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with Mongolian Medicine Wine-Spraying Mass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Lumbar Electric Traction
DOI: 10.12677/acm.2025.15103049, PDF, HTML, XML,   
作者: 都 林:内蒙古民族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内蒙古 通辽;阿其拉图*: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创伤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关键词: 盘源性下腰痛蒙医喷酒推拿腰椎电动牵引临床研究治疗效果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Mongolian Medical Alcohol Spray Massage Lumbar Spinal Electric Traction Clinical Research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摘要: 本文评价了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腰椎电动牵引联合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涉及80名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蒙医喷酒推拿疗法并结合腰椎电动牵引,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物理治疗。疗程为2周,评估指标包括疼痛强度、腰椎活动范围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指出蒙医喷酒推拿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代谢废物排除来发挥治疗作用,而腰椎电动牵引则通过减轻椎间压力带来疗效。从机制探讨来看,这两种方法均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减轻炎症反应。本研究还提出了联合治疗可能对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改善长期预后的影响,探索更为个性化和优化的治疗方案。
Abstract: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ombining Mongolian medicine wine-spraying massage therapy with lumbar electric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The study adopt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 involving 80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treatment group or a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ongolian medicine wine-spraying mass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lumbar electric tra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course lasted for two weeks, with assessment indicators including pain intensity, lumbar range of motion, and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Mongolian medicine wine-spraying massage may exert therapeutic effects by improving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limination of metabolic waste, while lumbar electric traction provides benefits by reducing intervertebral pressure. From a mechanistic perspective, both methods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repair of damaged tissues and allevia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that the combined therapy may enhance patient compliance and improve long-term prognosis. Further exploration of more personalized and optimized treatment regimens is recommended.
文章引用:都林, 阿其拉图.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进展, 2025, 15(10): 2599-2608.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5.15103049

1. 引言

1.1. 盘源性下腰痛概述

盘源性下腰痛作为一种普遍且复杂的临床症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医疗健康的广泛关注。该症状通常因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引起,导致椎间盘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继而影响脊神经根或脊髓,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1]。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作为一种结合了传统蒙医理疗和现代物理疗法的新兴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疗法依据蒙医药理论选用特定药酒进行喷洒,辅以适宜的推拿手法,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增强肌肉张力等机制,来达到治疗下腰痛的效果[2]。在此基础上,结合腰椎电动牵引,通过机械力逐步增加椎间隙,缓解神经根的压迫,期望能为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试验已经表明,综合应用蒙医喷酒推拿和腰椎电动牵引的治疗方案,在显著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3]。然而,关于该综合疗法的作用机制、最佳干预方案以及长期疗效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未来研究需在提高实验设计质量、确保结果可重复性的基础上,深化对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生理学理解,并进一步探索蒙医喷酒推拿结合电动牵引在不同类型和程度下腰痛中的定位与适应症,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指导。

1.2.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介绍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医学疗法,在治疗盘源性下腰痛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4]。该方法通过使用高度稀释的药用酒精对患者腰部区域进行喷洒,随后配合特定的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腰椎电动牵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其通过机械装置对患者腰椎进行牵引,可以有效地减轻由椎间盘突出或退性变引起的压力,缓解神经根的炎症和刺激。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医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5]。首批临床实验观察到组合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尤其在减少慢性疼痛发作频率和强度上优于单一疗法[6]。该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初步验证。下一步,研究将关注于优化治疗方案,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同时深究其对腰椎结构改变和生物力学效应的直接影响,以期为盘源性下腰痛提供更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7]

1.3. 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概念

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是一种通过机械力对腰椎结构进行牵引和拉伸的方法,旨在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椎间隙高度,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症状。该疗法通常包括设置牵引力和持续时间等参数,以期达到解除腰椎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减少炎症反应。腰椎电动牵引的精准控制系统能够确保牵引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设定定时周期以及自适应牵引力度的调整,使得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任何可能的不适感。近年来,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持续进步,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稳定性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治疗参数设定,从而改进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体验。

2. 研究现状

2.1. 盘源性下腰痛的流行病学

2.1.1. 发病率与影响因素

盘源性下腰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已成为影响人群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的年发病率约为1%至6%,患者普遍呈现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8]。影响盘源性下腰痛发病率的因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年龄增长、过度体重负荷、不良姿势习惯、工作环境以及基因遗传倾向等。在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裂伤及髓核突出等病理性改变逐渐形成,最终诱发疼痛和功能障碍[9]。治疗方法因患者条件差异而异,但传统方法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于慢性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更是如此。因此,探索结合传统治疗与现代医学技术的新型疗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2.1.2. 患病人群特征

盘源性下腰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病理学研究揭示,该类疼痛主要源于腰椎间盘的退化、损伤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患病人群特征统计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更为频繁而显著更易患此疾病,同时体力劳动者、长期维持不当姿势的办公人员亦是高发人群。男性相比女性有更高的发病率,而肥胖和吸烟等生活习惯也被证实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蒙医喷酒推拿因其特有的疗效和对人体副作用极低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动腰椎牵引作为一种非手术的物理治疗方式,能有效减缓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疼痛,这一点在众多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最近,将蒙医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尤其是在缓解慢性盘源性下腰痛方面表现出独到的治疗优势。然而,该疗法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仍需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明确。

2.2. 蒙医喷酒推拿的作用机制

2.2.1. 喷酒推拿的传统理论

蒙医喷酒推拿这一传统疗法,源自古老的蒙医治病文化,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穴位的精准刺激与热力的双重作用[10]。在喷酒过程中,医师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挑选精制的药酒,利用其蒸发过程产生的温热效应,以及酒精对皮肤渗透的特性,迅速传递至局部组织[11]。这种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消炎止痛的效果。推拿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喷酒的疗效,通过科学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激活了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调节能力,对于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12]。该疗法通过结合现代腰椎电动牵引技术,不仅加强了传统方法的局部治疗作用,而且利用科技手段改善了患者整体腰椎的力学环境,为盘源性下腰痛的康复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13]

2.2.2. 现代医学解释

蒙医喷酒推拿的现代医学解释为其临床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14]。喷酒推拿通过酒精的挥发和深层推拿的方式促进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酒精的刺激效应能够激活皮肤感受器对痛觉的门控机制,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使患者感受到疼痛的减轻[15]。在神经科学领域,蒙医喷酒推拿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调节手段,通过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的感受器,影响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知和调控[16]。结合电动牵引技术,能对受损腰椎结构进行有效的物理干预,进而改善椎间盘的负重状态,促进盘源性下腰痛的恢复[17]。疗效的实质体现在对症状的直接缓解和对功能障碍的长效改善上。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喷酒推拿与腰椎牵引协同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治疗参数的最优化,以便形成系统化的治疗策略,提高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成功率[18]

2.2.3. 作用于下腰痛的疗效评估

蒙医喷酒推拿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手段,其对下腰痛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9]。喷酒推拿通过酒精的温热刺激和推拿的物理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在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估中表现出良好效果[20]。深度融合甘草、当归等草药精华的蒙医特色酒,其挥发性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和吸入作用,激活神经末梢,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实验结果表明,蒙医喷酒推拿能有效提升腰椎间盘退变区域的温度,增进炎症区域血管的舒张,降低局部肌肉的硬度和疼痛阈值,实现对下腰痛患者的快速镇痛和长期治疗效果。结合电动牵引,该疗法更是通过机械力作用直接减轻椎间压力,恢复椎间盘高度,促进受损神经根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可靠性。整体而言,蒙医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的结合治疗,不仅优化了传统治疗方法,而且提高了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率,为慢性疼痛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2.3. 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临床应用

2.3.1. 牵引治疗的原理

腰椎电动牵引治疗利用机械设备产生的力学作用,通过对腰椎间隙的牵引,达到减轻或消除腰部疼痛的效果。这种治疗方式依据脊椎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对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施加恒定或间歇的力量,旨在恢复椎间盘高度,缓解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临床应用中,电动牵引装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牵引力的大小、时间和频率,以实现个体化治疗。牵引治疗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牵引参数的选定、治疗周期长度和患者的身体条件。近年来,随着腰椎疾患发病率的上升,电动牵引治疗亦随之发展,多项研究试图优化牵引参数,减少治疗副作用,提高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尽管各项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最佳应用模式与机制解析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3.2. 牵引治疗的操作过程和效果评价

腰椎电动牵引治疗是调节腰椎生理曲度,缓解腰椎压力的重要手段。该疗法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牵引机对腰椎进行循序渐进的拉伸,在减少椎间盘压力的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因盘源性问题引起的下腰痛。牵引治疗的操作过程涉及多个精细步骤,患者被平躺于牵引床上,腰部固定并连接到牵引设备。在治疗开始前,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的腰围尺寸、腰椎弯曲程度以及痛点的精确位置。根据这些参数,设定牵引力的大小和拉伸的节奏,其中牵引力一般设为患者体重的一定比例,牵引时间和间隔则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个性化设定。治疗过程中,通过电脑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牵引的力量,确保治疗力度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此外,结合患者的实际反应和恢复情况,牵引参数可以动态调整,以优化治疗效果。不断的临床试验表明,合理配合蒙医喷酒推拿疗法,能够有效增强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在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效果评价中,众多临床实验表明,创新的治疗方案如结合蒙医喷酒推拿疗法能够显著增强牵引治疗对患者盘源性下腰痛的缓解效果。电动牵引治疗,通过控制力量和时间的精确参数设置,能够对脊柱产生持续或间断的牵引力,从而减少间盘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在临床评估中,疗效不仅通过疼痛减轻的程度来衡量,还包括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多维度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奥斯威斯特残疾指数(ODI)进行量化评估后,数据显示,腰椎牵引与喷酒推拿结合治疗在提高下腰痛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然而,该疗法的广泛应用仍需克服设备便携性差、治疗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并在未来的研究中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与优化。

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4.1.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单独应用的局限性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作为传统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手段,具有调节经络、活血化瘀的独特优势,但单独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疗效受限于病变程度,轻度患者缓解明显,而重度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不佳。推拿过程中对椎间盘机械压力的直接作用有限,难以有效改善椎间盘结构异常。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低,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2.4.2. 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潜在价值与挑战

腰椎电动牵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椎间盘内负压恢复,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其潜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牵引力可调节,适应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提升治疗的个性化和精准性;牵引过程能够改善椎间隙高度,促进椎间盘营养供应,促进组织修复;结合蒙医喷酒推拿疗法,能够实现机械与手法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牵引参数的标准化缺乏、部分患者存在牵引耐受性差、以及长期疗效的持续性尚需验证。下表展示了不同牵引力对椎间盘压力变化的实验数据,体现了牵引力与疗效的相关性。详见表1

Table 1. Changes in intervertebral disc pressure under different traction forces (Unit: kPa)

1. 不同牵引力下椎间盘压力变化(单位:kPa)

牵引力(N)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压力变化

−5

−8

−12

−15

−18

−20

−22

牵引力(Traction Forces) F与椎间盘压力变化(Pressure Change) ΔP呈非线性关系,可用经验公式近似表示为:

ΔP=a F b

ab为经验常数,反映个体差异和组织特性。合理调整牵引参数,结合蒙医推拿的手法调节,有望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2.5. 蒙医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的结合应用

2.5.1. 结合疗法的理论基础

蒙医喷酒推拿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得到了现代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该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蒙医药推拿的特殊疗效和腰椎电动牵引技术的物理作用之上,前者通过喷酒促进药物成分的穿透,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调节体内气血,以达到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的效果。而后者利用机械牵引稳定脊柱,增加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这一结合疗法显示出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患者的疼痛指数和功能障碍指数获得显著改善。然而,应用过程中仍需优化喷酒推拿的药物组合及其浓度,调整电动牵引力度和频率,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对结合疗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盘源性下腰痛的综合治疗水平。

2.5.2. 临床上的实施情况

随着蒙医传统疗法与现代物理治疗技术的交融,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联合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充分考虑了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特点,通过喷酒推拿的手法激活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释放椎间盘压力,同时酒精的透皮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温热和解痉效果。腰椎电动牵引则利用精确的力学输入,促进椎间盘间隙的增大,减轻神经根受压,从而实现疼痛缓解的目的。统计分析表明,联合疗法相较于单一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速度和总体康复效率。临床实施中,对于牵引力度、角度及喷酒推拿的频率和强度均进行了精密调控,以求达到最佳疗效。尽管该联合疗法已在多个研究和实践中展示了其优势,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参数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并推广至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2.5.3. 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在激活体内经络、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结合现代医学中腰椎电动牵引治疗,其对盘源性下腰痛的综合治疗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最新的临床实验中,应用高频率喷酒推拿联合优化参数设置的腰椎电动牵引,实现了对患者疼痛点精准定位和深层肌肉组织的有效松解。研究显示,这种结合治疗显著提升了治疗的即刻舒缓效果和长期疗效维持时间。其中,蒙医喷酒推拿的频率、酒精浓度和推拿手法的标准化,以及腰椎电动牵引的张力调控和牵引节律均经过了精密设计和个体化调整。通过对疼痛缓解度、功能恢复评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类联合治疗方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单一治疗方法。该模式的成功应用揭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对于推动传统治疗方法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3. 治疗技术研究

3.1. 喷酒推拿技术研究

3.1.1.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的操作流程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主要包括准备喷酒液、局部清洁、推拿手法及疗效评估四个步骤。选用特制蒙医喷酒液,含多种草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治疗前对患者腰部进行清洁,确保皮肤无破损。推拿过程中,采用揉、按、推、点等多种手法,配合喷酒液喷洒,促进药效渗透。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疗程一般为14次。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改善情况,量化疗效。详见表2

Table 2. Examples of efficacy evaluation indicators

2. 疗效评估指标示例

指标

治疗前平均值

治疗后平均值

改善率(%)

VAS评分

6.8

2.3

66.2

ODI评分

48

18

62.5

Indicator指标,pre-treatment average治疗前平均值,post-treatment average治疗后平均值,improvement rate改善率%。

3.1.2.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探讨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通过结合酒精的渗透作用与推拿的机械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的效果。酒精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强组织的氧供和营养输送,同时具有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推拿手法则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肌肉松弛和软组织修复。喷酒推拿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其综合作用使得该疗法在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

3.1.3. 治疗时间与频率探讨

在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中,对于治疗时间与频率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恰当的喷酒推拿时长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期。通过对大量临床案例的统计分析,确立了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为最佳时长,在此区间内,喷酒推拿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疲劳的作用。此外,系统地优化治疗频率,发现每周进行3至4次喷酒推拿,在连续治疗2周后,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腰椎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该研究不仅在疗程配置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其结果为该综合治疗方法的标准化操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的潜在价值。

4. 疗效评价指标

4.1. 疗效评价体系构建

4.1.1. 临床疼痛缓解评价

在构建蒙医喷酒推拿疗法配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体系时,临床疼痛缓解评价占据了核心位置。该评价指标采用了多模态疼痛评分系统,如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如俄瓦尔特功能障碍指数(ODI),以综合反映患者主观疼痛感受和客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紧密监测VAS评分与ODI指数的变化,研究者能够定量分析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差异,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此外,MRI扫描和X光检查资料也作为辅助工具,参与到治疗效果的评估中,提供盘源性损伤恢复的直接影像学证据。通过融合临床症状评价与影像学检测结果,疗效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反映喷酒推拿疗法结合电动牵引对疼痛缓解与腰椎功能恢复的综合效果。

4.1.2. 功能恢复评价标准

在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结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中,功能恢复评价标准作为核心指标,被精准界定和广泛应用。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严密的方法论,以确保评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患者活动能力的改善、疼痛指数的降低、腰椎活动范围的增加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等多维度评估指标。这些指标均通过严格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临床研究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量化分析功能恢复程度,采用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奥斯威斯特里残疾指数(ODI)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在内的多种评分系统,同时融入了客观生理测量,如肌肉力量和脊柱灵活性测试,以评价患者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进展。此外,研究亦引入动态电生理监测和磁共振成像等先进技术,以深入捕获治疗前后患者腰椎结构和功能的细微变化,进一步增强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得益于这套综合性评价体系,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腰椎电动牵引联合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治疗盘源性下腰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为相似治疗模式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4.2.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4.2.1.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者自身因素对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相结合方法的疗效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定量分析,年龄、性别、腰痛历史持续时间、体质指数(BMI)和基线痛觉阈值以及日常活动水平等变量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相关性。以改良的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疗效评价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40岁以下患者对治疗的响应更为积极,而超重和肥胖患者治疗后腰痛症状缓解的幅度相对较小。此外,痛觉阈值较低的个体在接受治疗后,其疼痛感减少的程度也较为有限。统计模型进一步揭示,患者的预期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也有重要作用,积极的心理预期与更好的治疗反应密切相关。这表明在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优化治疗效果,降低盘源性下腰痛的复发率。

4.2.2. 诊疗条件的影响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腰椎电动牵引治疗在盘源性下腰痛的应用中,对治疗效果的多维度评价表明,诊疗条件对疗效有显著影响。针对患者的具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个性化调整喷酒推拿的压力强度,探索喷洒白酒的化学成分对病灶的深层渗透作用,及其与患者皮肤特性匹配度的最优化,这些细节调整极大地提升了治疗的个体适应性和疗效。同时,腰椎电动牵引的参数设置,包含牵引力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均需根据患者腰椎的具体受损程度和恢复情况,以及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进行科学精准调控。不同诊疗条件下的疗效动态监测结果揭示,细致的参数优化能显著减轻患者痛感,缩短恢复周期,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深入探讨了诊疗条件对盘源性下腰痛治疗成效的内在机制,丰富了蒙医喷酒推拿与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的理论体系,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预计该策略将由于其针对性强、辅助功能显著的优势,在未来成为盘源性下腰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安全性与风险管理

5.1. 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分析

5.1.1. 喷酒推拿的安全评估

在考虑蒙医喷酒推拿联合腰椎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时,安全性评估成为了研究的核心环节。喷酒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蒙医外治法,其安全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严格监控患者的生理反应,避免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同时,分析喷酒的化学成分,确保其对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无刺激性或毒副作用。此外,对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预防和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将喷酒推拿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而为患者带来无可比拟的舒缓效果。在治疗策略的实施中,也需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进一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5.1.2. 牵引治疗的安全评估

安全性是腰椎电动牵引治疗中的一个核心考量,尤其在牵引力度和频率的精确控制方面。在实施电动牵引治疗时,必须对受治疗部位的生理结构进行严密分析,确保牵引力不超过患者的生理承受范围。牵引治疗的安全评估要涉及多方面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患者腰椎的稳定性、间盘压力分布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应力响应情况。本研究通过对牵引参数进行精细调整,包括牵引力的幅度、持续时间以及牵引的角度,确保牵引治疗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运用高精度传感器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以及通过实时反馈调节治疗参数,确保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腰椎处于相对安全的生理状态。这种综合性的安全管理策略使得电动牵引在治疗盘源性下腰痛方面保持了较高的安全性,极大减少了潜在的风险。

5.1.3. 结合疗法的整体安全性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电动牵引治疗结合应用于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临床试验显示,该结合疗法在治疗进程中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还显著改善了功能状态。喷酒推拿疗法在操作过程中,医生根据蒙医药理,调整推拿力度和喷酒温度,以达到理想的舒张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效果。在施加电动牵引时,牵引力度和频率的精确控制是确保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评估,发现喷酒与电动牵引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实施结合疗法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收集与身体检查,以识别潜在的高风险因素,确保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安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大数据分析将有助于为不同患者群体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优化结合疗法的安全性评估体系,提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6. 结论

本疗法在临床上的优势总结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结合腰椎电动牵引在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中展现了突出的临床效益。该综合疗法融合了传统蒙医独有的喷酒推拿技术以及现代医学的电动牵引机理,针对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病理特点提供了个性化治疗。喷酒推拿通过点穴喷酒并结合特定的推拿手法,能够有效渗透至肌肉深层,缓解肌肉紧张及痉挛,提高患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帮助修复受损的椎间盘组织,进而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研究显示,此疗法对提高患者疼痛阈值、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腰部疼痛指数显著下降,椎间盘突出症状有所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尽管临床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一些关键问题尚待解决,例如治疗方案的最佳化、个体化疗效评估标准的建立以及长期疗效的跟踪研究。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蒙医喷酒推拿疗法与腰椎电动牵引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策略,以完善现有的治疗体系,进一步提高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声 明

该病例报道以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本研究获得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委员会批准(审批号:YJ2024030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哈斯额尔敦. 蒙医按摩疗法的现状与思[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1): 148-149.
[2] Lyu, F., Cui, H., Pan, H., MC Cheung, K., Cao, X., Iatridis, J.C., et al. (2021) Painfu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From Laboratory Evidence to Clinical Interventions. Bone Research, 9, Article No. 7.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3] 苏亚拉图. 简述包氏正骨学术思想[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 24(9): 29-30.
[4] 包金山. 科尔沁包氏正骨术的特色[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8(5): 33.
[5] 赛音朝克图, 伊日贵. 蒙医按摩结合铜罐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8): 186-187.
[6] 程卫东, 崔宏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 33(1): 56-58+90.
[7] Geurts, J.W., Willems, P.C., Kallewaard, J., van Kleef, M. and Dirksen, C. (2018)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Costs and Patients’ Burden. Pa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18, Article ID: 469618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8] Peng, B.G. (2013)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4, 42-52.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9] Zhao, L., Manchikanti, L., Kaye, A.D. and Abd-Elsayed, A. (2019)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Options—A Literature Review.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 23, Article No. 8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0] 赵海峰, 赵祥博, 杜雯娟, 等. MRI在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24, 15(9): 224-229.
[11] 张璟婷, 王亚伦, 薄化君. 中医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认识和治疗进展[J]. 贵州医药, 2022, 46(1): 23-24.
[12] 戚智健, 沈晓峰. 李宇卫教授辨治椎间盘源性腰痛经验介绍[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 28(3): 82-84.
[13] 乔敏, 龚广峰. 针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 34(1): 31-33.
[14] 伊希巴拉珠尔. 甘露四部[M]. 赤峰: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97.
[15] 文业成, 李冰. 经筋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 32(24): 71-74.
[16] 张刚, 童明月, 冯小军, 等. 体外冲击波治疗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疗效[J]. 临床军医杂志, 2023, 51(8): 836-839.
[17] 包青林. 试论蒙西医推拿疗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21(3): 64-66.
[18] 乌斯嘎啦. 蒙医喷酒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3.
[19] 黄雷, 李军汉. 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 2011, 32(3): 237-238.
[20] 林涛, 郑梓灌, 张慧铭, 等.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58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3, 21(6):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