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迈向心肌梗死精准诊断的新策略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A New Strategy towards Precision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DOI: 10.12677/acm.2025.15113092, PDF, HTML, XML,   
作者: 赵 忆, 洪元铎, 杨 博, 任雅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峨眉康复疗养中心特诊科,四川 乐山;白 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心肌梗死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诊断效能Myocardial Infarctio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Echocardiography Clinical Diagnosis Diagnostic Efficacy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中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4月到2025年4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103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全体患者均分别给予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法进行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本次诊断患者中的“金标准”,然后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检查法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方面的效果。结果: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本次所选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103例中阴性和阳性分别为24例和79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其中18例阴性,66例阳性;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23例阴性,78例阳性;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应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83%、98.73%、98.06%、95.83%和98.73%,均比常规心电图的56.67%、90.41%、80.58%、70.83%和83.54%显著更高(P < 0.05);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达到96.12%,比基于常规心电图的87.38%显著更高(P < 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疾病中,超声心动图是一种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在诊断结果准确度以及并发症检出率等方面作用都更为突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hocardiography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Xijing Hospital from April 2024 to April 2025 were selected as example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wo detection methods: echocardiography and a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in this study. Then,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o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selected 103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24 and 79 cases, respectively. After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is, 18 were negative and 66 were positive; after echocardiography diagnosis, 23 were negative and 78 were positive; based on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 corresponding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ccuracy, negativ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5.83%, 98.73%, 98.06%, 95.83% and 98.7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56.67%, 90.41%, 80.58%, 70.83% and 83.54%,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mplications based on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96.1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ased o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87.38%,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echocardiography is a method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nd its role is more prominent in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mplications.
文章引用:赵忆, 洪元铎, 杨博, 任雅丽, 白娅.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迈向心肌梗死精准诊断的新策略[J]. 临床医学进展, 2025, 15(11): 253-259.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5.15113092

1. 引言

作为临床多见的一种心肌坏死病症,心肌梗死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以及持续性的缺血缺氧问题造成的。心肌梗死会使得患者出现乳头肌断裂、心脏破裂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故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诊断与治疗干预工作。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持续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以及饮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表现为不断上升变化趋势[1]。如果没有做好早期诊断与治疗干预工作,则会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效果,故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当前临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两种诊断方法,但是前者主要是放大记录心脏兴奋状态下所生成电流的相应电位变化来构成曲线图来实现诊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目标;后者则是基于发射超声波的方式,利用其在人体内部反射、投射等特性来进行成像,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成像的检测技术[2]。特别是超声心动图除了可以提供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详细信息,还可以对心肌活力进行评估,或者对患者并发症进行检测,以此可以为临床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策略制定提供宝贵依据。与此同时,虽然常规心电图这种初步筛查工具本身使用便捷,但是在特异度、敏感度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局限。因此,本文在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收治的疑似心肌梗死的103例患者,对比分析了上述这两种诊断方法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4月到2025年4月间同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03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2例,女51例;年龄43~77 (58.22 ± 2.24)岁;病程1~9 (5.16 ± 0.39) h;体质量为51~83 (57.27 ± 3.94) kg。纳入标准:① 伴有临床有关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病症;② 出现心绞痛症状后进行了休息一段时间,或服用硝酸甘油之后相应症状没有得到缓解;③ 了解并可以主动、全程参与本次研究;④ 自愿签署本院的知情通知书。排除标准:① 关于临床诊断法具有不耐受特性;② 合并有精神类障碍或者其他无法全程配合完成本研究的情况;③ 合并有肺部等比较严重的疾病或者无法持久卧床休息的疾病;④ 合并有癫痫或脑出血等疾病史。

2.2. 方法

对全体患者均分别给予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法进行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本次诊断患者中的“金标准”,然后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检查法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方面的效果。对各种检查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及要点而言,主要如下:

(1) 常规心电图。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脚踝、手腕以及胸部进行暴露,并对这些局部皮肤进行认真清理,之后进行偶联剂涂抹并合理进行电极板放置,紧接着可以按照规定将各个电极板和电机线之间保持紧密连接。肢体导联是黑色、黄色、红色及绿色,它们分别对应右脚、左手臂、右手臂与左脚。针对胸前导联,一般界定为V1~V6,相应颜色按照由大到小依次为紫、黑、棕、绿、黄与红6种颜色。其中V2、V1分别主要处在胸骨第4肋间的左缘与右缘,V4则处于第5肋间和左锁骨中线二者之间的相交处,V3则是V4、V2两者连接中点,V5则处于第5肋间隙和左腋前线之间交接部位,V6则处于第5肋间隙和左腋中线之间的交接部位,必要时需要针对性进行V3R~V5R三个电极设置,并且它们分别处于右胸部位处且和V3~V5电极对应部位之间保持对应。针对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如下:T波出现倒置变化、ST段出现抬高变化以及发生了病理性Q波。对心肌梗死的常规心电图诊断而言,主要标准如下:至少两个相邻导联出现新发ST段抬高(V2-V3导联 ≥ 0.2 mV,其他导联 ≥ 0.1 mV),或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时限 ≥ 30 ms,深度 ≥ 0.1 mV),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典型症状。

(2) 超声心动图。基于超声心动图开展疾病临床诊断中,需要将探头频率调整到低频(2.0~2.5 MHz)范围内,深度则可以控制在15~25 cm范围内。指导患者保持卧位,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一般可以指导患者向左侧方向进行倾斜,左手臂则需要在头后方进行放置;对胸骨上窝与左缘、剑突下区以及新尖区进行探查,但是在开展检查期间需要对患者心脏功能(收缩与舒张)、占位病变以及大小等实际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且需要仔细检测心脏腔室内的血流方向以及速度进行有效检测。针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超声诊断而言,相应的诊断标准如下:至少存在两个相邻节段出现了异常室壁运动表现(无运动、运动减弱或矛盾运动),或局部室壁增厚率消失(收缩期增厚率 < 30%),或发生了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异常情况。针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超声表现而言,主要表现如下:急性期出现心肌梗死病变的室壁厚度稍微变薄一些或保持正常、回声出现减低变化、可以看到心内膜,出现心肌三层结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的室壁则出现变薄变化、回声出现增强变化、心内膜则出现消失变化、无法清晰显示心肌的三层结构;梗死部位局部室壁的收缩期增厚率则出现显著降低变化以及运动幅度也在这个阶段出现明显降低变化。针对心肌梗死疾病的超声表现对应的间接征象而言,主要表现为左心大、二尖瓣反流以及心腔形态失常问题。

(3) 冠状动脉造影。针对患者的桡动脉,可以开展穿刺作业,具体要从左心室进行穿刺,探寻冠状动脉入口方向,之后将造影剂通过入口注入到患者的冠状动脉当中进行造影。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所形成的影像,可以对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疾病的病变严重程度、范围及具体位置等关键信息进行明确。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该种诊断方法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

2.3. 观察与评价指标

在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效果中,主要选择如下几个指标:

(1) 临床诊断结果。对基于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应诊断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人数进行对比分析。

(2) 临床诊断效果。主要选择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率五个指标反映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

(3) 并发症检出情况。主要对两种检测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包炎、心脏破裂、心力衰竭以及室壁瘤等这些并发症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以此反映检查方法对疾病检测的效果。

2.4. 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SPSS22.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及分析,其中定性资料开展卡方校验(%表示),以P < 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不要使用空格、制表符设置段落缩进,不要通过连续的回车符(换行符)调整段间距。

3.1. 临床诊断结果对比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本次所选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103例中阴性和阳性分别为24例和79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其中18例阴性,66例阳性;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23例阴性,78例阳性,详见表1

Table 1. Diagnostic results of susp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by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cases)

1. 不同检查法对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诊断结果(例)

冠状动脉造影

例数

常规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24

17

7

23

1

阳性

79

13

66

1

78

3.2. 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应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83%、98.73%、98.06%、95.83%和98.73%,均比常规心电图的56.67%、90.41%、80.58%、70.83%和83.54%显著更高(P < 0.05),详见表2

3.3. 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

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达到96.12%,比基于常规心电图的87.38%显著更高(P < 0.05),详见表3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 (%) (n/m)

2. 临床诊断效果对比(%) (n/m)

组别

特异度

灵敏度

准确率

阴性预测率

阳性预测率

超声心动图

95.83 (23/24)

98.73 (78/79)

98.06 (101/103)

95.83 (23/24)

98.73 (78/79)

常规心电图

56.67 (17/30)

90.41 (66/73)

80.58 (83/103)

70.83 (17/24)

83.54 (66/79)

χ2

7.251

7.932

14.032

8.341

7.59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of complications n (%)

3. 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n(%)

组别

室壁瘤

心脏破裂

梗死性心包炎

心力衰竭

合计

常规心电图(n = 103)

17 (16.50)

21 (20.38)

13 (13.62)

39 (37.86)

90 (87.38)

超声心动图(n = 103)

20 (19.42)

25 (24.27)

10 (9.70)

44 (42.72)

99 (96.12)

χ2

9.832

P值

<0.05

4.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内科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常常会伴有心前区持续性出现压榨性疼痛以及剧烈胸骨疼痛问题,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患者常常还会出现神志障碍、心律异常等疾病病症。如果治疗干预不及时,则非常容易出现猝死问题。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疾病中,为了对疾病类型及程度进行有效剖析,一般主要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等几种方法进行诊断与检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在当前临床检测中应用更广泛,虽然其在对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中能够作为“金标准”,但是却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检测价格比较高,不适用于急性类型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或常规检测[3]。在临床治疗急性类型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也不适用于该种检查方法评估及分析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规心电图主要是对心肌细胞本身在兴奋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改变情况进行有效捕捉,之后经由心电图设备将它们相应转换成能够在显示器上进行直观呈现的波形图像,可以便于直观观察、解读及分析。基于这些波形的固有特性,能够对患者本身的心脏健康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心脏自身生理性的运作状态可以进行重点分析,如心率波动指标、心肌梗死具体范围等指标。然而,常规心电图检查技术本身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即无法对心脏结构本身所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直接揭示,如心脏之内形成的血栓或者室间隔穿孔的形成,这些方面评估超出了常规心电图本身的实际应用范围,故在实际应用阶段中必须要对其局限性形成深刻认知[4]

从生理病理基础上看,两种技术的差异源于其检测对象的不同。常规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的电活动,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时,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电生理改变。然而,这些改变并非心肌梗死特有,可受电解质紊乱、心包炎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特异性较低。相比之下,超声心动图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运动状态,心肌缺血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引发钙离子调控异常和收缩蛋白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室壁运动异常[5]。这种结构性改变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且能实时评估心肌功能、识别并发症,这是单纯电生理检查无法实现的。

多项研究支持上述机制差异。张孟楠等的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5.52% (P < 0.05) [6]。李林等进一步指出,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为97.06%,准确性为96.43%,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7]。李晓波的研究也证实,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检出率为98.61%,Kappa一致性极好(Kappa = 0.893),优于常规心电图(91.67%, Kappa = 0.680) [8]。此外,超声心动图在并发症检出方面表现突出。甄飞飞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达到97.40%、95.65%和97%,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 < 0.05) [9]。马玲燕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超声心动图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00%、80.00%和88.00%,优于常规心电图(65.00%, 40.00%, 60.00%) [10]。熊玉琴等的研究进一步显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高达96.12%,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87.38% [11]。在早期诊断方面,郑曦的研究指出,超声心动图对非Q波型、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且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93.3% vs 81.7%, P < 0.05) [12]。李海燕等的研究也强调,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97.14%)和特异度(90.00%),能有效辅助定位梗死位置[13]。樊芹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度为86.25%,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5.00% (P < 0.05),尤其适用于急性期快速诊断[14]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本次所选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103例中阴性和阳性分别为24例和79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其中18例阴性,66例阳性;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23例阴性,78例阳性;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应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83%、98.73%、98.06%、95.83%和98.73%,均比常规心电图的56.67%、90.41%、80.58%、70.83%和83.54%显著更高(P < 0.05)。这是由于常规心电图虽然操作便捷,并且具有较高应用效能,能够基于V1~V6导联变化对心肌梗死分期、位置及时间等进行确定,但是却容易受到电极线脱落、周围环境以及情绪等因素干扰,具有比较高失误率。而超声心动图则主要是立足于不同切面及部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功能(舒张、收缩)、内占位病变情况以及心脏尺寸大小情况、肺动脉压力和心脏瓣膜功能与结构等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超声心动图仪应用中能够显示具有更多像素数量的图像,整体品质更高,能够清晰展现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梗死问题的深度、范围以及具体部位等关键信息。此外,基于超声心动图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达到96.12%,比基于常规心电图的87.38%显著更高(P < 0.05),这同付优亮和杨小芳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充分证实了其使用的安全性[15]。这主要是因为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在诊断敏感度方面要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技术显著更高,除了可以对室壁收缩期及运动情况等进行观察,还可以对心肌细胞之内的肌肉组织改变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可以对心肌细胞损伤严重情况、心脏血管改变以及心包腔内积液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在相关疾病并发症检出方面的检出率更高。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有限(103例),且来自单一中心,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其次,虽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但未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验证诊断一致性。此外,研究中未详细分析不同梗死部位、时间窗对两种检查方法效能的影响,未来需扩大样本进行亚组分析。最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可能存在主观偏倚。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并发症检出方面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识别室壁运动异常及相关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常规心电图因其简便、快速、无创的特点,仍是院前急救、急诊初筛和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工具。两者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心电图适用于快速筛查和缺血监测,超声心动图则用于确诊、风险评估和并发症识别。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疗资源及时间窗,合理组合使用这两种技术,以优化心肌梗死的诊断流程和治疗决策。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文. 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3, 9(8): 79-81.
[2] 李倩. 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J]. 临床医学, 2022, 42(11): 77-79.
[3] 朱泊洲. 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19): 132-133.
[4] 王金娟. 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 大医生, 2025, 10(3): 114-115.
[5] 陶满, 杨慧. 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 保健文汇, 2025, 18(20): 121-122.
[6] 张孟楠, 马军, 彭文嘉.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 生命科学仪器, 2025, 23(4): 15-17.
[7] 李林, 梁金文, 王艳玲.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 31(2): 32-35.
[8] 李晓波.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23, 35(21): 94-96.
[9] 甄飞飞.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 东方药膳, 2022(16): 267-268.
[10] 马玲燕.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研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022(11): 157-160.
[11] 熊玉琴, 宗其梅. 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 2024, 51(23): 81-83.
[12] 郑曦.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 30(1): 131-133.
[13] 李海燕, 高晓薇.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8): 200-202.
[14] 樊芹.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 2024, 10(2): 96-99.
[15] 付优亮, 杨小芳.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贵州医药, 2022, 46(9): 147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