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一裕, 李俊. 中医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意蕴[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5(10): 1071-1076.
|
|
[2]
|
杜胜利, 谢永鑫. 自组织生命观——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观点的系统解读[J]. 系统科学学报, 2025, 33(4): 1-6.
|
|
[3]
|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内涵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11): 969-971.
|
|
[4]
|
刘国伟. 问道《黄帝内经》探寻中医生命观及其思维规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9): 77-79.
|
|
[5]
|
罗燕, 王鑫茹, 王丽娜, 等.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视角下的慢性湿疹中医脏腑辨治思路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42(8): 2064-2069.
|
|
[6]
|
Popovic, M. (2018) Research in Entropy Wonterland: A Review of the Entropy Concept. Thermal Science, 22, 1163-117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
|
[7]
|
曾德二. 信息熵、热力学熵及其与生命系统的关系[J]. 大众标准化, 2020, 2(21): 88-89.
|
|
[8]
|
李均, 王志诚, 吴雨轩, 等. 熵概念的延拓——从热熵到信息熵[J]. 大学物理, 2020, 39(10): 29-33.
|
|
[9]
|
Ferrando, F.R. (1962)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Nervous System.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5, 296-307.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10]
|
吕兴虎. 熵与生命[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6, 35(11): 32-33.
|
|
[11]
|
袁晓燕, 刘虹. 耗散结构理论与细胞凋亡[J]. 职业与健康, 2006, 22(13): 966-967.
|
|
[12]
|
朱曙华. 初探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0(4): 54-57.
|
|
[13]
|
李梢, 张其成. 中医学的“气”与熵再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5): 9-11+72.
|
|
[14]
|
段思凡, 刘孟美, 李亚旎, 等. 熵、耗散结构与健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3): 1-6.
|
|
[15]
|
Khatami, M. (2018) Cancer; An Induced Disease of Twentieth Century! Induction of Tolerance, Increased Entropy and ‘Dark Energy’: Loss of Biorhythms (Anabolism v. Catabolism).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 Article 2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16]
|
李宁.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调理治疗[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5): 257-259.
|
|
[17]
|
张振华, 杜渐, 王昊, 邵祺腾, 李黎, 王克勤, 杨秋莉. “天人相应”中医学的宇宙整体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19(4): 357-358361.
|
|
[18]
|
张艳婉, 刘蔚. 中医生命观的哲学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 2021, 35(6): 7-11.
|
|
[19]
|
张婷, 刘富林, 施敏, 等. 从《黄帝内经》谈中医哲学智慧[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6): 55-56.
|
|
[20]
|
殷宁. 生命的昼夜节律[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3): 60-62.
|
|
[21]
|
李雁鹏, 赵忠新. 睡眠剥夺对内分泌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6): 703-705.
|
|
[22]
|
贾丽娜, 王兴娟. 睡眠不足对机体代谢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6): 1061-1062.
|
|
[23]
|
王燕平. 顺应四时阴阳的养生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17(12): 1381.
|
|
[24]
|
张其成, 罗浩. 透过阴阳看中医哲学观[J]. 中医健康养生, 2024, 10(4): 9-11.
|
|
[25]
|
金观源, 金雷. 稳态: 中医平衡理念的现代表述——从系统医学的角度研究中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6): 530-537.
|
|
[26]
|
彭帅, 张恬, 张爽, 史珊珊, 刘炬. 基于阴阳平衡理论研究血管新生中的双向调控机制[J]. 世界中医药, 2024, 19(17): 2681-26872695.
|
|
[27]
|
张冬冬. 从调整阴阳平衡论治恶性肿瘤发热[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1): 254-255.
|
|
[28]
|
杨佳, 李雁. 李雁教授从“阴阳平衡”辨治肺癌经验[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2): 465-466.
|
|
[29]
|
朱金妹, 庄任, 何俊, 王雪欣, 王欢, 朱海颖. 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20, 40(7): 697-701.
|
|
[30]
|
张启明, 张珍玉. 机体阴阳交感现象的熵变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0(5): 2-8, 72.
|
|
[31]
|
田满荣, 杨凤爱. 从中医角度浅释衰老的病因[J]. 陕西中医, 2007, 28(10): 1447-1448.
|
|
[32]
|
王晋平, 吴林, 唐农, 刘布谷, 谢胜, 胡跃强, 邢远, 黎军宏, 翟阳, 吴金桂. 从阴阳本体结构探讨温阳化浊法对养生及抗衰老相关疾病的现实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 23(2): 210-212.
|
|
[33]
|
金淼, 杨宇峰, 石岩.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肝脏维持血糖稳态的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7): 217-220.
|
|
[34]
|
徐爽, 李然, 刘立萍, 管京京. 从“脱营”论疏肝健脾和营方对乳腺癌患者骨稳态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6): 57-59.
|
|
[35]
|
陈达灿, 刘炽. 特应性皮炎的禀赋发病因素和心脾病机的理论与实践[J]. 新中医, 2009, 41(8): 7-8.
|
|
[36]
|
刘洪, 杨敬, 黎颖, 郑新, 熊维建. 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11): 1566-1568.
|
|
[37]
|
张定一, 李海涛, 谢航, 王丽辉, 陈乾, 贾赛蕾. 基于“心肾相交”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与心肾综合征的关系[J]. 中医学报, 2025, 40(5): 976-981.
|
|
[38]
|
谢新才.《黄帝内经》有关经络认识的现代分析[J]. 中国针灸, 2004, 24(Z1): 101-102.
|
|
[39]
|
杨洪钦, 谢树森, 陆祖康. 经络系统中的生物信息熵及其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61-63.
|
|
[40]
|
秦鸿. 从“熵”的角度理解中医砭术刮痧治病的原理[C]//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 2016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28-32.
|
|
[41]
|
李馨, 王东军, 田之魁, 等. 中国古代哲学之“气”对中医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 2021, 43(8): 53-54.
|
|
[42]
|
杨燕, 胡镜清, 彭锦, 陈亦辉. 宗气理论概述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 16(11): 2435-2439.
|
|
[43]
|
李标, 李梢. 中医“精气神”与熵理论[J]. 山西中医, 1992, 8(4): 6-8.
|
|
[44]
|
陈可冀.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3(11): 10-12.
|
|
[45]
|
孙晓敏, 贾钰华, 晁雪梅, 张雪. 浅析“心主神明” [J]. 黑龙江中医药, 2005, 34(2): 6-8.
|
|
[46]
|
关梓桐, 徐雅. 试述中医心、脑、神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14, 9(9): 1243-1246.
|
|
[47]
|
颜文强, 陈振宗, 蔡义勇. 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及其临床价值——“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府”新解[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 30(3): 472-475.
|
|
[48]
|
石文英, 章薇, 罗容, 彭杰, 李里, 潘江, 陈成, 刘英含, 谢峥嵘, 肖豆, 魏歆然, 曹洋. 关于“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之府” “心脑共主神明”的思考[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2): 221-223, 228.
|
|
[49]
|
李茜, 李晓阳, 唐迎雪. 刘持年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2): 476-477.
|
|
[50]
|
梁晓春. 失眠抑郁与疏肝安神[J]. 中医杂志, 2013, 54(14): 1243-1245.
|
|
[51]
|
李状, 陈佳雪, 罗佳辉, 王洁, 王启超, 谢静涛. 饥饿程度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7(1): 29-32.
|
|
[52]
|
吴兴曲, 杨来启, 王晓峰, 杨喜民, 李拴德, 王倩云, 张宏斌, 马文涛, 刘光雄, 张彦.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2, 20(4): 241-243.
|
|
[53]
|
王西明. 熵变概念的拓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3): 62-64.
|
|
[54]
|
张亚琴. 浅谈心纳素对心脑肾的生理作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 21(4): 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