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幼儿阶段是个体身体动作、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1],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促进其均衡发展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从理论层面看,体育游戏是幼儿实现自身发展的核心途径。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指出[2],游戏是个体对已有知识进行同化、并适应外部环境的主动过程,2~7岁的前运算阶段幼儿主要通过象征性游戏和感觉运动游戏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不仅能有效锻炼幼儿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技能,增强体质,更是实现皮亚杰所强调的“通过动作进行学习”的关键场域,同时能培养其规则意识、协作精神和勇敢品质。
然而,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诸多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普遍面临设施简陋、形式单调、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3] [4] (闫江涛,2013;邵义仙,2012)。这一困境的背后,也折射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缺失。丽莎·伯克(Lilian Katz)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出[5],教师的成长需经历“生存、巩固、更新、成熟”四个阶段,而专业培训与反思性实践是推动阶段演进的核心动力。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可能因缺乏支持而长期停留在“生存”阶段,仅关注幼儿安全与活动流程,难以深入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尽管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其在体育游戏中的开发利用程度极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与卡茨的教师发展理论,深入剖析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实问题,探寻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对于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观察
2.1. 研究方法
1) 半结构化访谈
访谈对象:三所幼儿园的园长、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以及随机抽取的大、中班幼儿。
2) 访谈提纲核心问题:对教师/园长:
(1) 请您谈谈本园体育游戏的日常安排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2) 园所为体育游戏提供了哪些材料和场地?您觉得足够吗?存在什么困难?
(3) 在组织体育游戏时,您通常扮演什么角色?
3) 非参与式观察
(1) 观察时长与频率:在每个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观察,重点观察上、下午的户外体育活动、早操及自由活动时间。
(2) 观察量表主要维度:物理环境、场地大小、布局、器械种类与数量、安全性。
(3) 活动内容与形式:游戏类型、组织方式、是否利用民间/自制器材。
(4) 师幼互动:教师指导行为、幼儿主体性体现。
(5) 幼儿表现:参与度、情绪状态、社会性行为、动作发展水平。
4) 场地分析
收集与分析三所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周计划表、体育器材清单、环境照片等,作为观察和访谈数据的补充与验证。选取三所幼儿园(A、B、C)作为案例:A为资源匮乏的私立园,凭本土文化创新民间游戏;B为教具充足的公立园,却游戏单一;C为教具较多但场地受限的私立园。三所园在资源、管理与空间条件上形成互补对照,且同属同一地区,排除地区差异,保证可比性。六个月的见习使我们能够纵向记录游戏策划、实施与评估过程,进而提炼出适用于资源匮乏、资源充裕及场地受限等不同情境的体育游戏优化策略,为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Table 1. Three site conditions of various kindergartens
表1. 3所园所幼儿园场地情况
幼儿园 |
建园时间 |
占地面积(m2) |
幼儿数(生) |
生均面积(m2) |
A幼儿园 |
2015 |
4667 |
364 |
12.82 |
B幼儿园 |
2017 |
4617.6 |
345 |
13.38 |
C幼儿园 |
2017 |
3260 |
286 |
11.40 |
根据表1数据,这三所农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场地条件均较为优越,各园活动场地面积均超过1900平方米,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其中,A幼儿园与B幼儿园在生均面积方面优于C幼儿园,反映出更为宽裕的活动场地条件。从建园时间来看,A幼儿园建园最早,在园幼儿数量也最多;相比之下,C幼儿园的幼儿规模相对较小。
2.2. 农村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及材料现状
1) 农村体育游戏的内容
在B幼儿园中,游戏设施配置如图2所示。作为中班配班教师参与观察发现,该园中班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时,全体同一年龄段幼儿统一在活动场地集合,按班级依次使用预设的固定教具(图3)。活动组织形式为全园中班共同参与,各班由一名主班教师和一名配班教师分别负责队伍前后秩序。活动内容以大型器械游戏为主,包括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如单杠)等,但活动场地相对局促。该园与初中、小学共处同一校区,仅以铁门分隔,幼儿活动范围限于铁门内侧。活动结束后,幼儿集体列队返回教室,部分幼儿仍会在固定大型器械上继续玩耍。除体育游戏外,同一年龄段幼儿每日上午统一进行早操活动(图4),每位幼儿站立于指定黄色方格内跟随教师完成操节。
针对教师B1的访谈显示,因天气、节日排练等因素,体育游戏常被取消,室内体育活动频次低且幼儿参与意愿不高。班级规模约29人,教师难以全面关注幼儿情绪与安全。初入园幼儿对器械虽感新奇,但长期重复相同器械与玩法易产生厌倦,导致对体育游戏兴趣减退。
综上,该园教具种类更新困难,班额较大,致使游戏形式单一;加之室内活动空间不足及不可抗力影响,体育游戏时间被压缩,器械与玩法长期缺乏变化,活动趣味性不足。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high-frequency sports games in 3 kindergartens
表2. 3所幼儿园高频体育游戏分类
幼儿园 |
A幼儿园 |
B幼儿园 |
C幼儿园 |
高频活动分类 |
跑步 |
跑步 |
跑步 |
|
跨栏 |
跳跃 |
跳跃 |
|
穿越障碍 |
拔河 |
拔河 |
|
丢沙包 |
丢沙包 |
角色扮演 |
|
追逐 |
单杠 |
多人绕圈 |
|
— |
— |
队列游戏 |
|
— |
— |
丢沙包 |
根据表2数据,A、B两园的体育游戏种类均少于C园,后者类型更为多样。然而三所园的高频游戏仍以常见项目为主。访谈表明,幼儿对重复游戏已感乏味,活动的单调性既影响教育价值,也削弱了幼儿参与积极性。尽管三园均开展跑步、丢沙包等基础游戏,但C园通过设置更多合作类游戏,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协作与规则意识。相比之下,A、B两园的高频游戏种类明显有限。综合来看,尽管A、B两园场地面积较大,但在游戏种类的开发方面,C园更具优势。
2) 农村体育游戏材料
A园A3访谈实录:“园所的游戏材料都是一起买的,资金不多,也因为活动场地少,所以游戏材料也有限制,所以不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大中小班都有相同的游戏材料。”
访谈显示,体育游戏材料多为统一购置,存在种类单一、各年龄段区分不足的问题。滑梯、平衡木、结绳等材料被大、中、小班混用,难以契合不同年龄发展需求,制约了体育游戏价值的实现。农村教师也普遍缺乏相关培训支持。
根据图1与图2所示,B幼儿园体育游戏器具数量与种类均较为丰富,A园则相对有限。观察可见,A园能够将资源有限的劣势转化为实践优势,灵活利用周边材料组织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资源整合能力,这一特点对农村幼儿园发展尤为重要。
Figure 1. Teaching aids for sports games in Kindergarten B
图1. B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具
Figure 2.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ames in Kindergarten A
图2. A园传统游戏开发
相比之下,B园活动中幼儿需按固定队列依次参与各项目,若进程较慢则被要求转入下一环节,未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意愿(图3)。此外,A园虽注重融入民间游戏以体现文化教育价值,但因教具不足,在促进幼儿体育游戏水平发展方面仍存在局限,影响了体育游戏整体教育功能的实现(图4)。
Figure 3. Outdoor sports ga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B
图3. B幼儿园室外体育游戏活动
Figure 4. Outdoor sports gam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A
图4. A幼儿园室外体育游戏活动
Table 3. Statistics table of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sports game materials in 3 kindergartens
表3. 3所幼儿园体育游戏材料种类及数量统计表
材料种类 |
材料名称 |
A幼儿园 |
B幼儿园 |
C幼儿园 |
教师自制教具 |
沙包 |
20 |
20 |
35 |
|
易拉罐高跷 |
5 |
0 |
10 |
|
拉力器 |
15 |
0 |
10 |
|
袋鼠跳 |
0 |
10 |
25 |
总计 |
|
40 |
30 |
80 |
购置成品材料 |
呼啦圈 |
30 |
40 |
50 |
|
幼儿篮球 |
50 |
20 |
20 |
|
跷跷板 |
2 |
1 |
2 |
|
大绳 |
3 |
2 |
1 |
|
竹梯 |
1 |
0 |
1 |
|
平衡木 |
1 |
1 |
1 |
|
滑滑梯 |
1 |
1 |
1 |
|
钻圈 |
10 |
10 |
10 |
总计 |
|
98 |
75 |
86 |
传统游戏材料 |
沙包 |
50 |
60 |
40 |
|
毽子 |
30 |
40 |
50 |
|
橡皮筋 |
5 |
5 |
5 |
|
大绳 |
3 |
2 |
1 |
总计 |
|
88 |
107 |
96 |
根据表3数据,三所幼儿园中沙包、篮球、呼啦圈等传统游戏材料较为充足,而竹梯、平衡木等专项器材相对匮乏。C园教师自制教具较多,B园则以传统材料为主,各园均配备滑梯等基础设施。
游戏材料主要来源于统一采购的成品,手工制作比例较低。自制教具虽能激发兴趣、弥补资源不足,但存在耐用性差、制作耗时等问题,因此成品仍为主要来源。部分教师也尝试引导幼儿参与制作,以丰富游戏形式并锻炼其动手能力。
2.3. 农村体育游戏活动方式及时间现状
1) 农村体育游戏活动方式
根据表4数据,A、B两园在幼儿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教师主导倾向,教师过度介入游戏过程,偏重教育目标而忽视游戏的发展价值。这种做法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不利于其游戏能力的提升。
相比之下,C园更注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游戏中主要发挥引导与支持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意愿,使其在游戏中获得更全面的体验与发展。
2) 农村体育游戏的时间
根据表5数据显示,三所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时间均未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的2.5小时标准,反映出当前农村地区对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部分园所倾向于将体育活动简单视为“带孩子玩”,而更注重识字等小学化内容的教学。相较而言,C幼儿园对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高于A、B两园,但整体上,三所幼儿园体育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时间占比仍普遍偏低。
Table 4. Time proportion of activity modes in 3 kindergartens
表4. 3所幼儿园活动方式时间占比
幼儿园 |
教师主导时间比(%) |
幼儿主体时间比(%) |
A幼儿园 |
80 |
20 |
B幼儿园 |
85 |
15 |
C幼儿园 |
25 |
75 |
Table 5. Time proportion of sports games in three kindergartens
表5. 3所幼儿园体育游戏时间占比
幼儿园 |
上午 |
下午 |
每天体育游戏时间(h) |
体育游戏所占比重(%) |
A幼儿园 |
09:30~10:00早操时间 10:00~11:00自由活动 |
15:00~16:00 体育游戏 |
1 |
40 |
B幼儿园 |
09:00~9:30早操时间 10:00~11:00体育游戏 |
15:00~16:30 自由活动 |
1 |
25 |
C幼儿园 |
09:00~10:00早操时间 10:00~11:30体育游戏 |
15:00~15:30 游戏活动 |
1.5 |
37.5 |
2.4. 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现状
1) 教师指导体育游戏现状
笔者以非参与者观察过程中,在进行早操活动期间,每个班级有主班、配班两名教师。主班教师在前面带操,配班教师灾后管理纪律。
现状一:早操活动组织与幼儿参与情况
如图5、图6所示,在早操活动中,幼儿需各自站立于指定黄色方格内。然而部分幼儿出现擅自离场(如跑去上厕所、玩滑滑梯)或停留在原地不参与活动等现象。在教师配备方面,部分班级因教师请假仅由一人带操,导致秩序混乱;另有教师为维持早操流程的完整,要求幼儿必须停留在固定位置直至活动结束,限制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B园教师B1访谈实录:
面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稳定表现,教师虽有意调整,但在园所统一要求下,难以兼顾每位幼儿的情绪与意愿,往往只能通过强制性手段完成早操任务。教师指出存在“5 + 2 = 0”的教育困境,即幼儿在园所养成的行为习惯经过周末回家后难以持续。
基于访谈可知,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难免出现突发状况,教师需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以灵活应对,并与管理层面积极沟通,从而更有效地组织体育游戏。
幼儿反馈:“这些游戏我每天都在玩,觉得不好玩。有时还要排队,也轮不到我玩。我想玩别的游戏,在幼儿园有点没意思。”
从幼儿的表述可以看出,由于游戏材料与形式单一,体育游戏未能实现其预设的教育价值。重复枯燥的活动不仅难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反而可能产生阻碍。园所与教师需共同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丰富游戏类型与教具种类,以提升幼儿参与兴趣与发展成效。
2) 教师对幼儿反馈现状
A园A1访谈实录:我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我有相关的经验,可能有时候我把握不清楚什么时候给予反馈,我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有时幼儿根本不听我的。
在开展体育游戏中,幼儿得不到反馈,活动便没有意义。笔者观察到幼儿再进行体育活动时,当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兴高采烈地跟教师讲述,但教师并没有给予反馈,幼儿便失落地离开,没有及时地反馈,便违背了体育游戏的初衷。
Figure 5.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gymnastics
图5. 幼儿体操现状
Figure 6.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tervention in physical activities
图6. 教师干预体育活动现状
2.5. 家长对体育游戏支持现状
1) 家长对体育游戏认知现状
在幼儿园晨间入园环节,笔者曾观察到如下情况:一名家长因幼儿感冒,特向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当天不让其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面对家长的直接安排,教师仅能作出肯定性回应。
B园B3访谈实录:每次在开学送幼儿来到班级,家长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的孩子感冒了,别开展户外活动,并且很多家长安排我们要教给孩子知识,别天天只知道玩,以及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会讲不要让孩子受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好反驳。只能回答家长想要的答案。
根据访谈记录显示,部分家长因过度保护子女,误将体育游戏视为安全隐患,从而剥夺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抑制了其探索欲望与好奇心的发展,使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家长对幼儿受伤的过度担忧,以及长期溺爱导致的自我中心倾向,进一步阻碍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成为推动幼儿体育发展的关键前提。
2) 家长对体育游戏支持的现状
部分家长支持开展体育游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访谈,存在如下现状:
C园C1老师回答:例如,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名次,导致孩子在参与体育游戏时承受过大的压力,一些家长则溺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最后孩子缺乏锻炼。
由访谈实录可知,在农村幼儿园出现的现状。家长的功利心比较强,想让孩子拿名次,无论是理论知识成绩,还是幼儿体育成绩,都是尊重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力。
2.6. 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访谈和观察资料的分析,主要采用归纳式主题分析法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意义提炼,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反复阅读访谈转录文本与观察笔记,形成对资料的整体把握,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点。例如,将教师所述“孩子不乐意去玩,每天都接触一样的器具”标记为反映游戏材料单一现象的重要表述;将观察所见“教师强制幼儿站在固定位置”记录为教师主导行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对提取的信息点进行归类整合,识别其内在关联。最终凝练出四个核心主题:资源受限与利用不足、活动过程的形式化与价值迷失、教师专业能力的双重困境,以及家园共育的错位与阻力。整个分析过程注重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与比较,确保研究发现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并有效回应研究问题。
3. 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 游戏内容与幼儿认知发展阶段错位,背离游戏本质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学前儿童正处于感觉运动游戏向象征性游戏过渡的时期,他们需要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动作模仿和象征性想象来建构认知。然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内容与这一理论要求严重脱节。游戏材料高度依赖统一购置的成品(见表3),活动多为重复性的跑步、跨栏等(见表2)。B园幼儿的抱怨“我觉得这些我天天都在玩,我觉得不好玩”正是游戏内容无法提供新异刺激、无法满足其认知发展需求的直接体现。这种单一、机械的游戏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低水平同化”,幼儿无法在重复中整合新的经验,其认知结构得不到发展,从而感到“枯燥乏味”,背离了皮亚杰所强调的“游戏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这一本质。
3.2. 教师专业发展停滞,陷入“生存”困境
运用丽莎·伯克的教师发展理论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所调研的农村教师多数表现出停留在“生存阶段”(Survival Stage)的典型特征。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关注如何“管住”孩子、确保安全、完成日常流程,而非促进幼儿发展。观察记录中,教师为完成流程而让动作慢的幼儿“跳过此项目”,以及A园教师认为“不受伤就是最大的保障”(A0访谈),正是其处于“生存”心态的集中体现。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支持(缺乏推动其向“巩固阶段”发展的外部动力),教师们难以获得组织高质量游戏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陷入了“能力不足→认知偏差→游戏低效→缺乏成就感”的恶性循环,无法承担起作为游戏“支持者与引导者”的专业角色。
3.3. 游戏中的主导–主体关系失衡,抑制幼儿主动性
高质量的体育游戏应以幼儿为绝对主体。但数据显示,A、B两园“教师主导时间比”高达80%以上(见表4),游戏变成了教师指挥下的集体操练。从皮亚杰的理论视角看,这种过度干预剥夺了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即剥夺了其通过“同化”与“顺应”实现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当幼儿兴高采烈地向教师展示成果却得不到反馈时,其内在动机和主动性便受到严重挫伤。这反映出教师对自身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存在根本性误解,未能将自己定位为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者、环境创设者与适时支架的提供者。
3.4. 家园教育理念背离幼儿发展规律,形成外部阻力
家长群体对“小学化”的追捧和对体育游戏的轻视,本质上是对幼儿前运算阶段以动作、感知和游戏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认知规律缺乏了解。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让幼儿机械背诵古诗文是超越其认知发展水平的“拔苗助长”,而他们排斥的体育游戏和角色扮演,恰恰是此阶段最适宜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上的错位,与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形成合力,共同阻碍了符合幼儿天性与发展规律的教育实践的实施。
4. 改善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对体育游戏认识的对策
4.1. 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民间特色的体育游戏
1) 因地制宜开展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源于生活,资源依赖度低,是农村幼儿园打造特色的优势路径。可整合利用三类资源:一是环境与废旧物品(如桌椅、纸箱),二是自然场地(如草地),三是家长等社区人力资源(如请运动员家长分享)。通过因地制宜地在合适场地开展合适游戏,能将资源匮乏的劣势转化为本土化发展的优势。通过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幼儿园教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然而,这也意味着当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大自然时,他们面临的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为了保障校外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指导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安全责任。他们需要提前规划活动,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每次校外活动前进行申请和计划确认,以确保孩子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2) 传承传统特色民间游戏
鉴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滞后的问题改善并非一蹴而就,教师们不妨从乡土资源的角度出发,深入发掘民间丰富的体育游戏资源,为体育课堂增添色彩和活力。民间流传的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教师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并开展适合的体育游戏,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既锻炼身体,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A园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开展老鹰捉小鸡,不仅解决了体育游戏器具的问题,而且传承了民间特色游戏。
4.2. 幼儿园增加体育游戏的种类与时间
1) 增加体育游戏的种类
基于幼儿注意力易受新颖、强烈刺激吸引的心理特点,教师自制体育器械时需注重美化。通过优化形状、色彩与声音,可将单调器械变为富有吸引力的教具。例如,制作竹筒高跷时,可将其设计成动物造型并绘以鲜艳图案;利用稻草制作马鞭时,系上红布条并添加铃铛,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增加体育游戏开展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游戏应适当安排时间,打破传统的时间限制,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生产和娱乐特点,制定具体的农村体育计划。此外,应该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增加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和支持,推进农村体育场馆建设和设施改善,提高体育管理水平,让农村体育更加发展、蓬勃、繁荣。
4.3. 提高教师对体育游戏开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 提高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识
儿童是体育游戏的主人,以自己的方式反映着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我们要充分展现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游戏的中心,要在游戏中尊重儿童,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力,当儿童需要帮助,给儿童支持和帮助,意识到及时反馈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游戏中及时观察幼儿,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游戏体验感。农村幼儿园缺乏资金、缺乏教师资源,很多人不愿意回农村发展,选择在城市幼儿园发展。以及家长观念的陈旧,教具材料的单一都需要改变大众的观念,形成一种全民意识。
2) 加强教师对体育游戏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知识薄弱。幼儿园可开展定期线上线下培训,流动教师是我国关注的热点,教师流动性教学,定时更换学校工作,防止有的幼儿园过硬的师资,而有的幼儿园师资匮乏。派遣教师外出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具有监督管理权力,要积极向园所提出相关建议,园长采纳,改变“重知轻体”的现状,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通过持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学习最新的游戏活动指导策略,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观察与指导任务。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发挥出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4.4. 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1) 在家长和教师有效配合下提供适宜体育游戏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家庭、社区、社会都有提供幼儿适宜体育游戏的责任。三位一体的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特性各不相同,教师在游戏中提供的支持往往难以做到全面且均衡。为确保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获得愉悦地体验,教师们不妨常常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详细告知家长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体育游戏表现,并建议家长利用闲暇时光,积极参与并辅助孩子们提升体育游戏的水平。唯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更好地推动幼儿体育游戏能力的稳步提升。
2) 教师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体育游戏水平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从新生儿开始就接收到父母直接影响与熏陶,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改变家长认为孩子开展体育游戏会受伤的观点,让孩子大胆尝试体育游戏,儿童的发展是五大领域全面发展,不以识字、算数等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重视幼儿一切能力的发展。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体育游戏的价值,改变家长传统的观念。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正确地提出促进幼儿体育游戏发展的相关建议。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三所农村幼儿园的深入调查,揭示了其在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游戏内容材料单一、时间保障不足、教师专业指导乏力以及家长观念支持欠缺。这些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以及传统教育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形成合力,从开发本土资源、优化园所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深化家园合作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体育游戏在促进农村幼儿健康成长中的关键作用,真正实现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