资源打造特色农家乐及采摘基地,通过举办“梨花节”“宝珠梨采摘节”等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多元融合。在乡村旅游驱动下,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迅速增加,生计策略更为丰富,生计方式不断多样化与多元化。可以说,万溪冲探索出一条由农业生产转向农业观光、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的农户生计转型之路,并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因此,本研究以万溪冲村为例,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首先,在传统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基础上,增加“感知资本”,形成六大生计资本,构建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农户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下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现状,对比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的生计资本动态变化,明确变化最显著的生计资本。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万溪冲社区(102˚52′E, 24˚49′N)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城东南片区(见图1),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街道办事处,坐落在滇中第一高山——梁王山西北,毗邻呈贡大学城,紧邻昆明南站,距离昆明市区仅30余公里,规划建设的黄马高速公路、福宜高速公路从社区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村庄面积365.8亩,果园面积4647亩,林地面积9746.8亩,森林覆盖率达85%,万溪冲自然地理环境具备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优越条件,其中以“宝珠梨”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最为著名。
伴随国家“农业税”的取消、呈贡撤县建区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万溪冲迎来了发展契机(图1)。早在2011年,万溪冲就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并被列为乡村美丽示范村;2013年,万溪冲举办了第一届“梨花节”,同年12月宝珠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以后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万溪冲获得发展新契机,开始围绕宝珠梨进行产业振兴的探索;2019年,万溪冲被确定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综合实验区中的综合实验点,将宝珠梨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与文化根基,打造“万溪梨镇”,并由中国著名“三农”专家李小云教授作为专业顾问,以期将万溪冲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经验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完美收官,万溪冲实现全面脱贫。2021~2022年,伴随着“万溪梨镇”的揭牌,商业街、登山步道、劳动实践基地等设施等完工,万溪冲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启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道路扩建、园区环境整治等工程,改善交通和人居环境。2025年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产业片区配套建设,包括3号变电站建成投产、10条园区道路通车、给水工程投用,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
Figure 1.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anxichong
图1. 万溪冲社区发展历程
2.2. 数据来源
2.2.1. 社会经济数据
本文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万溪冲村委会,获取的主要数据有:社区人口情况、劳动力人口数量情况、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接待人数、乡村旅游收入、土地流转补贴情况,耕地与果园地种植情况,宝珠梨移栽面积与保护范围。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昆明市统计年鉴》与呈贡区统计局,主要获取呈贡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数据等。
2.2.2. 实地调查数据
基于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万溪冲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农户生计状况,选择万溪冲作为研究地点,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设计出万溪冲农户生计调查问卷。研究共计调研8个村民小组,调研对象包含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小组组长以及农户户主,以户为单位进行调研,调研方法为参与式农户访谈法,每份调研问卷调查时间为35~45分钟,总共获取255份,占万溪冲社区整体户数的50.7%,超过万溪冲社区整体户数的50%,剔除无效问卷22份,获得有效问卷233份,有效问卷率为91.37%。
3. 数据处理
3.1. 构建农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
通过对文献梳理、归纳与总结,发现部分学者已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与完善,刘格格通过调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指标体系纳入“环境资本”与“信息资本”,对生态补偿地农户生计可持续能力进行全面研究与探讨[3]。刘春芳在传统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基础上,补充“政策资本”,构建了黄土丘陵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4]。刘玲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RT-SLA),补充“制度资本”,并运用至案例地进行验证[5]。王蓉[6]、李丹[7]还从民族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角度出发,结合案例地实际分别提出“文化资本”与“文化传承资本”,将“文化因素”融入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填补了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研究的文化因素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研究内容。此外,吴希[8]、马国璇[9]、胡晨成[10]增加了“主观满意度”、“认知资本”,“心理资本”,将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结合综合评价农户生计。
因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万溪冲实际情况,本文尝试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补充与完善,在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中尝试补充“感知资本”,形成六大生计资本(见下表1),以此综合评价乡村旅游驱动下万溪冲农户生计资本状况。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表1. 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符号 | 指标说明 | 
  
    | 人力 资本 | 家庭人口规模 | H1 | 家庭人口总数 | 
  
    |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 H2 | 全劳动力为1;半劳动力为0.5;非劳动力为0 | 
  
    | 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 H3 | 大专/本科以上为1;高中/中专为0.75;初中为0.5;小学为0.25;文盲为0 | 
  
    | 抚养比 | H4 | 家庭中老年人口与未成年人口总和/劳动力人口 | 
  
    | 农户家庭参与乡村旅游人口规模 | H5 | 家庭中乡村旅游参与人数/人口总数 | 
  
    | 物质 资本 | 家用日常设备资产情况 | M1 | 农户家庭中拥有的家用设备资产种类数量,包含交通工具、农用工具、日常生活设备等。 | 
  
    | 住房情况 | M2 | (1) 房屋结构:混凝土结构赋值为1,砖混结构赋值为0.75,砖瓦结赋值为0.5,土瓦结构赋值为0.25,木瓦赋值为0;(2) 房屋类型:楼房赋值为1;平房赋值为0.5;土房赋值为0 | 
  
    | 人均住房面积 | M3 | 家庭住房总面积/总人数 | 
  
    | 自然 资本 | 耕地面积 | N1 | 农户家庭现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总和 | 
  
    | 果园地面积 | N2 | 农户现实际种植的果园地面积总和 | 
  
    | 金融 资本 | 家庭人均年收入 | F1 | 家庭年毛收入/总人口 | 
  
    | 家庭收入多样性 | F2 | 农户现有收入来源的种类数 | 
  
    | 是否贷款(负向指标) | F3 | 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0 | 
  
    | 社会 政策 资本 | 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 | S1 | 农户获得政府、村委会、企业提供的培训: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 | 
  
    | 社会福利与保险 | S2 | (1) 农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社区养老服务,享受4种赋值为1;三种为0.75;2种为0.5;1种为0.25,没有为0。 | 
  
    | 对乡村旅游政策了解程度 | S3 | 非常了解赋值为1;比较了解赋值为0.75;一般赋值为0.5;不了解赋值为0.25;非常不了解赋值为0 | 
  
    | 社会支持度 | S4 | 农户获得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力支持,获得4种支持赋值为1;3种为0.75;2种为0.5;1种为0.25;没有为0 | 
  
    | 社会连接度 | S5 | 是否有亲属在政府、村委会、企事业单位上班,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 | 
  
    | 感知 资本 | 乡村旅游开发支持度 | P1 | 非常支持赋值为1;比较支持赋值为0.75;一般赋值为0.5;不支持赋值为0.25;非常不支持赋值为0 | 
  
    | 对乡村旅游开发满意程度 | P2 | 非常满意赋值为1;比较满意赋值为0.75;一般赋值为0.5;不满意赋值为0.25;非常不满意赋值为0 | 
  
    | 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意愿程度 | P3 | 非常强烈赋值为1;比较强烈赋值为0.75;一般赋值为0.5;不强烈赋值为0.25;非常不强烈赋值为0 | 
 3.2. 确定指标权重
研究采用全局熵权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和权重计算,从而复合得到综合指数。全局熵权法是在普通熵权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需将立体时序数据依据时间顺序排列成二维表,再利用普通熵值法的原理进行权重计算。计算步骤为:
(1) 建立全局评价矩阵:对T年内m个样本的n个指标构建全局评价矩阵, 
,此处
表示
年
样本
指标值;
(2) 各指标间存在巨大差异,需要进行无量纲处理,消除各指标在计量单位、数量级上的差异。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公式1)
其中,
。
(3) 计算第
个样本的第
个指标在该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公式2)
(4) 计算第
个指标的信息熵
:
                (公式3)
(5) 计算第
个指标信息熵的冗余度
:
                                  (公式4)
(6) 计算各个指标权重
:
                                  (公式5)
其中,
通过以上计算方法,确定了生计指标权重,具体如下(见表2):
Table 2. Weight of livelihood indicators for farmers community
表2. 农户生计指标权重
 
  
    | 资本类型 | 权重 | 具体指标 | 符号 | 权重 | 
  
    | 人力资本 | 0.1082 | 家庭人口规模 | H1 | 0.0084 | 
  
    | 家庭整体劳动能力 | H2 | 0.0051 | 
  
    | 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 H3 | 0.0104 | 
  
    | 抚养比 | H4 | 0.0022 | 
  
    | 参与乡村旅游人口规模 | H5 | 0.0821 | 
  
    | 物质资本 | 0.0404 | 家用日常设备资产情况 | M1 | 0.0116 | 
  
    | 住房情况 | M2 | 0.0058 | 
  
    | 人均住房面积 | M3 | 0.0230 | 
  
    | 自然资本 | 0.0789 | 耕地面积 | N1 | 0.0581 | 
  
    | 果园地面积 | N2 | 0.0208 | 
  
    | 金融资本 | 0.0581 | 家庭人均年收入 | F1 | 0.0169 | 
  
    | 家庭收入多样性 | F2 | 0.0252 | 
  
    | 是否贷款(负向指标) | F3 | 0.0161 | 
  
    | 社会政策资本 | 0.5318 | 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 | S1 | 0.1620 | 
  
    | 社会福利与保险 | S2 | 0.0129 | 
  
    | 对乡村旅游政策了解程度 | S3 | 0.1165 | 
  
    | 社会支持度 | S4 | 0.0653 | 
  
    | 社会连接度 | S5 | 0.1752 | 
  
    | 感知资本 | 0.1826 | 乡村旅游开发支持度 | P1 | 0.0569 | 
  
    | 对乡村旅游开发满意程度 | P2 | 0.0592 | 
  
    | 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意愿程度 | P3 | 0.0665 | 
 3.3. 计算农户生计资本
结合以上生计指标的测算方法与权重,运用多要素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生计资本进行计算——即以6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作为计算依据。由于各指标间存在巨大差异,需要对其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在计量单位、数量级上的差异,即需要在标准化的各指标数据和权重的基础上计算每一类生计资本值,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6)
其中,
为第
个生计资本指标的权重,
为第
类生计资本第
项的标准化值。
4. 乡村旅游驱动下的万溪冲农户生计变化情况分析
4.1. 农户生计资本整体变化
为更直观明了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前后各生计资本变化情况,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政策资本、感知资本量化测算结果,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均值T检验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前后万溪冲农户生计资本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知,在90%置信水平下,该地农户6类生计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双尾检验),整体来看,除自然资本下降以外,其余5类生计资本均上升。具体为:自然资本由乡村旅游前0.0168降至0.0067,下降了0.0101,下降幅度达60.18%;人力资本由0.0115增加至0.0425,增加了0.0310;物质资本由0.0082增加至0.0129,增加了0.0047;金融资本由0.0236增加至0.0269,增加幅度最小;社会政策资本由0.0156增加至0.1407,增加了0.1251;感知资本由0.0000增加至0.1351,增加幅度最大,为0.1351。
Table 3. T-test results of paired samples of various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表3. 农户各项生计资本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
 
  
    |  | 人力资本 | 物质资本 | 自然资本 | 金融资本 | 社会政策资本 | 感知资本 | 
  
    |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 | 标准差 | 
  
    | 发展前 | 0.0115 | 0.0030 | 0.0082 | 0.0026 | 0.0168 | 0.0077 | 0.0236 | 0.0050 | 0.0156 | 0.0480 | 0.0000 | 0.0000 | 
  
    | 发展后 | 0.0425 | 0.0189 | 0.0129 | 0.0026 | 0.0067 | 0.0070 | 0.0269 | 0.0090 | 0.1407 | 0.1194 | 0.1351 | 0.0379 | 
  
    | 变化值 | 0.0310 | 0.0047 | −0.0101 | 0.0033 | 0.1251 | 0.1351 | 
  
    | Sig.
(双尾)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4.2. 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变化
本文调研农户涉及8个村民小组,基于学者贺爱琳[11]、王蓉[6]、许扬[12]、谢双玉[13]等人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研,按照农户现有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向,将研究区农户分为旅游专营型、旅游主导型、兼业型、参与旅游型、务工主导型五大类。其中旅游专营型指农户主要从事旅游类生计活动,如经营农家乐、开餐馆、售卖宝珠梨及梨膏等宝珠梨衍生品、经营旅游商铺等,旅游类生计收入达80%及以上;旅游主导型农户以旅游类生计活动为主,其他生计活动为辅,旅游类生计收入占比为50%~79%;兼业型农户生计方式最为多样,涉及宝珠梨等旅游商品售卖、农家乐餐馆务工等旅游类生计,也涉及外出务工、打零工、盘地、企事业单位工作等非旅游类生计,旅游类生计收入占比为30%~49%;参与旅游型农户以非旅游类生计方式为主,旅游类生计为辅,只参与简单的旅游活动,旅游类生计收入占比为0%~29%;务工主导型农户主要包含:(1) 农户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谋生方式,家庭成年劳动力长年务工不在家,家庭收入主要以务工为主,务工收入占比达90%以上;(2) 基本不从事其他生计活动,家庭收入以租地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盘地收入占家庭整体收入90%以上,其他收入少。
Figure 2.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2. 不同类型农户占比
本研究农户具体分类如图2所示,参与旅游型农户最多,达69户,占比29.61%;其次为务工主导型,达64户,占比27.47%;再次为兼业型,达48户,占比20.60%;再者为旅游主导型,达32户,占比13.73%;旅游专营型农户最少,为20户,占比8.58%。
4.2.1. 不同类型农户人力资本对比
如图3所示,乡村旅游发展以后,5种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均增加,集中体现为旅游专营型(0.0655) > 旅游主导型(0.0575) > 兼业型(0.0453) > 参与旅游型(0.0435) > 务工主导型(0.0246),其中旅游专营型农户生计资本最优。就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生计资本增加量来看,旅游专营型农户增幅最大,由0.0115增加至0.0655,增量为0.0540;旅游主导型农户次之,由0.0104增加至0.0575,增量为0.0471;再者为兼业型农户,由0.0110增加至0.0453,增量为0.0343;随后是参与旅游型农户,由0.0113增加至0.0435,增量为0.0322;最后是务工主导型农户,由0.0126增加至0.0246,增量最少,仅为0.0120。
Figure 3. Comparison of human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3. 不同类型农户人力资本对比
4.2.2. 不同类型农户物质资本对比
Figure 4. Comparison of material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4. 不同类型农户物质资本对比
物质资本侧面反映出农户生计水平的高低,包含维持生计所需的基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物质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提升农户生产力,满足农户需求。如图4所示,乡村旅游发展以后,5类农户物质资本均有所增加,但整体差异较小,集中表现为务工主导型(0.0140) > 参与旅游型(0.0128) > 兼业型(0.0126) > 旅游主导型(0.0120) = 旅游专营型(0.0120),其中务工主导型农户物质资本最优。就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物质资本增加量来看,务工主导型农户最大,由0.0082增加至0.0140,增量达0.0057;参与旅游型农户次之,由0.0081增加至0.0128,增量达0.0046;再者为旅游主导型农户,由0.0077增加至0.0120,增量达0.0043;随后为旅游专营型农户,由0.0080增加至0.0120,增量达0.0040;最后是兼业型农户,由0.0086增加至0.0126,增量最少,为0.0039。
4.2.3. 不同类型农户自然资本对比
耕地、果园地是万溪冲农户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为农户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本研究以农户现实际种植的耕地与果园地面积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万溪冲农户生计资本的指标。如图5所示,乡村旅游发展以后,不同农户自然资本均有所下降,具体情况为:务工主导型农户降幅最大,由0.0176下降至0.0040,减少量为0.0136;兼业型农户次之,由0.0177下降至0.0068,减少量为0.0109;再者为参与旅游型农户,由0.0161下降至0.0063,减少量为0.0098,随后为旅游主导型农户,由0.0161下降至0.0063,减少量为0.0064;最后是旅游专营型农户,由0.0151下降至0.0111,减少量最小,为0.0040,故旅游专营型农户自然资本最优。
Figure 5. Comparison of natural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5. 不同类型农户自然资本对比
4.2.4. 不同类型农户金融资本对比
金融资本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反映农户生计结果的好坏。由图6可知,乡村旅游发展以后,除务工主导型农户基本保持不变以外,其余4类农户金融资本均有所上升,具体为兼业型(0.0319) > 参与旅游型(0.0281) > 旅游专营型(0.0268) > 旅游主导型(0.0247) > 务工主导型(0.0230),其中兼业型农户金融资本最优。从金融资本增量来看,兼业型农户增幅最大,由0.0242增加至0.0319,增量为0.0077;参与旅游型农户次之,由0.0244增加至0.0281,增量为0.0037;再者为旅游专营型农户,由0.0225增加至0.0268,增量为0.0043;随后为旅游主导型农户,由0.0215增加至0.0247,增量为0.0032;最后是务工主导型农户,增量为0.0000,对务工主导型农户做均值T检验,P值为0.6688,大于0.0500,不满足显著性条件,基于均值T检验与前人研究成果[14],本研究认为务工主导型农户金融资本前后变化不大,故取相同数值。
Figure 6.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6. 不同类型农户金融资本对比
4.2.5. 不同类型农户社会政策资本对比
社会政策资本存量侧面反映了农户社会关系网的广度,对农户生计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图7可知,5类农户社会政策资本均有大幅提升,具体情况为旅游专营型(0.2016) > 旅游主导型(0.1962) > 兼业型(0.1681) > 参与旅游型(0.1117) > 务工主导型(0.1047),其中旅游专营型社会政策资本最优。从乡村旅游发展前后农户社会政策资本增加值来看,旅游专营型农户增加值最大,由0.0193增加至0.2016,增加值为0.1822;旅游主导型农户次之,由0.0141增加至0.1962,增加值为0.1820;再者为兼业型农户,由0.0212增加至0.1681,增加至0.1962,增加值为0.1820;再者为兼业型农户,由0.0212增加至0.1681,增加值为0.1469;随后为参与旅游型农户,由0.0083增加至0.1117,增加值为0.1034;最后为务工主导型农户,由0.0190增加至0.1047,增加值最小,为0.0857。
Figure 7. Comparison of social policy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7. 不同类型农户社会政策资本对比
4.2.6. 不同类型农户感知资本对比
感知资本主要指农户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态度,对农户旅游类生计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2011年尚未发展乡村旅游,无法获得农户对乡村旅游的感知,感知资本定义为0,故感知资本变化值即为当前值。如图8所示,各种类型农户对乡村旅游感知态度不一,但整体差异较小,具体情况为旅游专营型(0.1517) > 兼业型(0.1442) > 旅游主导型(0.1412) > 参与旅游型(0.1355) > 务工主导型(0.1198),其中旅游专营型农户感知资本最优。
Figure 8.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capital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图8. 不同类型农户感知资本对比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乡村旅游发展促使万溪冲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显著变化,据表4可知,乡村旅游发展以来旅游专营型农户人力资本(H)、社会政策资本(S)与感知资本(P)变化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0540、0.1822、0.1517;旅游主导型农户人力资本(H)、社会政策资本(S)与感知资本(P)变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变化值分别达0.0471、0.1820、0.1412;兼业型农户金融资本(F)变化最大,变化值为0.0077;参与旅游型农户物质资本(M)、自然资本(N)变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变化值分别达0.0046、0.0098;务工主导型农户物质资本(M)、自然资本(N)变化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0057、0.0136。
Table 4.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apital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driven by rural tourism
表4. 乡村旅游驱动下不同类型农户变化最显著资本
 
  
    | 农户类型 | 人力资本(H) | 物质资本(M) | 自然资本(N) | 金融资本(F) | 社会政策资本(S) | 感知资本(P) | 
  
    | 旅游专营型 | 0.0540 | 0.0040 | −0.0040 | 0.0043 | 0.1822 | 0.1517 | 
  
    | 旅游主导型 | 0.0471 | 0.0043 | −0.0064 | 0.0032 | 0.1820 | 0.1412 | 
  
    | 兼业型 | 0.0343 | 0.0039 | −0.0109 | 0.0077 | 0.1469 | 0.1442 | 
  
    | 参与旅游型 | 0.0322 | 0.0046 | −0.0098 | 0.0037 | 0.1034 | 0.1355 | 
  
    | 务工主导型 | 0.0120 | 0.0057 | −0.0136 | 0.0000 | 0.0857 | 0.1198 | 
 (附注:乡村旅游前,感知资本值定义为0,故感知资本变化值即为当前值)
人力资本变化原因在于万溪冲不断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幸福指数上升,嫁入万溪冲人数不断增加,且嫁入万溪冲门槛越来越高;物质资本的增加带动当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修建小洋楼,购买小汽车、货车等;自然资本减少促进了土地流转,万溪冲耕地与果园地被征用;金融资本增加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就业机会,收入的路径增多,人均纯收入增加,贷款门槛降低;社会政策资本增加使得当地农户可获取资金、技术、人力、政策等的机会增多,社会支持度提高,同时农户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次数增多,且家中选择在村委会、政府任职人数增加;感知资本增加为农户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度与满意度不断提高,参与乡村旅游意愿也随之增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乡村旅游发展以来,万溪冲农户生计环境得以改善,生计脆弱性降低,生计资本储量增加。在农户生计资本变化方面,与乡村旅游前相比,除自然资本显著下降以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政策资本、感知资本均显著上升。其中感知资本增幅最大,社会政策资本次之,随后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物质资本增幅最小。整体来看,旅游类生计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幅度大于非旅游类生计农户。
乡村旅游发展之前,万溪冲农户生计类型较为单一,当地农户主要以盘地种菜为主,外出务工为辅。乡村旅游发展的强烈驱动下万溪冲农户生计发生显著转型,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类生计活动的农户比重降低,选择从事与乡村旅游相关生计活动的农户比重上升,生计活动组合模式已从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务工为辅向旅游类生计为主、盘地兼农业种植为辅转型,农户生计活动类型增多,生计种类与方式变得更为多元,生计多样化趋势显著。乡村旅游驱动下,农户为应对这一外力冲击基于自身生计背景与生计资本选择不同的生计策略,并形成旅游专营型、旅游主导型、兼业型、参与旅游型与务工主导型五种类型农户。
5.2. 建议
当前,万溪冲已成为昆明市周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乡村旅游主要依靠宝珠梨来展开,当前旅游产品主要以宝珠梨花节、采摘节、农副土特产以及自然风光为主,旅游产品单一化、旅游淡旺季显著,且伴随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万溪冲提供的旅游产品已无法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亟待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当地政府与村委会应立足万溪冲实际,做好旅游长远规划,准确定位与全面评价万溪冲乡村旅游资源,统筹现有资源禀赋,针对旅游发展短板,增加露营、野炊、农业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做好大型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企业 + 村集体”模式,推动旅游项目落地生根,打造乡村旅游复合产业链,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从而减少旅游季节性影响,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