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上海涌现出多本图文并茂的漫画期刊杂志,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时代漫画》,主编鲁少飞编辑策略的开放性和题材的民主性令人称道,刊载的漫画艺术作品视觉主题宽泛,以新闻性、批判性和幽默性而著称。张光宇、张英超、张乐平、叶浅予、丰子恺等漫画大师都参与到这场视觉语言革命和艺术美学革新中来。毫无疑问,杂志页面上那些生动的漫画图文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折射了时代风貌。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Shanghai, China saw the emergence of multiple illustrated comic magazines, among which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influential was undoubtedly “Modern Sketch”. The editor in chief, Lu Shaofei, was praised for his open editing strategy and democratic themes. The comic art works published had a wide range of visual themes and were known for their news, critical, and humorous nature. Comic masters such as Zhang Guangyu, Zhang Yingchao, Zhang Leping, Ye Qianyu, and Feng Zikai have all participated in this visual language revolution and artistic aesthetic innovat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vivid comics, graphics, and images on the magazine pages have both artistic and ideological qualities, reflecting the style of the era.
                
                   
                  
    1. 引言
1934年1月,在上海“文化一条街”的福州路琳琅满目的书报摊上,某本杂志的封面上出现了一位奇特的漫画骑士。他的身体是一只粗黑的墨水瓶,腰间别着一把直尺当作佩剑,左手持的盾牌用绘图三角板替代,右手拿的长矛则化为钢笔,俨然是一位堂吉诃德般的战士。然而,瓶身标签上画着一颗鲜红的爱心,似乎赋予了这位不太像骑士的骑士以热诚的使命。至于他的坐骑,也是由西方画家常用的工具如纸张、橡皮擦、铅笔头等拼凑而成,只是后面的尾巴多了一支毛笔。这位骑马的怪人看起来既滑稽又英勇,直接宣告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幽默讽刺杂志——《时代漫画》的诞生,这个创刊号封面上的骑士图像后来也成为了《时代漫画》的商标,表达了“我手画我心”的创刊理念(见图1)。从1934年1月创刊至1937年6月停刊(因日军侵华全面爆发而终止),《时代漫画》每月出版一期,共发行39期。时至今日,《时代漫画》杂志仍被公认为是中国漫画艺术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作。
Figure 1. Cover of the first issue of “Modern Sketch”
图1. 《时代漫画》创刊号封面
2. 漫画的视觉主题和艺术特征
漫画也称为讽刺画、寓意画、滑稽画、时画等,是清末民初历史变革时期诞生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技法上多采用传统中国画中的线描画法,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堪称中国现代派美术的先锋[1]。“漫画”一词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04年3月27日上海《警钟日报》的“时事漫画”专栏上,到1925年丰子恺的在《文学周报》上发表子恺漫画开始正式使用“漫画”这一名称。随着20世纪初我国出版业的空前繁荣,上海出现了许多漫画刊物如《滑稽画报》《上海泼克》《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抗战漫画》等,开创漫画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先河,其中社会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时代漫画》杂志[2]。
2.1. 《时代漫画》的视觉主题
《时代漫画》的编辑鲁少飞给杂志定下了“把握时代”的使命和方针。他邀请投稿者提交“对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进行剖析”的稿件,可以描绘社会的各阶层。投稿内容不预设意识形态门槛,如果照片具有“漫画风格”也可以投稿。他特别鼓励投稿者“探索未来”,认为无论光明还是黑暗,其目的都是让生活更美好。鲁少飞的先锋性编辑策略给了潜在投稿者们一幅空白的艺术画布,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自由奔放的表达精神,无论是谁,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从个人角度展现这个复杂而令人焦虑迷惘的时代。为了揭示真相,他们所呈现的景象可以加以修饰和夸张,但一定要有观点,甚至于观点越尖锐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时代漫画》刊载的漫画艺术视觉主题宽泛,以新闻性、批判性和幽默性而著称。其漫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容,既聚焦社会时代风貌又关注国际时事动态,发表消费主义、阶级矛盾等主题漫画,还包括笑话、独幕剧、新闻片段、情感轶事、旅行见闻、外来词汇的注释、奇思妙想的散文、讽刺歌曲以及诙谐而尖刻的社会评论等的视觉叙事表达和描绘。
2.2. 《时代漫画》的艺术特征
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的期刊尤其是漫画刊物中有着许多艺术特征鲜明的漫画作品,以代表性的《时代漫画》为例,该杂志的封面和内页漫画设计本身就是多种艺术风格的呈现——版画、拼贴、摄影、蒙太奇等手法,而且经常是超现实主义的展现运用。在著名漫画家、装饰画家以及《时代漫画》的发行人张光宇引导的这场视觉语言革命和艺术美学革新中,人们可以看到德国表现主义、美国装饰艺术、卡通漫画甚或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影子,所有这些似乎都是通过一个名为“中国”的滤镜折射后本土化演变而来的[3]。杂志封面主题插画经常以尖锐的视觉双关语或一些戏曲、戏剧作品为特色,这些双关语或作品某种程度上既呼应了东方京剧等戏剧传统美学,又呼应了西方包豪斯现代几何解构美学。在杂志内页版面上则充斥着政治讽刺、猎奇艺术、奇幻场景的插画,像是现实报告文学的视觉展演。
3. 《时代漫画》的封面视觉谱系
3.1. 人体符号的双重解读
作为定义《时代漫画》视觉特征的关键性符号意象,这些全彩封面犹如一把可以开启其庞杂主题与风格的迷宫大门的钥匙。无论用当时还是今天读者的眼光来看都难以避开其漫画中绵延的摩登女性形象和人体主题,那些全裸或半裸的人体有部分可能是为吸引眼球刺激销路而绘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1912年~1949初年的文化逻辑认知里,人体亦承载着自由、解放与强健体魄的积极象征,破除了当时国外媒体将中国人描绘成“身体素质不佳”的陈腐印象和说法。
胡考在1934年7月刊封面插画《一九三四年游泳装》上展示的几何风格极简主义泳装比基尼女郎固然可以看作是对沪上时尚的戏仿,但当鲁少飞在同期杂志的封底解释胡考的封面时认为,身体本身无罪,只有对身体的无知才会带来不幸,我们需正视其这番言语的严肃性和诚意才会更好理解当时知识分子阶层的观念想法。
3.2. 政治隐喻的时事话题
1936年7月刊封面漫画中,鲁少飞在前景描绘了一位瘦骨嶙峋的纤夫,与背景中沙滩嬉戏的游客形成了鲜明对比。当这种扁平风格的现代主义构图转为更有层次的视觉透视时,这些人物形象便可能成为社会批判的利器工具。除了贫富之间的强烈反差,更精妙的点在于读者很快就会在这幅构图中察觉到一种微妙的讽刺意味:纤夫和游客被阳光晒黑的肤色竟近乎一致,两者同样是健康的小麦色(见图2)。
这种肤色问题表露出的政治隐喻意味在《时代漫画》1937年6月刊的终刊号的封面上达到震撼顶峰。该封面插画由曾被诟病政治上肤浅的张英超绘制,风格上效仿了美国著名时尚插画家、漫画家兼商业艺术家拉塞尔·帕特森(Russell Patterson,1893~1977年)描绘的泳池畔场景,一个肤色白皙身材苗条的比基尼女郎和一个古铜色肌肉发达的男士的鲜明对比刺激,突然被右下方小字注解:“天津海河里发现的浮尸的颜色给你差不多”。这一切实际暗指当时河道中发现劳工尸体的新闻事件。
张英超泳装叙事插画的政治隐喻证明,《时代漫画》的封面艺术可能比乍看之下更有深意,往往存在危险的视觉张力。但大多数情况下,封面插图传递政治信息是很少采用含蓄手法,通常运用更加直白而带有讽刺意味政治表达。
3.3. 去政治化的封面实验
另一些封面则刻意抽离政治主题,如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陈抱一的封面漫画《桃红色的红新诱惑》中仅铺陈咖啡馆文化催生的艳遇邂逅。张光宇创作的1935年1月刊封面以三个小朋友手拉手转圈圈的童趣欢快画面来庆祝 “儿童年”(见图3),3月刊更是直接刊发了儿童自己绘制创作的武生戏曲人物。1936年的8月刊封面上登载了张英超的漫画《有色人种在奥林匹克的战胜》,一位身材高挑健美的黑人女运动员搭配彩色五环的图片,以庆祝“有色人种”在柏林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体育成就;而1935年7月刊的封面则用夸张变形、怪诞戏谑的漫画手法描绘了二等车厢的小资产阶级乘客群像图。归根结底就封面设计而言,《时代漫画》的读者们似乎早已习惯出现那些出人意料甚或令人惊喜的艺术表达。
Figure 2. Cover of issue 28 of “Modern Sketch”
图2. 《时代漫画》二十八期封面
Figure 3. Cover of issue 13 of “Modern Sketch”
图3. 《时代漫画》十三期封面
4. 《时代漫画》的视觉艺术内涵
4.1. 漫塑和版画的物料政治
“漫塑”顾名思义就是漫画加雕塑,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漫画风格的泥人雕塑。这种漫塑媒介风格的漫画很受欢迎,张乐平登于1934年9月刊的漫画《作高枕而卧的准备》表现得颇为辛辣:蒋介石的“漫塑”头像被放在空无一子的棋盘上方,画面左下角突出的物件是一个热水瓶,上海等城市的民众常用它从街边的澡堂打水洗澡。热水瓶暗示着蒋介石似乎要遵循“睡前沐浴”的中式惯例,实际上则是对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颇为含蓄的一种嘲弄,隐晦批评了他空洞苍白的抗日承诺。
在《时代漫画》1935年10月刊一组跨页的版画作品合集《现代中国的木刻漫画》中多位漫画家们对版画艺术形式做了大规模的呈现,这些漫画家们尝试用钢笔和墨水来模拟木刻形式线条、探索中国现代版画中同行们所钟爱的表现主义风格和偏好的人民群众题材。
4.2. 摄影蒙太奇的时空错置
摄影蒙太奇意思是合成照片,艺术家可以对照片进行缩放、遮罩、拼贴等处理手法达到创意效果[4]。
照片图像意义的批判颠覆往往可以通过并置构图来完成,最常见的是通过上下分镜的并置技术将半页大小的图片上下分放在一起,再辅以反讽性质的标题。如《时代漫画》1937年3月刊的《四十年来前后的中国妇女解放观》中将晚清名妓肖像与1930年代怀抱曼陀林乐器的女歌星人像照片对照,暗示所谓“解放”不过是从“卖笑”进阶为“卖唱”,戏谑地揭露这种女性解放并无实质进步仅是表演形式的更迭。更尖锐的是1934年11月刊《人间有仙子》中把沐浴在艺术舞台的摩登女郎与蜷缩在废墟中的流民女性强行同框,同一个版面内上下并列摆放形成消费主义与生存危机的残酷对撞,从而实现时空错置的批判效果[5]。
说到蒙太奇式的拼贴漫画,《时代漫画》杂志后期的大量篇幅中,那些美丽女明星的库存照片成了这种处理手法的绝佳素材。比如,1934年7月出现在杂志上女性泳装特辑中被誉为泳坛之花杨秀琼的照片,三年后又出现在期刊内页截然不同的场景中。只需一把剪刀、一罐胶水以及现代出版公司照片档案库的使用权限,就能将她从温暖的沙滩移至内陆省份四川龟裂干涸的土地上。
蒙太奇艺术家们最具代表性的野心之作当数《标准中国人》(《时代漫画》1936年1月刊行),这件人形蒙太奇拼贴作品将飞机空袭、文化审查、战争阴影、中西文化碰撞、工业化、拜金主义等种种时代弊病和症结全部具象拟人化呈现:西式礼帽下是传统瓜皮帽,望远镜双眼紧盯钱币,机枪与算盘构成手臂……这种苦中作乐的视觉狂欢,既是对民族创伤的疗愈,也是前卫艺术对标榜“启蒙”的现代性方案的犀利质询(见图4)。如果说有哪一幅画面最能代表《时代漫画》中形形色色的民主形式,那么非这一幅莫属,同时它也是达达主义在中国发展巅峰阶段的代表作品。在中国期刊史上,再未出现过这般风格的出版物能用插画如此淋漓尽致地捕捉描绘那个光怪陆离的摩登时代[6]。
Figure 4. “Standard Chinese People” comic
图4. 《标准中国人》漫画
5. 结语
《时代漫画》的视觉语汇如同一场现代艺术的饕餮盛宴,漫画家们从立体派的碎片、超现实主义的梦境、野兽派的狂野色彩以及达达主义的荒诞中任意汲取灵感,其漫画讽刺辛辣针砭时弊,嬉笑怒骂间直指社会痼疾,记录了上海人生百态的浮世绘,同时也探索了实验性图像叙事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漫画这门在乱世应时而生的新兴艺术,在这场视觉游戏中催生出令人着迷的丰硕果实,《时代漫画》也因其独特的视觉文化表征和内涵记入了20世纪初中国漫画艺术的里程碑。作为1930年代中国漫画黄金时期的代表性刊物,它不仅是人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和折射镜,更是一座被低估的现代设计资源库。
致  谢
行文至此,接近尾声。感谢上海图书馆和书格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支持使得这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撰写工作。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0SJA0152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民国期刊插画艺术研究,黄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